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文學歷史敘事
時間:2022-01-28 03:10:12
導語:中國民族文學歷史敘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自打清朝期以中國人民毅然站起來強力反擊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為代表的鴉片戰爭爆發以后,西方資產階級變革之后的滾滾洪流以粗暴的方式撞開中國幾千年封閉的國門。由此華夏后代遭遇到了嚴峻的民族危亡考驗、文化泯滅的窘境,與此同時,我國的寶貴民族文學也遇到了空前的延續和發展危機。如此患難關頭,我國進步文化人士以堅貞不渝的信念、不屈不撓的斗志,孜孜以求的尋覓著國家生存、民族振興之路,而且也在秘密籌劃著中國文學的重塑。近乎于發展一個世紀歷程的我國近代民族文學,和近代中國國情發展、文化進步共舞,自救與求生的旋律同時回蕩。
【關鍵詞】中國文化;民族文學;結構轉型;文學重塑
在總體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可和華夏民族如此絢麗多彩而又綿綿延續的悠久燦爛文化相媲美者,的確寥寥無幾。在閉關自鎖的地理區域及文化圈子里產生、演進且自成體系的古老中環文明,曾擁有輝煌燦爛的從前,造就了舉世為之震撼的燦爛文化和民族文學。然而我國在經歷了殘酷的鴉片反擊戰爭以后,西方資產階級變革之后的滾滾洪流以粗暴的方式撞開中國幾千年封閉的國門,從此中國完全自主發展的外界條件已隨江河東流去,盛衰交錯的內部更迭韻律亦隨之被重整復立。在民族危亡存在、民族文化漸衰、經典文學困惑同時發生的嚴峻形勢下,華夏子孫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尋覓著國家強盛和民族振興、文學重塑的康莊之路。
一、在嚴重困境中得以誕生和演進的我國近代民族文學
整體危機狀況成就了近代時期我們國家民族文學進步的總體歷史現狀。其重點展示在如此三項內容上:民族延續窘境、封建體制的延續困境及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內涵的古老文化困境。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洋槍洋炮炸開了中國陳舊閉鎖的門庭,震驚了腐朽帝國的甜夢,將此亙古以來一直閉關自守的沒落帝國推向了充滿帶有血腥味殘酷競爭的近代人類發展局勢。連續頻繁的軍事侵略和經濟巧取豪奪,陸續不斷的喪權辱國條約的簽字畫押,民族危亡耀然眼前,民族內部矛盾頓時轉變成了近代時期我國社會發展中的基本型矛盾。救國救民成為時代中聲嘶力竭的強烈呼喚,同時亦為當時整個中華民族每一位公民不得不堅強的承擔起的歷史使命。此種曠世空前的歷史命運危機由內心里變革了全民族的求生觀念,危機思維及憂患意識,而且波及到了整個中國。后繼的文化節充滿血腥的華夏仁人志士無不將救國救民當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在此基礎上,伴隨著西方殖民主義者瘋狂入侵的深入,快速的深化了封建專制制度的衰竭、沒落與垮臺。封建帝國的頑固統治遭到了很多自始以來沒碰到過,依照沿襲立法、治亂模式無法處治的嚴重的社會綜合性問題。
二、我國近代民族文學的發展演進歷程
只走過了八十年奮斗歷程的我們國家近代民族文學,好比一組融入多代人共舞的,各自展示不同社會階層、相異流派思維情懷及審美情趣的眾人大合唱模式,在合唱過程中的零亂及不默契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在此番雜亂及不默契中,自救和求存、抵御西方殖民主義及推翻封建專制主義的吶喊聲是震天動地。正因如此,近展起來的中國民族文學及近代走過的我國社會演進歷史鑄就了先天性的內部密切關聯性,和近代的中國文化發展進程、文化思維革新密切關聯。在我國近代所發生的鴉片戰爭以及實施洋務運動的歷史階段:近代民族文學的啟蒙和產生和傳統型民文學的衰退期。此歷史階段國家救亡和民族復興的進步思潮是依從著乞天求救――避險自保――中式西移的邏輯思維來實施的。歷史跨入后續的十九世紀之后,封建王朝統治體制已由清朝初期的鼎盛格局趨于沒落,往日的大清帝國意識惶惶不可終日、搖搖欲墜。政治昏庸,經濟潰敗,軍備虛弱,農民運動東伏西起,新老病癥,體悟完膚、多病攻心,病入膏肓。
三、中國民族文學近代變革的審美情懷及轉折期特點
自救和求存的主韻調激蕩著近代民族文學演進的歷程。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時代強音,以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由整體上關聯并增進了當代文人墨客、志士仁人的情感生成及審美提升。這些人的內心體驗、情懷感知、無限遐想、智慧創造均不能脫離政治體制、思維模式、文化基礎所提供的雄厚基礎。當代文學家及文學體系,因為政治自覺、藝術品質、審美造詣的差異性,各自展示出了其奇特的個性修養及流派風范。然而當我們越過對現實作家、流派體系的審視,而側重于全局性的、歷史脈絡的貼近,即能夠感知到,近代文學的主導風格與審美風貌,走過了悲痛憂憤,漸趨于昂揚躁厲,終至于明朗樂觀的發展軌跡。鴉片戰爭與洋務運動時期,東方帝國、天朝盛世的釉彩在人們的惋惜聲中一塊塊地剝落,封建政體千瘡百孔,祖宗成法屢試不靈,內憂外患紛擾不已。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亙古未有之變”,牽動著一代詩人的情懷。由歷史盛衰對比所帶來的滄桑之感,由民族恥辱所激起的憂憤之懷,由補天無術所產生的焦灼之情,給他們的作品帶來悲憤與悵惘交錯、慷慨與凄婉雜陳的色調。
四、結語
確實如此,在經歷了近代民族文學發展過程中各類復雜矛盾交織、艱難痛苦的選擇歷程之后,接踵而至的現代文學革命顯示了中國文學向更高層次飛躍的自我調節、自我揚棄的能力,一個真正現代化的文學形態終于在“五四”文學革命之后迅速確立了。而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近代文學的歷史經驗和歷史教訓,正是促使現代文學革命者獲得“最后之覺悟”、從而迅速走向成功的歷史前提。
參考文獻
[1]高惠娟.新銳網絡文學的歷史敘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06).
[2]李彥姝.“革命歷史敘事”的雙重面孔[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
[3]陳嬌華.個體身份認同與鄉村歷史敘事———王青偉《村莊秘史》中的鄉村歷史敘事探析[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4]曹帥.新時期女性歷史敘事的內涵辨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10).[5]黎辛.我的“不同的歷史敘事”[J].粵海風.2011(06).
[6]尚忠麟.從“他者”視角與歷史敘事對三部電影中士兵形象進行對比分析[J].電影文學.2010.
作者:張秦 單位:廊坊市委黨校
- 上一篇:高中政治學習興趣激發與培養
- 下一篇:三島由紀夫怪異文學特點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