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多彩體育課堂
時間:2022-12-15 10:52:09
導語:構建多彩體育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學科集知識、技能于一體,小學階段讓學生在自主學練的過程中掌握體育的一些基本知識、技術與技能,學會鍛煉身體的一些方式、方法,并養(yǎng)成終生體育的意識,是建構“自主學習”體育課堂教學的根本依據,而在實際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究竟如何更好地付諸于實踐?下面是我以一節(jié)五年級的體育實踐課為例進行的具體的探索與實踐!本課的教學內容為蹲踞式起跑和游戲。全課積極貫徹“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通過飲料瓶這一上課的主要器材為主線,進行“啞鈴健身操”熱身、“蹲踞式起跑”動作學習、“動力火車”游戲比賽、“讓我們蕩起雙槳”放松身心四個環(huán)節(jié)構成整節(jié)課。重點是蹲踞式起跑的動作方法,全課求突出一個“新”字,體現一個“改”字,以“學”“練”“比”為主要方法,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讓學生始終處于想學、愿學、樂學的自主狀態(tài)之中。
一、有效互動,充分熱身
學習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發(fā)生的,個體通過外界(教師、學習伙伴等)的幫助,利用各類學習資源,依據學習的載體,從而不斷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本節(jié)課是蹲踞式起跑這個單元的第一課時,課的開始部分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鍛煉情境,讓學生以圍繞場地慢跑的形式既進行了初步的熱身又參觀了我們本節(jié)課活動的領域以及器材的放置位置,準確找到自己的站位,將飲料瓶當作啞鈴,師生一起進行“啞鈴操”的練習,豐富了練習的興趣又充分進行了熱身,將身體的各關節(jié)充分活動開,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基本動作的動作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自主嘗試,學習發(fā)展
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本課在進入主教材蹲踞式起跑動作學習之前,我先讓學生們體驗不同方式的起跑動作的練習,再從一位學生蹲踞位置的起跑中引出蹲踞式起跑這一內容,在展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后,讓學生依據老師提供的蹲踞式起跑圖片以及動作方法各就位、預備、跑的文字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學習過程自我體驗和知識經驗的積累,進行自主嘗試,初步建立最初的運動表象與感知。接著,進行了通過講解、示范、集體練習的形式進行蹲踞式起跑的初步動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主要采用兩人一組,一人做動作,一人幫助其喊口令與糾正動作的互幫互學的形式,通過體會動作,讓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反復練習,從而熟練記住蹲踞式起跑“一腳”“一拳”“一肩”的“三個一”動作要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與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
三、合作探討,練習提高
在蹲踞式起跑動作目標明確的條件下,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鍛煉成長的過程。學習了正確的動作,然后進行分組練習,在練習中,學生相互學習、相互指正,不再出現已指出的錯誤動作,討論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徑,通過討論可以把錯誤的動作改正過來,是學生的再學習過程。在游戲“動力火車”教學過程中,我把在嘗試過程中發(fā)現的幾個錯誤動作,組織學生通過討論,進行適當的點撥,聯系已學動作,相互啟發(fā),加深了學生對動作的理解,此外這個集體練習的環(huán)節(jié)還從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多元評價,有效拓展
經過了學練過程的體驗,學生對自己獲得知識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認識,對學習有自己的感悟,本身就是一個自我提高的表現。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痹谡n堂評價中,我始終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基點,主要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放在學生在蹲踞式起跑等內容的自主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和對學練方法的理解上,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發(fā)展,注重學生個人的縱向比較。另外,盡量關注到每個小組,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除了知識、技術、技能,更多的是盡量滿足他們心靈的需要,從而為學生的身心和諧發(fā)展奠定基礎!
當然,金無足赤。綜觀全課,課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一,蹲踞式起跑的口令學生是掌握了,但其要領:快速反應,蹬地有力,身體前傾,重心前移,在練習過程中學生的體現還不能很好地做到位;其二,游戲時通力合作的技巧、方法有待提高,隊伍的有效組織等等。總之如何深入淺出讓學生易懂、易學、充分掌握運動技術,并且能夠輕松快樂地上好每一節(jié)體育課,是我們作為體育老師永恒的追求!
作者:夏兆平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七都小學
- 上一篇:大學英語教育機遇與應對策略
- 下一篇:針灸哲學思想源起與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