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聯理論看語用翻譯論文
時間:2022-03-12 09:43:00
導語:從關聯理論看語用翻譯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關聯理論認為,要正確理解語言就要通過語境來尋找關聯,要靠推理。而翻譯中為達到語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確地認知和理解語言。關聯理論對語用翻譯具有指導作用。依據關聯理論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尋找關聯,解釋翻譯過程中作者—譯者—譯文讀者的三元關系,從而更好地顧及讀者的認知,達到翻譯中的語用等效。
關鍵詞:關聯理論;語用翻譯;語用等效
Abstract:Relevancetomaketheoryholdsthattheproperunderstandingoflanguageneedstofindoutrelevancethroughcontextandinference.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canbeachievedonthepremisesoftheunderstandingoflanguage.Relevancetheoryhasbecomeaguidancetopragmatictranslation.Thestudyonpragmatictranslationfromtheviewpointofrelevancetheorycanmakeuscomprehendsourcelanguagebetter,findoutrelevanceandillustratethetrivalenttranslationprogress,whichinvolvesthewriterofsourcelanguage,translatorandreadersoftargetlanguage.Inthiswaythetranslatorcanidentifywellwiththereaders''''cognitionoftargetlanguagesoastoachievethegoalofpragmaticequivalenceintranslation.
Keywords:relevancetheory;pragmatictranslation;pragmaticequivalence
語用學主要研究語言的使用與理解,既研究發話人利用語言和外部語境表達意義的過程,也研究聽話人對發話人說出的話語的解碼和推理過程。翻譯雖然也是通過語言進行溝通,卻和日常語言活動所不同,它涉及到源語和目的語兩種不同語言,是一種語際交流。翻譯研究著重探討譯者解讀原文、如何在譯文中重構原文意義。語用學和翻譯有著共同的研究對象,即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1]。正因為如此,人們往往借鑒語用學理論來探討翻譯活動。1986年法國語言學家、哲學家DanSperber和英國語言學家DeirdreWilson出版了《關聯性:交際與認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提出了涉及交際與認知的關聯理論。關聯理論這一語用學理論主要研究信息交際的推理過程,尤其注重語言交際的話語解釋原則。從關聯理論的角度來探討翻譯活動,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譯過程和翻譯行為,從而更好地指導翻譯實踐。本文在概述關聯理論核心內容的基礎上,著重分析關聯理論與語用翻譯的關系,探討關聯理論對語用翻譯的指導作用,并結合實際討論語用等效翻譯等問題。
一、關聯理論的主要觀點
1.推理是語言交際的核心
一般地說,語言交際的模式有兩種:代碼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model)。語言交際會同時涉及這兩種模式,但在交際過程中,認知—推理過程是基本的,編碼—解碼模式過程則附屬于認知—推理過程[2]。
依據關聯理論,語言交際活動涉及兩種意圖: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前者指話語的字面意義,是交際者向交際對象傳遞某種信息的意圖,后者則指交際者傳遞該信息意圖的意圖。交際者為使聽話人懂得自己的意圖,總是以明示的方式表達信息;聽話人為了了解交際者的意圖,必須將信息進行演繹推理。語言交際實質上是一種明示—推理過程。交際者對聽話人的認知環境和交際情景加以評估,并據此通過話語向聽話人示意/傳達自己的交際意圖;聽話人則依據該話語提供的信息和相關的語境信息,在關聯原則的指導下進行解碼和推理,最終是對交際者的交際意圖的認知。因此,交際過程不僅僅是單純的編碼—解碼過程,而是更重要的對話語和語境信息的動態推理過程。例如:
A:Doyoulikerugby?
B:IamaNewZealander.
B的話語給A提供一個推理的認知環境,使A獲得B是新西蘭人這個語境信息;A再從自己的認知環境中確認新西蘭人酷愛橄欖球運動這個語境。于是A就以這兩項前提進行推理,推斷出B的意圖,最終獲得B酷愛橄欖球運動這個結論,獲得語境效果。又如:
A:WillWendybelong?
