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微博對民主的干擾

時間:2022-12-16 11:31:38

導語:政治微博對民主的干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微博對民主的干擾

本文作者:魏俞滿工作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民主政治是一種努力將人類對美好政治生活的構想付之實踐的一種政治制度,它通過合理的政治制度安排和技術設計,確保人們在非暴力狀態下解決政治矛盾和政治沖突,使公民在文明和諧的政治狀態下各取所需、共存共榮。而微博時代的來臨順應了民主政治的要求,為人們解決社會政治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溝通渠道和利益訴求渠道,促使傳統的精英政治向全民參與的政治轉變,推動社會的政治民主化進程。(一)增強國家與公民社會的交流互動馬克思認為,代議民主制只有在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真正分離的條件下才能產生和存在,從最終意義上說,政治國家將統一于市民社會,在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相分離的情況下,市民社會需要一種中介參與政治國家,而政治國家也需要一種中介參與市民社會。[2]當前政治微博的興起,基于其特有的交互性,使政治不僅僅局限于精英階層的言論,而且還可以聽到來自其他階層的聲音。微博空間言論和表達的自由,也使得公民可以對國家各種政治問題發表自己的評論,反映民情民意。對于國家而言,“民意是我們政府的基礎,所以我們先于一切的目標維護這一權利”,我們“可以放心的聽任人民,讓他們聽到每一種真話和謊言,并且做出正確的判斷”。[3]因此依托政治微博,就可以在國家與公民社會間提供一種中介,增強國家與市民社會的交流互動,促使多元的社會政治和諧、健康的發展。(二)催生政府與公民合作化的新型國家治理模式90年代以來,西方政治學術界產生了一種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即治理和善治理論。治理是指在一個基本范圍內運用權威維持秩序,以增進公眾利益;善治是指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進行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一種新穎關系,是兩者的最佳狀態。[4]治理與善治的實質在于實現公民與政府的良好合作,而正在興起的政治微博成為溝通政府與市民社會的一座橋梁。公民把政府在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政府管理的意見建議通過微博反映給政府,政府部門也通過微博將政策意圖和相關處理意見公布。依托政治微博,政府與市民社會進行良性溝通,通過雙方利益表達和利益協調,推動政府與公民的合作管理,催生政府與公民合作化的新型國家治理模式,促進傳統政治民主向商討式民主轉變。(三)便于公民對現行民主政治進行監督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達到2.5億,較上一年底增長了296.0%,網民使用率為48.7%。微博用一年時間發展成為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應用。微博的發展,使利用政治微博對民主政治進行監督成為了可能。如在今年的兩會期間,無數的網民利用“兩會微博”、“微博直播”等對兩會召開過程及各個代表的發言、提案進行監督,發表自己的見解。網絡時代,“要促成個人與團體真正豐富的多元性,使他們能夠公開表達對他人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的支持或者異議,那么,市民社會和國家機構分離,由公眾對各個領域的權利進行監督,是必不可少的兩個條件”。[5]因此要發展民主政治,就必須加強對政治進行監督。事實上,通過微博等新媒介實行輿論監督恰是社會民主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四)開放民主,培育公共精神現今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而在開放社會中的民主就是指每個主體都有權對公共事務加以討論,都有權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理性判斷并決定是否參與,因為“開放社會是一個理性和批判性的社會,而封閉社會則是巫術的社會,在開放的社會里,每個人都面臨著個人決定”,[6]324-325而在巫術的社會里,這種決定權不屬于自己。微博的發展促使社會公共事務更加透明,人們政治參與的熱情更加強烈。“盡管只有少數幾個人可以制定政策,但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評論它”,[6]344政治微博恰為人們評論公共事務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渠道,因此政治微博助推了民主社會的發展和公共精神的孕育,使公民能以一種開放民主的心態對傳統憲政理念和政治架構進行反思,需求政治真正服務大眾的公共精神。

