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高原訓練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2 10:55:00

導語:乒乓球高原訓練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乒乓球高原訓練分析論文

摘要為提高乒乓球訓練質量和運動技術水平,本文對乒乓球運動在高原訓練后,空氣密度對乒乓球訓練影響及采取解決的辦法等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原訓練,飛行速度,人體移動

1問題的提出

隨著乒乓球運動的不斷普及,各國更加重視,技術水平迅速提高。但乒乓球高原訓練卻一直未引起廣大教練員和科研人員的足夠重視。

在高原進行乒乓球訓練,由于空氣密度小,球體受到的阻力小,故球的飛行速度明顯快于平原,這對乒乓球訓練影響極大,再加上有的地區較為潮濕,球臺的反彈力受到影響,球著臺后顯得快、低、飄。這就加大了運動員處理球的難度和縮短了處理來球所必須的時間。如果不加強對高原空氣密度與乒乓球運動這種特殊聯系的研究,在高原進行乒乓球訓練和比賽就很難達到現代高水平要求。

2高原空氣密度對乒乓球訓練的影響

2.1給人體動作帶來的影響

由于高原空氣密度小而導致球的飛行速度明顯加快,從而給運動員的動力定型帶來兩點變化:一是擊球前所必須的準備時間縮短,使正常的擺臂幅度受到限制。要適應這一情況,必須減小手臂和身體部分的擺幅,才能提前完成準備動作,保證良好的身前擊球的位置,二是在用相同力量擊球,球的初速不變的情況下,高原球速在空中飛行時大于平原球速。這樣假設某一力量在平原能夠擊到對方臺底邊上的球,而在高原必定飛出界外。所以要保證命中率就要相應的減輕擊球力量,以縮短打出距離。第一點由于擺臂幅度受到限制,肌纖維初長度不能得到保證,力量就會減小,這就是“高原小動作定型”的基本原理。第二點在同一條件下,要減輕擊球力量,才能防止球出界。所以擊球時要減慢揮臂速度,就必須控制肌纖維的收縮速度,但這恰成了要加強爆發力難以逾越的障礙。我們稱他為“高原輕力量定型”。高原地區的運動員揮臂幅度普遍偏小,顯得拘攣,力量較輕,球質也差,擊球動作也不如平原地區運動員干凈利落、舒展,這正是高原運動員的致命弱點。

當“高原小動作、輕力量定型”牢固的形成后,再到平原比賽時,無論你的手臂和身體各部位爆發力如何好,扣球也難發出大的力量來。

由于擊球力量越大,在高原擊球的初速比平原快的數值越大,打出距離比平原正常打出距離超出的長度也越長,故對力量要求越高的項目影響越大,如對少年和女子影響則相對小,對成年男子影響最大。

2.2球速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肌肉收縮是在神經系統指揮下進行的,而肌肉收縮的快慢和動作幅度的大小又會反過來在神經中樞的相應區域引起對應的興奮強度和持續時間。這樣在高原訓練時,雖然運動員的力量減輕了,但球體在飛行中受到的阻力小從而彌補了由于力量減輕應該出現的球飛行速度的減慢。動作縮小也會因此而不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這時生理肌肉收縮系統的中樞興奮狀況卻產生了突出的變化。即:肌肉收縮的中樞區域興奮強度減弱了,興奮的持續時間縮短了,久之,指揮人體運動的各神經中樞區域將長期處在一種相對低而短的興奮強度和持續時間下工作,而形成了一種神經工作的條件反射。這種定型一般與促成其它定型的各專項具體內容聯系非常緊密、固定。故而只要重復這些專項運動,這種神經工作狀況就會自然的發揮其作用。這種條件反射對高原運動員的危害最大,當他們到平原比賽時發覺打不重、打不走時,若保持原有的揮臂幅度和揮臂速度,則達不到高水平的要求,若拉開動作或加快擺速度來加強發力,則勢必使神經興奮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大大的超過長期在高原形成的那種條件反射。這種新的神經興奮強度和持續時間又短時期不能與大腦皮質的各區域和肌體和各系統建立有機的、協調的聯系。這種超限的興奮,會使大腦皮質的興奮擴散,導致許多不該興奮的區域也興奮起來,它又會調動那些不該參加某一運動的肌肉參與到某一運動中去,從而破壞了肌肉的協作關系,由于自我對抗,出現動作僵硬、不協調、不準確,甚至整場比賽的失敗。

