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舞蹈創作思考論文

時間:2022-08-12 08:46:00

導語:中學生舞蹈創作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生舞蹈創作思考論文

前不久,我有幸在上海觀看另外“上海市金孔雀校園舞蹈”比賽,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學組的賽事,大部分創作節目編排較為新穎,其中幾個精彩的作品確實讓人拍手叫好。相比較而言,中學組的創作就顯得薄弱許多,只有少數節目具有中學生的特點,其它大部分節目都是經過改編后的民族民間舞,表演起來雖然舞藝不凡、陣容整齊、形象亮麗、風格準確,卻未能真正反映中學生自己的生活,無法產生強烈的共鳴。針對中學生創作節目少的現象我不禁提出疑問:“既然出現了那么多優秀的少兒舞蹈創作節目,為什么不能將這股熱頭持續發展下去呢?我們的舞蹈教師把少兒舞蹈編得有滋有味,為何對中學生舞蹈的把握卻不夠準確呢?”我認為如果我們能象重視少兒舞蹈般關注著中學生的舞蹈創作,創作出更多反映中學生生活、傾吐他們心聲、貼近他們心靈的作品,那么中學生的校園舞蹈才會更加豐富、更具個性,也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其美育作用。

要把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作為創作對象,并非易事。眾所周知,這一階段是一個人從童年、少年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此時的人既有別于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兒童,這一區別就決定了中學生的舞蹈同少兒舞蹈既有共性又存在個性。

要抓住個性進行創作,首先需要了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加速成長和發展的特點;了解他們充滿熱情、激情、活潑向上、富有朝氣、同時又經受著種種困惑、矛盾和挑戰的心理;了解他們渴望友誼、追求獨立、反抗權威的心理。圍繞這些生理、心理特點進行選材創作,才能真正創作出貼近他們心靈、吐露他們心聲的舞蹈作品。在這次比賽中,由嘉定區聾啞輔讀學校表演的舞蹈《心鼓》就是一個較好的反映中學生心理的作品。先不說這些孩子們的表演、教師的投入如何讓人感動,單是編者運用敲鼓的方式叩響孩子們心靈的創作意圖,就令人贊賞。另外主題動作的選擇也應以這些生理、心理特征為基礎,既不能過于兒童化又不能太成人化,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時刻關注著他們的神情舉止,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提煉動作元素。舉一個很好的例子《紅扇》,編者很好地將現代舞的動作語匯融入到中學生的形態當中,用大幅度的跳躍、收放以及扇花的飛舞將中學生年輕、奔放、跳蕩的心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因此只有選用準確的、符合中學生心理、生理和形象的舞蹈動作才能更好的表現主題。

其次,根據中學生的認知能力,舞蹈可以和認知教育結合起來進行創作。早在1943年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就創作并表演了《化學舞》,此舞用擬人化的手法,對學生進行形象的化學基本知識教育。舞蹈采用寓言式的表現方法,由化學女神出題,每個學生扮演一種化學元素,然后通過找朋友的舞蹈表演形式,表現出各種元素相互組合后成為日常生活中應用的物質。這個舞蹈別開生面,情趣盎然,是寓教于樂的典型作品。還記得在1999年湖北省黃鶴美育節舞蹈比賽上,一個根據朱自清《荷塘月色》改編的舞蹈作品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編者利用語文課本提供的文學背景,將書中所描繪的那一池荷花極好的運用舞蹈的方式展現出來,同時舞蹈也為文字提供了一幅可視的美景,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月色、那池水和那滿眼的荷花散發著的淡淡清香。此刻文字和舞蹈在美的平臺上達到了和諧統一。可見這種課本劇的創作既具有審美性又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知識,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嘗試的。

另外,中學生的舞蹈也可以圍繞青春期教育進行創作。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階段,生理上迅速成長使得他們的心理活動顯得激烈、動蕩,對異性交往充滿好奇。我們可以通過舞蹈的方式為中學生創造一個正常的氣氛,鼓勵男女同學間廣泛的交往,有利于他們社會價值的獲得以及人格的健康發展。在此,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歐美民間舞蹈中集體舞的形式,如四方舞、小步舞等,這一類舞蹈風格文雅、端莊、步法簡單,構圖優美。從這些自娛性舞蹈中提煉動作元素用于表演性舞蹈創作,既可以用來訓練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風范,又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廣泛的社交能力,引導學生建立正常的同伴關系。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中學生的舞蹈創作,也希望我們的舞蹈教育能夠在國民素質教育中發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