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道德教育的新任務初探

時間:2022-03-28 04:13:00

導語:網絡道德教育的新任務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道德教育的新任務初探

論文關鏈詞:網絡道德高校德育網絡道德規范網絡紀律校園網站師資建設

論文摘要: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內容,大學生作為網絡社會主力群體的一部分,道德素質堪喜堪憂,網絡行為不道德現象比較嚴重,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視。高校要提高對網絡道德教育的認識,確立網絡道德規范,加強網絡紀律和制度建設,建立校園站吸引學生,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教育手段已初具現代化。據《中國教育報》報道,各高校都非常重視校園網絡建設,早在2001年我國高校幾乎都已經建立了校園網,遠程教育接人點有2700個左右,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大學生已經成為我國互聯網用戶一支龐大的主力軍。但是學生在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豐富生活的同時,忽略了基本的網絡道德。網絡道德是對信息時代人們通過電子信息網絡而發生的社會行為進行規范和調節的倫理準則。相對于傳統道德教育而言,網絡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項新的重要內容,它有著自身獨特的原則、內容和方法。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須面對新情況,探索新方法,考察和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這不僅是高校德育的需要,更是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

一、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社會環境,互聯網提供給廣大師生的不僅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庫和圖書館,而且是一種結合了廣泛的人際交往、社會關系、實踐操作的“交互性”的教育空間。在互聯網上,人們只須輕按鼠標,即可查找資料,收集信息,周游世界,相互“面對面”交流。網絡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圖文聲像各種手段并舉,由此創造的全新的網絡環境,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教育手段現代化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網絡使師生之間可以互動交流,改變了傳統的“一人講、眾人聽”的單向灌輸的德育工作模式,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也會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

傳統社會的道德主要是一種依賴型道德,是一條由社會輿論和熟人感情構筑成的道德防線,他律的因素無處不在,使學生處于一種外在力量的控制之下。相較傳統社會而言,網絡社會更多的是非熟人社會,在這個以因特網技術為基礎的缺少監督、管理、控制的網絡道德環境下,維護傳統道德秩序的道德他律手段,則很難實行。網絡行為的交互性、開放性和隱蔽性等特征使網絡道德處于放任狀態。網絡是一個虛擬社會,人與人的交往是匿名性的,是以“符號”為主體的,人們的性別意識、年齡意識、身份意識已被淡化,而不像現實社會中具有.特定角色和身份的人。網民自主意識加強,個性特征更加明顯,每個網民都處于一個相對個人化的空間,一切行為都由個體自主獨立選擇,情感行為不易被察覺,現實的法律法規、道德規范、學校紀律對虛擬的網絡社會缺少約束、監督和控制,使網絡中的非道德行為有可乘之機,在網上自律狀態下的“慎獨”境界自然難以存在。有少數大學生心存僥幸,在網上瀏覽荊專播反動、色情或迷信內容;在BBS上發表過激言論;在聊天室散布人身攻擊.性語言甚至相互謾罵、誣蔑,誹謗等等。還有部分學生在好奇、自我炫耀等多種心理的支配下,把網絡當成了施展各種“絕技”的天地,并以此來證明自己駕馭電腦和網絡的能力,如采用各種“黑客”手段攻擊服務器、發送匿名或垃圾電子郵件;使用各種“木馬”程序,盜用他人的賬號密碼,竊取他人的秘密;在網頁中內嵌病毒性代碼,散布或傳播病毒等;任意侵犯別人隱私和知識產權,對個人隱私直接侵害、對個人隱私進行多手傳播、對個人信息進行歪曲等,這些行為嚴重地干擾了網絡正常的運行秩序,同時很大程度地栽害了大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工具的健康心理。所以在網絡環境下,要求人們道德行為具有更高的自律性,即自作主宰、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真正體現出人格尊嚴和道德覺悟。同時,網絡是最大的信息庫,也是最大的信息垃圾場,網絡消除了時空界限,超越了國家民族界線,各種不同文化、思想觀點、宗教信仰、價值判斷、意識形態等鋪天蓋地迎面而來,它們的沖突復雜多變,沒有一個單一正確的標準去判斷。青年學生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快,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完全成熟,對外來信息流缺乏鑒別力判斷力和免疫力,國外意衫珊態的宣揚使學生產生信仰危機,偽科學和邪教教義動搖學生的人生觀,紛繁蕪雜的價值判斷和道德觀念使學生的道德取向發生了偏差。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學生道德選擇判斷和輿論導向的控制能力方面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加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勢在必行。

