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學生工程意識培養

時間:2022-11-21 10:43:23

導語:建筑施工中學生工程意識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施工中學生工程意識培養

21世紀,建筑設計思想和建筑施工領域出現了很多新的材料和技術。對此,建筑施工教學也應順應時代潮流,用更加開放的思維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所謂工程意識,是指學生對建筑施工具體措施的認識和對施工環境的熟悉,以及實踐操作的技能培養。在建筑施工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教師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更加開放的建筑施工思維方式。本文探索建筑施工教學中培養學生工程意識的策略。

一、拓寬實踐選擇,通過向建筑工

人學習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由于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學生的知識大部分來源于書本,而外出實踐的次數和經驗都遠遠不夠,這就導致學生對建筑施工的認知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而缺乏實踐的經驗,同時教師在課堂上的幫助也十分有限,這就要求學生拓寬實踐選擇,向建筑工地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一些在建筑施工當中常見的問題。為此,學校應聯系當地的實習單位開展頂崗實習,讓學生跟從有經驗的老師傅學習,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得以在師傅的教導當中得到驗證,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一般的住宅建筑當中,窗戶的高度都有一個普遍認定的高度即1.5米,然后再加上窗臺其本身的高度0.9米,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還知道窗臺距離樓面還有2.4米的高度。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當中,建筑工人還留有一定的空余高度作為結構上的用處,這個預留高度一般是0.4米到0.5米,對于這個高度很多沒有實踐經驗的學生都會忽略掉,這造成日后的施工操作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困難。又如,建筑施工的老師傅為了保證窗戶的剛度,一般會在過高的窗戶上設置一定的橫梁或者是拼樘。除此之外,在窗戶臺的高度低于0.8米的時候,還需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建筑工人的這些知識都是學生在課堂上無法學習到的,學生只有虛心地請教建筑工地上的老師傅和老工人,才能使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慢慢融合,逐漸培養工程意識,全面提高實踐能力。

二、深化理論教學,將理論與實踐

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在建筑施工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實踐來幫助學生理解施工組織方案,通過對比的方式向學生說明最終施工方案獲選的原因。此外,對于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也需要在方案中和學生進行詳細分析,以使學生能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意識,樹立正確的建筑施工安全觀念。例如,某建筑公司施行一個施工任務,工程保修期為正常使用條件之下的建筑施工最低保修期,在經過若干年的使用之后,發現屋面發生大面積的漏水現象,針對這個問題,住戶向相關的責任物業公司反映,經證實,是施工單位在施工的過程當中使用的防水材料出現了問題,但是在當時施工時,項目經理并沒有就這個問題向相關負責的監理工程師反映,因此導致了狀況的發生。此時,教師應該向學生提問在正常的情況之下屋面防水的保修期以及防水漏水時保修期的計算。學生在這種真實的案例下會展開深入的思考,其正確想法應該是想到屋面防水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是五年,而在屋面防水漏水的情況之下,顯然已經過了保修期限,但是作為施工方,仍然需要對漏水現象負責,因為這種現象并不是自然材料產生的問題,而是因為施工單位在材料的選取上沒有使用符合保修期限的材料,因此才造成了施工上的隱患。老師也可以通過這個案例幫助學生總結出影響施工項目的質量因素,分別是五個方面,即人、材料、機械、方法和環境。而在實踐過程當中,仍然需要學生主動到工地上工作實習,其目的是將課本當中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也將實際中的建筑用地的情況與課本上的知識聯系起來。例如,課本上的配筋率和鋼筋的布設,就可以根據現實當中的布設方式互補,以此來解決施工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在課堂上,為了深化理論教學,教師也可以換一種教學方式,例如可以把工地上具體的施工過程通過圖片的方式來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從視覺的角度來理解工程操作。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于專業設計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