B:SheiswithTony,now.
B沒有直接以yes或no來回答A的問話,而是采用了簡潔的答話方式。假設A知道Tony做事雷厲風行,那么A會概括B的答語并結合Tony做事快這一語境信息推理出“No,shewon''''tbelong”這一結論(即B的交際意圖)。但是,如果A知道Tony辦事拖沓,那么A就會推理出“Yes,shewillbelong”這一結論。本例句說明,說話人可以利用相同的話語表達不同的交際意圖,交際成功與否并不僅僅取決于聽話人能否解碼,更主要取決于交際者意欲傳遞的信息意圖是否成功地示意給了交際對象,取決于交際對象是否選擇了正確的語境信息[3]。因此,選擇正確的語境信息成為話語理解的關鍵。
2.關聯性是話語理解的理據
語言交際是一個明示—推理的行為,明示—推理是交際過程的兩個方面。交際雙方之所以能夠配合默契,明白對方話語的暗含內容,主要是由于有一個最佳的認知模式:關聯性。關聯性是關聯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話語的內容、語境和各種暗含使聽話人對話語產生不同的理解,但聽話人不一定在任何場合下對話語所能表達的全部意義都得到理解,他往往用一個單一的、十分籠統的標準去理解話語,這個標準足以使聽話人排除其他的理解,而只認定一種是唯一可行的理解,這個標準即關聯性。例如:
A:Didyouenjoyyourholiday?
B:Thebeacheswerecrowdedandthehotelwasfullofbugs.
A獲得B提供的信息時,就在其提供的認知環境和語境假設中尋找關聯,進行推理。A最終會從“沙灘擁擠,旅館有臭蟲”與“度假”的關聯中推斷出B的信息意圖,取得“假期過得不愉快”的語境效果。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了解到:關聯性是理解話語的標準。我們根據話語信息,結合當時的語境假設去尋找關聯;關聯選取得當,就會取得相應的語境效果;有了語境效果就會取得交際的成功。正如Sperber和Wilson指出:當新出現的信息在某一特定的語境中能夠取得語境效果,才說明語境假設取得關聯;而且取得的語境效果越大,表明該信息與語境假設的關聯越強[4]。
3.最佳關聯
Sperber和Wilson認為,成功交際的關鍵在于說話人和聽話人能否找到最佳關聯。而一個話語要建立起最佳關聯,必須具備如下兩個條件:當話語能夠產生足以引起聽話人注意的效果;該話語讓聽話人為取得這些效果而確實付出了一番努力。尋求最佳關聯就是人們在語言交際活動中自覺遵守關聯原則:任一推理交際行為必須保證其最佳關聯性。
最佳關聯性來自最好的語境效果;人們對話語和語境假設的推理越成功,話語的內在聯系就越清楚,這樣人們在思辨和推理過程中無須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語境效果,從而正確理解話語,使交際獲得成功。
二、關聯理論與語用翻譯的關系
關聯理論是一種認知理論,也是一種交際理論;翻譯是一種認知活動,也是一種交際活動。因此兩者有著很好的兼容性。關聯理論的語言交際模式代碼模式和推理模式可以很好地說明翻譯過程。信息的載體是代碼,翻譯自然就是源語代碼和譯語代碼的轉換過程。代碼模式過分強調了代碼的靜態、機械的轉換過程,而忽略了譯者在轉換過程中的推理作用。而推理模式則更強調依據語境尋找關聯的動態推理過程。如果說代碼模式的翻譯觀是語義的翻譯觀,那么推理模式的翻譯觀則是語用的翻譯觀。關聯理論能夠解釋翻譯這一復雜的語碼轉換現象。在語碼轉換過程中,關聯性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說,關聯理論對翻譯現象有著最強的解釋力[5]。
語用翻譯就是指從語用學的角度探討翻譯實踐問題,即要解決翻譯操作中涉及的理解問題、重構問題以及語用和文化因素在譯文中的處理方法和原作的語用用意(pragmaticforce)的傳達及其在譯作中的得失等問題。語用學的翻譯觀可以說是一種等效翻譯理論,可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分別研究語用語言等效和社交語用等效的問題。何自然認為,在翻譯中要達到語用等效,其前提就是要正確地認知和理解源語。即譯者首先必須正確識別和理解源語語言的基本意思和規約意義,然后根據源語的背景信息和語境特征等關聯知識,推導出源語語言的隱含意義和原文作者真正的交際意圖。同時,譯者也要考慮譯文讀者。為了讓譯文讀者能夠理解譯文、推理出相關的含義,譯者須對譯文讀者的知識面、認知能力和經歷進行評估,還需要考慮他們的閱讀期待,然后用譯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將這個內容表達出來,以求等效。這就要求譯者具有百科知識,具有推理能力,具有將語篇中出現的新信息和自己記憶中的已有知識(即背景知識或稱舊信息)結合起來,找出其中的關聯的能力[6]。
