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探討
時間:2022-09-29 10:38:57
導語: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健康觀念、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面臨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近年來,A市積極出臺政策,鼓勵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逐步明晰了發展思路、優化了發展環境、提升了中醫醫療服務能力,社會資本熱情高漲。但是,在發展水平、規范程度、發展后勁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優化經營環境,強化人才保障,加強行業監管,規范經營行為,以保證該市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狀況;發展策略
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深入發展,老齡化、亞健康、慢性病等成為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脅,居民健康服務需求日益高漲。而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健康服務資源,強調整體把握健康狀態,突出治未病,臨床療效確切,治療方式靈活,養生保健作用突出[1]。在這種背景下,運用中醫藥理念、方法、技術維護和增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中醫藥健康服務,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快速發展上升期[2]。A市是我國中部某省一個縣級市,位于該省中部,距離省會約60公里,下轄32個街道(鄉鎮)。2016年,全市GDP總量423.66億元、人口150.20萬人,均居全省前列;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患病率分別為129.89‰、67.98‰、9.19‰,均處于較高水平。較高的消費水平和較嚴重的健康狀況,為A市中醫藥健康服務提供了發展空間。為此,A市積極出臺政策,大力促進中醫藥養生保健發展,致力于將生命健康產業打造成全市支柱產業之一。
1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成績
1.1發展思路逐步明確。依據地方特色,該市黨代會明確提出,重點發展生物食品、醫療器械、健康服務等生命健康產業,著力將生命健康打造成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市政府出臺《關于促進A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加快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了以中醫藥秘方秘笈產業園建設為突破口,以“治未病”服務能力建設、中醫康復(熱敏灸)聯盟建設為重點,帶動全市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市抓龍頭、鄉抓科室、村抓兩法”的農村中醫工作模式,著力建立健全市、鄉、村中醫工作三級網絡的基本思路。1.2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積極參與“中醫中藥中國行-推進行動”等活動,創新形式,豐富載體,提高公民中醫健康文化素養;拍攝了《實現中醫藥偉大復興的“A市實踐”》等專題宣傳片,編印了以中醫藥文化淵源、常見病中醫療法、名貴中藥材使用方法等為主要內容的《善用中醫藥健康A市人》宣傳手冊10000冊;僅2016年就組織中醫藥科普知識下鄉宣傳活動7次,發放中醫藥科普宣傳單(冊)3萬多份;開展中藥種植規范現場培訓5期、現場宣傳20多次、發放技術資料5000多份,提高中醫藥健康服務支撐產業規范化程度。隨著宣傳推廣活動的不斷深入,居民對中醫藥健康服務認知水平已處于相對較高水平。1.3發展成效初步顯現。1.3.1中醫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以申報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為契機,該市逐年增加中醫事業經費,初步建立起了縣-鄉-村三級中醫醫療服務網絡。一是中醫藥事業經費投入不斷增加。2014-2016年,政府投入的中醫事業經費從1102.6萬元增至1813.8萬元,增長64.5%;占政府衛生投入的比例從11.4%增至12.0%,增長0.6個百分點。二是市中醫院龍頭作用日益凸顯。2016年,市政府投資1.7億元,為市中醫院新增病床499張;市中醫院派出巡回醫療隊10次,下鄉指導90余次,為全市500多名鄉村醫生開辦免費培訓班4期。三是鄉鎮中醫館數量、能力大幅提升。投入專項經費,改善中醫藥機構信息基礎設施條件,實現了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并保證均能開展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2016年,舉辦6次鄉鎮中醫藥人員基礎理論培訓班,開展中醫醫療文書書寫競賽活動和基本技能訓練,提高中醫藥人員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中醫門診人次、中醫處方數均有較大提高。四是村級中醫服務能力得到提升。2016年,舉辦3次鄉村醫生中醫業務培訓班,累計培訓1500多人次;多次組織全市鄉村醫生進行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發放155套《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鄉村醫生培訓率100%;全市各村衛生所至少有一名以中醫藥服務為主或能西會中的鄉村醫生,配備至少100種中藥飲片或50種以上中成藥。1.3.2中醫藥健康服務新業態熱情高漲。該市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意愿強烈,社會資本進入熱情高漲。截止到2017年12月,在工商登記注冊系統中共注冊中醫藥健康服務機構1056家;其中,2014年以后登記注冊機構達610家,是之前20余年的近1.4倍。總體上,企業登記注冊數量在2015年后增速明顯加快,個體登記注冊數在2009年、2015年前后均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速加快現象,與《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等政策文件的出臺時間吻合,一定程度上說明社會小額閑散資金對中醫藥健康服務比較敏感,見圖1。
