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問題

時間:2022-04-03 11:50:00

導語:透析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問題

摘要: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是保護這些自然資源的有效方式。但目前大多數的自然保護區都已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旅游項目,與這熱潮相對應的卻是出現了自然保護區內植被遭破壞、動物的生存空間和活動規律受到人類干涉等與設立自然保護區的初衷相違背的后果。我國自然保護區應不應該開展生態旅游,如何開展,本文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法律

我國人口眾多,自然植被少。保護區不能像有些國家采用原封不動、任其自然發展的純保護方式,而應采取保護、科研教育、生產相結合的方式,而且在不影響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保護對象的前提下,還可以和旅游業相結合。

一、我國目前旅游的狀況

盡管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帶來了全球總需求的疲軟,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旅游業發展的動力依然強勁。《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2009年12月1日正式,首次提出了“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游產業升級方向。這將為我國旅游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根據此前世界旅游組織作出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國家。獨特的自然資源是自然保護區所要保護的對象,但同時也是保護區在開發過程中最具競爭力的資本。目前大多數的自然保護區都已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旅游項目,沒有開展的也在積極籌備。

二、“生態旅游”在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許多開展生態旅游的地區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環境保護,使當地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在開展生態旅游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與破壞的主要原因:

1.粗放開發,盲目利用生態旅游資源。許多保護區的有關部門在開發生態旅游資源時,缺乏深入的調查和全面科學的論證、評估與規劃,個別保護區甚至在資源本底調查尚未完成,對保護對象的特點和規律還不完全掌握的情況下就開展生態旅游。因此多數保護區借“生態旅游”之名,行“大眾旅游”之實,真正達到生態旅游要求的自然保護區很少。

2.缺乏科學的管理。保護區的多頭管理現象嚴重影響了保護區生態旅游的科學管理,如風景區歸建設部管,森林公園歸林業部管,自然保護區歸環保局綜合管理,存在政出多門、推誘扯皮、利益沖突等問題,自然環境成為其中的犧牲品。生態旅游區、當地社區和政府、保護區主管部門、經營部門之間的相互排斥與沖突多于合作與協調。

3.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許多開展生態旅游的地區,其實際做法離生態旅游的要求相差甚遠,普遍缺乏對生態旅游真正內涵的理解,實際上仍是以獲取最大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已經開展旅游的自然保護區還沒有建立自己的旅游管理規章,對保護區無法形成真正有效的管理。

4.保護區旅游投入水平低。開展生態旅游對保護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保護、科研、宣傳、教育、監測等各項功能全面發揮。然而,大多數保護區科研基礎薄弱,缺乏依賴科學信息的管理和措施;保護區基礎設施落后,環境教育和科普教育滯后;大多數保護區資金不足,導致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建設不適應生態旅游發展的需要。

5.當地社區參與少。生態旅游是生態、社會、經濟的統一體,保護區與當地社區是人與自然復合生態經濟系統,因此正如在其指導方針強調的一樣,生態旅游的開展需要當地社區參與經營管理和決策。而在目前,當地社區參與較少,社區受益也比較低。據統計,開展旅游使當地社區50%以上家庭受益的保護區占11.2%,20%-50%家庭受益的占8.1%,20%以下家庭受益的占51.3%,完全不受益的占19%。因此我國保護區生態旅游的開發在協調保護區與當地社區關系方面仍然欠缺。

三、自然保護區開展生態旅游的策略

1.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一切經營活動都要堅持以環境資源保護為前提

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是建立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的基礎上的,沒有完整的生態資源,生態旅游就無法達到可持續發展。自然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在取得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把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程度,這是保護區自身發展的需要。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一切旅游經營活動要體現在對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景觀的科學組織管理和保護上,以使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環境得到改善、美化。在發展生態旅游相關項目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資源保護為中心的導向機制,保護是開發利用的前提,資源保護要貫穿在開發的整個過程中。

2.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的核心是堅持生態和經濟效益最優原則

在保護和發展的矛盾關系中,保護區應該堅持生態和經濟效益最優的原則。保護區發展生態旅游業效益最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通過生態旅游保護區獲得經費補充;自然環境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比較完整;社區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自然環境質量有所提高;達到科普和生態教育的目的。這就要求保護區在發展生態旅游業的過程中要建立生態旅游評估制度,對自然資源狀況進行評估和臨測,確定生態環境質量和承載量,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合理安排旅游項目和旅游開發強度,根據環境條件和游客承載量制定生態旅游發展規劃,做到定點、定線、定量、定時旅游,使之不超過自然破壞的臨界點,杜絕有損生態系統完整的過量旅游活動,堅持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的原則。

3.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

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環境與經濟的協調,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其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追求的目標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的發展,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不對后代人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鑒于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是一種不同于一般旅游資源的特殊資源,其價值具有它的原始性和整體性,旅游景區的經濟效益也直接受到影響。顯然,發展與保護是可持續旅游發展的一對核心。只有從戰略高度上充分認識保護區的生態問題,用生態學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來開發和規劃生態旅游,做到保護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才能使保護區的旅游業成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產業。

參考文獻:

[1]尹婕.人民日報海外版.

[2]明慶忠,李宏,徐天任.生態旅游環境問題.經濟地理,20,(4),2000.

[3]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中國旅游法規全書.中國旅游出版社,2003.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