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學發展文科教育研討論文
時間:2022-11-25 01:52:00
導語:工科大學發展文科教育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當前工科大學文科的發展面臨著各種現實問題,很多工科大學對于為什么要發展文科,文科在工科大學到底有何意義都有過疑問,然而面對21世紀我國高校改革發展的新趨勢,我們都應該認識到工科大學的文科發展是時展的需要,有著其獨特的重要性。
工科大學為什么要發展文科,這是我們在一開始創建文科時就遇到的一個老問題。經過二十幾年的實踐,我們在這里簡述為以下7種需要。
一、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融合的需要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來看,人類的實踐活動已內在地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越來越緊密地聯系起來。當代人類的許多重大問題,如生態、人口、經濟規劃、城鎮建設等,內在地呼喚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二者通力合作,即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緊密結合起來,這也是人類面臨的共同主題。
從世界來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已形成一系列跨學科研究的新領域和新方法,并在許多大規模的社會試驗與社會工程中相得益彰、相互協作。由此可見,工科大學加強人文學科建設,正是順應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大趨勢,是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二、追求現代高等教育目標的需要
作為傳遞高層文化、探究高深學問、培養高級人才的高等教育,理應為科學技術的傳播和發展傾注自己的精力,讓青年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和把握科學技術是我們的教育目的之一,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它并不是高等教育目標的全部。
我們需要培養的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對他們的道德品質、治學態度、社會責任、文化素養的培養,僅從科學教育的角度考慮是不夠的。繼承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人類精神寶庫,用以教化人的精神,陶冶人的德行,訓練人的素養,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為此,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起來,使大學生的心智得到充分的發展,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并對某一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系統的掌握,應當是現代高等教育的努力方向。
三、社會公共教育體系構建的需要
1998年隨著我國行政改革的進程,高等教育行業也進行了一次大的體制改革。隸屬于各部委(少數部委除外)的高等院校全部改變了原隸屬關系,一部分歸教育部,大部分劃歸各地方政府。這是自1952年院系調整后,高等教育事業進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我國40多年來按行業構建的工科高等教育體系被徹底打破,隨之構建的是全社會的公共教育體系。很顯然,公共教育體系的任務是為全社會的教育需要服務,而不再是僅為某一行業服務,這無疑是原隸屬于各工業部委的工科大學發展的一次良機。堅持原有專業特色和優勢,大力調整學科結構,努力向多科型或綜合型大學發展,盡早完成由為某一行業服務向為全社會提供高等教育服務的轉變,以適應社會公共教育體系的需要。
四、工科大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首先是工科大學發展目標的需要。現在很多大學都提出要建成“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的目標。一流大學,就要培養一流人才。而一流大學的建設,一流人才的培養都不僅需要一流的自然科學學科,也需要一流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這是建設一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的必備條件。很多大學自詡是“工程師的搖籃”、“鋼鐵搖籃”、“郵電搖籃”等等。但是今天,時代要求一名合格的“鋼鐵專家”“、郵電專家”不僅要有精良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必須具備一定的文理知識和良好的人文素養,這就要求原有的“搖籃”必須改造,必須要文科與工科協同發展,互相促進,互相融合,否則,就“搖”不出符合時代需要的“鋼鐵專家”“、工程師”,就不能建成一流的大學。目前已躋身國內一流大學行列的幾所原工科大學的發展歷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其次是工科大學發展規模的需要。有些老牌工科大學,幾十年來全校只有一個學科門類,就是“工學”,學科單一,專業老化,尤其是優勢專業,學科點已經飽和,發展空間有限。而同時,一些傳統工業對人才需求相對減弱。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學校的學科發展和規模擴大。因此“,為了由單一學院變為大學,為了學校規模的擴大而發展文科”,實際上已成為許多工科大學一條不言自明的信條,他們關心的是文科能多上多少博士點、碩士點,能為學校多招多少學生,至于文科怎么發展則考慮和過問的不多。這一現象也恰恰說明文科在工科大學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發展文科也是工科大學欲求更大發展的現實需要。
五、工科大學生提高全面素質的需要
工科大學的文科教育對于工科大學生的意義,遠不止于文科知識本身,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促使學生在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并且有利于大學生發展感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形成不斷獲取新觀念的能力。人文素質既是人的情感、精神和道德的要求,也是一種富于創造性和批判性的科研態度所必須具備的素質。而工科大學一直采用傳統的、文理截然分開的教學方式,使文科受到歧視和排擠,在教育過程中,只重視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心靈的教化和人格的培養。這種過分專業化的教育造成了學生狹隘的知識結構和收斂的思維方式,使大批工科學生淪為缺乏思想的“工匠”。因此,對工科大學生來說,人文素質的培養更具必要性和現實性,而工科大學發展文科教育則是對工科大學生進行全面素質培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六、社會發展對文科人才的需要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大力繁榮和發展人文社會科學。2004年3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指出:“與時代和事業發展的要求相比,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還有許多不適應……因此一定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切實抓緊抓好,努力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有一個新的更大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社會的管理和發展需要大量的文科人才,但是原有的高等文科教育已滿足不了社會對文科人才日益增長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幾十年來國家投巨資建設的工科大學,無論在校園建設、教學條件,還是師資隊伍、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已具有很好的基礎。因此,及時調整現有學科結構,努力發展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社會急需的各種文科人才,應是原工科大學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和義務。
七、工科大學已有文科人才尋求發展的需要
幾十年來,在工科大學中由于從事“兩課”教學而陸續積累、沉淀了一些文科教師。“”前,這些教師大都是從工科轉過來、經過短期培訓的一些學生干部,或者是各行業中的調轉干部。他們人文社會科學的專業性不強,學歷層次不高,目前大部分已退出教學崗位。“”后,尤其近十幾年來,隨著人文素質教育的開展和文科專業的創辦,各工科院校都引進了一批各專業的文科教師,他們專業性強,學歷層次高,大多有自己長期研究的領域。到工科大學后,他們已不滿足于只上一些公共理論課或文科類選修課,而有一股強烈的要求發展專業和學科的愿望,希望自己不僅能成為文科公共課的教師,而且也能成為文科專業的教師,能夠繼續在自己鐘愛的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正是這些教師,他們是工科大學發展文科的內在動力,他們是文科發展的基礎和骨干。
應該提醒的是,工科大學的文科教師們:要善于把自己發展的愿望和計劃融入學校的發展之中;要敢于主動與工科教師相結合,努力開創出文理交叉的新的領域和專業;要勇于克服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為在工科大學發展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事業而貢獻智慧和力量。
- 上一篇:班主任應的意識研究論文
- 下一篇:工科大學實施素質教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