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給水排水施工技術探索
時間:2022-05-15 11:13:57
導語:建筑工程給水排水施工技術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給水排水是建筑工程中較為重要的施工環節,其質量優劣關系重大?;诖它c,本文依托工程實例,論述了建筑工程給水排水的施工技術要點。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對促進建筑工程給水排水施工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建筑工程;給水排水;施工技術要點
1工程概況
某住宅小區地處該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總建筑面積約為9.25萬m2,由多棟層數為25層的高層建筑組成。在本工程中,高層建筑生活給水系統的布置方案為:1~3層由市政給水管網直接供給,4~13層,由設置在小區內的水泵房變頻加壓泵組提供;14~25層則是由高區變頻加壓泵組負責供水,戶內給出支管采用的是PPR管,以熱熔的方式進行連接。室外排水系統為雨污分流,住宅內為污廢分流,經處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到小區的廢水管網當中,室內排水支管為UPVC管。下面重點對該建筑工程中給水排水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2建筑工程給水排水施工技術要點
2.1給水PPR管的施工技術要點。2.1.1施工準備。在對PPR管進行熱熔連接前,應當使熱熔器達到要求的溫度;對管材進行切割時,除應當確保端面與管軸線垂直外,還應使用專用的切割工具,若是管徑較大時,則可使用鋸條進行切割,并將斷面上的毛刺和毛邊磨平;進行熱熔連接前,應保證管件連接端面潔凈干燥,不得存在油污,借助卡尺和畫筆在管端上測量并標示出熱熔深度。2.1.2施工技術要點。①PPR管以嵌入墻體暗埋的方式進行敷設時,應當配合土建施工預留出凹槽,如果圖紙中對凹槽的尺寸未進行明確規定時,凹槽的深度和寬度可分別按照De+20mm和DE+(40-60mm)進行確定,并且要保證凹槽表面的平整度,不得存在突出的尖角,以免劃傷管道表面;當管道試壓合格以后,可采用水泥砂漿對墻槽進行填補密實。②PPR管以直埋的方式進行暗敷時,必須嚴格按照圖紙的要求進行定位施工,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避免室內裝飾裝修時造成管道損壞。③在對PPR管道進行安裝時,不得存在軸向扭曲的情況,當管道需要從墻體或是樓板中穿過時,不得進行強制校正。如果給水PPR管與其它金屬管平行敷設時,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最低不得小于100mm,并且應當將給水PPR管設置在金屬管的內側。④以明裝的方式敷設于室內的PPR管道,應在土建粉飾完畢后進行施工,并在安裝前,配合土建預留出位置準確的孔洞。所有穿越樓板PPR管,必須設置鋼套管,同時應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如果管道需要穿越屋面,應在穿越前端設置固定支架,以此來避免管道變形產生滲漏的情況發生。2.1.3成品保護。為防止安裝好的給水PPR管損壞,必須做好成品保護,具體要點如下。①不得在管道的支吊架或是鐵件上放置物件,更不得上人踩踏;②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應當指派專人進行看守,避免振動、位移或是傾斜等情況發生;③制作好的套管必須妥善保管,托架和吊架植入墻體后,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要求時,不得對管道進行安裝;④預制加工好的管段應當采用臨時管箍對管口進行保護,避免變形或是銹蝕。2.2排水施工技術要點。在本工程中,設置在室內的污水管道與雨水管道之間采用的是UPVC管承插粘連的方式進行連接,具體的施工技術要點如下。2.2.1技術要求。在選用排水管件時,應以帶有檢修口的三通或是彎頭為主,需要注意的是,排水主管底部的彎頭不得使用帶有檢修口的彎頭;當排水管需要從樓板中穿過時,應當在相應的位置處預留孔洞,并在排水管安裝完畢后,將孔洞密封;排水管的支架應設置在承重結構上;埋地的排水管不得鋪設在未經處理的松軟土層上;室內排水系統的出戶管需要從有防水要求的外墻上穿過時,應當設置防水套管。2.2.2排水管安裝要點。①在對污水干管進行安裝時,應做好臨時支撐,確定預留管口的方向及中心線,將各個管段可靠連接到一起,當干管接好之后,按排水預留口,將主管接至規定高度;按照施工圖對鋪設好的管道坐標、標高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后,應及時從預留管口處進行灌水做閉水實驗。②在對污水立管進行安裝時,應當嚴格按照施工圖紙,對預留的管洞尺寸進行核對,確認無誤后,方可開始安裝;在具體安裝時,應當由兩名施工人員上下配合,確保安裝質量,當立管插入管口之后,下層的施工人員應當找正檢查口的方向,并對立管的垂直度進行復查,確定符合要求后,便可進行粘結。
3結論
綜上所述,建筑給水排水施工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的工作,為確保施工質量,作業人員應當了解并掌握相關的施工技術要點,并將之合理運用到實際工程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建筑給水排水施工保質保量并按時完成。
參考文獻:
[1]杜云芳.淺析土木工程給水排水施工技術的改進[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08):104-106.
[2]張學林.分析施工現場給水排水技術與管理[J].建材與裝飾,2018,(07):82-83.
作者:馬曉娟 單位:甘肅省臨夏州建筑管理站
- 上一篇:淺談建筑給排水設計小細節
- 下一篇:建筑給排水節能節水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