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部空間設計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4 03:28:00
導語:建筑外部空間設計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建筑外部空間是指建筑與周圍環境,城市街道之間存在的空間,它是建筑與建筑,建筑與街道或城市之間的中間領域,是一個有秩序的人造環境。隨道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提高,人們對建筑外部空間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對建筑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建筑設計外部空間設計
一:簡述
傳統的建筑是封閉式的,是一種筑高墻,圍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間是冷漠的,對建筑的外部空間沒有足夠的重視,而在美國,最初是由一位風景建筑師奧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了“風景建筑學”的概念,他使浪漫的英國風景園林與城市生活相結合,對建筑的外部環境質量的提高作出了有益的貢獻,把園林擴大到了城市環境。近年來我國對建筑外部空間環境的設計也越來越重視。
二:功能與分區
建筑外部空間作為開放的空間,具有一定的功能要求。
1:功能分區
建筑外部空間按功能分為人的領域,及除人之外包括工具的領域。而要獲得舒適的人的逗留空間,就需要以限定空間的手法創造一定的封閉感,如蘆原義信所謂的積極空間。利用標高的變化及墻的運用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封閉感。同時,作為外部空間,它不同于內部空間,它應該具有開敞,流動的特點,意念空間的設計也是限定區域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國的福特希樂學院的外部空間設計,建筑師采取了獨特的空間布局,強調了不同的功能分區:
①邊界區:即與鄰近土地相連的界區
②停車場道路系統區
③步行區
④建筑群中的開敞空間
⑤小區庭院
三:規模與尺度
建筑外部空間的規模與尺度受城市規劃,日照及不同的生活習慣所。其尺度的不同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建筑師應該利用這種尺度的差異來創造不同的建筑外部空間形態。也可以彌補原有空間的先天不足。
四:空間分類
建筑外部空間按使用性質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活動型
這種類型的外部空間一般規模較大,能容納多人活動,其形式以下沉式廣場與抬起式臺地居多。如合肥市的明珠廣場,其為下沉式廣場。而北京天壇的園丘卻是抬起式的園臺。不同的圍合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2:休憩型
這種類型的外部空間以小區內住宅群中的外部空間為多,一般規模較小,尺度也較小。
3:穿越型
城市干道邊的建筑及一些大型的觀演、建筑常有穿越型的外部空間,或者是城市里的步行通道或步行商業街。如合肥市的淮河路步行商業街和花園街,其間點綴綠化、小品等,即可穿越,也可休息,也可活動,可以說是多功能的外部空間了。
五:建筑外部空間設計手法的運用
為了獲得宜人、豐富的外部空間,僅僅一種手法是不夠的,需要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根據不同的建筑以及不同的環境需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手法。
1:空間的延伸和滲透
內外空間及外部空間的相互延伸及滲透是空間的連續和相互作用造成的時空的連續。如古典園林中的借景與對景都是空間的延伸和滲透手法的運用。
2:層次與序列
要創造有秩序而豐富的外部空間,就要考慮空間的層次。而對于運用空間就要有空間導向,就要有序列,有高潮和過渡。外部空間的序列通常表現為“開門見山”和“曲徑通幽”兩種。
3:建筑尺度的處理
建筑作為外部環境的主體其本身的尺度必須有適應人體尺度的過渡。正如蘆原義信所提的第二次質感一樣。建筑本身需要以一個較大的尺度去適應其所處的大環境,又要以一個較小的尺度去滿足其本身的外部環境。建筑物應該具有多層次的尺度關系。
4:其他
在建筑外部環境運用中,小品及雕塑的運用常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貝聿銘先生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門前的雕塑。有時,雕塑或小品往往就是環境的主題。如合肥市和平廣場上的主題雕塑。等等。
六:結語
隨道的,建筑業空前的繁榮。向人們提供優美的外部空間是的必然,它不同于歷史上的私家園林,它是歸還給人們屬于自己的詩意空間和棲息之所。同時,作為一名建筑師,對于建筑外部空間的重視也應象對建筑內部空間一樣,讓人們能感受到內外一致的貼切關懷。
- 上一篇:城市建筑的文化閱讀論文
- 下一篇:智能建筑把握八大環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