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5 10:13:00

導語:英語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英語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研究論文

現代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等理論認為,閱讀是一種復雜的、主動思維的心理活動,是根據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識和經驗對信息進行篩選、驗證、加工和組合的思維過程,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認知行為。積極高效的閱讀教學活動應具備以下特征:

1、個人參與。有兩層含義:作為閱讀主體—學生要使其心智全方位參與;作為實施教學的教師要設法讓每一個學生都作為主體參與閱讀活動。

2、自我發起。就課堂上某一次閱讀活動而言,學生可以借助外部的推動或刺激使其轉化為自我閱讀的需求,才能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才能使學生的閱讀活動從形式化的表面上升為閱讀的本質—理解內容并伴隨著各種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及閱讀情感的實際體驗與交流。

3、自我評價。積極的閱讀體驗和自我評價是閱讀主體不斷進行閱讀活動并獲得更多實踐的心理基礎,也是閱讀主體不斷調整和完美自己閱讀行為的動力源。因此,閱讀體驗的強烈程度和評價能力的高低,是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具體體現。

當前,初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不盡如人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未能真正參與課堂閱讀教學過程,從而缺乏相應的、及時的課堂教學環節評價,即形成性評價。閱讀課上仍以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為主,即使有檢測閱讀理解效果的提問或討論,也往往流于形式,或局限于教師與個別學生的相互“應和”上,而大多數學生更多的只是充當“聽眾”的角色,因此,初中閱讀教學的方法必須加以改進。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做的不僅僅是語篇內容的知識的傳播,更重要的是積極創設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條件和氛圍,使教、學和課堂評價一位一體;課堂評價應成為教師和學生教學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課堂評價始終貫穿于教與學的整個過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將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是進行閱讀教學行之有效的一條途徑。

一、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實施的理論依據—形成性評價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明確規定:“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還提出了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的評價思想,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形成性評價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推動因素。如果形成性評價使用恰當,就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并得到激勵,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形成繼續進步的動力;也可以讓學生反省和反思自己的欠缺之處,調整學習策略,并對自己的學習進行適當監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將課堂教學程序評價化的閱讀教學的具體操作

(一)實施前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給學生閱讀的具體目標及策略。學生在閱讀中檢驗自己是否達到了這些目標、運用了這些策略,這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的過程。

李靜純先生的“閱讀的具體目標”具有極大的參照性,見下列卡片:

卡片一、閱讀過程

1、Consideringthepurposeforreading.

在接觸文本之前的幾秒鐘內對閱讀目的進行定位。

2、Identifyingthetypeofthetext.

確認文本的體裁

3、Predictingwhatmassagemightfollow.

隨著視覺掃描進程不斷地對接踵而來的信息進行預測。

4、Controllingthespeed.

依據閱讀過程的實際需要把握閱讀速度。

5、Scanning

跳讀

6、Skimming

略讀

7、Decidingwhattheactive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據閱讀目的確定文本中起作用的積極詞匯。

8、Decidingwhatthereceptive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據閱讀目的,確定文本中需要暫時接受的詞匯。

9、Decidingwhatthrow—awaywordsshouldbeinthetext.

根據閱讀目的,確定文本中可以忽略的詞匯。

10、Storingimportantinformation.

為了后續的需要,把掃描過程中的有用信息暫時存儲在頭腦中。

11、Recognizingthepresuppositionsunderlyingthetext.

確認作者根據接受對象而預先略去的信息表述。

12、Recognizingimplicationandmakinginference.

確認隱藏在文本“深層”的因素,并據此進行意義上的猜測。

卡片二、閱讀策略

1、Keepingupconfidencein&nb

sp;comprehension.

自始至終保持進行理解的信心。

2、Usingcues,cluesandhintstodetectthehiddenrelationships.

運用各種暗示點對隱藏的事理邏輯線索進行探查。

3、Mappingideasintomeaningclusters.

在頭腦中匯合并合乎邏輯的重新組織意思。

4、Jumpingoverdifficultiestofollowalineofthought.

排除語言困難,跟蹤全篇思路。

5、Referringtolifeexperiences.

能夠恰當的參照生活經驗。

6、Formingpicturesinmind.

