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4 09:18:00
導語:量子力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世紀三次物理學革命之一的量子力學在諸多方面對經典科學世界圖景進行了變革。量子力學突破了經典科學的機械決定論,使之轉化為非機械決定論;使得科學認識方法由還原論轉化為整體論;使得科學思維方式由追求簡單性到探索復雜性;確立了科學活動中主客體互動關系。
關鍵詞:量子力學;經典科學世界圖景;非機械決定論;整體論;復雜性;主客體互動
Abstract:Asoneofthreerevolutionsofphysicsin20thcentury,quantummechanicshasgreatlytransformedtheworldviewofclassicalscienceinmanyaspects.Quantummechanicsbreaksthoughthemechanicaldeterminisminclassicalscience,transformingitintononmechanicaldeterminism;itchangesscientificcognitiveprocessfromthetheoryofreductionismtothetheoryofwholism;itshiftsthewayofthinkingfrompursuingsimplicitytoexploringthecomplexity;italsoestablishestheinteractionbetweensubjectandobjectinscientificresearches.
Keywords:quantummechanics;worldviewofclassicalscience;nonmechanicaldeterminism;wholism;complexity;interactionbetweensubjectandobject
經典科學基本上是指由培根、牛頓、笛卡兒等開創的,近三百年內發展起來的一整套觀點、方法、學說。經典科學世界圖景的最大特征是機械論和還原論,片面強調分解而忽視綜合。以玻爾、海森伯、玻恩、泡利、諾伊曼等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理論三部曲:統計解釋—測不準原理—互補原理所反映的主要觀點是:微觀粒子的各種力學量(位置、動量、能量等)的出現都是幾率性的;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運動的幾率性描述是完備的,對幾率性的原因不需要也不可能有更深的解釋;決定論不適用于量子力學領域;儀器的作用同觀察對象具有不可分割性,確立了科學活動中主客體互動關系。[1]量子力學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經典科學世界
圖景。
一、量子力學突破了經典科學的機械決定論,遵循因果加統計的非機械決定論
經典力學是關于機械運動的科學,機械運動是自然界最簡單也是最普遍的運動。說它最簡單,因為機械運動比較容易認識,牛頓等人又采取高度簡化的方法研究力學,獲得了空前成功;說它最普遍,因為機械力學有廣泛的用途,容易把它絕對化。[2]機械決定論是建立在經典力學的因果觀之上,解釋原因和結果的存在方式和聯系方式的理論。機械決定論認為因和果之間的聯系具有確定性,無論從因到果的軌跡多么復雜,沿著軌跡尋找總能確定出原因或結果;機械決定論的核心在于只要初始狀態一定,則未來狀態可以由因果法則進行準確預測。[3]其實,機械決定論僅僅適用于宏觀物體,而對于微觀領域以及客觀世界中大量存在的偶然現象的研究就產生了統計決定論。[4]
量子力學是對經典物理學在微觀領域的一次革命。量子力學所揭示的微觀世界的運動規律以及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理解,同物理學機械決定論是根本相悖的。[5]按照量子理論,微觀粒子運動遵守統計規律,我們不能說某個電子一定在什么地方出現,而只能說它在某處出現的幾率有多大。
玻恩的統計解釋指出,因果性是表示事件關系之中一種必然性觀念,而機遇則恰恰相反地意味著完全不確定性,自然界同時受到因果律和機遇律的某種混合方式的支配。在量子力學中,幾率性是基本概念,統計規律是基本規律。物理學原理的方向發生了質的改變:統計描述代替了嚴格的因果描述,非機械決定論代替了機械決定論的統治。
經典統計力學雖然也提出了幾率的概念,但未能從根本上動搖嚴格決定論,量子力學的沖擊則使機械決定論的大廈坍塌了。量子力學揭示并論證了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具有不可避免的隨機性,它不遵循嚴格的因果律。任何微觀事件的測定都要受到測不準關系的限定,不可能確切地知道它們的位置和動量、時間和能量,只能描述和預言微觀對象的可能的行為。因此,量子力學必須是幾率的、統計的。而且,隨著認識的發展,人們發現量子統計的隨機性,不是由于我們知識和手段的不完備性造成的,而是由微觀世界本身的必然性(主客體相互作用)所注定。
二、量子力學使得科學認識方法由還原論轉化為整體論
還原論作為一種認識方法,是指把高級運動形式歸結為低級運動形式,用研究低級運動形式所得出的結論代替對高級運動形式的本質認識的觀點。它用已分析得出的客觀世界中的主要的、穩定的觀點和規律去解釋、說明要研究的對象。其目的是簡化、縮小客體的多樣性。這種方法在人類認識處于初級水平上無疑是有效的。如牛頓將開普勒和伽利略的定律成功地還原為他的重力定律。但是還原論形而上學的本質,以及完全還原是不可能的,決定了還原論不能揭示世界的全貌。
量子力學認為整體與部分的劃分只有相對意義,整體的特征絕非部分的疊加,而是部分包含著整體。部分作為一個單元,具有與整體同等甚至還要大的復雜性。部分不僅與周圍環境發生一定的外在聯系,同時還要表現出“主體性”,可將自身的內在聯系傳遞到周邊,并直接參與整體的變化。因而,部分與整體呈現了有機的自覺因果關系。在特定的臨界狀態,部分的少許變化將引起整體的突變。[6]
