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案件教學解析
時間:2022-04-29 04:10:00
導語:法學案件教學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法學案例教學課程設置是我國高校法學實踐教育的必然趨勢,它是全面綜合提高法科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課程。為此提出相應建議:將該課程正式納入法學教學主干課程計劃內;認真抓好案例教材編纂工作;將案例教學班級細化,實行小班制;組織管理案例教學課堂秩序;確定案例教學課學生考核制度;規范案例教學主持教師選定及要求,等等。
關鍵詞案例教學;課程;法學教學;實踐教育。
近幾年,我國不少著名高校法學實踐教育進行重大的改革嘗試,引進西方國家法學教育中的“診所式教學方法”,極大地推動我國法學實踐教學,同時對如何完善法學案例教學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法律診所式教育”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法學院普遍興起的一種法律實踐性課程,其要點在于仿效醫學院利用診所實習培養醫生的形式,通過診所教師指導學生參加與法律實際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法律實際能力,促進學生對法律的深入理解,縮小學院知識教育與職業技能的距離,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意識觀念及能力。“法律診所式教學法”已被西方國家公認為法學實踐教學最佳途徑之一,國內也有不少高校正商討如何組織實施。這種西方舶來品雖具有不適應癥,但它昭示著法學開展實踐教學是一種必然趨勢。設置法學案例教學課程,正是此趨勢的要求所在。案例教學的開設是為我們全面推進“法律診所式育”進行有效的籌備,也是當今高校培養法學人才的急需。
設置法學案例教學課程,是指在現行的法學教學計劃中單列一門課程,它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強調從司法案例實踐中進行理論概括,形成概念、原理、原則、法律條文,從而提高學生對法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專門開設“法學案例教學”課程,可以讓學生從接案(立案)角度,全面分析該案例的案情、案件(情)定性、歸類識別、分析及思考的角度等內容,是一種純粹實踐性接觸案情并進行理論分析的“模擬實踐”課程。案例教學課程是一門法學綜合性的實踐性教學的法學課程,涉及國內法、國際法、法理學、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商法、刑法和訴訟法、物證技術等法學內容的課程。該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深法學主干課程知識功底,還要求學生有一定案情分析認識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要求法科大學生表現出應有的法律思維、邏輯等方面的表達能力,能說善道。它是法科大學生畢業前綜合運用法律專業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次綜合法學學科內容合成演練的實踐性教學課程。它既不同于理論法學和實務法學的課程教學,也不同于“法律診所式教學”,是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交叉性課程。因為它是將理論法學、實務法學知識綜合并在校內課堂及校內教師指導主持下完成的校內課程,而“法律診所式教學”則是將理論法學和實務法學知識綜合運用,并在校外各個法律診所或法學實踐基地,由校外或校內相關導師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性課程,往往以完成某一個完整或部分法律事務活動為內容的課程。
現根據我國高校法學實踐教育趨勢需要,就如何開設法學案例教學課程,提出以下建議:
1.將案例教學課程正式納入法學教學主干課程計劃內。1996年教育部審定法學本科教學計劃時,未設置案例教學課。盡管各法學學科課程講授中也講案例,但實際上只是各課程講授中要求不斷穿插些與本課程相關的案例,這種教法其實并不是案例教學,而是例證法,真正的案例教學課程應是一門獨立的課程,是接受法學知識教育達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開設的課程,它要求必須已將法學主干課程學完。其教學計劃的編制應涉及案例教學的目的、內容、要求,建議教育部重新審定法學本科教學計劃,增加案例教學課程,設為主干必修課之一,課程學時數可設為68課時。我校近幾年才開設這門課程,課程設置仍屬于選修課,但學生選修率均超過90%以上,該課設置時間一般最好是安排在大四的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即安排在到司法實踐部門實習前后。
2.認真抓好法學案例教學課程教材的編纂工作。我國高校開設法學案例教學課程的高校不多,不少高校也是近幾年才開設的。各高校普遍反映較集中的問題是案例教學教材不易編寫,多數都由主持案例教學的老師自編,且任意性極強,收集相關資料也不周全。盡管也有不少案例集出版發行,但這些案例集往往都已將案情歸納陳述,并非是案件的“原材料”,這極不利于學生自己從案件原情(即原材料)提出案情事實,判斷原、被告及有關主體提出的有關證據及事實認定。這些案例集極不適宜案例教學課程需要,案例教學所需的教材(案源)應盡可能是原汁原味的,如涉及具體原件或復印件,即起訴狀、答辯狀、有關證據、資料,甚至是物證資料的復印等,盡可能實現案件卷宗的全部復印件。如此編纂案例教學教材,能讓學生盡量歸納原始性的案情。學生通過接觸原始的案卷,要求學生總結案情,自己獨立分析案件。這給案例教學教材的編纂增加了許多難度,也很難制作一套統一的系統的案例教材。依筆者之見,制作和編纂案例教學教材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結合海南本地各級人民法院已審定的案件進行制作。依一定特征及要求,將海南本地各級法院一些較具有綜合知識的案卷全套地復制收集,并依不同要求制作成教材。講授時提醒學生注意不同訴訟主體的主張及陳述的事實、證據的,并在教材中適當指明各主體的訴訟任務、訴訟活動的重點及對策,讓學生能直觀感性地了解掌握并分析各具體的問題及對策;另一方面從最高人民法院每年所公告并推薦的案例中收集。這類案例往往具有某一法學領域中最典型、影響較大或較為系統法學知識的特征,收集此類案例編入教材,目的在于讓學生能較早地掌握司法實踐活動最前沿最有影響活動的司法實例。由于案例教學所需的案例材料不少是直接源于法院內部,若將其編纂出版有許多不便之處,編纂時先暫作為內部教材之用,因而案例教學教材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可變性,這也增加了組織編纂的難度。
3.將案例教學的班級細化,實行小班制。目前許多高校法學專業班級學生人數相對較多,一般在150~200人之間,這么大的班級難以組織案例教學,既不利于教師對學生案例分析指導評判,也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案例教學中來,案例教學的效果不易實現。現在要組織案例教學課,首先必須將學生班級人數細化,即將每年級各班人數控制在30人以下,分成5個小班,配備5~6名教師主持案例教學,每位教師對每班進行輪流主持指導,時間為3~4周。每班進行案例分析時,要求每位學生必須發言2~3分鐘。課時及上課時間安排上也需慎重考慮,課時可否設置為每周4課時,4學分,這樣安排主要是考慮案例教學課涉及法科大學生四年專業知識學習運用,其涉及內容廣而全,是法科學生畢業前學習的最后沖刺,也是綜合檢驗法科學生掌握法科知識狀況的有效途徑之一。若課時太少,不易開展案例教學,學生也不會重視。在上課時間安排上,也適當注意本課程特色,即由于案例教學具有互動性、廣泛性、參與性、活躍性、爭議性等,教學時間彈性較大,可能拖堂,因而盡可能安排在下午或在晚上時間進行。
4.組織管理案例教學的課堂秩序。案例教學不同于傳統灌輸式講授,主持案例教學的教師并不主講,而是扮演主持點評角色,因而課堂設置布置也該作適當調整,即不專門設講臺,而是設橢圓形會議桌或將學生座位適當分成圓桌型,讓師生圍著圓桌而平等就“坐”,并就案例發表不同意見主張,老師主持指導,適時評判并記錄成績。老師組織案例教學過程中,要讓每位同學都有2~3分鐘發言時間,案例材料必須在課前一周發放給學生,并提出案例討論分析方向、計劃、要點,適時引導學生。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時,可以有意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發言小組,扮演不同角度,如站在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其人等角度發表不同主張及意見,并在老師主持下允許“當事人”進行對抗性的爭論。老師組織討論時,應時時明確或提示相關的主題問題,既要讓學生能充分發表意見,又要控制學生言談內容觀點,不能太遠離案情焦點。分析案例時,更要注意面廣的法律知識,不能限于某一部門法學范疇,主持案例教學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多元化思考引用法律知識。
