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時間:2022-09-30 10:45:05

導語: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我們的世界已進入全球化時代,它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是一個高科技的時代,需要人們具有獨立獲取、運用新知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需要人們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奮發進取的精神;這是一個交往頻繁的時代,需要人們具有與人合作的意識,團結的意識和民主平等的意識;這是一個生存困難的時代,需要人們學會生存,對社會有責任感,對他人有信任感,對自己有接納感。由此可見,未來社會對人的心理健康有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教育既不能讓社會取消競爭,也不能退回到田園生活的時代,我們只能面對現實,幫助中學生以安寧平靜的心態來迎接和適應這種高科技,高效率,高競爭的社會浪潮。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學生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去適應生活,以及如何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或技術,幫助中學生戰勝自己的某些弱點,進而戰勝競爭中的困難,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二)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實施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徑也應在課堂教學。并且,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比起擇時擇地的專門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顯優勢,這表現在:首先,各科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和教師占據時空最多的場所,學生知識的獲得、技能的掌握、智能的培養和心理的發展,絕大部分是在這一特定時空中完成的。如果忽略了這一時空,就等于放棄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場所。其次,各科教學本身就蘊含了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這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教材。再次,學科滲透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營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的心理教育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既然在中學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如此必要性,那么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如何做到合理有效滲透呢?下面就我在教學中的經驗和體會談幾點看法。

二、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教師要努力成為合格的滲透者

1.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容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質疑,即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學生;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每一位學生;以一顆善良的心關愛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的心鼓勵每一位學生;以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引領每一位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一位學生,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2.教師要把握好滲透的度

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但是,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度,否則,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因為滲透不是簡單地去尋找教學內容中有無一些心理學知識,牽強附會地與心理健康教育掛鉤,也不是停止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單獨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以師德風范和人格魅力,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來實現。

(二)在中學化學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化學學科集知識性、科學性、工具性于一體,有著豐富的教學內容;化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諸多優勢,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中的各種資源,采取多種有效途徑,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我們可以:

1.營造和諧課堂氛圍并豐富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人的情緒狀態能使人的機體活動和智力活動發生重大變化。愉快、輕松的心境能使人頭腦清醒,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理解能力。相反,壓抑的心情會使人大腦思維混亂,學習效率低下。即學生的學習既是認識性學習,也是情感性的學習。冷漠無情的教學壓力下的教學,只會導致學生機械性學習,并把學習當作苦差事從而導致厭學。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自己的情感,善于把自己的情感通過言語、表情、動作傳播給學生。以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態對待學生,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尊重、理解、寬容每一位學生,不斷給學生鼓勵。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思維深廣度和趣味性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認識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學習,在熱情和融洽中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課堂成為讓學生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的過程,從而促使其心理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2.以化學史的感人事跡激勵學生

班杜拉說:“很多社會學習都是通過觀察他人的實際表現及其帶來的相應后果而獲得的。”也就是說,學生的認知是在與社會交往過程中不斷建構的。因此,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化學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和典型人物為素材,激勵學生學習。例如,在講“元素周期表”時,可向學生補充介紹放射性元素鐳的發現。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在實驗條件極其簡陋的情況下,堅持不懈,利用手工加熱的方法,從八噸瀝青殘渣中分離結晶出0.1g鐳鹽。講到有關“甘油”的知識時,可以聯想到炸藥,介紹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難歷程,在幾個親人相繼喪命的情況下,化悲痛為刻苦工作的動力,發明了安全性較好的甘油炸藥。這些人物的感人事例肯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堅強的性格以及對科學、對事業的執著精神也會深深地影響學生,激勵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3.以實驗探究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優良品質

新課程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收為主動探究。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采取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包括探究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元認知學習等等。比如改革學生實驗,增加小組探究性實驗,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實驗小組,小組成員交流探討,共同設計探究實驗方案,分工協作,動手實驗,還可以進行小組之間的競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動手實驗,很多實驗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學生多次實驗得到的結果也許都不太理想,教師應鼓勵他們不斷地思考、探索,當實驗最終獲得成功,學生將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到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精神的重要性。如果實驗失敗,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會診與改進,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完成實驗的過程其實也是磨練學生意志的過程。而且在學生實驗中,由于實驗動機一致,同一實驗小組的同學如能取長補短、操作協調,定能取得好的實驗結果。相反,如果組內各人都孤僻、自卑、膽怯,或各人都愛表現自己而輕視對方,實驗小組人際關系不和諧等,就難以取得好的實驗結果。在教學中應注意對后面一種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逐漸形成一種團隊合作意識和良性競爭意識,這是立足于未來社會所必須的良好品質。

4.以多激勵的課堂評價方式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

評價學生也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一個途徑。教師應從能力、知識、學習態度、情緒表現與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中學生正是自尊心最強的時期,大都存在著愛表揚怕批評的強烈心理。一句由衷的贊美可使挫敗的孩子懸崖勒馬,使表現不錯的孩子更加積極上進。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激勵目標,運用激勵語言,采用激勵方式,形成激勵氛圍。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一句話都要向學生表達一份愛、一份期望和鼓勵。對于學習開小差的學生要用眼神去暗示他要精神集中地投入學習。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評價和鼓勵,即使學生答的不對,也要讓他非常體面地坐下。讓學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使之在成功中體驗歡樂、得到滿足、提高自信心,進而獲得奮進向上的動力。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是保持最佳狀態的基本保證,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心理品質。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多給學生舞臺去展現他們的優點。教師還要能夠看到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對于在課堂發言、作業、課外活動、各種創新設計等言行中,只要有閃光點,就要及時發現,并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揚,這會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幫學生樹立自信,增強他們的自我效能感。以上是我在一線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當然,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靠某個教師或者某個學科的教師的能力是無法完成好的。這就需要學校領導的充分重視,學生家長的積極配合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關注。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培養的學生一定能成為符合二十一世紀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黃曉暉 單位:武漢市新洲高級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