波粒二象性是微觀世界的本質特征,也是量子論、量子力學理論思想的靈魂。用經典觀點來看,也就是按照還原論的思想,粒子與波毫無共同之處,二者難以形成直觀的統一圖案,這是經典物理學通過部分還原認識整體的方法,是“向上的原因”??墒俏⒂^粒子在某些實驗條件下,只表現波動性;而在另一些實驗條件下,只表現粒子性。這兩種實驗結果不能同時在一次實驗中出現。于是,玻爾的互補原理就在客觀上揭示了微觀世界的矛盾和我們關于微觀世界認識的矛盾,并試圖尋找一種解決矛盾的方法,這就是微觀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動性,即波粒二象性。這就是整體論觀點強調的“向下的原因”,即從整體到部分。同樣,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說明不能同時測量微觀粒子的動量和位置,這也說明絕不能把宏觀物體的可觀測量簡單盲目地還原到微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造成經典科學觀與現代科學觀認識論和方法論不同的根本在于思考和觀察問題的層面不同。經典科學一味地強調外在聯系觀,而量子力學則更強調關注事物內部的有機聯系。所以,量子力學把內在聯系作為原因從根本上動搖了還原論觀點。
三、量子力學使得科學思維方式由追求簡單性發展到探索復雜性
從經典科學思維方式來看,世界在本質上是簡單的。牛頓就說過,自然界喜歡簡單化,而不喜歡用什么多余的原因以夸耀自己。追求簡單性是經典科學奮斗的目標,也是推動它獲取成功的動力。開普勒以三條簡明的定律揭示了看似復雜的太陽系行星運動,牛頓更是用單一的萬有引力說明了千變萬化的天體行為。因而現代科學是用簡單性解釋復雜性,這就隱去了自然界的豐富多樣性。
量子力學初步揭示了客觀世界的復雜性。經典科學的簡單性是與把物理世界理想化相聯系的。經典物理學所研究的是理想的物質客體。它不但用理想化的“質點”、“剛體”、“理想氣體”來描述物體,而且把研究對象的條件理想化,使研究的視野僅僅局限于人們自己制定的范圍之內。而客觀世界并不是如此,特別是進入微觀領域,微觀粒子運動的幾率性、隨機性;觀測對象和觀測主體不可分割性等都足以說明自然界本身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
在現代科學中,牛頓的經典力學成了相對論的低速現象的特例,成為非線性科學中交互作用近似為零的情況,在量子力學中是測不準關系可以忽略時的理論表述。復雜性的提出并不是要消滅簡單性,而是為了打破簡單性獨占的一統地位。復雜性是把簡單性作為一個特例包含其中,正如莫蘭所說的,復雜性是簡單性和復雜性的統一。復雜性比簡單性更基本,可能性比現實性更基本,演化比存在更基本。[7]今天的科學思維方式,不是以現實來限制可能,而是從可能中選擇現實;不是以既存的實體來確定演化,而是在演化中認識和把握實體。復雜性主張考察被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在對其作出層次與類別上的區分之后再進行溝通,而不是僅僅限于孤立和分離,它強調的是一種整體的協同。
四、量子力學使科學活動中主客體分離邁向主客互動
經典科學思維方式的一個指導觀念就是,認為科學應該客觀地、不附加任何主觀成分地獲取“照本來樣子的”世界知識。玻爾告訴人們,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真實”,除非你首先描述測量物理量的方式,否則談論任何物理量都是沒有意義的!測量,這一不被經典物理學考慮的問題,在面對量子世界如此微小的測量對象時,成為一個難以把握的手段。因為研究者的介入對量子世界產生了致命的干擾,使得測量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在海森伯看來,在我們的研究工作由宏觀領域進入微觀領域時,我們就會遇到一個矛盾:我們的觀測儀器是宏觀的,可是研究對象卻是微觀的;宏觀儀器必然要對微觀粒子產生干擾,這種干擾本身又對我們的認識產生了干擾;人只能用反映宏觀世界的經典概念來描述宏觀儀器所觀測到的結果,可是這種經典概念在描述微觀客體時又不能不加以限制。這突破了經典科學完全可以在不影響客體自然存在的狀態下進行觀測的假定,從而建立了科學活動中主客體互動的關系。
例如,關于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辯論了三百多年。玻爾認為這完全取決于我們如何去觀察它。一種實驗安排,人們可以看到光的波現象;另一種實驗安排,人們又可以看到光的粒子現象。但就光子這個整體概念而言,它卻表現出波粒二象性。因此,海森伯就說,我們觀測的不是自然本身,而是由我們用來探索問題的方法所揭示的自然。[8]
量子力學的發展表明,不存在一個客觀的、絕對的世界。唯一存在的,就是我們能夠觀測到的世界。物理學的全部意義,不在于它能夠描述出自然“是什么”,而在于它能夠明確,關于自然我們能夠“說什么”。
參考文獻:
[1]林德宏.科學思想史[M].第2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70-271.
[2]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學史[M].第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1-2.
[3]劉敏,董華.從經典科學到系統科學[J].科學管理研究,2006,24(2):44-47.
[4]宋偉.因果性、決定論與科學規律[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5,11(9):25-30.
[5]彭桓武.量子力學80壽誕[J].大學物理,2006,25(8):1-2.
[6]疏禮兵,姜巍.近現代科學觀的演進及其啟示[J].科學管理研究,2004,22(5):56-58.
[7]陳克晶.論20世紀科學觀念的變革[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3):3-11.
[8]武素霞.談量子力學中主體性介入[J].山東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1(3):126-127.
- 上一篇:電子商務影響物流論文
- 下一篇:電子商務物流解決方案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