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拉茲里華兒建筑設計理念

時間:2022-04-03 03:28:00

導語:剖析拉茲里華兒建筑設計理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拉茲里華兒建筑設計理念

在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里,建筑藝術的發展變革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伴隨著社會變遷和生產力的進步,不斷以新的理論和實踐力圖引領或迎合時代的社會審美情趣,而動漫式的高、奇、特建筑在世界范圍的流行正反映了當今高速發展的生產力和飛速流通的信息導致的全球流行趨勢和審美標準的大同。可是,當我們坐在CBD高大寬敞、四季如春的寫字間里,當我們參觀銀光耀眼的大劇院并留影時,當我們翻閱最新國外建筑期刊尋找標新立異的靈感以期打動甲方時,有一個聲音也常常在心底輕聲低問:難道除了用越來越高科技的玻璃幕墻和越來越扭曲的鋼結構來模仿別人的設計外,我們就不能用更沉穩的心態建立自己的建筑理論,更質樸的手法來建造我們自己的建筑嗎?而當我們僅僅滿足于用個別抽象的傳統建筑符號作為實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一口號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時,印度建筑師拉茲•里華兒(RajRewal)卻已經默默地用六十多年的建筑實踐來探索本民族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生活需求及現代建筑技術的融合。

深受現代主義建筑影響的拉茲•里華兒1934年出生于印度,19歲進入新德里建筑學院學習,后在英國倫敦AA學院就讀,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他到達法國并在巴黎的米切爾.伊科卡德事務所工作過,幾年后他回到自己的祖國,創立了自己的事務所。他的建筑設計多在印度國內,在法國、葡萄牙、中國等也有少量作品,不僅包含住宅、辦公、圖書館、會議中心、展覽館等建筑單體,還涉及城市規劃及城市設計,代表作品有法國駐印度大使館館員生活區、英國駐印度大使官邸、尼赫魯紀念亭、(印度)中央教育技術學院、國家免疫研究院、印度國會圖書館、葡萄牙里斯本的伊斯梅利亞中心等,他曾經榮獲印度建筑師協會頒布的金質獎,英聯邦建筑師協會和法國政府也曾授予他很多獎項。印度悠久文化歷史熏陶和西方現代建筑教育的雙重影響使里華兒先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筑設計觀:建筑設計應是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但并非形式的簡單組合,應該深入了解傳統與現代的精神,把握了其各自的精髓,才能在創作中不斷創新。

和上世紀很多的印度建筑師一樣,里華兒先生接受的是西方建筑教育,喜歡簡潔莊重的幾何形體、使用磚石與混凝土、對于光線與建筑形體和空間相互關系的把握這些設計手法受到了勒•柯布西耶和路易•康的影響,兩位大師更重要的影響則在于,里華兒先生體會到現代建筑不應該只是復制一些表面的裝飾化構件,更重要的在于對傳統的繼承,建筑的語言不應該是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而應該是地方性的口語,如何將現代主義和本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是他在創作過程中思考最多的問題,文化和氣候是影響他建筑設計的最主要因素,他關注現代工業的發展,試圖使用二十世紀的技術來恢復殖民地時期喪失的印度古老的手工制造工藝,并通過現代的建造技術來重塑那些歷經歲月洗禮卻依然動人心魄的優雅的建筑空間。

2003年筆者與拉茲•里華兒先生因為印度駐華使館項目相識,并且參與了整個工程的深化設計和施工的全過程。客觀地說,印度駐華使館項目并不是里華兒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依然貫穿了他一貫的建筑創作理念和設計手法,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厚重的體、光影交錯的建筑體型

里華兒先生的作品給人的感覺往往是莊重典雅的,這種感覺來自于建筑體量的集中對稱和幾何圖案的運用,這些不僅是現代建筑的影響,更源自古印度藝術和宗教的啟迪。他常在公共建筑中采用中軸對稱的平面,喜歡塑性感強的體量,而住宅群落則體塊交錯有如積木的堆積,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力度,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印度氣候炎熱,遮陽是建筑師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里華兒先生常常使用凹入的外窗、各種石材遮陽板以及厚重的出挑屋檐阻擋陽光的直接照射,而遮陽構件在陽光下投射的陰影則使得整個建筑靈動多變。

