小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實踐和價值

時間:2022-05-10 11:17:00

導語:小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實踐和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實踐和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發展軌跡現實價值

內容摘要:本文試圖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產生的邏輯起點、實踐過程和現實價值出發,探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發展軌跡和現實指導作用,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濟理論創新提供借鑒。

弄清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邏輯起點、實踐過程和現實價值等問題,對于正確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本質,和評判何種經濟理論才是中國“主流”經濟學具有深遠的意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經濟實踐相結合,不斷創新和發展的理論形態。從歷史的角度看,任何一種完整科學經濟理論的產生都是特定時代社會矛盾運動的產物,具有其內在的發展軌跡。

邏輯起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與應用

(一)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在中國的傳播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十月革命的勝利,使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中國人民從中看到了希望,中國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從此轉向馬克思主義,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等人先后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一系列宣傳和介紹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經濟學說和社會主義理論的文章和演講。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也在中國得到了相應的傳播,但在傳播時其理論宣傳者和實踐者們都力求與中國社會經濟實踐特點相結合,而未完全盲目照搬照用。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說,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民族形式才能實現。指出“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并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梢?,中國的先進分子接受和對待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不是把它當作單純的理論來探討,而是以其指導中國革命實際,積極投身到現實社會斗爭中去,這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一開始就具有的重要特點。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應用

二十世紀初在中國學術界廣泛展開了有關中國社會性質與發展道路的論戰,通過論戰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得到了傳播與發展,并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步實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它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繼俄國十月革命之后又一個嶄新的人民政權。此后,中國人開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來指導中國經濟發展實踐,并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國化的最早成果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征,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解決的問題”。中國革命領導人結合中國實際,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形成了中國社會性質以及中國經濟發展途徑的研究成果,并通過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經濟實踐檢驗后,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義經濟思想。這不僅是等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國化”的重大理論貢獻,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基本保證。

實踐過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全面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在計劃經濟時期的曲折發展

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一直到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時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國化的曲折推進階段。新中國建立之初,以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根據中國實際提出了社會主義首先要完成由新民主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的任務后再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在過渡時期,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功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國化的研究成果,領導中國人民通過,沒收官僚資本,保護民族工商業三大經濟綱領,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經濟,以保證經濟恢復、國民經濟狀況好轉和人民政權的鞏固。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完成了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而最終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

1956年,隨著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中國進入了大規模、全面建設的社會主義時期。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努力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在此過程中盡管道路曲折,但仍提出了許多具有獨創性的見解,大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1956年,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了“以蘇聯為鑒戒”,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主張,著重論述了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等經濟建設問題,并逐漸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有序發展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思想。在論著中,還提出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這一中心服務,形成了對經濟活動中各種關系的辯證認識,并把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規定為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新的重大發展,也為中國以后的經濟體制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

(二)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中國化在新時期的集中體現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本質問題,創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同時,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上,提出了我們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奠定了基礎。在對社會主義的本質理解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既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又突出強調了社會主義階段的根本任務。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界定上,鄧小平指出市場和計劃都是經濟手段,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從而突破了以往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反市場的傳統觀念,為社會主義經濟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奠定了理論基礎。在針對經濟改革目標、方式等問題的論述中,鄧小平強調改革既不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修補,也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否定,而是要在憲法制度的約束下,以市場化和工業化為目標,從根本上對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漸進式的改革。此外,在經濟發展戰略、對外開放等重大問題也做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式的解答。

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最集中的表現就是中國特色科學發展理論的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發展理論是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借鑒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和反思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弊端的背景下提出的。在經濟發展觀念上,強調用新的發展思維和發展思路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并把發展看作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經濟發展目標上,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為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發展的內容上,強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要求上,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

現實價值: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主流化復歸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中國真正的主流經濟學,得出這一結論不是哪個人主觀臆造的,而是由中國社會歷史發展實踐決定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真正價值在于它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普遍原理與中國國情和特殊階段的結合,與西方經濟學相比更具有現實性和科學性,對我國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裴小革,2008)。

從生成機理來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原理與中國國情和特殊階段相結合,形成了“中國模式”?!爸袊J健笔菍χ袊厣茖W發展道路的高度概括,是對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系列戰略和策略的簡明詮釋。目前,它已成為繼曾經創造過經濟高速增長奇跡的“拉美模式”、“東亞模式”后的又一新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可即便如此,一旦離開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這種新模式或理論也會失去其應用價值。因而,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創新與發展也必須是中國化的。所謂中國化,就是要立足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實踐,緊密聯系中國的實際,與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和現實經濟社會條件結合在一起。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適用于任何時代、任何國家的“普適價值”和“普適理論”,我們不能用經濟學的一般性和世界性來否定經濟學的特殊性和民族性(史小寧等,2008)。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要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指導下,立足于中國國情,在改革開放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創新,這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一開始就具有的鮮明特點,也是幾代馬克思主義者對其寶貴品質繼承和發展的結果。

從理論層面來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相比,更具現實性和科學性。20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逐漸盛行起來,我們不否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市場經濟運行的特點和規律。但是,任何一種經濟理論都會不可避免地會帶有價值取向和政治訴求。從根本上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體現,它代表的是資本主義制度下強勢集團的利益要求,帶有明顯的階級性和局限性(方興起,2009)。新自由主義經濟學不適合中國,它不可能把與西方意識形態相悖的中國引向富強。實踐也證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國家特殊性和階級利益性的體現,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相契合的,它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因而在中國具有深遠的現實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馬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發展軌跡[J].學術月刊,2008,3

2.裴小革.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意義[J].學術月刊,2008,3

3.史小寧,胡袆赟.“終結”還是“在場”:論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強化[J]求實,2008,10

4.程恩富.改革開放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創新[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