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

時間:2022-09-07 04:38:46

導語: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策略

摘要:課程思政是我國高等教育工作的新方向,無機及分析化學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基礎課程,在該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面臨著諸多困難。本文從加強教師隊伍課程思政的意識培養和能力建設,優化教學內容和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教學、科研與思政三者有機結合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探討,力求將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該課程的專業育人和思政育人功能。

關鍵詞: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思政;高等院校;教學改革

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是高等學校教育的根本問題,如何回答好這三個問題成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任務。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的講話為高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課堂教學應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把立德樹人貫徹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思想品德優良、專業知識豐富、和具有職業精神等多項優良品質的綜合型人才。高等學校教育工作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以專業知識教育為輔助,讓不同內容、不同體系的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協同發力,將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努力推上新臺階。《無機及分析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課程,融合了多學科的基礎性與先進性,不僅是食品、生工、制藥、材化、環境等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高校學生科學素質教育的主要課程作,在化學、生物、材料、醫藥、環境等領域的科研和生產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3]。因此,該課程思政的實施在整個課程體系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無機及分析化學》是大一新生課程,新生一方面經歷著環境的巨大變化,需要適應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改變帶來的心理、道德、倫理的轉變,另一方面需要面對人際關系及社會適應性提出來的新要求[4]。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和與人相處,培養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開拓的科學精神和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努力奮斗的奉獻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1.1專業理論知識與思政內容融合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包括分散體系、化學熱力學基礎、物質結構基礎、化學分析、四大平衡和滴定分析法、以及電勢分析化和吸光光度法等多個章節內容,具有知識點多、邏輯性強、科學性強等特點,該課程涉及的理論知識由于過于基礎,既與社會實踐應用有一定距離,又與思政內容有較大區別。因此,如何從課程中挖掘思政內容以及恰到好處地將思政內容融入教學中是該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面臨的重要難點之一。

1.2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

教育部自2017年以來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5],以適應近年來全球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引起的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新工科”建設要求大學教育必須加快培養符合新興科技領域和新興產業的專業人才,這也就意味著作為作為食品、生工、制藥、材化、環境等相關工科專業重要基礎課程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也必須從教學理念、模式、技術和方法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同時,近年來國際形勢亂象叢生,我國不斷面臨外國政治勢力干預內部事務和科技霸凌主義四處橫行的挑戰,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大學教育要求更加注重培養政治思想立場堅定、科研創新能力強、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

1.3教師和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足

理工科的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模式使他們更加注重邏輯、追求效率和實用性,導致其對思政課程認識不夠;同時,理工科的教師和學生也缺乏將思政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經歷和能力,從而導致他們對課程思政存在偏見,對其產生抵抗心理[6]。另一方面,部分專業課教師認為思政工作是學工隊伍和思政課的職責和任務,專業課應當以向學生傳授更多的專業知識為目標,在專業課上增加思政內容會干擾專業知識的學習。這些教師忽略了專業技術要為祖國、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前提。通過課程思政的正確引導,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更好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1.4學校管理和引導上的偏失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出現“重科研而輕教學”的傾向[7],導致高校老師一味追求科研項目和論文,而輕視教學,許多高校在課程思政上也缺乏統一的的規劃和安排。由于缺乏管理上的引導和規劃,一方面導致高校各級領導干部、教師和學生對課程思政的內涵了解不夠;另一方面部分教師也會缺乏開展課程思政的動力。從而致使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結果不夠理想。

2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策略

2.1加強教師隊伍課程思政的意識培養和能力建設

教師隊伍是實施課程思政的主體,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只有進一步強化廣大教師隊伍的課程思政意識、提升廣大教師隊伍的課程思政能力,才能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到實地、取得實效。培養課程思政意識是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具有課程思政意識的老師,才能把課程思政的理念與自己的一言一行相結合,才能自覺把課程思政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各環節,從而潛默移化地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課程思政能力的建設是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途徑。各類專業課程教學活動是課程思政實施的主要舞臺,因此,教師本身的課程思政能力至關重要,只有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才能讓課程思政發揮更大的作用。課程思政意識培養以及能力建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加強課程思政理論和技巧培訓。從學校層面將課程思政培訓納入教師培訓體系,從課程思政理論基礎、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技能、課程思政教育原理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加強廣大教師群體的課程思政意識并提升其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結合的能力。二,建立思政教育平臺。鼓勵高校搭建各類課程思政資源共享平臺和交流平臺,分學科、分專業共享廣大教師的思政教育心得和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成果,同時定期開展思政教育經驗交流和現場觀摩會等活動。三,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競賽。通過舉辦各類課程思政大賽來以賽帶練和以賽代練,達到提升廣大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目標。