2.3球速給人體移動帶來的影響

由于同一力量的上旋在高原的球速大于平原,這就給人體的反應和位移帶來了新的困難。比如,從球臺中線向對方球臺兩大角發出兩個球,這兩個球的動行路線猶如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當頂角相同兩腰加長時,它們所夾的底邊也加長了,而這條邊正好是運動員往返的路線,它的加長使運動員奔跑的距離加長和跑動范圍加大了。假設球在運行過程中還帶有側旋,那么球運行的角速度還會加大,這樣對運動員的步法要求當然大大超過平原。這兩種情況的存在就意味著如下兩點:

第一,一些在平原地區可以實現的大范圍奔跑的練習內容在高原卻難以實現了。如在平原訓練時,可以把兩張球臺拼在一起打多球,讓運動員練范圍奔跑步法,可在高原卻很難實現,必須縮小范圍和降低質量,由于這些內容的實現不能保證,運動員在這些方面的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就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受諸因素影響,在高原所出現的看著球跑不過去或因跑過去的距離超出正常范圍而難以回位的情況是大大多于平原的。

第二,由于專項位移難度增加,即意味著對高原運動員的各項素質要求要超過平原運動員。如一般身體素質向專項素質的轉移,當平原運動員達到某一特定的一般素質要求時,他就可以轉移到高水平的乒乓球專項訓練中去。然而當高原運動員達到這一特定的一般素質要求時,由于乒乓球訓練的難度相應提高了,所以要向高水平的訓練轉移就變得難以實現了。

3解決方法

3.1技術訓練可供采用的幾種方法

3.1.1退位解決法

首先必須測出各高原球速比平原快的比例,才可把高原的基本站位從這個比例上向后退出去以贏得擊球前的準備時間和球的飛行距離,保證揮臂的幅度和發力,也保證了神經中樞的興奮強度和持續時間。

在貴陽,海拔1060米,若采用云南許興國在密閉氣壓倉里實驗所得到的數據,用某一特定力量攻球,其打出距離比北京長20公分,那么我們攻球時就可以把站位向后退出20公分,即可達到預期的目的。這里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是,20公分這個參數并不是一個恒定的值,而是實驗時所固定的、用機器發出的某特定力量擊球時所獲得的數據。這一特定力量與人體的發力關系怎樣呢?經過我們反復實踐和體會,即在北京反復用三種力量擊球其動作幅度也大體與平原運動員相等。一是以輕力量擊球;二是中等力量擊球;三是70—80%的力量擊球。經過一年半的強化練習,這三種動力定型已經牢固,力量和命中率都有了高度的保證。這時立即乘火車返回貴陽,每天都用這三種力量進行體會,所得結論是:這一特定力量的參數正好與成年男子乒乓球運動員中等力量的情況相差無幾,證明這一數據在乒乓球訓練中的運用價值是很高的。當球體受到加大70—80%的扣殺力量時,球飛出球臺面30—40%公分,命中率無法保證。當由正常位退出30—40公分后,這一力量攻球命中率明顯提高,所以根據來球的輕重和自己發力的大小去決定退位的多少,將是主要判斷依據和今后要進一步過細研究的重要問題。這一點的正確使用,將使肌纖維的預拉長和神經中樞的興奮強度以及持續時間得以可靠的保證。

3.1.2加強球的旋轉成份

采取了退位解決法后,球質和命中率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球頻頻飛出界外,這又是什么原因呢?經過我們仔細的觀察,發現有如下原因:(1)當力量加大后,對方回擊的反作用力也隨之增加,至使回擊出界。(2)由近臺退至中臺時,只是保證了在近臺的正常揮臂發力,而運動員則常常中臺發力的條件反射,使打出距離又加長了,(3)有許多球并非存在要退位發力的問題,如下旋球、力量輕和動行速度慢的上旋球、高吊弧圈球等。這類球前進力小、運行慢,運動員完全可以在正常位充分揮臂,但發力大卻受球速影響,球易出界,這時要解決的是既要縮短打出距離而又不影響發力的問題。所以要加強球的旋轉成份,才能有效的保證球的良好運行弧線,控制縮短球的打出距離,采取這一措施,將使高原運動員利用旋轉方面超過平原運動員,這一點尤其有利于反膠球拍的運動員。

3.1.3減小拋射角

乒乓球運動屬于拋射體運動,因而遵循拋射體力學的原理來解決打出距離的長短也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正膠運動員,制造旋轉來縮短打出距離受到一定的限制,故要特別注重從拋射角上去打竅門。

