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區域貨幣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17 10:02:00

導語:亞洲區域貨幣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亞洲區域貨幣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貨幣合作人民幣國際化關鍵貨幣

【論文摘要】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對外經濟貿易聯系不斷增強的必然要求,又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本文從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的角度,分析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基礎與路徑選擇,進而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新的思路。

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東亞各國對區域貨幣合作的呼聲日益高漲,其中誰能成為未來區域貨幣合作的主導,成為一個日益關注的話題。由于近年來日元匯率波動頻繁,金融機構不良債權惡化以及日本在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局限性,日元充當亞洲主導貨幣的可能性較小。與之相比,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國際收支狀況良好,人民幣幣值穩定,在周邊國家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人民幣地帶”。此消彼長之下,以人民幣為主導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此情形下,東亞區域貨幣合作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怎樣的契機,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與路徑又應如何安排與選擇,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問題。

1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的背景及其階段性進展

自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世界上就出現了一股貨幣集團化的潮流,產生了不少區域性貨幣組織,如西非貨幣聯盟、中非貨幣聯盟和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等。而歐盟的產生及歐元的順利啟動創造了區域貨幣一體化的成功先例,改變了貨幣一體化的歷史進程,為區域性貨幣合作創造了成功的典范。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極——東亞地區貨幣制度也面臨著重新整合的必要與趨勢。1997年東亞地區金融危機爆發并迅速蔓延,國際金融機構和歐美大國卻袖手旁觀,更促使危機國家產生了加強東亞金融協調與合作的想法。1997年末,日本提出了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的設想,并承諾為這一基金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受到危機國家的歡迎。1999年8月,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訪華時向我國領導人表示,希望中國支持籌建亞洲貨幣基金,以應付未來的區域性金融動蕩。此后,東亞許多國家(地區)的政府和學界對成立亞洲貨幣基金又表示了相當高的熱忱。2000年5月,《清邁協議》的達成以及隨后“10+3”(東盟+中日韓)框架下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東亞區域貨幣合作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2006年6月,亞洲開發銀行了亞洲貨幣單位(AsiaCurrencyUnit,簡稱ACU),并發行以亞洲貨幣單位計價的債券。從倡議組建亞洲貨幣基金,到《清邁協議》的簽訂,再到亞行即將推出的亞洲貨幣單位,區域內的貨幣合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在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的背景下,借助區域內貨幣合作領域的制度性安排,使人民幣成為區域性關鍵貨幣,從而實現其區域化,進而實現其完全的國際化,無疑是可取的。因此,有必要首先研究人民幣是否具備成為區域性關鍵貨幣的基礎和條件。

2亞洲區域貨幣合作中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空間:基于關鍵貨幣選擇的分析

在區域貨幣合作的背景下,判斷一種貨幣能否成為區域性關鍵貨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匯率要穩定,這是重要的先決條件;其次,經濟發展應保持較高的水平,這是一國貨幣能否實現國際化的基礎;此外,要擁有充足的國際市場供給,以及一定規模的周邊流通量。

2.1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可靠的信譽保障

自1994年匯率并軌以來,人民幣價值基本穩定,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在1:8.23的水平。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國政府承受住經濟增長放緩、商品出口減少、市場需求不足的巨大壓力,堅持人民幣匯價的穩定,防止了危機的進一步擴大和加深。近年來,特別是9.11事件和拉美金融危機再次發生,使得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國際匯率體系極不穩定,各國又紛紛采用“以鄰為壑”的外匯政策,引發世界主要貨幣幣值不斷波動。但人民幣頂住壓力,始終保持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使人民幣獲得了良好的國際信用地位,為人民幣在亞洲區域的流通和使用奠定了良好的信譽基礎。

2.2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強勁,1993——2006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為8.98%,高于同期其他亞洲國家GDP年均增長率。依據目前以及今后相當長時期內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預計到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4萬億美元,屆時中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經濟強國。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市場空間的不斷擴大,中國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進出口國,這將使區域內國家和地區增加人民幣需求,從而為人民幣的區域化創造廣闊空間。

2.3中國貿易總量迅速擴張,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基礎

從貿易總量上看,就進出口貿易而言,2003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8152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1%。就外商對外直接投資而言,近年來國外對華直接投資力度不斷增強,投資規模不斷加大。此外,中國在海外興辦企業經營范圍不斷擴大,涉及對外貿易、物業投資、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等,企業經營也由單一貿易性逐步向多樣化發展。目前,中國在海外的企業遍及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總資產達2萬億人民幣。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多年順差,使人民幣長期處于硬通貨地位。

從貿易結構上看,中國的出口市場結構正逐步向亞洲區域內部轉移,日漸成為亞洲區域重要的市場提供者。據統計,2002年中國在東亞地區的貿易占其貿易總額的比例高達48.09%,超出區域內發達國家日本和韓國。事實上,由于中國迅速加入了東亞地區的國際分工和生產體系,其他東亞小型經濟體對美國、日本和歐盟市場的依賴程度將相對減少。因此,中國將逐步替代美國,成為東亞地區的“市場提供者”,成為區域內貿易與投資的重要力量。