2.2優化教學內容和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知識點多,但都是絕大部分知識點都是專業知識,與思想道德教育沒有直接的關系,因此要求教師隊伍必須優化現有的教學內容,充分挖掘課程中的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思政元素的挖掘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進行:一、科學家勵志故事。通過介紹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中的科學家的勵志故事,鼓勵學生在當今國際科技霸凌主義橫行的情況,以科技創新為人生目標,為祖國科技進步而努力奮斗;二、專業知識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辯證思維。從專業知識里引申出人生哲理和辯證思維,既能夠幫組學生記憶專業知識點,又能夠讓學生積極面對人生中的各個難題,理解生活的真諦;三、科學精神以及職業道德。自然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諸多優良的認知方式、行為規范和價值取向,通過將這些優良的科學精神以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融入到無機及分析化學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以及職業道德;四、愛國情懷與文化自信。對比中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從我國歷史和近代在科技、經濟以及文化上所取得的成果出發,積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文化自信。

2.3教學、科研與思政三者有機結合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理論性較強、知識點過于復雜抽象,在缺乏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情況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習效果差。科研實踐可以有效地將抽象復雜的專業知識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并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將科研與教學結合,以科研帶教學,以教學促進科研,可以實現兩者的良好互動,共同提升。思政教育則可以進一步為教學與科研提供思想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科研和思政三者有機集合,既可以實現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又可以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還能引導學生以家國天下為己任,不負青春,努力拼搏,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貢獻畢生的力量。例如在《無機及分析化學》授課過程中,結合我校湘南優勢植物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的科研平臺,我們為學生設計了系列以“新型吸附材料的設計及其在天然產物分離提純中的應用”為中心的科研課題,讓學生將課堂學到的固液吸附原理、儀器分析法、納米吸附材料的制備等知識應用到銀杏、青蒿、金銀花、厚樸等湘南優勢植物資源中有效成分的分離提純研究中去。同時,在授課過程中進一步為學生講解我國中藥有效成分分離提純的研究現狀:一方面是雖然我國中藥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是目前我國中藥有效部位(提取物)和有效單體(天然來源化合物)的相關研究遠遠落后于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家,許多中藥有效部位和有效單體的專利反而被外國公司率先注冊;另一方面,我國也出現了如屠呦呦這樣的偉大的科學家,從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從而大大提升了中藥在國際上的地位。通過科研,可以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專業知識和靈活地運用知識,通過思政教育則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教學、科研與思政三者有機結合,更好地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標。

3結語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食品、生工、制藥、材化等相關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在該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一方面由于學校管理層、教師和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該課程知識過于理論抽象,與思政內容融合較為困難,新形勢下大學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在該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較為困難。本文從加強教師隊伍課程思政的意識培養和能力建設,優化教學內容和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教學、科研與思政三者有機結合等方面探討了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措施。力求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工作有機結合,使該課程在改進中加強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實現全員、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靳諾,徐志宏,王占仁,等.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研究筆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9):4-20.

[2]丁良喜,苗杰.“課程思政”視闕下化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老區建設,2018(08):82-85.

[3]景明俊,蔣桂芳,許文瑾.工程認證背景下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J].山東化工,2018,47(17):175,177.

[4]黃劍平,周享春.非化學化工類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0(06):91-93.

[5]夏建國,趙軍.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發展芻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5-19.

[6]王光霽.理工科大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的制約因素及應對措施[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5):197-198.

[7]薛靜靜.“重科研輕教學”背景下科教關系轉變探討[J].科教導刊,2018(02):26-23.

作者:龔紹峰 錢廣艷 肖新生 譚英芝 劉芳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