5.確定案例教學課學生成績的考核制度。案例教學課程考核與一般課程考核有很大的差異,其考核內容主要是圍繞學生四年所掌握法學知識水平運用能力,諸如案例分析能力、法律知識面、即席表述能力、對不同主張意見的反駁應急(訴)的思維邏輯等方面能力。這些能力的考核如果僅通過傳統考核方式(如書面考試考查)進行是不全面的,因為案例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能有個即席表達的機會,其考核評判依據源于案例教學的課堂表現,這決定考核更注重于學生案例教學課堂的發揮,主持案例教學的老師尤其注意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的表現,如法律知識面所表述的觀點是否有法律依據、法律思維分析能力、參與討論的態度如何、課堂紀律性、綜合能力表現狀況等等。案例討論及評判標準要注意體現多元化,有些案例本身就難以有統一答案標準,不能把所謂“參考答案”,甚至是法官制作的判決書當作案例討論唯一評判標準,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創新。教師考核學生時,更多著重關注學生思維推理過程、及其分析主張的可行性、論據充分與否等。
6.選定主持案例教學的教師及確定案例教學的要求。案例教學不是一般理論課講授,它不要求系統地介紹某課程內容,而是在于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全部法學知識集于一案的剖析。這要求主持案例教學的老師,不僅具有案例所涉及的法學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法律實務操作能力。主持的教師要有實踐經驗,可以從一些實務部門聘請實務經驗豐富的同志擔任主持教師。主持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應有相應教學要求,主持案例教學全過程,諸如案例選定、材料取合、討論提綱、分析方向、點評學生發言要點、老師主旨評價討論。主持教師在案例討論中聽盡學生發言,適時紀要評價并作評分依據之一。教師作主旨評價討論總結應在課內最后15分鐘,不宜占學生太多的時間。對主持教師適當分類,如刑事類、民事類、行政類等,其所主持討論的案例也相對分類。主持教師要從宏觀角度調控案例討論現場,把握案例的討論主題,切忌讓學生離題太遠。
7.適時運用多媒體方式介入案例教學。案例教學中涉及案情介紹,有時若以傳統方式介紹案情,口述或復印案卷,雖可達到直觀效果,但過于耗費材料及時間,若采用各種視聽材料、照片、幻燈、錄像等演示手段,制作成多媒體形式,則可以提高案情介紹效果,將案例討論課搞得更加生動有趣,提高案例教學質量及效果,諸如不少電視媒體已制作法制專欄,其在敘述案情方面具有很獨特的表述。在主持案例教學時,電視媒體中有關案情敘事部分,可以先播放,待學生討論完畢后,再續播電視媒體有關案件評判說法及點評內容,老師最終作學生意見小結并談自己的不同看法。在使用多媒體介紹案情時,注意控制時間,每節課不能超過15分鐘,以確保學生思考及討論發言的時間。
8.案例教學課切忌事項。案例教學課要著重體現出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鼓勵滿言堂,讓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切忌老師“一言堂”;案例選取要具有典型性、專業性、疑難性、綜合性,實現案例精品化,能誘發學生多元思考,循循善誘,發表創新觀點,切忌案例選取過于簡單化;案例教學實行課堂“自由言”學生敢說多言,無拘無束,答案本身就在于學生言之有理,切忌案例討論實行答案標準化、統一化;案例教學的精髓在于增強學生案例討論的表現欲望,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來,這要求案例課班級必須細小化,班級人數越小,討論效果相對會越好,切忌案例課實行大班合班制等等。
案例教學課程無論是在設置上,還是在具體的實施中,都還是屬于新的教學研究領域,它對提升法學知識實用性很有意義,是全面綜合提高法科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課程,如何開設這門課程及組織實施,發揮該課程的作用效果等等問題,仍有待于我們不斷進行探索研究。
- 上一篇:關于加強法學本科專業實踐的思索
- 下一篇:小議企業融資決策實踐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