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病人護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9:40:00
導語:高新技術病人護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癥監護病房(ICU)是應用高新技術的集中單位,在應用過程中對病人均產生諸多的心理及軀體的不利影響。現就100例應用高新技術病人的護理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00例中年齡最大90歲,最小16歲,平均年齡55歲,女性占47%。100例病人均表現有恐懼、焦慮心理,其中66例感覺異常,89例有睡眠紊亂,68例表現有個性喪失,76例有強迫體位,83例有壓迫感。
2床旁技術所致的心理損害及護理
2.1恐懼和焦慮病人一進入ICU就感到精神緊張,他們將ICU的環境和復雜的儀器設備視為一種威脅,感到不知所措。如氣管切開術后采用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既影響了病人語言交流能力,同時機械呼吸器的應用又加重了病人焦慮、孤獨和疲勞感,以及對死亡的恐懼感。有一位病人曾說過“我剛進入ICU時,好像是走在通向死亡的走廊。”這種心理上的刺激,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對于此類病人醫護人員應向病人及家屬說明所用儀器、設備的目的、功能,并鼓勵病人和家屬提出問題,給予盡可能詳細和滿意的回答。每天定時給予家屬探視時間,以減輕病人的焦慮和孤獨感。
2.2壓迫感ICU病房擠滿了各種各樣的儀器和設備,許多儀器病人并不熟悉,且噪聲令人懼怕,這種過度的擁擠導致病人個人空間被侵占,產生一種壓力感。因此,醫護人員應滿足病人對空間的需求,盡量減少房間的儀器和設備,暫時不需要的應搬走,讓病人和探視的親屬有一個活動空間。此外,向病人說明不同儀器、管道、線路的作用,有助于減輕病人的壓力和緊張感。
2.3個性喪失病人認為醫護人員更關心他們身旁的儀器,失去儀器便會無法了解其病情變化。ICU的護理人員往往被監護儀所指導,很少與病人交談,他們關注的是疾病和損傷,而對病人的其它狀態無暇顧及。同時護理人員進行某些操作,如:導尿、擦浴、備皮等不加任何掩擋,病人有一種自我消失、個性喪失的感覺。因此,要求護理人員應主動地與病人進行語言和非語言性的交談,對監護器上出現的信息應盡可能向病人做一解釋,使病人有一種自身與儀器連于一體,關心儀器就是關心本人的感覺。當警報聲響起時要反應迅速,切忌慌張,避免給病人帶來不安。
3床旁技術對身體功能的損害及護理
3.1強迫體位病人全身多部位被連接于監護儀上,使病人有一種強迫體位和捆綁感,如:使用呼吸機、心導管、深靜脈導管、有創血壓監測及心電監護等都會使病人處于不舒適的體位,動彈不得,有時還要約束病人,以防管道及聯線脫落,這些都會影響病人的心身健康。因此,護理人員應向病人解釋不同線路及儀器作用及必要性。此外,經常變更病人的體位,有效固定插入病人體內的各種導管和醫療儀器上的絕緣電線,有助于減少因監護儀器帶給病人的不適感。當病情穩定后,應盡早拆除。
3.2噪聲有人調查過ICU病室噪聲平均為63dB~92dB。病人在生病時對噪聲的忍耐性減弱,噪聲可以刺激交感神經,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壓力感和焦慮感加重、疼痛感加劇,嚴重影響病人的睡眠和休息。
3.3感覺超負荷和感覺異常監護器、各種治療儀器、警報及抽吸設備以及晝夜不熄的燈和護理人員不分白天黑夜的操作和談話,持續地給病人異常的刺激,這些聲音的重復導致病人感官接受單一刺激,以致不能區分白天和黑夜,不能確定時間。另一方面,這些刺激從病房消失又會導致感覺剝奪,往往伴隨對病人其它感官刺激的減少,例如:視覺、聽覺、嗅覺。感覺超負荷和異常可產生許多生理和心理效應,導致病情加重,住院時間延長。一位轉出ICU病房的病人說道:“在ICU期間我根本分不清白天和晚上,嗅覺失靈,看到的都是一個面孔,就連家人說話的聲音和長相也變了樣。”為此,護理人員應盡量減少噪聲和防止感覺超負荷,解決影響病人的環境刺激,以減輕其恐懼及焦慮心理。操作儀器時動作應輕巧,儀器放置位置盡量避免靠近病人頭部,暫時不用的設備應關掉,監護儀及報警器的音量應放小。定時給予家屬探視時間,帶一些病人熟悉的物品,聽聽家人的錄音等,可幫助病人避免感覺剝奪。
3.4睡眠紊亂人體每晚需要4個~5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因ICU的特殊環境和持續的監測和監護所致頻繁的睡眠干擾使病人感到緊張,致使夜間不能入睡,沒有完整的睡眠周期。因此,應盡量使醫療護理工作的時間安排緊湊些,盡量放在白天,夜間讓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
護理人員應重視高新技術對病人心理和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善于發現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進護理質量的提高。
- 上一篇:市辦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交流材料
- 下一篇:獨家原創:街道辦事處活動方案
精品范文
10高新區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