概括地說,關聯理論認為,要正確理解自然語言就要通過語境來尋找關聯,要靠推理。而翻譯中為達到語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確地認知和理解自然語言。因此,關聯理論成為指導語用翻譯的理論。
三、關聯理論對語用翻譯的指導意義
1.翻譯中如何理解原文
根據關聯理論,要準確理解原文,必須先重視原文的語境,通過對語境的分析,找出原文與語境間的最佳關聯,從而獲得理解原文的語境效果。
例如:Hewasfondoftalkingthathiscolleaguesnicknamedhim“magpie”.句中“magpie”意為“喜鵲”,在英語讀者的認知環境中理解為“嘮叨,饒舌”,但這個認知假設在漢語讀者的認知環境中不存在。在漢語中“喜鵲”與喜事、吉利、運氣相聯系,與“嘮叨”無關聯,在漢語中與此假設關聯性最強的形象應是唧唧喳喳的“麻雀”。
2.尋找關聯
譯者要依據百科知識、原文語言提供的邏輯信息和詞匯信息,以及原文的文化背景信息等對理解原文有用的信息。因此尋找關聯的過程就是提取各種各樣有效信息的推理過程。
例如國外某地修復教堂的新聞報道中有句話:“Thecushionwillbereplacedbyvolunteers.”如何理解這句話?若要準確理解它,首先譯者要找出這句話與什么語境假設具有最佳關聯。而這要靠譯者的百科知識(常識):教堂座位上設有坐墊,有些坐墊則供教友跪拜之用;志愿者指志愿給教堂提供捐助的人士。那么這句話不是要求志愿者取代坐墊,而是希望教友志愿出資,更新坐墊或坐墊的布料。
由此可見,每一個話語都會建立起一種關聯,圍繞著關聯就可以定出理解某一話語的標準。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目的語讀者和源語作者擁有不同的認知環境,所以,譯者在表達他的理解時,也要尋找最佳關聯。
3.翻譯是一種包含作者—譯者—譯文讀者的三元關系的行為
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也研究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過程,因此翻譯被看做是一種明示—推理性質的行為。與語內交際不同的是,翻譯是一種跨文化、跨語言的行為,或明示—推理過程。準確地說,翻譯行為包括兩個明示—推理過程,其復雜性遠遠超過語內交際。
關聯理論明確強調了對翻譯過程的研究,對翻譯現象有著很強的解釋力。翻譯的全過程事實上涉及到三個交際者,即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正如何自然認為,翻譯活動是一種三元關系,是原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這三個交際者之間通過原作和譯作之間進行的交流活動。其中包括兩個明示—推理過程。在第一個明示—推理過程中,原文作者向譯者示意其交際意圖,而譯者則根據原文的語境信息、原文作者提供的語言刺激(話語)以及關聯原則對原作者的交際意圖進行推理理解。在這個過程中,譯者是聽話人。完成該交際過程后,譯者進入第二個明示—推理交際過程。這時譯者的身份是發話人/交際者,他根據原語篇、自己對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譯文語言環境和他對譯文讀者的期待的估計,向譯文讀者示意信息,而譯文讀者則對他示意的信息進行推理解釋。因此,翻譯活動涉及兩個交際者和兩個接受者,其中譯者兼有交際者和接受者的雙重身份。在第一個明示—推理交際活動中,譯者的主要任務是對原作者的交際意圖進行推理;在第二個明示—推理的活動中,譯者的主要任務則是在關聯原則的制約下根據自己對譯文讀者的期待和接受狀況的估計,對原作者的交際意圖和信息加以示意并傳達給譯文讀者。因此,關聯理論能以關聯性抓住翻譯問題的本質特征,對指導翻譯實踐有著積極的意義。
請看例子:
Iseenooccasionforthat.Youandthegirlsmaygo,oryoumaysendthembythemselves,whichperhapswillbestillbetter,foryouareashandsomeasanyofthem,Mr.Bingleymightlikeyouthebestoftheparty.