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中網絡道德的對策

青年學生的網絡道德失范是網絡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我們既不能視之為“洪水猛獸”而驚慌失措,也不能姑息養奸,聽之任之,而是要研究網絡道德的形成規律和大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1.提高對網絡道德教育的認識,把網絡道德教育納人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疇。道德是人類理性的表現,是灌輸、教育和培養的結果。我國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網絡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網絡道德教育,因此有必要開設網絡道德課程,把它納人高校德育教學體系中,行之有效地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如在《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課中增加“遵守社會公德,創建網絡文明”的內容;在《法律基礎》課中增加“依法使用網絡,做文明守法網民”的專題。實踐證明,把網絡道德教育與網絡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對建立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運行機制和運行體系是至關重要的。網絡道德教育已經成為一些西方國家高等學校的教育課程,如美國杜克大學就對學生開設了“倫理學和國際互聯網絡”的課程。

2.強化網絡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對不良道德網絡行為的監控。我國網絡立法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19%年國務院頒布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是目前有關計算機網絡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規。進人21世紀以來,在國家有關法規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基礎上,各地各高校制訂了《校園網絡管理辦法》、《大學生網絡文明公約》、《學生宿舍網絡管理辦法》、《學生網絡違紀處理規定》等規定,要求學生遵守網絡道德規范,按照網絡道德規范的普遍要求來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但因為網絡的虛擬特點,實施起來難度很大,有時不能有效地阻止網絡犯罪及網絡不良現象的發生。因此必須同時加強網絡監控和管理,比如組織專人加強對電子公告牌、聊天室和“論壇”的管理與監督。利用技術手段建立“信息安全防火墻”,從源頭上凈化網絡環境,保證大學生成長有一個健康的網絡文化環境。

3.在加強網絡管理的同時,轉變德育觀念,變他律德育為自律德育。網絡的特點是數字化、虛擬化。在虛擬的網絡中,人的身份符號化。針對這一特點,要求變他律德育為自律德育,著力培養能自己做主、自己負責、自己管理的道德主體。在自律道德體系中,高校德育應充分發揮其“感召”功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自主構建正確的網絡道德理念,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使他們在虛擬世界中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愿望的同時,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同時培養學生“辨別真偽,追求真理,慎于判斷”的是非判斷能力和批判意識,幫助他們掌握辨別真假信息的標準和方法,使他們的道德標準與道德實踐統一起來,在網絡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芬、去偽存真,自覺抵制那些庸俗、低劣、反動、色情信息的侵襲和誘惑。

4.建立網上德育陣地,設置學校德育專題主頁,進行生動活潑的網絡道德教育,實現高校德育網絡規范化。網絡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納人校園文化的總體格局進行規劃和部署。要重點建設大學生網絡生活的主陣地—校園網,實現教學、科研、宣傳、管理、藝術等信息的共享,讓校園遠離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通過正面引導和榜樣示范作用,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自律意識,幫助大學生自我培養文明使用互聯網資源的習慣和養成正確的網絡道德觀,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此外還在網上開設豐富多采的欄目吸引大學生到網上交流討論。網上環境相對自由,氣氛比較輕松,大部分學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這為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能以普通網民的身份參與討論,掌握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況,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同時,網絡在形式內容上要不斷開拓進取,不斷推陳出新,辦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頁和網站的個性特點,用優秀的文化熏陶學生,用美好的作品吸引學生,用高尚的道德感染學生,用科學的知識武裝學生,用有益的信息充實學生,倡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瀏覽者訪問,增加點擊率,只有點擊率高的思想政治網站和主頁,才能影響更多的受教育者并發揮良好的啟發、培養正確網絡道德的作用。

5.培訓一支既有專業知識又能掌握網絡技術的教師隊伍。過去教育者處于一種優勢地位,一般教育者比受教育者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更高的學識,具有較高的威信,易受到教育對象的尊重,從而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實現.。而在網絡時代,學生理解信息多維化,他們很難簡單地按教育者事先設計的思想和目標去理解和領悟信息。他們的自主意識更強,理解接受信息更主動,常常自己獨立自主去判斷選擇,教育者的權威地位被打破。因此,。網絡需要一支素質高、教學能力強的又能跟上時展步伐的網絡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

這支隊伍除了具備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一般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以外,還要有新的觀念,要對網絡、對大學生的成長、網絡法規、網絡理論,網絡文化等作深人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新時代的網絡德育教育形式,完成網絡背景下的角色轉換,并且富有親和力,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這支隊伍還要初步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能夠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熟練運用BBS,OICQ和學生進行交互式討論,接觸學生喜愛的網站。對網絡道德進行切實的體驗,形成理性的認識,充分發揮網絡吸引力,滲透力,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中產生的問題。有了這樣一支隊伍,網絡道德教育就有了可靠的組織保證。

在加強理論和技術學習的同時,行政上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德育隊伍,把高素質的人才優先選拔到德育崗位上來,采取切實措施,對有敬業精神和素質較高尤其懂得網絡技術的德育工作者重點加以培養,并通過各種渠道使他們盡快脫穎而出,最后形成一支有實力的教師隊伍勝任網絡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