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網絡隱私權的法律與道德

時間:2022-11-08 03:15:00

導語:透析網絡隱私權的法律與道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網絡隱私權的法律與道德

近幾年的中國,各類網絡隱私權案件層出不窮,在這些案件背后暗含著法律道德的交錯。在中國,由于公眾的法律根基不牢固,加上對新生事物的不了解,導致在網絡隱私權這一領域出現了法律權威與道德評價的混亂。

一、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一)我國的相關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我國司法審判實踐中規定:對于在“人肉搜索”中擅自公布他人與公共利益無關的,身高、年齡、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的行為屬于侵害他人私人信息的侵權行為,可以依照司法解釋追究侵權人的侵權責任。

(二)外國的立法實踐

美國和歐盟關于網絡隱私權的立法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保護模式。結合我國在網絡隱私權領域的的立法和司法現狀,這些先進經驗可以給我們以示范和啟示,幫助我們更好的構建我國的立法和保護體系。

以美國為代表的行業自律模式是指業界采取自律措施來規范自己的個人資料的收集、利用、交換方面的行為,達到保護隱私權的目的豍。美國之所以選擇這種模式,主要原因在于其信息技術發達,電子商務發展迅猛,而用立法的方式來保護個人數據的安全會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形成一定得限制,不利于其在網絡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的鞏固。在網絡個人隱私缺乏有效的立法規制的情況下,行業自律不失為一種有效地規制模式。

歐盟立法保護網絡隱私權的典型代表是《個人數據保護指令》。該指令不僅要求各成員國立法管理個人數據,而且要求各成員國以此為依據修訂各國的隱私權保護法,以使全歐洲聯盟的個人數據保護法能夠相互協調。該指令幾乎囊括了可能對個人資料的處理方式,并明令禁止個人資料流轉至未達到隱私保護標準的國家。歐盟對網絡問題的各種管制措施和規范,被視為最大、涉及國家最多、層次最高的網絡管制方案。

二、從“人肉搜索”看網絡隱私權中的道德問題

(一)新環境下的道德制裁

人肉搜索“通過將偏離社會準則和公共道德的行為公之于眾,激起公眾的譴責,將違反規則者置于強大的社會壓力下,使其感到維護社會規范的制度性壓力,從而起到遵守社會規范的作用。”豎在網絡無限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隨時的、匿名的發表自己的道德評判,而通過網絡,這種評判會得到迅速的傳播,道德制裁的主體與程度也就出現了擴大的趨勢。而近年來愈演愈熱的“人肉搜索”就是侵犯網絡隱私權最典型的代表。

(二)關于公眾態度的社會調查

為了更客觀的了解人們對網絡隱私權中暗含的道德問題的的看法,我設計了一份精簡的調查問卷,調查的關鍵詞就是“人肉搜索”,主要考察人們對網絡隱私權的了解程度和所持態度,還有人們對于法律問題的道德敏感度。下面簡要介紹一下調查結果:

在調查中,大多數受訪人還是對人肉搜索有一定了解的,如今網絡效應已經作用于大部分群眾,其影響范圍已經大大擴張。另外,我們可以看出人肉搜索的支持者大大多于反對者。所以,結論是:人肉搜索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其影響范圍之廣、受眾群體之多,使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更具有價值和現實意義。針對了解人肉搜索的人們,我也設計了幾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為深入地了解受訪者支持或反對的原因以及他們對相關問題的態度。

下面是五個問題及其調查結果。

問題1:你認為網民的道德標準可信嗎?

問題2:你是否在網上參與過人肉搜索活動?

問題3:你認為網民是否有權對相關事件和當事人隨意加以評論?

問題4:你認為人肉搜索是一個法律問題嗎?

