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傳承分析

時間:2022-12-24 09:03:19

導語: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傳承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傳承分析

摘要:中醫藥文化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醫藥文化能夠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識和水平、提高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更能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傳承現狀的分析是為了能夠從不同角度更加全面地認識它的發展狀況、傳承現狀和改革創新,為推動中醫藥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醫學院校;傳承

中醫藥文化是由中國傳統文化衍生而來的,它有著自身的民族屬性,是獨一無二的、具有獨特魅力的。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的傳承需要社會大眾認識到中醫藥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傳承過程中汲取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精髓,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優良精神。在此,通過文獻法和實地考察法了解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的傳承現狀,提升大家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可,讓莘莘學子更好地學習中醫藥文化,提高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度。這對于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什么是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過幾千年的沉淀,如今更是彰顯了它獨特的魅力。中醫藥文化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分支,具有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醫學最大特色之一。它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傳統文化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中醫藥文化具有“簡、便、驗、廉”的優點,以“和合”思想為核心,以“融匯”為特征。中醫學“天人相應”的生態觀,源于自然、適應自然并維護自然;“形神統一”的動態生命觀,注重形體、功能與精神、意識、思維于一體;“治未病”的早期干預思想,以人為本的個體化診療模式,整體調節的綜合治療理念與豐富多彩的治療方法等在養生保健、防病治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中醫藥文化不僅自身博大精深,還能夠“求同存異”,適應時代的需求,汲取其他文化的優秀之處,同時仍保持自身文化的特別之處,做到不“隨波逐流”,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中醫藥文化是經過中華民族歷史篩選出來的寶貴文化沉淀,是唯有中華民族才能創造出來的產物。

2中醫藥文化傳承的國家政策支持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體現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科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某種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現象。一些人不尊重不理解中醫文化,認為中醫就是草根文化,毫無科學依據可言。但近年來,我國建立了新的醫療體系,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在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產業”,主席更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對中醫藥發展做出重要指示,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中醫藥發展成為國家戰略,這意味著中醫藥進入全面發展新時代。因此,中醫藥人必須自信、自立、自強,立足在服務民眾健康事業中發展中醫藥。通過防病治病實踐,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使“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精神得到廣泛宣傳和普及。推進中醫藥保護傳承與利用,全面提高中醫防病治病能力,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大力普及中醫藥知識,提高國民健康素養與水平。緊密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加強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基地與人才隊伍建設,為人類健康做貢獻。

3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的傳承與現狀

中醫藥文化的傳承首先要關注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問題,因此,醫學院校責任重大。因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創新和傳播,都需要醫學院校積極推動、傳播推廣和勇敢探索。醫學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必須把中醫藥文化的傳承、發展放在重要位置,把學校的內涵建設與中醫藥文化,校園文化建設與中醫藥文化,學校的軟實力與中醫藥文化緊密聯系、融合發展。這樣才能使中醫藥文化得到穩定、長期的發展。所以說,中醫藥文化傳承是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不斷發展才能推動中醫藥文化偉大復興,由此說來,醫學院校在傳承中醫藥文化上任重而道遠。為此,各相關醫學院校在傳承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實踐。如陜西中醫學院運用自己地方的特色資源、地理優勢,構建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與中醫藥文化理念共融的校園環境:(1)重視中醫藥院校本身對傳統文化的承載力;(2)在校訓校風中體現中醫藥傳統文化;(3)圍繞對歷代醫學碑的研究,建設特色“中醫藥文化苑”;(4)湯頭歌訣、名人名言遍布校園;(5)建立中藥藥用植物園、中藥標本館、人體生命科學館;(6)重視名老中醫、名師學術思想的傳承;(7)利用網絡資源,促進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平臺建設;(8)開展中醫藥傳統文化研究和學術交流,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當前醫學院校的中醫藥文化傳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1)校園的中醫藥文化傳承以活動、交流為主,沒有制訂中醫藥文化傳承的規則、制度,沒有建立起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特色。(2)校外的中醫藥文化傳承以網絡平臺、義診等為主,沒有建立專門的中醫藥文化傳承網站專欄,需要把其融入各種相關的宣傳資料中,加大與平面媒體的合作,增加其社會影響力。

4中醫藥文化在醫學院校傳承的改革創新

高等教育院校在文化傳承工作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由我國院校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中醫人才還存在著兩大缺陷:(1)中醫藥文化底蘊不足,中醫經典理論理解能力下降;(2)中醫臨床分析思維能力存在缺陷[2]。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制度改革的深化,人民群眾對于健康保健也有了新的認識和需求,中醫的“治未病”理念逐漸被群眾所接受,這對于中醫人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和機遇。作為培養高等醫學人才的院校,應培養出既有良好的中醫藥基礎思想和技能,又能夠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高等中醫藥人才[3]。河南中醫學院就中藥學本科專業改革進行了探索,將人才培養定位于具有醫學理科性質的科學學位專業,培養出了優秀的高級中醫藥人才,他們還不斷引進、培養高層次教師,嘗試建立啟發性、自主性、互動性的課堂氛圍,并嘗試在現有的本科專業培養模式上進行“精英教育”,選拔優秀學生組建中藥學傳承實驗班。隨著信息時代的全面到來,各種激烈的競爭也隨之而來,西醫對中醫的沖擊更為強烈,中醫人內心的掙扎愈加強烈,但要相信,中醫藥文化必然會發揚光大并被全世界所接受。因為,首先在傳承中醫藥的道路上,各個醫學院校可以利用不同的地方特色以及地理優勢,去發展中醫藥事業。其實對于中醫藥文化傳承來說,最重要的是要重視中醫藥文化,重視名老中醫和名師的學術思想[4]。其次,在當今社會,科技日益發展,中醫人可以利用新的科學技術去發揚中醫藥文化,比如利用互聯網創建網絡平臺,供更多的中醫人彼此交流,從而促進醫學事業的發展。再次,要想在校園中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就必須讓學生們在點點滴滴的生活、學習中感受到中醫藥的魅力,并喜愛上它,可以通過開展中醫藥文化特色活動,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提高學生對于中醫藥文化的學習興趣。最后,把中醫藥文化知識融進課堂中,要求不論是專職的中醫藥教師,還是公共、基礎課的教師都要有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充分利用課堂對學生傳授中醫藥文化知識,讓學生對中醫藥的重要性有明確認識。中醫藥文化的流傳還可以通過民俗藝術來進行,如一些風俗習慣、養生知識的講授。

中醫藥文化的發展還與政治制度有著很重要的關系,國家的支持對中醫的發展起著保障作用,經濟貿易也可以促進中醫藥文化交流,比如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使得中醫藥在各國流傳開來,對中醫藥文化流傳影響深遠[5]。中醫藥院校在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應主動承擔起推動者、推廣者和探索者的責任。要主動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努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營造一個具有濃厚傳統文化氣息的校園氛圍。

參考文獻:

[1]曹洪欣.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N].人民日報,2015-03-25(20).

[2]高鵬,陳思.新媒體視野下高校中醫藥文化傳承探討[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Z1):7-8.

[3]劉殿剛,毛和榮,顧赤.“一帶一路”戰略視野下湖北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5,26(8):1961-1963.

[4]宋欣陽,陳麗云,嚴世蕓.關于中醫藥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醫雜志,2014(19):1702-1704.

[5]金阿寧,田勇泉.中醫藥文化傳承途徑之探析[J].中醫藥文化,2013(5):10-13.

作者:劉 毅 陳姝靜 王德瑜 吳文豪 余慧娟 曾 霜 單位: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