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咸陽農村消費需求的對策透析

時間:2022-04-12 02:46:00

導語:擴大咸陽農村消費需求的對策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擴大咸陽農村消費需求的對策透析

摘要:當前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擴大內需。在我國,農村人口眾多,消費需求潛力巨大,大力拓展農村消費市場是非常必要的。我們通過走訪農戶、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咸陽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作了調查,透過農村消費需求的現狀,對制約當前咸陽農民消費需求擴大的原因進行剖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消費需求;消費觀念;農民純收入;社會保障體系

總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擴大內需方針,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約七成,因此,當前擴大內需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如何有效擴大農村消費需求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1咸陽農村消費需求的現狀

咸陽地處陜西八百里秦川腹地,下轄秦都、渭城兩區和興平市,共十縣、216個鄉鎮,3800多個行政村;全市人口500萬左右,其中農村人口近80%。根據我們對咸陽農村消費需求情況的調查發現,農村消費需求情況并不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商品消費水平不高農民在商品方面的消費呈現出實惠、低價的特點。他們注重商品的實用性,對價格很敏感。通過調查問卷統計,農民在購買商品時,有63%的人首先考慮價格。商品消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日用品消費。農民平時的勞動場所多在農田,對日用消費品要求不高,實用、低價的產品最受歡迎,高檔日用品的消費需求不多;二是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對于這類產品農民看重的是其操作簡單、皮實耐用的特點。我們在咸陽農村調查發現每百戶擁有手機97.4部,電視機56.7臺,洗衣機47.9臺,電腦7.6臺、冰箱16.2臺和空調8.6臺。在交通工具方面每百戶擁有自行車33.6輛,摩托車37.6輛,私家車3.8輛。這些耐用消費品占有量都比咸陽市的居民低。

1.2醫療和教育消費需求有所提高,但消費水平偏低隨著健康意識的逐漸加強,農民也開始重視自己的健康,但是咸陽農村醫療水平不高,大多數醫院設備簡陋,醫生業務水平有限。農民生病需要到咸陽市的大醫院去治療,一方面路遠不方便,另一方面市里醫院看病費用高。雖然有些農民加入了新合療,但是醫藥費的報銷比例不高,一些農民拿不出更多的錢來看病,導致“小病扛、大病拖,重病等著見閻王”的現象。在子女的教育方面,重視意識有所增強。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農戶家子女不止一個,子女多,教育費用大。農民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對子女的文化知識學習方面上幫不上多大的忙,要求也不高。雖然也有想讓孩子通過良好的教育跳出“農門”的想法,但是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昂學費也讓他們望而卻步。

1.3農資價格高,農田水利建設落后目前,農資方面的消費支出較多,農民在良種、優質化肥方面需求很大,希望提高收成來改善生活,能夠提供優質農資的廠商不多,優質農資產品價格偏高,農民消費不高。咸陽農資市場上仍存在質量低劣的農資產品在銷售的情況,“坑農”、“害農”現象時有發生。農產品的生產周期長、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咸陽地處內陸,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嚴重。近年來,咸陽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總體上呈下滑趨勢,很多地方農田水利建設落后,農田水利設施普遍存在超負荷運行、老化失修、配套不全等問題,北部及中部地區的農村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農業生產受到很大的影響。

2抑制農村消費需求的因素分析

2.1農民收入水平低,限制消費需求根據咸陽市2009年統計公報顯示:全市在崗職工年均工資23935元,全市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僅為4206元,可以看出,咸陽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我們調查發現有93.3%的農民認為2010年的收入水平不會比2009年有顯著提高。

當前咸陽農村居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集中兩個方面,一是從農產品銷售中得到收入;另一方面是來自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打工的收入。由于我國農產品和農資產品在價格方面存在“剪刀差”,優質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產品花費較大,農業生產成本有所提高。隨著農村稅費改革逐步取消農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后,一些地方對政策理解不準確,對組織群眾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畏難情緒,缺乏強有力的推動措施,農民群眾的投工投勞數量大幅縮減,農田水利建設速度明顯減緩。這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而且嚴重制約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持續提高。許多人認為種地已經無利可圖,僅僅就是為了獲得當年的口糧和平時所需的蔬菜。農村的現狀是人多地少,富余勞力外出打工。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又沒有什么技術,在城市里從事的工作所得薪水不高,再加上城市里日常花費大,農民工省吃儉用將錢寄回家,也僅夠家中的老人和小孩的日常開支,剩余的錢基本都變成了儲蓄,制約了消費需求。

2.2農村消費環境差,不利于擴大消費需求由于農村消費需求不高,針對農村的消費商品不多,生產和銷售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城市市場中,對農村市場并不看重,造成產品的生產結構與農村市場的需求不適應,價格適宜、功能簡單、使用方便的商品不多,高檔商品農民買不起,滯銷商品農民又不愿意買。農村水電設施不完善,有線電視、通訊信號不穩定、售后服務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清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的普及和手機的使用。咸陽很多農村都有鄉間公路,但村與村之間相距較遠,大型超市和休閑娛樂場所極少。調查發現有83.5%的農戶家的附近沒有大型超市,這主要是因為農村人口居住分散,不利于商業網點的設置。農村鄉間公路路燈很少,影響人們夜晚出行,抑制了晚間消費。

