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發展與設計

時間:2022-03-12 08:42:00

導語:建筑發展與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發展與設計

1建筑的浪漫性

這里提到“浪漫”,主要用來指建筑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其整體的藝術性。無論是什么樣的建筑,有其主題,用來表現這個主題的手段和方法,就是其浪漫性,它可以寫意,可以比喻、夸張,也可以對比等。人們接觸一個建筑首先是它的形式,它給人的第一感覺影響著人們對該建筑的總體評價。

柯布西耶后期代表作品法國孚日山區的朗杳教堂,給人第一眼的感覺是一種虔誠和肅穆的感覺,它通過比喻,把教堂的外觀形式設計成一個像一雙正在祈禱的手,以此來表現其教堂的主題。多重的象征和新奇創造,內部小巧的空間與開闊的室外環境利用,使這個教堂獨具魅力。美國建筑師萊特設計的唯一教堂,同樣是教堂,它也是三角形式的建筑,外形也像是一雙正在祈禱的一雙手,但是它的風格和朗杳教堂有很大的區別。首先是橙色的運用,給人以活力,其相交的角度比朗杳教堂要尖銳一些,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好象是有種直接聆聽上帝教誨的感覺。同樣是教堂,同樣可以找到祈禱的手的象征的意義,但是兩種在顏色和外形的運用上的差異,使這兩個教堂給人的感覺大有不同。

浪漫性的表現是離不開現實性基礎的,科學的發展給建筑的表現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同時,當地的人文基礎,民族傳統,風俗習慣還有環境條件等都影響了建筑的發展。

古希臘的建筑,多用柱子,其柱式美麗端莊,肅穆大方,表現了古希臘“高貴的純樸和壯穆的宏偉”的藝術精神,人體美和美麗的神話都深深的影響了古希臘的建筑。到了古羅馬,隨著券拱和券柱式的出現,有了像萬神廟和凱旋門這樣的通過幾何和宏偉的外型來表現偉大建筑。帆拱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拜占庭的建筑,像圣索非亞大教堂和圣馬克教堂,通過帆拱技術來構筑大空間,給人以廣闊的感覺。以后的羅馬風,歌特以及以后的現代建筑,建筑的每一部發展都是伴隨著新技術的出現。

在2001年12月~2002年1月進行的中國電影博物館的國際設計競賽中的最佳方案——穿越銀屏,由RTKL國際有限公司與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一所合作設計。此方案通過光線、材料及其空間變化把電影從拍攝、制作和上映的各個特點充分體現出來,總體上透著電影的虛擬性特點。而其與綠色的全面結合,既融入了環境,體現了生態概念,又用了綠色將生命的概念植入電影這一人為藝術中,成為“生命之樹長青”理念的載體。

可見,浪漫性是建筑的性格和活力的體現。它的每一個變化,每一個寓意,都體現了建筑師的特點和風格,也體現了歷史,科學和社會的特點。

2建筑的現實性

這里所說的現實性包含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建筑的技術和材料,當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氛圍。一個脫離了現實的建筑就算多么的浪漫和多高的藝術性也不會被人們所接受,進一步說,脫離了現實的建筑是不會具有多高的藝術性的,那是夢幻中的空中樓閣。先看一個很好的例子。

“中國國家電力調度中心”,作為長安街上的建筑,能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以其典雅、內在的氣質和古都的城市環境相協調,結合地域性的特征,能充分考慮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特點,在對現代建筑和傳統建筑的融合,室內空間的開發與利用上做了積極的嘗試。以現代建筑的設計理念,力求充分體現當代的先進科學水平,以期形成以藝術、人文、和諧、技術為特征的當代建筑的風格,來充分體現時代特征和首都風貌。它是浪漫性和現實性的統一的體現。2.1建筑與科學

科學是建筑的技術基礎,科學技術的發展給建筑設計提供了許多方便和新的思路。例如上海黃浦江上的南浦大橋,這種斜拉絲懸索橋只有在近代的鋼絲和結構力學發展的情況下才能出現的。

出生于西班牙的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就是把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的典范。他對建筑設計的研究涵蓋著科學分析、數學論證、仿生演繹等,以其學識和想像力把雕塑、建筑與結構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開創了一種解決建筑問題的新思路,其作品堪稱科學與藝術想結合的典范。他的這種思路和風格體現了建筑應該是“科學+藝術>建筑”的時代體現。

建筑與科學的結合就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是抽象思維和具體思維相結合的體現。科學為藝術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而藝術又給科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建筑與環境

建筑總是和周圍的環境一起展現在人們眼前的,于是,在這里景觀的協調成為中心。和諧是主要的思想,而建筑和背景以及其他建筑的關系成為影響建筑形式和風格的主要因素。

E·H·貢布里希在《秩序感》一書中提出了背景秩序的問題,他認為背景秩序的建立,需要弱化該形象對人的視覺造成的刺激,最主要的原則是要避免“視覺顯著點”的形成,從而維護背景環境的整體秩序。背景環境需要保持相對低平的景觀位勢,就其中的某一個背景元素來說,需要采取與周圍建筑統一的設計手法,即在實體位勢因素(高度、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作出呼應,減少彼此間對比,達到“背景協同”。

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萊特的流水別墅體現了建筑與環境的融合,人民英雄紀念碑聳立在天安門廣場,與周圍的人民大會堂等建筑和廣場上人流的環境氛圍結合起來,既作為了廣場的一個標志,又給人一種宏偉,肅穆的感覺。

2.3建筑與人

大家都知道建筑要以人為本,從人們的真正需要出發,來進行設計,在“以人為本,融于環境”的前提下,再進行藝術的創造,美的勾畫。

西薩·佩里建筑師事物所設計的工程項目包括世界金融中心、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美國駐東京大使館、馬來西亞KLCC大樓、華盛頓里根機場等。他們堅持“回映建筑”的思想。這個思想特別強調對特定條件的全面回應的重要性,而獲取最佳設計。特別關注業主的需求、造價、技術和環境。他們為日本的森大廈業主設計的作品“愛宕青山”通過精巧的設計,高效的高層塔樓和最大程度的開放空間,盡可能保持所有的自然環境,也是他們“回應建筑”的體現。

3總結

建筑的浪漫性和現實性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它們互相制約又互相促進。過于追求浪漫性就會花費太多的經濟和人力,而又不一定能滿足現實性的要求。而過于追求現實性就會使作品沒有特色,平淡無味。我們未來的建筑應該是本著以現實性為前提的思想,考慮業主的需求,周邊的環境,現有的科學技術和建筑工藝,在這些要求中追求高雅的藝術和美感。我們只要把握好建筑的浪漫與現實二重性,就能設計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