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翻譯文學研究

時間:2022-06-06 09:15:54

導語:中國現代翻譯文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現代翻譯文學研究

文學翻譯作為中外文化有效交融路徑,對文化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我國翻譯歷史久遠,從古代就致力于了解國外文化,相較于本土文化,翻譯文學或文學翻譯作品屬于模仿性、派生、第二位文學,受關注程度相對較低,在眾多翻譯文學中,那些置于文化交融邊界、民俗文學、民族文學的翻譯內容,更容易受到文學研究人員的忽視。然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文學交融在“地球村”中已屬于常態,越來越多的國外翻譯文學涌入我國,為我國打開一扇認識世界的窗戶,透過這扇窗,人們可追溯文學的起源,在優秀的文學作用中,感悟先賢先進的思想覺悟,供養當代人的靈魂,填補靈魂成長的饑渴,使文學的芬芳永伴人們身邊,為此現代翻譯文學正以一種世人矚目的姿態融入人們的文學知識體系中,其對推動文學的發展具有一定積極作用。基于此,為使我國文學研究更富成效,思考作為文學史敘述對象的中國現代翻譯文學相關內容進行探析顯得尤為重要。

一.作為文學史敘述對象的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地位

我國文學翻譯歷史久遠,早在古代就有翻譯他國文學的行為,例如翻譯佛家經典著作,這位中國現代文學翻譯的繁榮埋下伏筆,介于“”為新文化運動,從該歷史事件為節點的翻譯文學稱之為現代翻譯文學,他們在學習中國文化基礎上,不斷擴展文學視野,不斷踐行翻譯事業,在《中國新聞學研究綱要》(朱自清)、《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陳子展)、《中國新文學運動史》(王哲甫)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學家孜孜不倦的研究下,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數量越來也多,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形成一股強勁力量,涌入文學史中使翻譯文學成為文學史一部分的勢頭越發明顯,然而翻譯文學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還未受到較為廣泛的關注,在文學類別中仍屬少數派。文學史中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地位崛起是在改革開放后期,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貿易、文化交融越來越緊密,為有效了解外國文化,翻譯成為掌握多元文化的重要路徑,隨著世界交融態勢的繁榮,文學翻譯內容也逐漸增多,這些從東方人視角落實國外文學翻譯的成果,逐漸在文學史中擴展自己的影響力,并在發展過程中變得更加系統,這個系統表現在,除關注外國文學本身,依據外國文化背景、語言習慣、思想價值客觀翻譯文學外,人們也在文學史敘述中越發注重中國文化及背景,對國外文學的再創造能力,繼而形成中國現代翻譯文學。雖然,在當今文學是中,仍有許多人將翻譯文學視為外國文學,將其視為代表外國文化的符號,但是其與本土文學相互交融且難以割舍的現象卻極為明顯,以滿足我國閱讀習慣為前提,展開的文學翻譯越來越多,成為充實現代文學史重要內容。作為下現代翻譯文學與現代文學同步得以發展,并在文學史中不斷累積,提升自身文化影響力,逐漸成為中國現代翻譯文學中不可小覷的文學力量,顯現出中國文化與國外文化相互交融,所激發的文學包容力與發展活力。同時,作為展開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工作的學者,也在改革開放后不斷吸納先進文學,提高翻譯能力,使翻譯內容與文學原著內容相差無幾,使人們越發認可翻譯文學,并成為吸納國外先進理念重要途徑之一,此外中國文學也通過翻譯流向國際,實現文學交互目標[1]。

二.論作為文學史敘述對象的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權屬觀念

伴隨時展,文學翻譯作為人們了解世界重要路徑之一,其翻譯成果不斷累積,成為一股強勁力量沖擊文學史,從新文化運動時期,人們對國外文學自發關注的文學覺醒,到改革開放后期人們了解世界的自主探究,現代翻譯文學始終在文學權屬觀念層面較為模糊,并在翻譯文學數量與日俱增態勢下,推動相關文學權屬觀念的發展,作為文學史敘述對象的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權屬觀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文本形式。我國以漢語為基準進行名著翻譯,這表明翻譯事實依托為漢語言文學,以中國語言文本為基礎落實文學翻譯;二是翻譯文學流通場所。以漢語言為基礎的文學翻譯,其流通場所仍在中國,用以滿足中國人汲取國外文學養分的需求,因此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始終在中國以漢字形式向國人傳播,與我國文學協同發展并發揮自身文學價值,為人們了解外國文化奠定基礎;三是是否屬于原語文學。介于我國現代翻譯文學所產生的文化氛圍、文學翻譯需求、翻譯文學價值均在漢語翻譯基礎上產生,其與原語文學存在一定差異,旨在滿足我國讀者閱讀需求,因此會在國外著作基礎上,依據我國對翻譯文學的需求展開具有針對性與個性化的翻譯,使中國現代翻譯文學與原語文學形成差異,已經不屬于原語文學[2]。通過對文學史敘述對象的中國現代是翻譯文學進行權屬觀念進行分析可知,以漢語言為載體,以中國文學發展需求為核心,以國人對翻譯文學需求為出發點,中國現代翻譯文學越發具有“非外即中”發展勢頭,介于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已經跳脫原語文學形式,與中國文化深切交融,并在文學史發展進程中不斷累積,使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已經向中國文化文學一方靠攏,然而在中國現代翻譯文學中,存在一大部分極具民族風情與宗教特色的翻譯文學,針對這部分文學產生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權屬盲區,需依據客觀實際,對文學內容進行考量,對其所屬程度進行系統分析[3]。基于此,中外文化在改革開放后期出現極為繁復的交融狀態,在交融過程中成為文學實體,為此人們需在明晰文化權屬基礎上,進行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是否屬于文學史敘述整體,在此基礎上,有關所屬權的分析與論證需具有針對性與深入性,使其得以經得住重重考驗與種種質疑,能以最佳姿態解答一切疑慮,使其得以成為中國文學史中重要組成部分[4]。

