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探討
時間:2022-06-03 02:46:30
導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加強醫學生的道德教育,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臨床醫學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在足夠認識到將課程思政融入“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礎上,將思政教育目標和要求引入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并通過充分發掘課程本身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知識和內容巧妙地有機互融,結合“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理論來源于科學研究實驗的重要特點,利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實際課堂教學,從而達到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效果。
[關鍵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探索
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并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課程思政理念與高等學校育人職責相契合。2020年肺炎疫情的經驗總結反映出醫療體系還有一些短板和不足,醫學教育領域在人才培養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醫務工作者既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又要具備優秀的職業道德和精神。醫學人才的培養一定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此德育應當作為醫學人才培養的首要內容。傳統的方式方法相對簡單,也很難有較好的質量和成效。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為進一步優化醫學人才的德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和思路,也將有助于新時代高素質復合型醫學人才的培養。醫學基礎和專業課程中蘊含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過進一步地挖掘和凝練,逐步形成全方位和全過程的育人機制和模式[2]。
一、醫學教育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生物化學組成和生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是一門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質的科學。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在分子水平認識病因和發病機理、診斷和防治疾病等方面是現代醫學的重要基礎,這一學科的發展也在不斷推動醫學診斷及治療的進展。生物化學課程總體課時也比較長,可以保證與學生充分的交流,同時包含理論課和實驗課,內容豐富,可以提供充分的平臺和不同的形式開展思政教育,易于使學生在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兼收并蓄。該課程不僅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充滿唯物辯證的思想,還與日常生活和臨床問題息息相關,密切聯系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經過一定的挖掘整理,呈現了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3]不同的授課教師根據實際授課情況并結合自身教學科研的特點,可以有選擇性地選取適當的素材,運用合理的教學設計,以期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課程開設的時間是學生步入大學后的穩定期,并且是醫學生逐步形成職業觀的重要階段,所以在生物化學課程中有意識地巧妙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可以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行相關人文素養教育,并且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4,5]。
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方法與實踐
(一)將思政教育目標和要求引入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
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構建教書育人教學體系,首先需要凝練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通過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中的體現來指導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目前,在本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已明確要求“培養能夠適應新時代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素養、良好的公眾健康知識和社會責任擔當意識、廣泛的人文社會學科知識、扎實的醫學相關自然學科知識、堅實的醫學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醫學科研實踐能力、臨床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潛能的臨床醫學專門人才”。本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在編訂新版教學大綱時,也將思政元素融入立德樹人、科學與學術領域和職業素養領域的培養要求中,以求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及勇于面對挑戰的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全過程的各個環節,突出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規律,準確把握基本國情,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促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對本教研室的全體相關授課教師進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都將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使授課教師在思想上重視起來,明確課程思政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挖掘和整理思政元素,統籌教學設計和方案,做好充分的準備,從而能夠有的放矢。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課堂教學內容
當代大學生都已經歷了多年的思政課教育,并且通常都具備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直接的灌輸方式不僅很難取得好的效果,還有可能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因此,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過程中開展課程思政,肯定不能簡單粗暴地進行政治說教,而是要認真挖掘專業知識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在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融入價值引導,從而做到有理可循、有據可依,實現專業課與德育的有機融合。[6,7]根據“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這一課程自身的特點,從生物化學學科的起源到相關各個領域的發展,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和一系列重大的科學事件,再到眾多專業知識點背后蘊含的哲理,都是值得授課教師去認真挖掘和利用的思政元素。例如通過講解“物質代謝的整體性特點與各組織器官代謝各具特色的關系”,來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和局部的辯證關系;通過介紹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變異現象,來理解生物遺傳的相對保守性和絕對變異性,并引申到唯物辯證哲學理論中絕對性和相對性的關系[8]。通過引入和介紹生物化學領域的最新科研前沿進展內容,也可以很好地開展課程思政。例如已知組成DNA的ATGC四種堿基可以隨機排列形成64種不同的包含3個堿基的組合,即遺傳基因密碼子,每個密碼子編碼一種相應的氨基酸,而一些不同的密碼子,編碼相同的氨基酸,目前地球上所有生命需要的蛋白質主要由64種密碼子編碼的20種氨基酸組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長達數十億年的漫長生命進化過程中,基因所發生的各種突變都沒有掙脫自然規律的約束,始終還是通過這64個密碼子、20個氨基酸之間的隨機組合以產生新的生命。有些科學研究者提出設想:創造一種有生物活性的人造堿基對。如果可以將堿基數量由4增加到6,即在DNA中加入一個新的堿基對,在理論上就能通過隨機組合的方式形成216種密碼子,最終編碼更多不同氨基酸以組成全新的蛋白質。這項遺傳密碼的擴展研究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有許多科學家嘗試挑戰。2017年《自然》雜志報道了美國加州Scripps研究所的FloydRomesberg教授,在實驗室合成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X-Y堿基對和相應的氨基酸,通過對堿基的系統修飾,并創造改良過的tRNA及相應的氨基酸用于識別人造堿基,從而成功將該合成人造堿基植入了大腸桿菌的基因組,其能夠在大腸桿菌中自我復制和轉錄,并最終突破包括全新蛋白質合成的種種壁壘,避免大腸桿菌對人造堿基的排斥,使該人工合成的氨基酸可以被整合應用于大腸桿菌的蛋白質合成。