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創造能力發展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31 05:43:00

導語:美術創造能力發展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創造能力發展管理論文

在中學美術教育中,如何擺脫傳統教法的束縛,給學生營造一個發展個性及創造能力的天地,是每個從事藝術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課題。在近期的美術教學齡前實踐中,我探索運用“補充與完整”的方法來激發和調動學生開動腦筋,發揮各自的創造力,走出傳統的依樣畫葫蘆的格局,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補充與完整”就是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據,反復深入研究教材內容,領會理解教材宗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出每個單元的中心和主體部分,老師有意識地將要畫的畫不畫完,將要說的話不說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理解、體會發揮想象、創造力來將老師沒有畫完的畫,沒有說完的話進行補充與完整。這樣一來就變了傳統的老師叫畫什么就畫什么,老師指到哪學生畫到哪,老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的傳統教法和學法。如在初中美術第三冊《〈繪畫的空間表現〉》一課中,學生要完成兩個作業,一個是臨摹,另一個是寫生。在傳統的臨摹仿作業中是老師畫好一幅范畫,然后要求學生原封不動地完成,作業越接近老師的畫法越是好作業,這當中如有超越老師規定的范圍和畫法,就視為不合格作業,往往要受到老師的批評指責,這種依樣畫葫蘆的教法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空間,而我在利用“補充與完整”上這一課時就與傳統的教法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課前我選擇了一處學生比較熟悉的校園風景一角,將這處景物的主體定為中心景物畫在對開紙的黃金分割位置,其它任何景物都不畫,留出大面積的空白,地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先臨摹出范畫,再根據自己的認識、理解發揮想象,將老師孤立的畫面補充完整為一幅校園風景畫。在表現形式和手法不受限制,可以用線,也可以用色或明暗等。這樣一來課堂也就顯得異常的活躍了;有的在畫有的在想,有的在相互討論等,這種熱情學習的場面是以前不曾有過的,而且學生在這種“補充與完整”的學習過程中個性得到了體現,創造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完成這個臨摹作業中有的學生在老師畫的空位里畫上了高山瀑布、有的畫上了湖水和游船、有的畫上了垂柳月亮等等,學生交來的作業沒有一個是雷同的現象,在這些風格各異,景物獨特的作業里聚著學生們感受知客觀事物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中初二,四班有個名叫鐘姝同學的作業更富有想象和詩意;畫中一位少女在林中側身而立,仰望著天空彎彎有月亮和星星,腳下是彎曲的小溪、孱孱的流水,斜垂的樹枝上一只小松在嬉戲,整個畫面生動有趣,賴人尋味,這種創造性的臨摹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參預學習又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發展。

這種“補充與完整”同樣可以運用在美術欣賞之中,如在欣賞課《卻叫蜂蝶為花忙》一課中,先在屏幕中打出白石老人這幅畫,說明這幅作品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齊白石的代表作,然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簡要地講述現實生活與美術作品的關系就行了,把要說的話有意不說完,留個未知和懸念,讓學生通過想象、聯想去體驗和領會作者當年怎樣在現實生活中觀察、發現美,又怎樣大膽地進行藝術概括、加工與提煉,將十分平常的幾枝鳳仙花和蜜蜂,栩栩如生地表現在紙上,給人以生意盎然、引人動情的審美感受。在老師的誘導下,學生展開相互討論,根據畫面將老師沒有講完說補充完整。這時整個課堂又活躍起來了,學生情緒飽滿地注視畫面,緊接著開始三三兩兩的相互討論、爭辯,有的在獨自思索、有的在比手劃腳地體會畫家當年揮筆作畫的姿態等等,通過這種“補充與完整”的作品欣賞,學生會更進一步體會到藝術創造離不開現實生活、物質材料、藝術想象和審美情趣。從而使學生對作業認識更全面理解更深,這樣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高也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補充與完整”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變了傳統的欣賞課堂,老師個人說了算,學生的思維空間全被老師占有了,其結果是老師講得歡學生聽得不愿煩,老師講得汗流浹背,學生在下面打瞌睡,老師一講完學生就忘完,隔日再提問學生瞪眼睛等等。而運用“補充與完整”的教法可以調動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他們可以在老師留給的時空里盡情地自主發揮聰明才智。

運用“補充與完整”的教法使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總而言之,變觀念大膽探索,調動一切有利于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各種手法,為學生的自主挖掘潛力提供契機,正如黑格爾所說;“藝術家通過這一形式以豐富的創造力、想象力直接地表現他們自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