2.4人民幣的區域內流通已初具規模

從近年來國際支付和結算來看,人民幣已成為與周邊國家和亞洲地區貿易的支付和結算的硬通貨。2002年6月,中國和尼泊爾簽署了兩國中央銀行雙邊結算與合作協議。人民幣可與邊境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自由地兌換,一些國家甚至正式承認和公開宣布人民幣為自由兌換貨幣,并逐日公布人民幣與本幣的比價。在香港、澳門、泰國、越南、緬甸、朝鮮、蒙古、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可以在全境或局部通用。據推算,人民幣在港澳和東南亞地區大約有200億人民幣流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說,人民幣已經成了一種事實上的區域性貨幣。雖然這是一種自發的市場現象,但自發流通的增多,反映了亞洲區域市場對人民幣需求的客觀狀況,為人民幣的區域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亞洲貨幣合作中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

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新的契機,中國自身的經濟層面又為以人民幣為主導的亞洲區域貨幣合作提供了可能。因此,結合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的進程以及我國自身經濟的發展狀況與特點,可將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大致分為周邊流通與使用、次區域、區域化和國際化幾個階段。

3.1近期戰略選擇

近期戰略選擇為在對外貿易和投資中有秩序地推進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增加其周邊流通與使用,為人民幣的區域化奠定基礎。具體為:第一,逐步推廣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邊貿和旅游消費,使用人民幣結算;第二,在國際投資和國際援助中逐漸發揮人民幣的作用;第三,進一步放開對人民幣現鈔出入境的限制,擴大人民幣的國際接受程度和使用范圍。3.2中期戰略選擇

中期戰略選擇為積極推動亞洲區域貨幣合作,使人民幣通過制度性的區域匯率合作,逐步成為區域性主導貨幣,實現人民幣在亞洲區域的國際化。

第一,積極參與和推動亞洲貨幣金融合作。在亞洲各國經濟、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重大差異的情況下,中國應在金融合作的過程中倡導自由、平等的磋商機制,并通過建立區域內雙邊和多邊經濟伙伴關系等形式積極拓展區域內經濟聯系,加強同東亞各國、各地區的貿易往來,促進區域內的繁榮與穩定。

第二,在區域貨幣合作的框架中逐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制度,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具體措施包括:①短期內,在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條件下,加強區域內匯率政策協調,使人民幣逐步在次區域(如中華經濟圈)范圍內發揮“名義錨”的作用。②在東亞區域貨幣合作的框架中實施匯率制度改革,通過制度化的“人民幣區域化”,增強匯率體制的彈性和適應性,實現匯率的穩定性與靈活性雙重目標。③通過雙邊或多邊的清算協定實現區域內貿易的人民幣結算。

第三,適時整合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經濟與金融,逐步實現人民幣在次區域和亞洲區域的流通與使用。具體包括:①盡快將香港建設成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間接地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②逐漸實現兩岸四地貨幣一體化,實現人民幣次區域化。

目前,中國是一個“一國四幣”的國家,但隨著兩岸四地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四種貨幣雙向流通的加強,必將出現一個最優貨幣區,實現人民幣次區域化。首先,實現港澳貨幣一體化。澳門經濟高度依附于香港,已出現港元替代澳元的“通貨替代”現象。并且自1983年以來,澳元與港元一直保持著固定匯率,港澳匯率同盟已經初步形成,在港澳構建“港元區”的條件日益成熟。其次,實現人民幣與港元的一體化。可考慮在人民幣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后,形成人民幣與港元的固定匯率下的貨幣同盟,當香港的金融和貨幣政策與內地趨于一致時,再逐漸實現人民幣一體化。再次,在政治條件成熟與完善時,采取與香港同樣的方式和程序,推進人民幣與臺幣的一體化。③逐步整合周邊國家貨幣。最初可以在一些人民幣廣泛流通的周邊國家,如蒙古、巴基斯坦、柬埔寨、越南等國實行人民幣一體化;其后可在東盟10+1的經濟合作框架內逐步謀求貨幣合作;最后可在東盟“10+1”的基礎上拓展到東盟“10+3”,逐步涵蓋日本和韓國。

3.3長期戰略選擇

長期戰略選擇為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逐步實現人民幣在全球范圍內的國際化。目前人民幣已實現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在資本項目下實現了部分可兌換。我國應在進一步深化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的基礎上,在適當的時機加快實現人民幣的完全自由兌換,為人民幣最終走向國際化做好必要的準備。

長遠來看,盡管亞洲區域貨幣合作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中國一方面應積極參與亞洲貨幣合作的進程,通過貨幣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使人民幣成為區域內的關鍵貨幣;另一方面,中國也應結合亞洲貨幣合作的進程以及中國經濟發展的狀況與特點,以漸進方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只有更富建設性地創造更加有利的國內經濟金融環境,亞洲區域貨幣合作才能真正成為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的新契機。

參考文獻

[1]李曉,李俊友,丁一兵.論人民幣的亞洲化[J].世界經濟,2004(2).

[2]李曉,丁一兵.新世紀的東亞區域貨幣合作:中國的地位與作用[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