當擊球角度為仰角時,在同一角度內,擊球力量越大,打出距離越長。所以,為縮短打出距離,當力量增大時,則要相應的減小拋射角,反之亦然。

當擊球角度為俯角時,力量對打出距離的影響大大減小。如某一俯角固定時,擊球力量的加大只能使球沿著這一角度所指向的對方臺面著臺點成直線運行,而不會因球力量的加大使打出距離加長,導致球飛出界外。由此推理,擊球時盡可能選取到最高點抬高手位等,爭取到俯角發射,高原球速對打出距離的影響將可以降低到最低點,這是特別值得重視的。

3.1.4加快完成動作的速度

在高原,由于下旋球的前進力小,故它在飛行速度上產生的變化非常細微。而上旋球卻與平原差距較大。這樣運動中就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跑位差,即打下旋球時與平原站位相等,一變上旋,便要立即退到平原攻上旋球的位置之后的高原擊球位置上去。如此大幅度的位置調節在快速的乒乓球運動中常常是力所難及的;另外,對方突然來球的力量不定,也難以判斷出應退出的準確距離。這時如果還要保證平原所要求的那種擊球力量和動作幅度,勢必在揮臂速度上要超過平原運動員。即在時間相應短的情況下,保質保量的完成平原比賽所需要的動作和發力。而要達到這一點,就要加快身體各方面的反應(包括超前反應),以及加強加速動作完成的身體各部位的協作能力,方可實現這種高擺速的完成動作的設想。這一方法的采用,既可彌補大幅度位置上下不接的缺陷,又可保證技術質量。從大腦皮質興奮性看,興奮的時間雖然縮短了,但興奮的強度則大大提高了。如果形成這種高速度完成正常動作幅度的發力和動力定型,那么在平原比賽中,高原運動員將顯示出比平原運動員更好的反應速度和爆發力。

3.1.5縮小動作、減輕力量

前面已談了許多有關縮小動作、減輕力量所帶來的危害,這里為何又要提到它呢?是因為前面所指的小動作、減輕力量,是在還未認識到它所帶來的危害性之前,自然和不自然的在高原訓練中無限的使用它,所以是必須克服的。但是縮小動作,可縮短打出距離,仍然是決定運動員擺速和命中率的較重要因素,即使在平原,當來球過快過難時,大幅度的揮臂來不及,也得采取此兩種辦法,何況在高原球速加快的條件下,盡管采取了各種措施,但超出機體反應,力所難及的球仍然還會比平原多。所以,這兩點的正確使用,雖然被動的成份較大,但也是高原訓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夠在訓練中對各項技術的發揮起到不可缺少的銜接作用。

3.1.6加強直橫拍選手中近臺兩面攻能力

由于退臺和球速影響,運動員的照顧面積將隨之增大,這時如果我們還保持其單面攻、反手推、撥的打法,由于位置偏中近臺,推撥就會失去它應有的效應。所以必須加強其反手中近臺進攻的能力,方可增大照顧面積,保持其力量速度和連續進攻的威力。

3.2狠抓一般素質與專項素質的訓練

隨球速的加快,對運動員的專項素質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抓好專項素質又要抓好以下兩點:

3.2.1首先要抓好一般素質,才能有專項轉移的基礎,因為高原訓練的特殊性要求運動員的一般素質和專項素質必須要超過平原運動員,所以要特別重視這方面的研究,制定出科學的、適應高原訓練特殊需要的身體計劃和方法來,才能使高原運動員的一般素質顯著超過平原運動員,并使它有效地轉移到專項訓練中去。

3.2.2在專項訓練中要特別注重那些以前在高原訓練中一直很難實現的,而在平原訓練中也是高質量、高難度的訓練內容。因為這些內容對有機體的刺激最大,最容易提高運動員必須具備的與高原訓練相適應的各種機能,同時它還可以使一般身體素質向專項素質最大限度的轉移,而這些要求一旦實現,高原運動員的跑動速度和范圍將大于平原運動員,而表現出最優秀的步法來。

4結論

采用高原訓練法后,從理論上預測,將使高原球速對乒乓球訓練的影響,從不利甚多變有利甚多。如高原空氣密度小,將使有機體對氧的利用率高于平原,提高有氧代謝能力;球速快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將有利于加強運動員的爆發力,加快擺速,加強旋轉,加強機體的各種快速反應和協作能力,以及與此相關聯的運動技能;加大跑動速度和范圍,促使一般身體素質和專項素質的各項指標超過平原運動員。這樣既解決了高原訓練的某些難題,以針對性的解決一些本地訓練中進展緩慢的難點,打開了理想的大門。

(本文系參加1995年中國首屆國際高原訓練研討會論文

參考文獻

1乒乓球,體育院系通用教材.1992年出版

2高原訓練乒乓球特點.乒乓信息.中國乒乓球協會,1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