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學專業二年級建筑設計研究

時間:2022-11-05 08:43:53

導語:建筑學專業二年級建筑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學專業二年級建筑設計研究

摘要:《建筑設計》系列課程作為建筑學專業基礎課程,是一門與實際工程緊密結合的基礎課程。在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既要給學生講授建筑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還需要指導學生完成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建筑類型的設計。本教改嘗試在授課環節中增加啟發式教學手法授課,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被動“授魚”變主動“捕魚”,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有所“學”。

關鍵詞:建筑設計,翻轉課堂,開放式教學

二年級設計課程在五年制建筑學教育中,屬于比較特殊的地位。如果說一年級的課程是基礎訓練,那么,二年級課程設計則起到承前啟后的連接,它更是為每一位學生打開設計之門的一把鑰匙。對于學生而言,建筑設計(一)、(二)是他們開始學習專業課的起步階段。此時,與建筑設計相關的課程也剛剛開始,對建筑設計的了解也極其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開展教學工作便成為教師們常常探討的問題。

1課程教學現狀

傳統建筑學的講授課與其他專業并無太大差別,都是以教師與學生的教——學為主。但在此過程中,教師備課與任務書的準備工作是旁人無法看到、參與的過程。在幾年的授課過程中,漸漸感到了這種傳統模式的弊端:學生在前期的知識儲備工作沒有做好,對教學的目的了解亦不會深刻。長久如此會導致學生與教師間互動不足,且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不夠。而現階段是信息化教學的時代,“互聯網+”、“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等熱門話題充斥著整個社會,學生被各種媒體所宣傳的信息吸引。與此同時,建筑教育界也在反思如何在信息化時代做出更能夠體現培養職業建筑師的建筑教學課程改革。在去年的“全國高等教學學術研討會”上,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就以“建筑教育的多元與開放”為大背景,研究討論了多元化背景下建筑學的教育。提出了培養學生能力而非只是完成課程作業的要求。各大院校在近些年來更是具有自我探索的精神,“導師制”、“體驗式”、“研究性”等教育模式應運而生。在此種背景之下,對我?,F有的建筑學本科教育方面有所思考:傳統的“教——學”課堂已漸漸不能滿足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新信息的渴求,為了讓教師與學生從“被綁架”的課堂中解放出來,我們大二設計課在近三年的教學授課環節中,也逐漸呈現出多元性和探索性的探求。我們探索一種以學生為主導的“開放式教學”的教育機制,旨在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主動研究的能力。

2教學改革措施

2.1目的明確,確立課堂主體

教學自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所以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法的使用中都應以學生的“教”為始,以其“學”為終。《道德經》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就是要告訴我們——受之漁的學習方式方法是授課的立足之本。主要是以“引學生入題,解學生之惑,授學生以漁”的形式開展課程設計。

2.2提高興趣,改革教學形式

“開放式教學”機制著重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是給予學生“授之以漁”的技能。因此在課堂上如何“誘導——催化——指導——完成”開放式教學就會成為開放式教學機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對原有“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計劃課時進行拆分補充,融入“開放式教學”的教學環節。以一個設計作業54個課時為例,改革方案如下:1.原有4課時的講解改為2課時講解+2課時討論,達到布置任務、提出問題、誘導學生思考的目的;2.增加課下主動查閱《建筑設計》課程相關資料、案例的過程,并2課時學生講解,催化學生對課程作業的自主深度理解(圖1)。3.原有28課時草圖設計改為24課時草圖設計,期間教師一對一指導;4.增加2課時學生自我講解草圖設計及學生間互動點評,教師從旁指導;5.原有12課時作業繪制不變,經教師指導完成設計作業。方案設計立足于現有課時不變前提下,通過增加“開放式教學”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主動研究的能力。

2.3翻轉課堂,深化學習目的

在授課環節中,主要采用了將課堂翻轉,由原來的教師布置任務書——講解相關內容——學生設計,變成了布置任務書——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討論——學生講解——老師總結——學生設計。關于翻轉課堂,我們可以從大二(下)建筑設計(二)的課程設計中,得到很好的印證。從博物館設計開題之時,教師便一改往日“發任務書,上大課”的流程,首先與學生聊生活中所見的博物館,提出“為何要去博物館?去博物館干什么?希望在博物館里看到什么”,即“Why,What,How”這三個問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認識博物館。另一方面,結合上學期所講的功能、流線、分區等問題對本設計的功能與流線進行了探討。在討論中,教師作為旁聽者,分享著來自每位同學的親身經歷,并適時點評,引導。而學生則通過親身感受逐漸將功能分析圖完善。教師在此過程中并不是“授魚”而在“授漁”。

2.4引入競賽機制,促進教學互長

本學期,各大比賽相繼展開。據不完全統計,以2017年為例,國內舉辦的國際級競賽有11個(表1)。在正常的教學環節中,作業+競賽這已是全國各大院校建筑學教育的大趨勢,改革已勢在必行。然而,事實上是,并不是每個課程設計都適合于比賽,如二年級常規題目別墅設計和餐飲建筑設計可能在題材上會不占優勢,而博物館設計,幼兒園設計,商業綜合體等課程設計可將近年來一切熱點話題融入設計理念之中,這樣的設計可以依托競賽機制,大大提高學生的設計熱情,使學生迅速投入設計者的角色當中(圖3)。但另一方面,控制學生參賽數量應該是我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牢牢掌握的原則。學生的精力畢竟十分有限,如2017年我們的學生參加騰遠杯后,新人賽緊跟其后,很多同學表示準備不充分,打算放棄。這個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其實,教學+競賽模式固然可取,但不能單純的為參加比賽而做課程作業?,F實中,我們真正的教學目的仍然還是要鍛煉學生能力,提高其參與設計的熱情,這是我們課程設計的起點亦是最終落腳點。

3小結

在2017年年初頒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亦有明確提出現階段我國本科教育的主旨與落腳點:“推進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推動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任務驅動學習,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式、合作式、參與式和研討式學習方式,加強個性化培養。”通過“開放式”教育機制在《建筑設計》系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自我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主動研究的能力,為后續建筑設計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衛國,關于開放式建筑教育的思考[J].世界建筑,2014(07):25-27.

[2]莊惟敏,2015開放式建筑設計教學設計導師課程后思考[J].建筑教育,2015(07):120-131.

作者:劉娟 單位:濰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