這段話摘自奧斯汀的名著《傲慢與偏見》,是班內特先生在如下情景下說的:有錢的單身漢賓利先生將要搬到他們家附近的莊園來住,班內特太太認為這對她的女兒們中的一個獲得好的婚姻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所以她很興奮地告訴班內特先生這個消息并希望班內特先生去拜訪賓利先生,但班內特先生對此卻絲毫不感興趣,他是一個奇怪的人,思維敏捷,反復無常,說話還帶著充滿諷刺意味的幽默。在這段話里,他使用了諷刺來表示他對拜訪的不感興趣和對他的無知的太太的嘲笑,這也是原文作者想要表達的交際意圖,生動地刻畫了班內特先生的性格特點。譯者很好地理解了作者的意圖,將原文所要表達的諷刺生動地在譯文中再現,幫助中國讀者更容易地理解原文的意圖,以取得很好的語境效果。請看孫致禮的譯文:
我看沒有那個必要。你帶著女兒們去就行啦,要不你索性打發她們自己去,這樣或許更好些,因為你的姿色并不亞于她們中的任何一個,你一去,賓利先生倒興許看中你呢。
四、如何達到翻譯中的語用等效
關聯理論認為,人們所處的環境、他們的經歷以及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都有所不同,特別是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們,他們的認知環境就會存在差異,對事物的認知就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同的人看問題的角度可能不同,對同一件事,甚至同一語境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推理,產生各不相同的認知結果。翻譯中的語用等效正是為了顧及讀者的認知。我們看下面的句子:
Itisassignificantasagameofcricket.
這句話如果出自英國人之口,譯者可能根據自己的百科知識知道英國人酷愛板球游戲,再加上邏輯信息和句子詞語信息(若這不是一個孤立的句子,還須考慮原文的其他一些語境信息),找出關聯,進行推理,從而確定原作的意圖是強調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之上,譯者再確定原文所表達的形象在譯文中能否保留。如果不能保留原文的形象,就應考慮更換形象,來照顧譯文讀者的認知。于是,這句話可譯為:“這件事如同吃飯一樣重要”。若不從語用等效的角度考慮原作者的意圖,只按字面直譯為:“這件事如同板球賽一樣重要”,則這樣的譯文讓人感覺不知所云。因此,譯者在面對涉及兩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有所差異時,應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認知。如果譯者預知譯文讀者對該現象不熟悉,譯者可考慮用譯文讀者熟悉的現象或意境替換原文的形象、意境,或者省去原文的形象,只求意譯。
1.語言語用等效翻譯
語言語用等效翻譯是指在詞匯、語法、語義等語言學的不同層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來的內容,用譯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將這個內容表達出來以求等效。例如:
寶釵獨自行來,順路進了怡紅院,……不想步入院中,鴉雀無聞。(曹雪芹:《紅樓夢》)
Hawkes將“鴉雀無聞”譯為“Notabird''''scheepwastobeheard”。而楊憲益夫婦是這樣譯的:“utterlyquiet”。其實原作中的“鴉雀”是虛的,原文作者所要表達的用意就是:周圍一片寂靜。由此可見,楊憲益夫婦的譯文較貼切。
2.社交語用等效翻譯
社交語用等效翻譯是指為跨語言、跨文化的雙語交際服務的等效翻譯。語用等效翻譯所采用的方法最不固定,譯者遵循的原則可以是多方面的,譯者在準確理解原作內容的前提下,根據原文提供的語境,譯者的主要目的是讓讀者領會原著,故譯文不一定要拘泥于原文,而是順從讀者的文化習慣,變洋為土,使他們樂于接受,或強調以原文精髓為目的,譯文力求體現原著的風格與文化背景,讓讀者領會異域風土人情,增長見識。試分析下面句子的兩種譯文:
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來,叫我怎么樣呢?(曹雪芹:《紅樓夢》)
楊憲益夫婦的譯文是:
Eventhecleveresthousewifecan''''tcookamealwithoutrice.