能夠把文本連續不斷的轉換為心理圖像。

(二)實施中

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形成性評價實施的過程,就是探究學習的過程。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容易導致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做法,比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現在的課程改革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強調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按照這一改革的導向,教師應該為促進學生的探究學習而進行教學程序設計,使得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教學活動的環節都包括評價。也就是說:促進探究教學的過程也是積極開展形成性評價的過程。形成性評價與其它教學活動一起,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為了有效的進行形成性評價教學,我主要采取四人一組的小組學習形式,設計閱讀課教學的程序,即通過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和合作評價四種評價形式,使課堂每個教學環節評價化,詳見下表:

表格一、課堂閱讀教學評價化程序。

教學內容教學程序評價形式評價意義

限時閱讀課文大意學生自讀,找出個人的疑難問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鼓勵他們自己思考,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績及需要幫助的地方。

解難釋疑

就課文內容編習題小組競賽形式:

甲組A學生提問,請B組學生回答,反之亦然。如果B組B學生答不出,C學生繼續答,這樣其它小組的任何一個學生(包括不會的B學生)在聽他人節使得過程中也在對自己的答案進行對錯評價。自我評價

互相評價使學生有機會檢查自己和他人的學習,從而對自己的學習目標有一個更明確的概念,逐步增強“我也能做”的信心,同伴評價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意識到“同伴文化”的力量,以及友好氣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互相評價鼓勵學生合作和向他人學習。

必要時教師講解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教學內容的同時評價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教師要示范學習的方法和評價的方法,幫助學生自評,管理學生學習,當學生制定和應用評價標準時,給予指導和支持,與學生一起反思學習。

劃分段落中心思想

口、筆頭復述課文

拓展知識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合作評價

自我評價

教師評價在學生匯報的同時,教師有必要參與進來進行評價。教師、學生合作評價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反思和自評,給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教師再及時評價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以提供給學生更有意義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總之,當教師評價學生、學生和學生互評或學生本人自評時,無論成績是優、良或中,效果都是非同一般的:學生喜歡聽老師和同學描述他們的優點和進步的過程,因為學生這樣做就能感到他們的價值和學習責任。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同學和老師都表示出對他的信心,具體分析他們的問題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師—學生和學生—學生間的交流過程就是相互認識、重新認識自我和他人的過程,這樣,通過評價,學生學會了咨詢,學會發現和改進自己的不足,學會評價自己并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三)實施后

認真收集兩種反饋:學生作業反饋與學生自我評價反饋,以使教學相長。

表格二、自我評價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反饋表

編號評價項目是否具體情況(在提示詞上打勾)

1你是否在課上自我評價中檢查了語言知識?全面迅速部分掌握少量掌握未掌握

2你在課堂上是否精力集中?很集中集中一般有時集中

3你在課堂上是否感到心情愉快?很愉快愉快一辦有時愉快

4你是否積極呼應了老師或同學的提問或指令?次數1、2、3、4、5、6、更多

5你在課堂上是不是主動提問或主動講話? 次數1、2、3、4、5、6、更多

6你是否接受了與過去活動有關的閱讀材料?教材評價手冊課外讀物練習冊

測試題

7你是否與同學一起評價課上的活動?積極主動評價有時評價偶爾評價

8你是否愿意接受同學對自己的評價?積極采納部分采納很少采納

9你是否能讀懂課文大意?全懂大部分懂少部分懂不懂

10你是否能口、筆頭復述課文?完全能少部分能不能

11你是否能結合自己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知識?能差不多能不能

12互評與合作評價對你幫助大嗎?很大大一般無

13你喜歡閱讀課的這種教學方式嗎?很喜歡喜歡不喜歡

14你對老師有什么要說的心理話?

三、閱讀課教學程序評價化實踐的收獲與不足

收獲:

1、學生閱讀時,心理上積極因素占主導地位,極大的降低了畏難情緒。

2、學習信心增強。

3、閱讀教學效果良好。

不足:

1、課堂上評價標準不甚明確,不太系統,記錄無連續性,沒有精確的反饋數據做參照,導致對教師教學的反思模糊。

2、提高閱讀能力,不應只限于課堂教學,還應多進行課外閱讀,向學生們推薦淺顯易懂的英語讀物,以使閱讀形成習慣。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課堂程序評價化教學,不應只體現在閱讀教學上,還應廣泛用于聽、說、寫的技能教學上。

2、下一步要建立學生學習的個人檔案袋,及時收集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方位資料,通過師生分析、交流、共同協作,建立起學生個人需要,以及班集體需要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方式。

3、探索與教學相適應的、可操作的課堂表格化評價標準。

主要參考文獻:

1、葛文山“新《標準》新特色高要求”《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年第5期

2、陳瑛“主體參與英語閱讀教學過程的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年第2期

3、羅少茜“英語教學中的行為表現評價理論與實踐”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4、李靜純“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的設計與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編“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評價研究與探索(一)”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5、《英語學習評價手冊》編寫組編“英語學習評價手冊初中二年級(上)”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