再如2017年《細胞》雜志對DNA的復制方式也進行了最新的報道。根據傳統的認識,DNA復制過程中,聚合酶在前導鏈和后隨鏈上復制速度會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一條鏈上聚合酶的復制不會領先于另一個,即在各自進行復制作用時在某種程度上相互協調,因而在新合成的鏈中不會出現明顯的缺口。但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熒光染料與復雜的成像技術,對大腸桿菌的單個DNA分子的復制過程進行了實時觀測,并且獲得DNA聚合酶完成這一過程的視頻。該結果顯示在同一復制體中,負責先導鏈與后隨鏈的DNA聚合酶具有自主復制功能,其平均復制速率相似,但各自會呈現完全不同的隨機合成行為,包括明顯的復制暫停。DNA復制過程在動力學上被發現是一個不連續的過程,但仍然保證DNA復制的完整性。這一發現將更新現有教材中的DNA聚合酶復制功能的解釋。以上這一系列科學前沿的進展,將逐步顛覆傳統教科書中的許多內容。作為高校的授課教師,除了熟悉和講述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點,還應該不斷關注相關學科的最新進展,這個行為本身也可以給學生以正面的榜樣和引導。介紹當下最新學科研究結果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科研領域的創新,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還使學生能帶著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理解人類對客觀世界和科學問題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對于醫學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其素質,知識更新是必需的,通過這些案例的介紹,也可以使學生清楚認識到當前科技知識更新周期加快,從而樹立自主學習、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接受醫學及相關領域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技術,從而追求卓越[9]。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通過教師講解知識點,對于涉及的一些熱點事件和問題也可以結合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采用課堂討論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前期資料的查找、個人觀點表達、思想交流和碰撞,來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深入思考[3,10]。通過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讓學習過程具有探索性,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端正其學習態度,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并在此過程中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通過主動思辨獲得的知識內容及背后蘊含的價值理念,也將更容易為學生理解和接受。例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基因工程的部分,從轉基因農作物到基因治療、精準醫療問題再到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從食品安全領域到臨床醫學領域再到醫學倫理學,體現了在科學創新、科研誠信、學術道德和科學倫理等眾多方面的多個熱點問題,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共同學習,并輔以適當的引導,利用形成性評價和對學生課堂表現的固定教學反饋,促使學生能牢固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來理解醫學問題[11],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并逐漸形成健康的是非觀和獨立思考能力,這些都是符合時展需要的高層次復合型醫學人才應培養和具備的素質。“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所包含的實驗課程學時比重較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學生親身實踐的方式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因此,生物化學實驗課程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也是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環節。通過制定嚴格的實驗室規則,如規范實驗課穿著、嚴格禁止在實驗室范圍飲水、科學規范使用和處理實驗試劑和廢料等細節設計,樹立學生的實驗室安全和責任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態環保意識和行為習慣[12]。在分組實驗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進行合理的配合協調,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和個人操作技能。在實驗報告撰寫方面,要求學生如實記錄和分析實驗結果,尤其是對一些錯誤的實驗結果,在學生重復實驗的同時,要求學生對錯誤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誠信的品質,鍛煉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合理教學設計,以課程為載體,將德育滲透并貫穿“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全過程。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讓學生能夠對理論知識掌握得更為透徹,同時在主觀認知上可以真正相信并接受其中的價值引導。
三、結語
課程思政是當代高校課程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指明了現在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對學科教學方式和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思政的本質是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13]。當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工作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課程思政因素,拓展其教育功能,其中的內容選擇和教學設計需要授課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提高認識,不斷增強專業素養,勤于思考,緊扣重點和解決難點,從而豐富本專業課的自身內涵。只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專業知識和思政元素有效合理地銜接,并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達到該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倪志宇,叢峰,王紅杰,等.綜合性大學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20(7):87-92.
[3]謝兆輝,焦德杰,李學貴,等.穿石于滴水,潤物在無聲———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生命的化學,2020,40(5):782-788.
[4]陳利紅.醫學高職高專人體寄生蟲學實施課程思政的探索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8):19-20.
[5]劉慶春.醫學生物化學融合課程思政的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0):161-162.
[6]岳真,李有杰,孔麗君,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實踐與思政元素挖掘[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5):30-32.
[7]吳偉,李慧涵.生物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初探———以生物化學為例[J].微生物學通報,2020,47(4):1191-1195.
[8]李坤,丁寧,王福強.思政教育融入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探索研究[J].吉林教育(黨建與思政版),2020,975(26):52-53.
[9]王桂云,王明明,祁艷霞.醫教協同深化醫學人才培養的路徑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0(1):52-54.
[10]王衛杰,李英帥,陳新民.基于自律學習者培養的PBL教學探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1):144-146.
[11]王濤,梁亮,鄭敏化.形成性評價與教學反饋在醫學遺傳學PBL教學中的應用[J].遺傳,2020(42):810-816.
[12]張云霄.生物化學實驗中課程思政建設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7):115.
[13]鄭永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力構建“三全育人”體系[J].中國大學教育,2018(11):11-14.
作者:胡靜 單位: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措施
- 下一篇:住建行業百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