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09:50:00
導語:亞健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亞健康狀態及“未病學”的概念,以及防治亞健康狀態與中醫“治未病”思想的關系,體現出防治“亞健康”與中醫“治未病”的醫學思想不謀而合。進一步就亞健康思維與中醫“治未病”醫學思想的契合點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亞健康;未病學;養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觀的變化,醫療模式由單純的疾病治療轉變為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相結合的模式。20世紀末,全球醫學界大討論的最終結論是:最好的醫學不是治好病的醫學,而是使人不生病的醫學。人類的健康理念發生了轉變,健康被賦予新的內涵。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有關健康的概念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狀態。
1亞健康的基本概念
臨床上存在有一組以疲乏無力、精力不夠、肌肉關節痠痛、心悸胸悶、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學習困難、睡眠異常、情緒低落、煩躁不安、人際關系緊張、社會交往困難等種種軀體或心理不適為主訴來就診的人群,通過運用現代的儀器或方法檢測卻未發現陽性指標,或者雖有部分指標的改變,但尚未達到西醫學疾病的診斷標準。這種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自80年代被前蘇聯學者稱為“第三狀態”這個新概念以來,得到國內越來越多學者的認同與重視,并將其稱之為“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出現各種不健康的問題,有可能向疾病發展的一種過渡狀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身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亞健康。亞健康狀態是一種人體生命活力和功能的低下狀態,不僅表現在生理功能或代謝功能的低下,也包含了心理狀態的不適應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低下,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尚無確切的病變的客觀指征,但卻有明顯的臨床癥狀。
亞健康在人群中有很高的發生率和多方面不良影響,給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工作效率明顯降低。亞健康狀態已成為困擾人們健康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中醫藥歷來重視治未病,對亞健康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醫療過程中顯示了肯定的療效優勢。
2中醫學的“未病”學說
中醫學的健康觀念是“天人相應”和“陰平陽秘,精神乃至”,就是注重人與自然環境及外界社會之間及其體內陰陽和諧的動態平衡。受時代所限中醫學的術語中雖無亞健康一詞,但早在2000多年前成書的中醫學經典《內經》中就已經明確地提出了“未病”的概念和“治未病”的觀念,如《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所謂“未病”、“未亂”就是產生疾病前之狀態或征兆,是質變成為疾病的量變過程,也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亞健康狀態。唐代大醫家孫思邈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認為:“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亞健康則應屬“未病”、“欲病”層次。中醫“未病學”的醫學思想,其主要體現于治病之未成、治其未傳、瘥后防復三個方面。可見中醫學是極其重視養生的。
3亞健康狀態與中醫未病觀的異同
“未病”的概念是與“已病”的概念相對而言,即非已具有明顯體征的疾病,亦非無病,而是指機體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失調所導致的疾病前態或征兆。因此未病學主要討論的是疾病的潛伏期、前驅期及疾病的轉變或轉歸期等的機體變化。其宗旨可概括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從這一點上看可以說中醫“未病”的內涵應當是包括了亞健康狀態在內的所有機體陰陽失調但尚未至病的狀態。
中醫學認為,亞健康形成的主要機理與中醫“三因”學說密切相關,其成因是飲食不節、起居無常、情志不遂、勞逸無度、年老體衰等原因導致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或正氣耗傷。而現代醫學則認為導致亞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心理和社會壓力加重、飲食不規律、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睡眠不足和自然衰老等,并指出人類疾病的50%是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由此可見中醫學與現代醫學對亞健康產生的認識是相近的。
4中醫調治亞健康狀態的優勢
西醫學對亞健康狀態這種尚無法定性定位的變化,其用藥上顯得證據不足而無所適從。中醫學是將人置于大自然中,綜合多種因素分析,常從證著手,歸納為證,再隨證用藥。整體思想、辨證論治構成中醫學的主體。因此中醫學雖無明確的亞健康狀態一詞,但在其淵博的理論體系和漫長的實踐活動中早已廣泛地融入了對亞健康狀態的防治思想。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中醫學心主神明理論、形神合一理論、藏象五志理論、七情理論、三因理論、氣質類型理論等有著豐富的內涵,在有效干預亞健康狀態等未病學方面形成了心理治療、針灸、氣功、導引、音樂療法、理療等多種方法,并創用了數以千計的方藥,開創了具有原創優勢的天人相應預防觀、形神合一預防觀、動態平衡預防觀、三級分層預防觀、防治互寓預防觀、綜合應用預防觀、辨證施防預防觀等預防學觀點,并且中醫療法尤其是非藥物療法具有天然、無害等的特點,受到全世界的極大關注,也逐漸形成有其獨特的優勢。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醫“治未病”也存在不足,許多寶貴經驗還停留在文字表面,缺乏系統的總結與提高,相對治未病理論的超前來說,治未病的臨床實踐和研究仍然是滯后的。
- 上一篇:城管行政執法評議工作述職報告
- 下一篇:政府公務員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