2.3農村醫療、教育水平不高,政府投資不足咸陽農村醫療、教育水平不高,主要是因為農村醫院、學校人員的工資偏低,很難留住人才。政府對農村醫院、學校的資金投入不夠,使得醫院、學校設施不全,設備得不到及時更新。醫生、教師外出學習機會少,業務水平提升緩慢。由于條件不好,無法吸引更多的人才,導致現有的醫生、教師年齡偏大,很多人工作責任心不強,服務意識淡漠。農民得了稍重一點的病,農村醫院、縣城醫院都治不了,必須到市里醫院去治療;農民子弟上學,到了高年級只能去縣里極少數條件較好的學校或到市里的學校就讀,給農民造成了很重的經濟負擔。

2.4農民的消費觀念保守,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勤儉節約、量入為出一直都是咸陽農民的傳統消費觀念。國家雖然出臺了刺激消費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當前咸陽農民的收入有所改觀,但是消費需求并沒有隨之而擴大。究其原因是相關的農村保障制度不完善,再加上農民收入不穩定,他們認為還有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花錢,比如子女教育、蓋房、子女結婚、看病、養老等,如果家中有余錢,農民寧愿儲蓄而放棄當前消費,更談不上超前消費了。

3擴大農村消費需求的對策

3.1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3.1.1因地制宜,增加農民收入首先是政府要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種植農產品,擴大銷售渠道,增加收入,幫助農民拓寬農業生產經營思路。咸陽市周邊的農村可以種植無公害的蔬菜、水果和時令花卉等適合城市消費的農產品。隨著咸陽市居民私家車數量的增多,距離城市稍遠的農村,農民可以通過大棚栽培技術,種植反季節的水果和花卉,吸引城里人去采摘;還可以開辦“農家樂”,給城里人提供一個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這樣也增加了收入;中部地區的農村可以將分散的農田集中起來種植糧食,走商品糧集約生產的道路,擴大糧食增產幅度。雖然近年來糧食生產成本有所提高,但國家肯定會加大對糧食生產的補貼,農民的收益自然提高;咸陽北部的農村是丘陵和半山區,晝夜溫差大,這里適合發展畜牧業和種植核桃、蘋果等經濟果木。如果引進良種、提高養殖和種植技術,形成規模也會帶來良好的經濟收入。其次,咸陽市歷史古都,這里旅游資源豐富,可以通過旅游景區的開發帶動周邊農民收入的增長;再次,政府可以進一步推廣“一村一品”工程,將當地有名的土特產品做好做大,比如武功縣的手織布;最后,對于需要進城務工人員,政府可以利用咸陽較豐富的教育資源,鼓勵他們學習一定的技術,掌握一技之長后再進城找工作,工資收入會有所提高。

3.1.2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保證農業生產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穩定增長的多元化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切實承擔起農田水利建設的主要責任,把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納入投資和財政預算,建立起農田水利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農民自愿出資出勞為基礎和其他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農田水利建設投入機制;對農民興修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給予補助,并逐步增加資金規模。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嚴格規范“一事一議”程序,控制籌資籌勞標準,通過有效的組織工作,充分發揮農民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政府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和“明晰所有權,拍賣使用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的原則,進一步落實建設和管護責任主體,積極引導農民出資出勞開展農田水利建設。

3.2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提高消費需求國家和地方政府要投資改善農村的電網、供水排水系統,提高有線電視網絡的覆蓋率,增建通訊設施,使家用電器和現代通訊工具迅速進入農村的千家萬戶,提高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建設新農村為契機,將原先分散居住的農戶集中起來,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建成居住區,這樣便于建設規模較大的消費場所。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吸引一些有實力的商業企業到農村設置商業網點,方便農民購物,刺激農民消費需求。同時,在農戶聚集區設立維權部門,其實保障好農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切實保障好農民的合法權益。當前,我們不僅要注重農民的物質消費需求,還要重視他們精神上的消費需求。休閑、娛樂、健身、網絡等精神產品方面的消費需求也在增加。積極開發農村服務性消費,培養新的消費熱點,大力倡導農民科學消費、健康消費。

3.3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和教育事業的投資隨著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健康和教育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追求。政府要加大對縣、鄉(鎮)醫院和學校的投資,提高醫生和教師的待遇,讓他們能安心本職工作,熱愛本職工作;增加醫院和學校的設備,完善醫療和教學設施;送更多的醫生和教師外出進修、學習,提高醫療水平和教學水平。盡快實現農民就近治病、就近入學的愿望,提升農村人口的素質。

3.4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收入與其決定消費傾向。要擴大農民消費需求就必須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國家要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從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建立一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擴大其覆蓋率。市縣兩級政府對參加“新農合”的農民的補助要足額列入財政預算,針對貧困家庭和“五保戶”看病問題,政府可以通過設立貧困醫療救助金予以解決。對于接受義務教育的農民子弟,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制度;對于接受非義務教育的農民子弟,通過政府設立的專項教育救助金來解決。加快農村養老制度建設,讓農民感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只有將這些保障度建立、完善并實行起來,才能真正有效地擴大農村的消費需求。

參考文獻:

[1]凌海波,郭福春.“三農”經濟基礎[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2]譚靜池,王向華.六大因素制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改革[N].陜西日報,2006-6-22.

[3]譚靜池.促動陜西農村消費需求研究[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