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發展論文

時間:2022-09-16 09:07:15

導語:通用航空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用航空發展論文

一、民用直升機市場需求分析

1.經濟發展的需求

民用直升機在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對于農林作業和工業作業而言。農林航空包括護林防火、播種和病蟲害防治等,對于改善農、林、牧、漁業的作業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和對生態環境的重視,農林作業航空必將有進一步的發展。工業航空包括水利建設、鐵路建設、石油開發、輸油輸氣管線的建設和維護等,在開發早期的土地資源調查中,工業航空是必不可少的。直升機是工業航空使用極多的一種航空器。例如,在海上石油開發過程中,相比船舶運輸,直升機既安全又快捷,近海油田開采使用的直升機數量占民用直升機總數的1/5左右。

2.城市建設的需求

直升機與城市建設息息相關,直升機可以在各種復雜空間內暢通無阻的飛行,作為空中機動平臺和作業工具,直升機將為城市資源的優化和整合提供新方法、增加新維度、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3.公共服務的需求

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能,也是改善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公共服務領域將成為直升機應用的新領域。直升機在治安管理、城市消防、應急救援、醫療急救等社會公益領域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有一些城市開始啟用直升機參與公共服務。隨著低空空域管制放寬,將有更多的直升機投入應用,未來20年內全國的應用數量將會突破1000架。

4.航空旅游和航空運動的需求

據統計,世界上有1000多家通用航空公司正在開展空中游覽和航空旅游業務,直升機帶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目前,全世界大約有45%的通用航空飛行小時數是由航空旅游產生的。航空體育運動不僅可以為國防服務,為國家培養航空后備隊,而且隨著私用飛機駕照培訓正在逐漸興起,這一領域還會成為通用航空產業新的突破點。

二、民用直升機產業鏈分析

民用直升機產業屬于高關聯行業,具有高技術、高附加值、高風險、高效益等產業特征,對拉動內需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大有裨益。民用直升機產業鏈一般可分為3大部分:飛機制造、企業運營及支撐運營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業。直升機制造包括飛機研發、總體設計、零部件加工、發動機與機載設備研發生產、飛機總裝及交付試飛;直升機企業運營包括使用直升機進行各種類型的飛行;飛行服務保障包括機場、飛機維護與修理、油料儲運、航材儲備與供應、航務服務、導航設施與空管指揮等。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直升機產業逐漸成為全球性產業,形成了各個環節在不同區域集聚發展的分工網絡。雖然我國民用直升機產業正在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但在國外通用航空產業的巨大沖擊下,產業內競爭劇烈,產業環境不容樂觀。以直升機制造業為例,我國直升機制造業主要以轉包生產的方式為全球整機制造商和結構件制造商提供初級零部件產品,從事低技術的加工和組裝。產品附加值低,設計和研發能力弱,投入與創新不足,嚴重依賴國外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導致我國飛機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被動從屬地位和價值鏈的低端。隨著我國通用航空市場的發展、成熟與完善,建立以飛機制造為中心,圍繞飛機制造進行配套生產、提供服務的園區發展模式,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研發制造、通航運營、客戶培訓、服務保障是直升機產業鏈的4個核心環節。民用直升機產業的未來發展特征是通航發展,基礎設施先行;運營托管,導入市場需求;維修培訓,促進產業發展;飛機制造,由外而內、先部件后整機。

三、民用直升機市場的發展不足

雖然當前我國通用航空業日益受到關注,民用直升機產業也有了不小的發展,但由于發展環境受限、行業自身成長缺陷及消費觀念落后等問題,民用直升機的發展現狀相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還嚴重滯后。

1.發展規模不足

目前,我國通用航空但與國外相比差距仍舊較大。目前全世界大約有私人飛機30余萬架,其中2/3在美國,中國的私人飛機只有200架左右,數量很少。以民用直升機為例,美國有近3萬架直升機,俄羅斯直升機有3000多架,加拿大有1000多架,巴西也有500多架。截至2010年底,在中國民航注冊的直升機僅有206架,機型近30種。中國民用直升機擁有量不及世界民用直升機總數的1%,僅巴西圣保羅一個城市所擁有的民用直升機數量就超過中國的總和。

