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耗健康持續發展論文

時間:2022-07-05 05:58:00

導語:建筑能耗健康持續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能耗健康持續發展論文

提要提出了低能耗健康建筑的概念,論述了它與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指出了實現低能耗健康建筑的四個關鍵技術領域是城市能源規劃、節能建筑設計、城市微氣候改善和建筑自動化。

關鍵詞健康建筑人居環境能源可持續發展

AbstractExplainstheideaofthelowenergyandhealthybuildinganditsrelationshipwithsustainabledevelopmentofhuman''''sinhabitantenvironment.Pointsoutthefourcriticalissuesinitsrealizationi.e.urbanenergyprogramming,energy-efficientbuildingdesign,urbanmicroclimateimprovementandbuildingautomation.

Keywordshealthybuildinginhabitantenvironmentenergysustainabledevelopment

1前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發展很快,目前城市化水平為28%。按照世界上城市發展規律,這正是從起始階段向城市化加速發展的轉變階段。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城市化水平已接近或超過35%,已經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這都預示今后5年及下個世界我國城市化將有飛速發展。

城市化發展推動建筑行業的興旺,隨著人們對建筑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北方地區建筑供暖,南方地區建筑空調,以及黃河下游、長江中下游流域建筑供暖與空調都成為極迫切的問題。近5年來我國房間空調器產量持續以40%的年增長率上升,就充分說明需要的迫切性,但隨之而來的能耗的增加和對環境的污染。北方地區供暖耗煤已占全國總煤耗的11%以上,長江中下游地區空調器及熱泵的發展已使該地區供電出現嚴重緊張和短缺。若充分滿足這一地區建筑空調的要求,空調電耗將占該地區總電耗的30%以上,這將對這一地區的經濟社會產生巨大影響。供暖燃煤直接污染大氣,并釋放產生溫室效應的CO2,這已是老問題。大量空調設備的使用會放出CFC物質破壞大氣的臭氧層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問題。此外,空調器在夏季將熱量排入大氣,在冬季又從大氣中大量吸熱,當空調器高密集度安裝時,還會嚴重影響城市區域小氣候。

城市化的發展使建筑能耗越來越大,工業發達國家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30%~50%,我國的建筑能耗也達總能耗的10%以

上。目前人類所消費的能源絕大部分屬于枯竭性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氣等),有關專家估計,按目前的能源消費增長率持續下去,枯竭性能耗只能維持200~300a左右,因此人類面臨的能源問題是嚴峻的。本世紀70年代初世界性的能源危機曾推動了節能建筑的發展。

當今的建筑除了能耗大的問題外,還存在病態建筑的問題。根據歐洲的有關調查報告,在非工業建筑中,健康建筑(HealthyBuildings)只占50%~70%。所謂與建筑有關的疾病(BRI,BuildingRelatedIllness)指的是由于建筑物室內環境有害輻射(電磁輻射和放射性物質)、溫濕度太高或太低、生物化學有害物濃度太高等引起的各種疾病或身體虛弱。建筑綜合癥(SBS,SickBuildingSyndrome)指的是建筑環境使人們產生的各種不舒適癥狀,如頭痛、疲勞、感冒、惡心等。建筑建筑指的是具有滿足人們居住或生產等活動要求的適宜的熱環境、光環境、聲環境和空氣環境的建筑物。其中熱環境包括室內的溫度、濕度、潔凈度和空氣的流動速度等,光環境包括建筑物室內外的照明和色彩等,聲環境包括建筑物室內外的噪聲、音響效果和震動等,空氣環境包括室內外的空氣組成成分、氣味等。造成SBS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對建筑物的合理維護,建筑物熱負荷、污染物負荷的變化,建筑設備控制方案的改變,或者建筑設計不合理等。

低能耗健康建筑指充分利用自然能源的被動式供熱空調建筑,它能提供人們生活和生產需要的建筑環境,保證人體的衛生和健康,同時具有節能建筑能耗低的特點。低能耗健康建筑的研究在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已受到相當的重視,美國由于能源比較豐富,著重研究的是健康建筑。MiltonKeynes是英國發展最快的城市,它位于倫敦和伯明翰的中間。MiltonKeynes有一個能源公園(MiltonKeynesEnergyPark),其中的建筑統一規劃和設計,應用了多種建筑節能措施。該能源公園的建筑能耗指標是一般建筑的一半,因此深受用戶歡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能源的建筑速度遠跟不上國民經濟發展需求。目前我國人均年能耗不到1t標準煤(只達到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一),而想在本世紀末實現"小康"水平,人均能耗至少要達1.5~1.6t標準