當前政治微博正處在萌芽和發展壯大階段,存在著自主性程度不高、人云亦云、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此外在開辟原生態政治言論的草根時代,政治微博可能會存在亂馬奔騰的現象,一些缺少理性的政治微博將民主政治妖魔化,認為只要和政府、政權聯系起來,所有政治行為都是潘多拉盒子,充滿著虛偽、丑陋、欺詐。因此政治微博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必然給民主政治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一)政治微博的非代表性與民主的普遍性要求相矛盾相對于強調版面布置的博客來說,微博的內容組成只是簡單的只言片語,從這個角度來說,微博對用戶的技術要求門檻很低,而且在語言編排組織上,沒有博客那么高。因此任何個體只要簡單的注冊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微博,第一時間發表自己的政治見解。但是,微博的意見的代表性明顯不足,18—30歲的微博用戶明顯占多數,而且還有大部分的民眾因為受教育程度、家庭狀況、地理位置、技術等原因不能或不會使用網絡,這就使得政治微博不能有效反映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訴求,導致政治微博的代表性不足,因此政治微博是否能夠真實的反映最根本的原生態民意就值得懷疑。然而民主政治是要求全社會的普遍參與,政府的合法性是要建立在社會絕大多數認可的基礎上。全面參與政府時代的到來,必然要求政治微博的充分的民意代表性以適應民主政治的普遍性要求。此外,在商業網絡時代,無所不在的商業利益有可能侵蝕和封殺真實的民意和公民參與詮釋的民主,因此政治微博的精英主義和商業主義對民主政治普遍性要求的不利影響亦不容小覷。(二)微博言論的隨意性與民主的秩序性要求相矛盾政治民主化要求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由于政治微博中的草根意見過于分散、無序競爭以及網絡輿論約束機制的缺失,導致政治微博在政治參與過程中呈現隨意性和無序化,這就與民主政治的秩序性要求相矛盾。政治無小事,微博再自由,也難免“禍從口出”,一些個性化的言論有可能就會招致非理性的跟帖評論,更有甚者導致“網絡輿論暴力”的產生。往往,在微博的言語評論中,許多理性思考的政治話題在網絡上反而更容易受到各種攻擊,最終以否定的方式結束。在現實思維中,否定事物永遠比認識事物更加容易,揭露事物的矛盾永遠比解決矛盾更簡單。以政治微博評論現實政治的過程中,尋找理性的解決途徑或者保持一種理性的態度,對保證民主的秩序性要求或許更有價值。(三)微博技術的異化分裂性與民主的平等性要求相矛盾從政治微博的平等性來看,雖然網絡對話呈現先天的平等性和透明性,公眾可以在網絡空間中自由平等地發表政治見解。但在現實狀況中,微博用戶存在著“沉默的螺旋”效應,即當個人意見與所屬群體觀念發生背離時,人們易產生趨同心理,放棄個人看法,從而形成輿論壓力對平等協商和民主決策產生消極影響。根據武漢大學互聯網科學研究中心今年1月的《2011年政務微博發展分析報告》指出,政治微博在去年的“井噴”式發展之后,目前已出現兩極分化:一方面繼續活躍的政治微博,因其傳播主體權威性、傳播內容準確性、互動溝通有效性等優勢,逐漸成為“意見領袖”;另一方面,一些無所作為的、裝聾作啞、形式主義的政治微博,將淪為“僵尸微博”“空客微博”,失去存在的意義和根基。[1]因此微博技術的異化分裂性,造成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的分化,使公民之間的財富、身份、地位等差異因為信息鴻溝的擴大而不斷擴大,對政治民主的平等性產生巨大的威脅.(四)政治微博的非安全性與民主的穩定性要求相矛盾從政治微博的安全性來看,目前微博技術主要是從美國傳入中國的,而且當前互聯網上80%以上的信息使用的語言都是英文,因而政治微博的安全性就值得商榷。美國等發達國家依托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制定了全球網絡發展規劃和技術標準,占領著網絡世界的信息霸權,而網絡信息霸權是國際政治霸權的一種延伸。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有可能通過網絡進行意識形態的輸入,導致青少年喪失主流價值觀,分離公民對國家的向心力,可能帶來國家主權的威脅和民主政治的顛覆,不利于民主政治的穩定發展。

政治微博數量的迅速增加,數字化的網絡世界必然對現實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因而,在網絡化背景下,我們有必要理清公民、政府的責任,加強微博管理,尋求網絡環境下國家治理的理想途徑。(一)公民——遵守道德底線,增強民主政治意識和國家觀念,理性微博政治參與公民通過開通微博進行政治參與和言論表達是值得鼓勵和提倡的,公民意見永遠是公共議程設置的動力源泉。但是政治微博的意見表達必須要以國家利益和政治民主制度設計為前提,要以高度的民主政治意識為指導,盡量避免隨意化、低俗化、非理性化的表達,要避免一些超越道德底線的非理性表達憑借所謂“一邊倒”的輿論優勢,對現實道德和理性的踐踏。政治微博中無拘束的政治言論如果觸犯了國家法律,也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公民加強教育,增強公民的民主政治意識和國家觀念,自覺抵制微博世界的非理性表達和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入侵,理性微博政治參與,自覺營造一個文明、和諧、健康的政治微博參與環境。此外公民還要加強對網絡技術的學習,使微博技術更大范圍的普及,增強政治微博的代表性,使微博成為政府獲取民意最重要的渠道。(二)政府——完備法規,加強監管,倡導健康的微博文化作為政府而言,應該通過立法,加強對政治微博的制度與文化建構的規范和引導,明確政府和公民在微博參與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明確微博輿論的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明確政府對社會輿論的監管和引導。當前,政府也意識到對加強微博管理的重要性,北京市于2011年12月率先出臺了《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提出了“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以“微博實名制”的方式加強微博監管。此外,政府還應該倡導積極健康的“微文化”,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指導,在微博上建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思想文化傳播平臺,擴大宣傳,促進“微文化”的發展。(三)微博——微博精神的自我解構和重建結構和重建是社會進步永恒的主題。微博精神的自我結構和重建是政治微博自我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未來的政治微博的發展,不是關注政治人物的個人隱私和小道消息,而應該是在民主政治的指引下,通過微博這個全新的媒體,實現更加理性、自由、個性化的表達,探求人類更加文明和諧的民主政治制度設計。網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平民百姓的微博表達、維權和政治參與,社會的各界精英也通過政治微博來傳遞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追求。政治微博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各界精英實現民主政治建構的重要表達渠道。未來的政治微博傳播,就應該是讓公民處在一個更合法的界限之內,通過理性的政治參與,為民主政治變革提供更合理更可行的論證,在滿足個人民主政治訴求的同時,促進社會政治文明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