2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2.1發展水平不高。2.1.1規模小而散。雖然中醫藥健康服務企業超過1000家,但基本沒有在省內乃至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綜合實力與服務能力較強的企業。從業人員數超過50人或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0萬的規模以上企業僅占10%,且主要集中在中醫藥健康服務的支撐產業中,特別是中醫藥經營、租賃等企業。另一方面,客流量較小。報告期服務人次最多的機構,日客流量達到100左右,年客流量超過3.6萬;但仍有諸多小規模企業、個體的年客流量只有不到100人,其中最低的只有48人。2.1.2生存時間短。調查發現,停產與待營業、失聯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機構占到72.60%,特別是從事中醫藥養生保健的小規模個體機構,停產、待營業與失聯機構竟占全部機構的79.73%。結合市場局登記注冊年報率粗估,轉產、停業的機構中生存周期小于1年、1~2年、超過2年的分別占到32.4%、33.8%、33.8%,而存活企業(個體)生存時間生存周期小于1年、1~2年、超過2年的分別占到34.5%、31.0%、34.5%。2.1.3結構不均衡。企業經營范圍主要集中于中醫藥養生保健、支撐產業一類。其中登記注冊業務范圍為中醫藥養生保健的更是占到2/3以上,實際從事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的機構超過1/2,中藥種植等支撐產業機構占比超過1/4,而中醫藥健康養老、特色康復、健康管理、健康旅游機構等新業態合計占比不到1/4。特別是登記注冊類型為個體的機構,從事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達到92.5%。由此可見,當前中醫藥健康服務主要集中中醫藥養生保健領域,特別是對于中醫特色康復、中醫藥文化產業和中醫藥服務貿易領域進入較少。2.1.4服務水平較低一是服務內容較窄。中醫藥健康服務內容主要集中在拔罐、刮痧、針灸、推拿等傳統中醫藥技術的使用上,服務產品與形式均缺乏創新,特別是高效項目仍然不多,不能滿足現代社會需求[3]。二是行業發展后勁不足、產品結構低端、創新能力薄弱。由于缺乏高素質專業人才,絕大部分企業、組織在過去一年基本沒有任何技術、產品、服務、管理模式、組織機構、營銷與促銷模式的創新。由此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經營水平不高,經營利潤較低。調研發現,主營業務收入過千萬的機構不足5%,且主要集中于中藥經營、中藥材種植等相關支撐性企業,半數以上的機構處于虧損狀態。2.2規范程度較低。2.2.1注冊監管不規范。市場監管部門系統檢索出的企業中,近1/3的實際經營范圍與中醫藥健康服務不相關,而登記注冊范圍中具有明顯的中醫藥相關內容,可以預期,在缺少行業許可的情況下,市場監管部門難以有效地確定企業地實際經營情況,使得行業具有更多的“掛羊頭賣狗肉”的風險,甚至可能誤導社會大眾,對中醫藥健康服務這一具有重要優勢的產業產生嚴重負面影響。2.2.2企業經營行為待規范。主要表現為:不少企業無經營資質,無證經營現象不容忽視;部分企業過度夸大中醫藥健康服務之功效,消費者真假難辨乃至上當受騙;企業經營魚龍混雜,“掛羊頭賣狗肉”現象層出不窮;中醫藥養生保健與中醫醫療混為一談,甚至故意模糊兩者之邊界,超范圍執業、違規行醫問題依然存在[4];部分小規模機構內部管理欠規范。2.2.3行業監管待完善。主要表現為:衛計、藥監、市監、農林、民政等都是其管理部門,政出多頭、條塊分割,監管主體不明、職責不清,監管效率低下;“重注冊輕監管”現象較為嚴重,僵尸企業較多,部分企業停業數年卻仍存在于系統中;與廣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9年9月第39卷第9期東等省份相比[5],江西省尚無該行業發展的行業規范、標準,企業準入門檻低,加劇了魚龍混雜現象,嚴重影響了行業的服務質量和社會形象。2.3發展后勁欠缺。2.3.1發展資源缺乏。特別是專業人員短缺問題突出。調查單位從業人員數超過50人的僅占10.2%,而工作人員2人及以下的占到34.4%,1人的機構占到17.2%;70%以上的從業人員以初高中文憑為主,科班出身且具有大專及大專以上文憑的從業人員占比不足30%。除部分連鎖機構有較為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外,大多數相關機構都只有零散的培訓活動,而無系統的培訓規劃,且其培訓內容“多以促銷為主,職業技能培訓為輔”。科班出身或接受過系統培訓,且擁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尤其是高水平高等級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近1/3企業、個體反映企業所需的各種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招工困難。