煤。可見,降低建筑能耗,大力宣傳和發展低能耗健康建筑將成為我國在21世紀的一個迫切和重要的工程。

地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為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提供了適宜的空間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近30年來,由于人口增

長,工農業發展,已經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世界各國政府的代表共同發表《人類環境宣言》,第一次正式表達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保護環境問題的強烈關注,明確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20年后的1992年6月3~14日,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多位政府首腦通過了《里約宣言》和《21世紀議程》兩個綱領性文件。人類理智地選擇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最廣泛的定義是"人類應享有以與自然相和諧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權利",并"公平地滿足今年后代在發展與環境方面的需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實質,一方面要求人類在生產時說可能地少投入、多產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類在消費時盡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

此,人類在轉變傳統發展模式、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時候,必須糾正過去那種單純靠增加投入、加大消耗實現發展的模式和以犧牲環境來增加產出的錯誤做法,從而使經濟發展更少地依賴地球上有限的資源,而更多地與地球的承載能力達到有機的協

調。可持續發展強度以長遠和全局的辯證眼光看待環境和發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必須與地球生態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人類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耗不能超出全球生態環境的極限,這樣才能"成功地為后代留下一個可自下而上的星球"。

人類的絕大部分生活和生產活動在人居環境里進行,隨著人們對建筑環境要求的提高,建筑一方面消耗更多的自然能源和資源,另一方面產生和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和廢物。追溯歷史,早在1980年,國際建筑師協會第14屆大會發出的建筑師華沙宣言指出:要"認識到人類--建筑--環境三者之間有密切的相關性"。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要綜合考慮城市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重視保護。大力推廣低能耗健康建筑是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之一,人類不應該為短期的目的而犧牲長期的資源和環境,應時刻記住"地球不是我們從父輩那兒繼承來的,而是從從自己的后代那兒借來的"。

2低能耗健康建筑的關鍵技術

低能耗健康建筑的實現涉及城市能源規劃、節能建筑設計、城市微氣候改善和建筑自動化等領域的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應

用。

2.1城市能源規劃

全面解決建筑物供暖和空調問題,對適應城市化的飛速發展,緩解能源緊張特別是電力供應不足問題,以及保護城市局部環境及大氣臭氧層,都有極重要的意義。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合理的城市能源規劃。通過研究城市能耗結構、能源轉換、能源利用等環節,結合城市規劃對整個能源系統進行總體設計,研究為解決建筑物供熱、供冷、供燃氣等的需要應配置的最合理的能源轉化與能源輸送系統,重點為我國北方地區熱電聯產、供冷相適應的大型的供熱、供冷方式,與集中供熱、供冷相適應的大型蓄冷蓄熱裝置以及全面規劃電力、煤氣、冷熱源及蓄能的能源系統。

城市的能源規劃首先要估算城市的能源需求,包括生活用能(熱水、照明、電器、炊事、供暖、空調)和生產用能(工業、農業、林業、其它產業)的性質用量。然后要考察城市的能源結構,對各種可用能源,如電能、煤、燃氣、沼氣、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調查和研究。最后制定出城市冷、熱、水、電、氣等能源的統一、聯合供應,以實現城市能源系統的最優的社會和經濟效果。

2.2節能建筑設計

節能建筑的設計思想是充分利用建筑所在環境的自然能源和條件,在盡量不能常規能源的條件下,創造出人們生活和生產需要的室內外環境。節能建筑的設計關系到三方面的研究內容:當地氣候特征,室內環境的設計要求,以及建筑物的結構特

征。

當地氣候特征指當地一年四季室外氣象條件,如空氣的溫濕度、風速和風向、日照率、降雨量、積雪等。在冬季日照率大的地方,可以考慮太陽能的利用,如被動式太陽房、太陽能集熱器。夏季日照率大的地方則要考慮建筑物的有效遮陽措施。夏季晝夜溫差大的地方,可以利用建筑物的蓄冷特性進行自然冷卻。