2.保障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民用直升機在基礎設施、空域管理、人力資源、產品服務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尚未建立起配套齊全、運行良好、專業高效的民用直升機服務網絡。民用直升機訓練、轉場、作業等空域申請程序較為復雜,缺乏相應的機場和起降點,油料供給匱乏,行業整體人才和技術儲備薄弱。目前的城市規劃既沒有考慮到生產性的飛行需求,也沒有針對直升機起落和通航需要的配套設施進行規劃。在應急救援方面,缺乏配套服務體系和統一的指揮、管理與協調。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還沒有建立專門的直升機搜救體系,一旦遇到突發事件,都是采取臨時緊急調用的辦法,不僅運行效率低,專業技術水平也差。同時,我國應急救援直升機數量有限,據統計,全國只有200架左右的民用直升機可用于應急救援,運行密度極低,是主要西方國家平均水平的1/25。

3.自主品牌缺乏

我國民用直升機機隊中九成以上是外國產直升機,,自主生產的直升機大都是軍用機,雖然現階段有了以AC系列為代表的一批民用直升機,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在一些應急救援和突發危機管理中,目前民用直升機尚不能擔當此重任。例如,汶川地震后,我國政府緊急調用軍民用直升機154架飛赴災區,其中民用直升機只有42架,國產直升機只有14架,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自然災害救援和社會應急管理的需要。

四、結論與政策性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通用航空事業雖然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受發展環境、發展體制、發展理念、經營機制等諸多因素制約,發展明顯不足。近年來,在低空空域逐漸開放的政策環境下,我國通用航空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中美航空合作項目(ACP)的研究,我國從2009年到2015年,通用航空的直接經濟效益可為50億~100億元,可提供3.3萬~6萬個就業機會;整個通用航空產業收益預期為140億~240億元,能提供13.2萬~24萬個就業機會。民用直升機作為通用航空的主要飛行工具,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市場需求無疑是巨大的,但由于空域管理、保障體系等方面還不夠完善,相關產業技術基礎還不夠強大,核心技術還有所欠缺,我國民用直升機產業的發展面臨諸多困難。筆者認為,應從政策、制度、理念、保障體系等方面推動民用直升機產業的發展。

第一,對民用直升機產業政策進行頂層設計,加快直升機產業體系建設。目前我國通用航空正處于生長期,西方各大直升機制造公司已紛紛看上了中國的通用航空市場。在國際競爭日漸激烈的情形下,扶持國產直升機工業,提高國產直升機產出能力,加速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升機產業已迫在眉睫。為此,需要制定相應的財稅、金融、投資、采購及土地使用等政策,推動行業資源優化整合,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產業資源優化配置。

第二,建立適合低空空域開放和用戶特點的法規標準體系,完善低空空域使用許可制度,提高空管服務水平。借鑒通用航空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分析不同類別用戶需求和飛行活動的特點,提高空域資源利用率,以滿足低空開放環境下民用直升機的發展需要。

第三,加快服務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直升機起降點、空管及油料保障設施設備的建設,做好通航機場網絡、空情雷達網絡和應急通信系統建設,增強直升機發展的服務保障供給能力。對于現有直升機專業人才培養的航空專業機構給予重點關注,從學科和實踐兩個層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直升機專業人才培養和研制經費投入,并逐步完善培養體系。

第四,將民用直升機的設計、生產、銷售及維修服務全面納入民航機的適航管理體制,建立完整、統一并與國際標準相銜接的標準體系,通過國際合作和轉包生產,引進西方項目管理的先進經驗。同時,針對我國高原山區較多的現狀,加快適合中國國情的民用直升機的研制。

第五,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飛行、市場和產業的關系。要充分發揮現有優勢,貫徹“以飛行帶市場,以市場拉產業,以產業促發展”的發展理念,切實面向市場需求發展民用直升機產業,完善市場體系,逐步把通用航空市場做大做強。

作者:李國政單位: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社會科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