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現當代文化價值的日趨改道

時間:2022-05-08 04:57:00

導語:透析現當代文化價值的日趨改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現當代文化價值的日趨改道

摘要:中國在各方面積極快速發展的同時,文化價值的發展更加有所改變。這種改變在社會主義的背景下,雜糅了文化之間的區別。像炒大鍋飯那樣,讓食者辨別不出具體是什么味道。我們在拉近世界距離的同時,也在將文化趨同化,抹殺一部分的文化價值,這種現狀值得我們停下腳步來思考。

關鍵詞:文化;發展;價值;民族

當今中國以快步驟來實現“發展”,一切完美的發展理念不斷提上日程,整個國際社會環境促使我們抓緊每分每秒,我們也在極力的配合,連同我們的文化也在前所未有地改變方向,以滿足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的需求。

我們都知道,談文化的發展變化,就要放到大環境下談此時的社會主義發展,談社會主義發展就無可避免的要談到全球化。后兩者的關系我們需要先弄明白。科學社會主義的命題和構思是在全球化的歷史前景下提出來的,換句話說,全球化孕育了社會主義。

在這個注重自由化、開放化、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相應的文化交融也就發展開來,我們的文化觀在一天天改變,文化的多元性、模糊性,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主要想從兩方面談文化價值的“改道”問題。

首先,是文化本身的退化。文化日益商品化、通俗化,消費文化大行其道。文化與文化之間界限模糊化,文化泛濫成災、庸俗不堪;另外,我個人認為文化本身是一個褒義的概念,現在卻融入其他負面的內容進去,顯得有點不倫不類。比如在產品上表現的“文化結合”,這種嫁接結果導致的往往是不倫不類的后果。文化面貌眾多,所以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將其分門別類。有人曾把現在市面上的文化分為精英文化、學界文化、大眾消費文化以及大眾化宗教文化。精英文化指的是,那些商界領導們或者是政界精英們,身穿一致的服裝,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想法相似,行動也相似;學界文化是指學著文人的意識形態,他們大都憑借自身的主觀意識,表達對環境、人權或者某一事物的認識理解;大眾消費文化很好理解,他指的也是“麥當勞文化”,包括飲食、服飾、健康休閑、時尚、電影電視、因特網等等。

我目前所處的行業是設計行業,為大眾服務的行業。我所體會的最深的就是文化在形式上的大改變。印刷文化在逐漸衰退,由此而來的是電子文化的風行。文化形式的單一化,讓人擔憂。語言是記錄文化的一種方式,現在也逐漸被各種“圖形化”語言替代,有點退化為象形字時代了,比如QQ表情。此外,英語也隨著計算機程序的開發使用而被廣泛使用,網址域名要用英文,電腦軟件程序要用英文。人們也更加喜歡好萊塢、迪斯尼,虛擬的模擬比真實更真實,文化越來越追求表面形式的浮華和炫酷,失去了濃厚的知識文化底蘊,我曾讀到過丹麥的一位大師說過:“文化日益傾向于浮淺表面的東西,我們對實質性的內容不感興趣,不想表態。我們的社會正在慢慢地變成一個以娛樂、冒險、想象、幻想和夢想為基礎的社會。”

還有一種“偽文化”在我們的周圍活躍,我認為也可以叫做“經濟文化”。它主要體現在產品上,任何產品披上“文化”的外衣,以“洋火柴”的形象來吸引消費者。這種產品沒有體現文化“以諄諄教誨的形式影響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功能,而是把重點考慮在了利潤的擴大化上了。社會主義旗幟下的文化負功能越來越突出,網絡成為傳播色情的場所,甚至是“三國”版游戲產自日本,他們難道比我們本國人更加了解三國的人物故事情節和歷史背景,這是在傳遞文化嗎?

其次,文化的同化效應。是否有一天,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消費同樣的產品、接受同樣的服務,收看好萊塢大片,喝著可口可樂和麥當勞漢堡。這種情況雖然現在不能確定,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世界繼續以現在的方式統一下去的話,美國的產品和價值觀將會得到廣泛傳播。我想的是,追隨者永遠是在追趕前人走過的路徑。

如果不加區別的一味熱衷于談文化趨同和混合,我覺得是抹殺了文化的差異性,掩蓋了文化發展的大方向,弱化了人們保衛民族文化的警惕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反映先進生產力發展規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眾實踐又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文化,是繼承人類優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民族性”非常重要,是不容我們忽視的文化發展趨性。

我們想想美國在這方面所做的功課,便一目了然了。美國的高級學府比如哈弗大學、耶魯大學不斷吸引來自全球的優秀人才,國際精英們從這些學校中感受到它們教學質量和學術的繁榮。美國在較高水平上傳播著它的價值觀和它的文化,這些從名校畢業歸來扮演某個地區重要級別領導人物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成為美國的文化的推行者。

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文化價值的“改道”現象,從某種角度在反饋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中的問題。我們從空想社會主義走到科學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來,在一步步認識社會應該怎樣發展。在這過程中間,適度的反思是勢在必行的,急于奔走只會失去自我判斷力。

參考文獻:

[1]《21世紀中國文化地圖》朱大可等編著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2008.12.

[2]《文明與后現代亞太都市》鮑宗豪等編著學林出版社出版時間:2010.3.

[3]《民族文化遺產數字化》王耀希著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