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研究

時間:2022-10-09 08:33:02

導語: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研究

摘要: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下,建筑工程規模和數量不斷增長,在推動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筑工程設計中,結構設計作為其中核心部分,結構設計合理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工程整體安全性和穩定性,尤其是對于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十分關鍵關鍵。主要是由于近些年來,地震災害屢屢發生,地震災害發生時帶來的能量沖擊將影響到建筑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帶來沉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故此,本文就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客觀把握設計要求,尋求合理解決對策。

關鍵詞:建筑結構;結構設計;抗震設計

地震災害發生時,產生的破壞作用力較大,將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影響到社會正常生產生活。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合理與否將直接到建筑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但是縱觀當前建筑抗震設計現狀來看,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由此,加強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研究很有必要,有助于提升抗震設計水平,為推動建筑行業發展,為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堅實的保障。

1.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影響因素

1.1建筑抗震場地

建筑抗震場地在建筑抗震設計中十分重要,抗震場地選擇合理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建筑結構整體抗震能力。地震由于自身破壞程度不同,在地震災害發生時,地標位置會發生不同程度上的變化,如果建筑場地土層較軟,土質疏松,將嚴重影響到建筑結構穩定性。

1.2建筑結構體系

建筑結構體系直接關乎建筑物整體安全和穩定??拐鹪O計中需要協調處理局部和整體之間關系,為建筑結構預留一定的余度,避免由于個體建筑影響到建筑整體抗震水平,如果建筑物局部受到破壞,應該盡可能避免對建筑物整體結構帶來影響。同時,建筑結構體系設計中,綜合考量建筑結構部件剛度和強度之間的關系,如果剛度和強度分配不合理,可能導致個別的建筑構件性能無法滿足實際要求,一旦出現地震災害,將嚴重影響到建筑結構整體的抗震能力。

2.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分析

抗震設計作為建筑結構設計中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乎到建筑物結構整體安全性和穩定性。故此,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主要使用的方法包括延性系數設計和能力普法,充分考慮到建筑位移和抗震設計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優化和完善建筑抗震方案。

2.1延性系數設計

在延性系數中,緊緊圍繞著延性設計目標數據,在設計過程中對比分析抗震水平。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根據抗震數據進行計算,公式如下:YHYHΔΔ=Δ=μφφμφ在上述公式中,φH為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極限曲率,φY為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中的屈服曲率;ΔH表示構件的極限位移,而ΔY則表示構件的曲線位移。經過公式計算可以得出延性系數和最大曲率之間的關系,獲得更加精準、可靠的延性系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可靠的抗震方案。延性系數作為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重要的設計指標,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衡量建筑抗震中的位移變化,確保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可以滿足實際要求,提升建筑抗震性能。

2.2能力普法

建筑抗震設計中,對于能力普法的使用,主要對已經設計好的抗震方案中,結合實際情況,綜合分析抗震結構的彈塑性,將剪力、屈服位移連接成曲線,了解建筑位移和加速度之間的關系。同時,在應用能力普法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延性系數,具體公式如下:usuqΔΔμ=通過公式計算,為建筑抗震設計提供充足延性空間,盡可能降低建筑中結構破壞可能性,為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3.建筑結構抗震設計

3.1工程實例

以某城市市中心工程為例,交通較為便捷,地基占地面積為9958㎡,在建筑東南側有一處輕軌站,對于新時期工程抗震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工程地上22層,高度大概在98.50m,周圍主要有五層裙房,層度高3.98m,主樓有2層地下室,主要是用于存儲設備和停車,地下室面積大概在96350㎡。

3.2抗震結構類型

工程結構抗震設計中,除了應該降低地震帶來的風險以外,還應該盡可能避免周圍輕軌交通帶來的影響和干擾。建筑結構材料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地下室則是選擇嵌固端,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結構抗震水平。建筑工程項目中涉及到大量的大跨越施工環節,將嚴重影響到建筑結構穩定性?;诖?,為了盡可能降低建筑自重,還應該廣泛應用鋼結構,優化框架結構部分,滿足建筑抗震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建筑抗震結構選型方案設計中,主樓軸線間距控制在9m~10.2m之間,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6、10處的軸線間距調整為12m,主樓4層以上的軸線間距同樣調整為12m,4層以下則保持原樣不動,通過設計轉換桁架,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

3.3抗震基礎設計

由于建筑自身所處的地理環境十分復雜,加之受到工程環境的影響,對于工程抗震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帶來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進一步優化和控制周圍因素的影響,提升建筑基礎結構控制成效。在建筑基礎設計中,為了打下堅實、可靠的建筑基礎,選擇了φ850鉆孔灌注樁,總長度為55m,單樁柱承載力為3000KN,通過合理計算可以了解到建筑的沉降量大概在18mm左右,為了控制建筑基礎沉降的同時,還需要避免建筑對周圍輕軌交通環境帶來的影響,在建筑抗震設計中引用隔震設計??拐鸹A設計人員需要了解到,由于抗震基礎設計和建筑物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之間聯系較為密切,通過隔震設計可以有效加固建筑結構,阻斷地震災害發生時帶來的破壞力量傳輸渠道,在提升建筑基礎抗震水平的同時,還可以降低對上部分建筑結構的沖擊和影響。此外,也可以通過混合隔震裝置的應用,優化抗震基礎設計,為建筑結構整體安全和穩定打下可靠的基礎。

3.4上部結構設計

建筑上部結構抗震設計中,由于結構自身特性,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限制問題,最為顯著的就是結構超限問題。主要是由于建筑平面和豎向的設計不規范,未能滿足實際要求,進而出現結構超限問題,影響到建筑結構設計合理性。在建筑上部結構施工中,2層主樓和裙房樓板存在大幅度開洞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工程抗震結構穩定性和安全性。故此,在上部結構抗震設計中,需要提高對結構超限問題的重視,并提出預防措施。可以通過樓層采用彈性樓板,如果樓板發生開洞問題,可以根據樓板設計強度和剛度要求,適當的增加或減少樓板厚度,以此來提升結構抗震設計剛度;對豎向構件連續性進行維護,如果存在震動風險,可以通過豎向節點維護來提升抗震結構可靠性,避免剛度過于集中,提升上部結構抗震設計合理性。

4.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注意問題

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由于涉及內容較廣,所以在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較為多樣??拐鹪O計中需要注重均衡性搭配,建筑工程除了受到地震災害影響和破壞以外,更多的是受到外界自然環境多種因素影響。故此,建筑抗震設計中,需要注重結構均衡性設計,盡可能避免多方向作用力對建筑結構的影響。如果發生地震災害時,除了地震源的影響以外,空氣沖擊和建筑結構自身荷載等因素,均是導致建筑結構崩潰的主要原因,這就要求建筑抗震設計能夠地域多方面的破壞和干擾,提升建筑結構穩定性。結論:

綜上所述,近些年來,地震災害屢屢發生,對于人們生活和國家安全帶來嚴重威脅,這就對新時期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為了能夠保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應該加強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促使建筑物具備更高的抗震性能,維護建筑物安全。

作者:黃山 單位: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