問題5:你認為人肉搜索是否會對中國法治進程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調查結果顯示:第一,大家對網民的道德準則還是持保守態度的,說明大家對網絡事件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會盲從網絡評論,這樣無疑會使對人肉搜索的規制更加具有可行性。但是,仍有不少人相信網民的道德準則,這就是我們以后的工作重點,必須加強對群眾的教育,使他們區分好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不盲從、不跟風。第二,人肉搜索雖然觀眾很多,但參與者只是少數,這能減少我們規范網絡社會時的難度。然而,多數人認為網民有權對相關事件和當事人隨意加以評論,這表明,大家確實重視了自己的知情權和言論自由,但是卻忽視了相對人的權利和隱私,這也是人肉搜索之所以風起云涌的原因之一吧。第三,對于人肉搜索這一社會問題,將之與法律聯系起來考慮的群眾卻不占多數,那么人們的道德準則就難免與法律規定發生沖突,這會加大對網絡隱私權立法和司法保護的難度,也會影響到中國的法治進程。綜合以上調查結果,我們不難發現,人肉搜索已經“深入人心”,然而人們卻缺乏對這一問題的法律敏感度。雖然人肉搜索的實際參與者并不多,但人們普遍覺得自己是在網絡社會中是有很大話語權的,并且大家并沒有很好的厘清在網絡中道德評價和法律規制的界限。我們不能輕視網民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同時也必須看到法律強制規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道德評價與法治的平衡

(一)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對法的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道德有助于彌補法律漏洞,法必須以道德作為價值基礎。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首先,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于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于人們道德的培養。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準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其次,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準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最后,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重一方;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二)網絡社會中對道德和法律的平衡

(二)網絡社會中對道德和法律的平衡

在上文已經提到,“人肉搜索”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法律問題,與此息息相關的還有網民的道德準則,我們面臨的是法律權威和道德評價的平衡。這是傳統法律與道德論題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極具時代性。在“人肉搜索”面前,道德與法律的矛盾更顯突出。公民的隱私權只有依靠法律才能得到良好的保護,而然,“人肉搜索”問題的根源在于網民內心的道德準則,他們的內心標準不是法律標準,道德與法律的交鋒也就集中在了搜索人的行為準則上。

新環境下的道德制裁發生了擴張,其主體與程度都出現了無限擴大的趨勢。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限度來規制道德審判。道德制裁的最低限度是使個人利益不損害社會利益,最高限度是使社會利益不損害個人利益,合理限度是使個人對其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承擔適當的責任。豏在操作中要把握好這一限度,我們最需要的是法律的規制。仔細審視一系列的人肉搜索案例,只有法律能讓人肉搜索停止運行,能讓搜索風波得到平息。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道德的作用,大多數網民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他們是依據自己最樸質的道德感來伸張自己所認定的正義。我們不能完全忽視公眾的聲音和評價,畢竟法律也是以道德作為基礎的,所以,在規制網絡隱私權保護的立法中,我們要考慮大眾的道德準則,只有這樣的立法能被人們所理解和遵守。

(三)平衡道德和法治的意義

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中,我們需要的是法律界限和道德規范,網民們在參與人肉搜索,或是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不能以侵害他人的權利為代價。如果人們利用網絡匿名發表言論而不需要負責,理性就極有可能偏離正常的軌道,原本出于正義的批評就有可能演化為網絡暴力,進而可能摧毀一個人的生活。法治是我國堅定不移選擇的前進方向。在法治環境下,人肉搜索的發展絕對不應該違反法律規定和法治精神。

基于傳統道德啟動的這一類人肉搜索,最終以走向法律秩序為結束,這是事物發展合理性的必然趨勢。人肉搜索是一把雙刃劍,正確的做法是讓日益完善的各種制度對其進行規范,并在法律的配合下抑制其消極面。如果能很好的平衡道德和法治,那么人肉搜索將會是一種對社會有益的工具,我們可以靠它來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揭露不良現象,匡正社會風氣,樹立法律和正義的旗幟。

在處理現有案件的時候,我們必須用長遠的眼光看待網絡隱私權保護這一課題帶來的法律影響和社會影響。在我國,零散的規定缺乏實用性和實效性,在操作中很難做到統一裁判和真正的公平公正。關于網絡隱私權保護的討論如火如荼,其中也產生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和意見,這些都是有利于加快我國網絡隱私權的立法進程的。立法保護是必然歸宿,在過程中我們要看到道德評價的作用和影響力,不能忽視民意,也不能以德代法,如何做好二者的平衡,仍是今后立法道路上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