Hawkes的譯文是:
Eventhecleveresthousewifecan''''tmakebreadwithoutflour.
兩個譯文無所謂優劣,關鍵在于譯者的信念和如何對待文化差異。楊憲益夫婦的譯文著重表現原作的中國文化,而Hawkes的譯文是為了方便西方讀者的理解。又如:
她認為離開了辦公大樓,離開了政工部門,就是離開了政治,就聽不到那些閑言碎語,誰知是離開了咸菜缸又跳進了蘿卜窖。(蔣子龍:《赤橙黃綠青藍紫》)
這里的“咸菜缸”和“蘿卜窖”都是中國文化的特有表達方式,其語用含義或意圖跟這兩個形象基本上沒有什么關系,在譯文中加上這兩個形象表達可能會使譯文讀者不知所云,甚至導致誤解,產生原文沒有的含義,因此我們可以考慮省去原文形象,只傳達原文的含義“越來越糟”(frombadtoworse)。
再如:Whenneighborsheardofthematter,they''''dlaughtheirheadsoff!譯文:“這事讓鄰居們知道了,豈不笑掉了大牙”。漢語里常說:“笑歪了嘴”或“笑掉大牙”。英語卻說“笑掉了頭”,貌離而神合。考慮文化語境,處理好英漢間的文化差異,才能進行成功的翻譯。可見翻譯應以語境為依據,因為一方面譯者與源語作者的有效交際要靠語境,另一方面譯者與譯文讀者的有效交際也要靠語境,而這兩種語境是不完全一樣的,要取得翻譯等效,譯者必須在忠實原文作者的基礎上力求使譯文切合譯入語語境,取得與原文相同的意義效果。
五、結語
關聯理論強調了對翻譯過程的研究,以關聯性抓住翻譯問題的本質特征,對翻譯現象有著很強的解釋力,從而能更好地指導翻譯實踐。根據關聯理論,翻譯活動是一種涉及原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的三元關系。譯者首先要正確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圖和源語的意圖,然后找出源語和譯入語之間的差異,對譯文讀者的認知進行正確的評估,以及考慮譯文在譯入語環境的可接受性等。因此譯者在處理譯文時不必過于拘謹,不要一味照搬原文形象和表達方式,不顧及譯文讀者的認知背景和差異。為了保證交際的成功,譯者可以采用各種翻譯策略,如直譯、意譯、音譯等,以幫助譯文讀者找到原文與譯文語境之間的最佳關聯,達到最佳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新紅,何自然.語用翻譯: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現代外語,2001,24(3):287-289.
[2]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123-186.
[3]GuttEA.Translationandrelevance:cognitionandcontex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105.
[4]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2nded.Beijing: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29-40.
[5]趙彥春.關聯理論與翻譯的本質[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19(3):117-121.
[6]俞維玲.試從關聯理論角度看語用翻譯[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7(2):110-114.
- 上一篇:MPLSVPN電子政務專網論文
- 下一篇:語言美和心靈美外化表現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