三.論作為文學史敘述對象的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概念的引入

分類的目的是為展開有效認知,使事物之間的相似、差異顯現出來,而同類或相似事物則可用統一標準進行表示,并劃分為同類歷史演化進程中,用以佐證某項事物的發展,使事物發展更加充實,人們得以更好了解客觀事物,為客觀事物展開深入研究奠定基礎[5]。針對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概念來講,需對其進行分類,主要是對該概念是否與中國文學史敘述是否相契合,繼而凸顯概念分類有效性,分類科學性可見一斑。每個國家文學存在差異性,這個差異性主要是源于各國文化、社會背景、人文基調存在差異,使文化存在極大不同之處,所處概念為兩個分類,而翻譯文學作為以一國語言、閱讀習慣、文化領悟力及文學知識汲取需求為出發點進行翻譯的文學形式,需以文化輸出一方的文學背景為依托進行客觀翻譯,使翻譯內容更加貼合文學輸出一方真實情況,這種不系統隸屬與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學概念,被劃分為中間區域文學[6]。進入中間區域分類狀態的翻譯文學,如同納入“失物招領”平臺的孤立文學,自改革開放后期其概念界定就未能夠得到統一,為保護文化多元化,文學形式豐富性,各國均認為翻譯文化應屬本國所有,其中有些認為翻譯文學應隸屬于國外文學的研究學者,不能否認受傳統文學認知意識影響,認為翻譯文學與國外文概念相分離,同時還有人認為國外文學在翻譯過程中,需利用本國語言、語境、閱讀習慣等文學吸納需求進行再次理解,使其在保障原文內容正確性基礎上,更加符合翻譯國一方閱讀綜合需求,因此具有翻譯國文學概念[7]。針對我國來講,中國現代翻譯文學,以中國文化基調為載體,對國外文學進行深度理解,在原有語言基礎上進行文本轉換,使其更加適合我國人民閱讀,滿足我國人民閱讀習慣,轉化成文化形式中的一種,供養人們的精神世界。在當今國際社會文化交融程度越發深入基礎上,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屬文學史敘述對象的現象越發突出,成為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流入文學史內的重要支柱之一。與此同時,人們應也客觀看到翻譯文學與原創文學的區別,在設定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概念時,需作出明確規定與系統分析,必要時秉持實事求是原則,進行中國現代翻譯文學概念分類,使其在文學史視閾下更具體系化,也為其系統發展奠定基礎[8]。

綜上所述,作為文學史敘述對象的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在時展進程中,不斷累積翻譯文學厚度,使其的匯集小流,成為沖擊文學史壁壘的力量之一,為此人們在分析中國現代翻譯文學在文學史視閾下權屬、概念等多方內涵時,需具有廣闊文學視野,從實際出發,思考翻譯文學歸屬,與世界翻譯文學發展潮流保持同步,確保我國文學史更加充實,達到推動我國文學良性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侯麗,尚俠.大內隆雄的東北現代文學翻譯[J].外國問題研究,2016(3):100-104.

[2]朱建國.韓侍桁與《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的譯介及出版[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60-66.

[3]陳曉明.在“世界中”的現代文學史[J].南方文壇,2017(5):34-38.

[4]端傳妹.論《小說月報》翻譯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J].江蘇社會科學,2015(6):195-201.

[5]解亞姣.論文學研究會的譯介特色[J].青春歲月,2015(14):34-34.

[6]黃紅春,王穎.新月派翻譯理論與實踐中的文學觀[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127-132.

[7]匡瓊.論“五四”翻譯文學與中國文學的現代性[D].華僑大學,2014.

[8]肖華.文學研究會日本文學翻譯研究[D].西南大學,2016.

作者:葛婉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