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農村建設區域性審美研討論文
時間:2022-04-25 04:10:00
導語:構建新農村建設區域性審美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區域性符號審美存在的問題;新農村建設中區域性符號審美構建方式;結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農村建筑不僅僅是經濟現代化的地域體現,也是生活方式現代化的載體、中國區域性符號審美存在的問題、中國農村各地一個樣,無地方特色、地方政府村與村之間盲目攀比,搞形象工程、國外可以借鑒的方式、“文脈的精髓在于變,不變則廢,變則通”,傳統文化“抽象繼承”、文脈性繼承、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符號性審美、藝術創造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的抽象,是制造非現實的藝術“幻象”或“虛象”、運用現代化的方式和生態觀念去大膽創新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通過對中國新農村建設區域性審美構建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符號審美的概念出發,運用符號學的觀點,提出走中國傳統文脈繼承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道路,得出中國新農村建設區域性審美構建方式。
論文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文脈繼承區域符號審美構建方式
國際著名現代建筑大師賴特說:“土生土長的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中國自然環境的多樣性及各地區民眾對自然環境認識的差異和其方法的選擇,形成了適應各種自然環境的建筑文化模式,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是根植于本土地域的獨特文化資源。農村建筑不僅僅是經濟現代化的地域體現,也是生活方式現代化的載體,對于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和農民素質的普遍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今中國受外來文化沖擊的社會文化狀態下,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在農村建筑中繼續發芽,不埋沒于世界文化大潮中。尋找適合中國有地域特點、民族特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道路和探索應遵循的理念變得尤為重要。
1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區域性符號審美存在的問題
1.1中國區域性符號審美存在的問題
1)千村一律。中國農村各地一個樣,無地方特色。2)一些地方在政府的支持下進行了所謂的新農村建設,也意識到了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3)地方政府村與村之間盲目攀比,搞形象工程,甚至“廢舊立新”,把原有的舊村莊全部拆掉,重新建立“新”的村莊,不理解“新農村”的真正內涵是什么,造成了傳統文化丟失,自然環境和歷史建筑嚴重遭到破壞。4)農民之間盲目攀比,在民間,特別是北方農村,存在比“層高、地基高”“房寬”的建房習俗,造成了空間和材料的浪費。
1.2國外可以借鑒的方式
韓國新村運動取得了巨大成就。韓國農村從注重家教、構建和諧農村;公司幫扶農村共同致富等方面努力,新村運動后農村生活環境勝似城市。日本農村中,堅持保留原有的自然環境,將農村特有的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著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突出區域特色和鄉村特點的原則,在農村地區,既不會出現成排成行的“別墅”建筑,也沒有寬廣的馬路,居民分散居住,功能劃分明確,村落環境非常的優美,人們生活閑適、富裕,處處呈現出一幅美好的田園景色。德國經歷了從傳統農村到現代化農村,再到生態農村的轉型。德國農村建設中,優先考慮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的建設,注重環境建設和保護古建筑,特殊地景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傳統文化的保存與應用,都巧妙地與現代旅游相結合。
構建有區域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應該從以下幾點人手:1)合理繼承傳統文脈,與現代生活相結合;2)注重環境建設和保護古建筑;3)因地制宜,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道路;4)加強農民文化素養教育,提高農民審美水平;5)加強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作用。其中,運用符號性審美,合理繼承傳統文脈,使之與現代生活相結合,是構建新農村區域性符號審美的主要方式。