與此相仿,行業缺乏科學、系統、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導致無論是人才培養數量還是培養質量,均滯后于行業發展需求。2.3.2發展氛圍欠佳。由于宣傳不到位,真正知曉、了解并掌握了這些政策文件的不足30%。由于不了解國家政策,很容易導致其遭遇經營困境時對行業的發展前景要么缺乏自信、要么產生懷疑,對行業的發展方向則更是深感迷茫和困惑。加之養生觀念不強及治未病理念落后,居民對中醫中藥不了解、不認可、不接受現象依然十分嚴重,特別是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個體中醫藥健康服務企業認可度極低[6],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2.3.3發展政策待完善規范、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還不是很健全,尤其是與中央政策法規相配套的地方政策法規出臺滯后、政策可操行性不強,企業在土地、資金、人才,還是監管、稅收、價格等方面獲得的實際支持有限。
3對策建議
3.1優化經營環境。一是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普及中醫藥健康服務知識,引導公眾進行合理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消費和投資,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二是加大金融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完善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投入體系建設。三是探索建立不良誠信企業(機構)黑名單制度和不良信用者強制退出機制,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四是完善支撐政策。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探索將中醫藥健康服務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目錄[7],通過醫保撬動帶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的發展。3.2強化人才保障。一是強化院校教育[8]。支持建設中醫藥健康服務特色學院和研究機構;鼓勵有條件的院校開設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專業或課程,支持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相關專業技術人才;鼓勵院校設立中醫藥健康服務創新創業實踐基地,與國際知名院校、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加快培養中醫藥健康服務高層次管理、技術和營銷人才。二是強化職業培訓體系[9]。將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能培訓納入國家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建立與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相適應的資格認證培訓、崗位培訓、人才培養、考核評估等培訓服務體系;支持高校、社會培訓機構開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能培訓,加快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業技能人才。三是加快行業人才流動。鼓勵執業醫師和護理人員有序流轉到社會辦中醫藥健康服務企業和機構提供服務,或通過創新創業、舉辦中醫藥健康服務機構實現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轉移。3.3加強行業監管。一是針對當前多頭監管局面帶來的種種弊端與問題,明確監管主體。二是將過程監管納入監管部門考核體系,提高相關部門對過程監管的重視程度。三是適當提高準入標準,強化行業準入監管。四是建立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企業信用承諾機制,加快建設中醫藥健康服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鼓勵和引導企業自愿公示更多生產經營數據、銷售物流數據等,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進行關聯分析,及時掌握市場主體經營行為、規律與特征,主動發現違法違規現象,提高政府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能力,并通過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等,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后監管,提高監管部門監管能力。3.4規范經營行為。一是厘清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中醫醫療等相關服務的邊界,減少擦邊球發生風險。二是規范行業準入門檻,在放管服大方向性仍然需要進行必要的從業人員準入。三是盡快制定和出臺各類中醫藥健康服務技術標準,使中醫藥健康服務有規可依。四是加大對違規宣傳、“掛羊頭賣狗肉”的監管、打擊力度,杜絕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作者:王軍永 朱瑤 王素珍 吳海波 章德林 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大健康服務研究中心
- 上一篇:熊彼特創新理論對區域經濟的啟示
- 下一篇:知識經濟對圖書資料人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