室內環境的設計要求包括對室內空氣溫濕度的要求。傳統的設計方法要求空調建筑的室內環境必須維持在一個比較狹窄的溫濕度范圍,如溫度在25~28℃之間,相對濕度在50%~70%之間。空調設備的容量是根據維持整個空調要求的溫濕度值來決定的。近年來大量空調建筑的使用已帶來所謂空調建筑綜合癥的問題,那長期生活在空調建筑中的人出現的某些癥狀,如疲勞、易感冒、惡等,總之是體抵抗環境變化的能力降低了。這是由于空調建筑的室內環境比較穩定,空氣溫濕度變化小;另一方面由于空調建筑的密封性好,室內空氣品質差,人們得不到足夠的新鮮空氣。目前民辦各國都在極力提倡FreeCoolingBuilding等利用自然冷卻的非空調建筑,通過合理設計和使用管理,某些氣候地區完全可以不使用常規能源而維持建筑環境達到設計要求,這種建筑就是所謂的"零能源"建筑(ZeroEnergyBuildings)。室內環境的設計應建立在對人體熱舒適性研究的基礎上。有關研究指出在室溫不超過30℃房間,完全可以通過風扇提供的動態風來維持人體的熱舒適。即使需要空調的房

間,也可以采用區域空調的辦法來維持人體所在工作區的熱舒適性,而沒有必要維持非工作區的溫濕度。可見采用區域性動態空調的方法會大大降低建筑物空調的能耗。

建筑物的結構特征指建筑物的造型、朝向、圍護結構保溫情況,外墻外窗的遮陽情況,以及建筑空間的通風換氣情況。合理的建筑結構應該在夏季有效地組織通風和防止太陽照射,減少室內過熱和潮濕;在冬季有效地利用太陽能對外墻外窗進行保溫,提高室內溫度;在過渡季有效地利用室外空氣進行通風,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有關調查指出,位于同一地方的相同類型的建筑物,由于建筑結構的不同會導致能耗指標相差超過一倍。

2.3城市微氣候改善

城市化的發展使為人類開始意識到建筑對城市微氣候的影響。合理規劃建筑形式與位置以改善城市小氣候,妥善處理空調系統對外的熱污染,以及全面考慮綠化、遮陽等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將是城市建設規劃和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建筑群的布置應注意建筑物的空間和平面的布局,以減少和控制城市風沙和建筑物之間的強烈輻射對環境污染的作用。

城市水資源的規劃對微氣候也起明顯的作用。河道的合理布置和走向往往可以改善城市局部區域的熱島效應。

城市的三維綠化對防止夏季太陽強烈照射,改善空氣品質和美化環境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從氣象觀測數據可以知道,城市市中心的環境溫度一般比效區的環境溫度高出3℃左右。城市市中心由于工業、商業、娛樂業等建筑密集,加上人口也相對多,交通擁擠,造成市中心的熱量相對大得多,形成局部熱島效應,如何改善市中心的微氣候已成為城市人居環境研究的一個課題。

2.4建筑自動化

建筑自動化指建筑設備系統(如供熱空調系統、給排水系統、照明系統、運輸系統、消防系統、保安系統、辦公系統、通訊系統等)的監測、管理、運行和控制的自動化。智能大廈的基礎是通訊自動化系統CA、辦公自動化系統OA、大樓自動化管理系統BA、消防自動化系統FA和信息自動化系統MA的有機統一。建筑自動化要求建筑設備系統的合理設計、有效使用以及運行控制過程中的能量節約,以保證建筑設備在提供要求的建筑環境的同時,達到初投資、運行費和維修服務費最小的優化目標。

建筑自動化不僅是實現能耗建筑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建筑安全、舒適和適應性的保證。隨著建筑物規模的增大(如日本計劃在下個世紀建造一能夠容納一個城市的建筑,也稱"建筑城市"),對整個建筑物的規劃、設計和管理越來越像是對一個城市的規劃、設計和管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建筑自動化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手段。

3結束語

隨著人們對"人類-建筑-環境"認識的深入,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全球普遍關注的問題。低能耗健康建筑追求在盡量少用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條件下,為人們生活和生產創造衛生、健康和合理的建筑環境,因此它是保證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低能耗健康建筑的實現取決于城市能源規劃、節能建筑設計、城市微氣候改善和建筑自動化等領域的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4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21世紀的白皮書

2DCroom.FutureHorizonsinBuildingEnvironmentalEngineering.Tsinghua-HVAC-95.北京,1995,9。

3吳良鏞,廣義建筑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

4SteventsBWillis.BuildingfortheFuture.BuildingServicesJ,199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