2新農村建設中區域性符號審美構建方式
2.1文脈性繼承
如何提煉傳統建筑文化中具有現代價值的傳統建筑的靈魂,把握好中國傳統文脈。馮友蘭先生提出了對中國傳統文化“抽象繼承”的基本思想,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這種‘抽象’并不是不可捉摸的,而是傳統文化和思想經過時間的過濾,保持下來的精神價值,是抽去了具體的特殊的歷史內容與形式之后保持下來的某種精神特質;不是對傳統建筑形式、風格、式樣的簡單模仿、照搬和剪貼,而應認知與體悟其內在的精神信仰、審美意境和對空間的特殊認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深刻把握傳統建筑文化超越性的內涵”。吳良鏞先生也曾在《廣義建筑學》一書中做過深刻闡述,他說:“所謂‘抽象繼承’是指從建筑傳統中將傳統建筑的設計原則和基本理論的精華部分(設計哲學、原理等)加以發展,運用到現實創作中來。”
2.2與現代生活相結合
“文脈的精髓在于變,不變則廢,變則通”,傳統文化“抽象繼承”,并非形式的抄襲或舊零件的排列組合,要用抽象的方法加以表現,要將傳統文化的精華轉化為足以支持與指導中國新農村建設的文化資源,這其中既有創作原理的繼承與發展,又有形象的借鑒與創造。我們應該從社會倫理、社會文化、觀念形態以及民風民俗上去把握傳統民居的特征,去審視其內在氣韻和空間意境,深入到文化,避免局限于其功能和技術層面。當代很多著名的建筑大師對于傳統建筑文脈的現代應用都進行了努力的探索和實踐,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崔愷先生在北京豐澤園飯店設計中再一次延續了中國建筑傳統,并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在傳統建筑語匯的運用上失傳統之形而不失傳統之神。日本建筑師磯崎新設計的筑波中心,包括西方從古典時代到米開朗基羅、列度等西方傳統建筑師的很多建筑符號甚至現代建筑常用的各種符號,卻唯獨沒有日本傳統的建筑符號。但整個建筑的空間和形象卻讓我們感到濃厚的日本民族氣息。其實,筑波中心建筑雖然詞匯幾乎完全來自西方,但是運用的是日本民族的語言組織方法,這也恰恰說明了唯一產生強烈民族特點的是組織詞匯的語法。這種建筑的語法根源于歷史特點卻永遠隨時代更新并期待著被重新定義。磯崎新的設計手法告訴我們,傳統文脈不僅僅與現代建筑材料和技術相結合,也應將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把國外好的建筑詞匯運用民族的精神,即傳統文脈加以組合的重要性。
2.3符號性審美
傳統建筑文化中我們抽象出的無形的東西,也就是傳統文脈始終是不斷變化和更新的,我們運用符號學的觀點,重新審視和強調符號審美在傳統文脈繼承上的重要性,以期達到有中國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符號的現代應用。符號論美學盛行于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西方美學界,它的奠基人是德國哲學家卡西爾。卡西爾指出,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符號語言,藝術作為人所創造出來的可以直觀的符號形式,不是對現實的摹仿,而是對現實的發現和創造,是一種特殊的符號語言。
“符號”的基本功能就在于把感性的具體內容抽象為某種普遍形式,使之代表一定的意義。卡西爾的學生蘇珊·朗格提出“情感符號”,也即是藝術。她在《情感與形式》中指出:“一件藝術作品往往就是一種自發的情感表達方式,即作家思想狀態的時候,如果它們代表人,很可能就表達某種面部表情,以顯示人所應具有的情感”。藝術“成為一種表達意味的符號,運用全球通用的形式,表現著情感經驗”…l。
在朗格看來,藝術創造實質上是一種藝術的抽象,是制造非現實的藝術“幻象”或“虛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境”與朗格之所謂“虛象”事實上在本質上有許多共同之處。正如“繪畫空間是一種符號性的空間,它訴諸于視覺的組織結構是活生生的情感表現符號”,建筑文化,作為一種人工創造的事物,具有某種傳達性,是社會文化載體,是一種文化符號形式,建筑也就構成符號的一般性特征,傳統文化語言也是一種符號性語言,也是一種情感表達符號。不同地區的建筑又有著各自符號語言,形成了建筑文化地理特征,即區域性符號審美。蘇珊·朗格曾說:“一個記號只能被理解為使我們去注意被它所規定了的事物或情況,而一個符號卻能被理解為當一個觀念呈現時,我們所能想象的一切東西”。這也是新農村建設中,建立符號性審美的重要性所在。
3結語
我國新農村建設中應因地制宜、把傳統文脈抽象成地域性特色的符號加以利用,運用現代化的方式和生態觀念去大膽創新、面向時代、面向世界、大膽前進,超越對傳統建筑外表形象的追求,以現代方法研究歷史上的生活方式以及道德觀、價值觀、審美標準、哲學思想等,尋找規律,拉近時間距離,結合當代條件,從傳統中獲得啟迪,推陳出新,另外,對國外較為先進的建筑語言、建筑材料和技術進行中國化的組織,進行純粹中國精神的創新。
- 上一篇:建筑藝術發展追求地域個別特性論文
- 下一篇: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養殖業產品安全論文
精品范文
10構建企業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