三、用案例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工程意識

在課程教學當中,教師應從課程的主導者轉變為幫助者,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建筑施工案例,讓學生改變固化的思維方式,轉入到實踐學習當中。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給的案例思考問題,相互討論并且提出問題,教師則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出解答過程。這樣會讓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釋放,還可以使得教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準備案例和解答方面,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為學生講述具體的案例解決過程。某綜合樓是鋼筋混凝土澆筑的結構,在地上有十層,在澆筑完畢之后不久發現混凝土的表面出現了一些微小的裂縫,裂縫的走向也是沒有規律的,相互交錯在一起。經過專家分析發現,這是在混凝土成型后的養護階段出現了失誤,導致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快速地蒸發,體積也隨著進行收縮,在內部濕度變化很小而形成了混凝土的干縮裂縫。在這個案例當中,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理解,然后在問題當中提出讓學生自己思考預防這種情況發生的措施。學生會根據這種現象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文獻和網絡手段來尋找相關案例。而在實際施工的過程當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預防措施。第一種是調整混凝土水泥的用量,在混凝土水泥的用量當中,水灰和砂率的配比不能夠太大,一般的高強混凝土的用水量低,水灰比一般小于0135;對80mpa的混凝土,水灰比小于0130;對100mpa的混凝土,水灰比小于0126;更高強度時水灰比取0122左右。砂率可為013甚至更低。但過低砂率會影響工作度,所以一般可取013-0135,尤其是泵送時不宜取較低砂率。水灰比計算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C60時水灰比:W/C=αa×fce/(fcu,o+αa×αb×fce)αa,αb為回歸系數采用碎石時αa=0.46,αb=0.07采用卵石時αa=0.48,αb=0.33。fce=γc×fce.gγc為水泥強度等級值的富余系數,按實際統計資料確定。fce.g水泥強度等級值(MPa)第二種方式預防是從防護的角度出發,通過加強對于混凝土的早期養護,并且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來適當地延長混凝土的養護時間。加強混凝土最主要是加強對樓面砼的養護,砼的保濕養護對其強度增長和各類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是建筑施工當中非常需要注重的一點,特別是早期的妥善養護可以避免表面脫水并大量減少砼初期伸縮裂縫發生。案例轉變教學方式模擬了實際的施工環境,可以讓學生通過案例快速地掌握大致的施工方式,有利于學生施工基礎知識的鞏固。四、采用比較分析法加強學生的工程意識比較分析法由于其實用性、客觀性,被廣泛應用于建筑施工方案和方法當中。而要解決施工工程當中的難題,可以采用小同的方式解決。首先,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判斷不同施工方式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以及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不同的施工方式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只有合理甄別施工方式的優缺點,才能在實際施工過程當中有自己的想法,也使得施工更加合理,成本更加低。為了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思維模式,教師應該先讓學生深入了解一個任務的幾種施工方式,然后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甄別。例如目前的主流施工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依次施工方式,其主要特點是沒有連續的工作面,工程隊工作的時候有很多間隙時間,勞動資源等沒有做到均衡使用。二是平行施工方式,這種施工方式可以使用工作面來進行連續作業,工期也大大縮短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工作隊無法長時間施工,人力和資源也無法得到很好的調配使用。這也加深了專業化施工的難度。資源和成本也會大大增加,長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勞動力和資源的利用率。三是流水施工方式。其特點是達到了非常高的施工面使用率,工期大大地縮短了,是三種施工方案當中最短的一種。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這三種施工方式進行篩選,為了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加入實際的案例來讓學生分析應該使用哪種施工方案,也可以將學生分組,計算出各種施工方案模擬施工的施工日期和成本等,以此來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

總之,為了順應時展的要求,在建筑施工教學中,教師需要完成傳統教學模式向開放式教學模式轉變,幫助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學生對于建筑工程的理解不能僅停留在表面,而應是將實踐知識和理論相互結合,將實踐的經驗融入理論基礎當中,以對于建筑工程學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教師應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對資料的準備當中,不斷地更新教學案例,教師之間互相討論教學經驗,緊跟當下的建筑工藝潮流,真正做到教學與實踐過程不脫節,提升學生的建筑施工工程意識。

作者:梁媚 單位: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