2庭院和穹頂

里華兒先生非常重視在建筑設計中如何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公共活動空間,他喜歡在作品中設計盡可能多的庭院,他的庭院除了公共活動空間的作用外,還用于調節氣候,他認為,庭院是室內延伸到室外的起居室,是室內空間的一部分,在群體建筑中穿插各種尺度的庭院為他的作品帶來不同的空間體驗。在單體建筑中,中庭承擔了室外庭院的作用:四周厚重的建筑遮蔽陽光,為建筑的中心提供陰涼的活動空間。在中庭里運用頂部穹頂來調節并引入自然光,是里華兒先生特別擅長的。印度的建筑深受宗教的影響,穹頂是印度古建筑的代表符號,也成為了印度建筑的標志,里華兒先生在設計中使用了大量的穹頂,或混凝土、或鋼結構、或厚實、或輕盈,為建筑空間帶來了美輪美奐的裝飾效果。在駐華使館的設計中,辦公樓和報告廳都使用了鋼結構穹頂,里華兒先生與結構工程師一起探討結構桿件的構成和尺寸,以創新的穹頂設計滿足他永不停步的建筑創作之路。

3使用當地建筑材料

使用樸素的材料是里華兒先生一貫的設計宗旨,受柯布西耶的影響,他對混凝土那粗獷厚重的外表非常喜愛,考慮到建筑造價,本土產出的磚石等砌體結構也經常被他使用,但筆者認為他最為擅長的是對當地石材的運用。印度盛產砂巖,并因其厚重,色彩純凈的特性而受到世界各地建筑師的青睞,由于砂巖的質地較花崗石松軟,用作立面裝飾材料時必須達到一定的厚度,而且毛面的砂巖遠比拋光的更有質感,使用燒毛的砂巖建筑會散發一種醇厚、質樸的氣息,里華兒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會呈現出一種古代遺跡再生的恢弘外表,與他熟練運用砂巖是密不可分的,他不僅用砂巖作為立面和室內的裝飾板,還用它們制作小的建筑構件,如水落管和一種名為“jali”的雕花樓空板(這種鏤空板被大量用于空間分隔處,使室內外具有流動的氣息,同時產生美麗的光影),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他甚至嘗試用石材作為構架,直接鑲嵌玻璃作為建筑的外圍護結構,將石材優雅精致的本性發揮到了極致。

4歷史建筑符號的運用

印度悠久的宗教文化深深影響了里華兒先生,兒時的生活經歷和所見所感已經融入了他的一切,他將繼承和發展印度悠久的建筑文化作為了自己的責任,在他的建筑作品中,簡化和抽象的建筑符號被大量運用而且賦予了新的功能,比如住宅設計中頂部常用的框架(chhatri)就來源于印度傳統建筑,它既是一種裝飾,也有遮陽的作用。在駐華使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注意:

4.1加強對教育口述史研究方面的理論探討

當今時代,學科間交叉與融合日益密切與頻繁,我們必須要加強教育口述史研究自身理論上的探討,尤其是與之相關研究間的關系探討。

4.1.1教育口述史研究與教育自傳、教育回憶錄

一般來說,自傳和回憶錄是以個人回憶為主要內容,以個人自身的成長為主要線索的一種文體。概括地說,二者都是個人對自己人生經歷的一種回顧。而教育口述史研究則是建立在當事人的回憶基礎之上的一種研究范式,當事人的回憶只是為了更清晰地來說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內容。

4.1.2教育口述史與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口述史與教育敘事研究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但二者之間依然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差別。首先,就研究方法而言,教育敘事研究并不是必須要利用訪談的方法,但訪談法卻是教育口述史研究所必須的。其次,從研究的主體看,教育敘事研究既可以存在兩個主體,也可以僅存在單一主體。而口述史研究則至少要有兩個主體即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最后,從研究內容看,教育敘事研究與教育口述史研究之間有一個極為顯著的區別:教育敘事研究所敘之事,都是以說明問題為根本的;而對教育口述史研究來說,研究內容的真實性是我們最先要保證的。

4.2利用教育口述史研究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

口述史不僅可以作為一種方法應用于研究歷史、收集史料的工作中,也愈來愈成為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手段。教育口述史研究打破了課堂與社會的界限,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直接運用于實踐,把之前的靜態課堂轉變成為一種動態的課堂。在國外,口述史不僅被用于語言、音樂、化學等各學科的教學,同時也被用于教育教學效果的評估,尤其是對于那些比較抽象的教育內容的效果評估,如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的效果等。因此,我們一方面應該多多借鑒國外的這些成功經驗,另一方面則應該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地發揮,充分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成果來推動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就當前而言,我國的口述史研究還僅限于應用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比如抗日戰爭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教學。接下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類似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推廣到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及教育教學評價中,以便進一步推動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