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影響研究

時間:2022-07-01 11:03:23

導語: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影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影響研究

摘要: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數據庫技術,區塊鏈技術對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會產生很多革命性的影響,例如,對公證機構的職能會產生諸多影響,也可間接地為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農業的發展提供保障。本文對區塊鏈技術在公證機構管理,公證服務,公證機構改革,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三農等領域的服務等政務服務方面的影響進行分析,同時剖析了潛在的風險。

關鍵詞: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易篡改;風險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我國的法制化水平也不斷提高,我國的公證機構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經濟往來、違約糾紛逐漸增多,公證機構的工作日漸繁瑣。目前,受我國公證機構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公證機構的服務深度及范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難以滿足我國經濟跨越式的發展的公證需求。為了充分地服務于工商從業人員、農民、司法行政人員、公證管理人員,公證機構職能的轉型勢在必行。在“互聯網+”的浪潮中,公證機構要與時俱進,依托大數據時代的潮流,不斷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密碼學來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可以安全地實現價值交換和信息共享,是一組具有大規模、去中心化、加密性等特點的經濟組織模式。在公證機構現代化的路上,區塊鏈技術對公證機構的職能可產生諸多顛覆性的影響。

一、創建公證協作平臺,提升自主經營管理能力

(一)可便于公證機構間的協調、互助,提升信息準確度。目前我國各地的公證機構間的工作缺乏相互協調,在異地辦理核對信息、登記證件、協助司法機關辦案等政務進行處理時會遇到許多阻力。此外,各地區公證資源分配不均衡,公證模式、標準有所差別,在處理政務時極易造成工作效率低和產生工作摩擦的問題。區塊鏈技術具有信任化程度高的特點,區塊鏈技術采用多種機制使數據在初始狀態、操作過程和操作記錄的階段都保持透明、可信,能夠使互不信任的雙方相信區塊鏈賬本具有可信的特征,使得系統在自信任的環境下交換數據,使每個人都有能力利用數據,各部門多中心協作成為可能。首先,在區塊鏈驅動下,形成多方共享機制,通過共享業務信息、新狀況,可加強各方協作和統籌安排。其次,區塊鏈統一維護其數據系統,能夠使協作方共享統一的數據來源,而非需要不斷驗證和校正無關聯的數據庫。再次,區塊鏈的數據庫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確保各參與方獲得持續更新的完整的數據資源庫。并且區塊鏈具有可審計性,可記錄每次數據更改者的明確身份信息,實現了準確的審計跟蹤,異地辦理公證業務將變得十分便捷,有利于加強各地公證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創立全方位、立體化的聯運機制,提高政務處理效率。在密鑰一一對應的加密系統中,信息查詢時可大大提升信息管理的準確度,可以有效地確定公證人員的管理權限,大大提升了公證機構的工作效率。(二)可加強信息聯動,便于對公證人員的監督與管理。區塊鏈技術打破了公證機構內部各個部門的數據孤島,此前,信息主體的數據分散掌握在各部門之間,缺乏共享機制來協調工作,各部門之間形成了一個個相互封閉、相互隔絕的數據孤島,在處理政務時各部門缺乏信息聯動,在區塊鏈技術支撐的政務系統里,公證機構在安全、可信的系統中將更加快捷地進行信息交流。此外,公證機構在一個開放共識的系統里,可以更加高效地對公證人員進行監督與管理,在公開透明的系統里,若行政人員出現錯誤公證等失誤,在系統中可清晰地溯源并更正。在系統的反映下,可以清晰地了解每個人的工作情況,可以準確的評議公證人員的績效,總結經驗,全面、客觀地提出規范指導。

二、加強信息共享,拓展公證服務新領域,開啟數字化公證新時代

(一)在不動產交易中可有效減少經濟糾紛的發生。與傳統的中心化管理模式不同,在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平臺下,全網的結點與義務共同維護數據系統,使其具有安全,防篡改的特性,借助區塊鏈的難以更改且自主、對等的技術特征以及去中心化的優勢,拓寬公證管理數據的安全共享的網絡體系,由單向度邁向共享深度探索,由偏向行業分工到側重平臺共建共享,實現標準牽引和統一規范,可有效地破解商品服務交易及數據確權等政務難題。在住房等不動產交易,出租時經常遇見證件遺失以至于無法登記的現象,此外,在發放產權證時信息遺漏,產權合約權限不明確,交易時偽造證件等現象也時有發生,交易時出現的產權不明晰會在以后產生經濟糾紛。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分布式賬本功能,可以準確地確認、創建、轉移不同類型的合約及資產,相較于基于中介或信任擔保的傳統合約,基于區塊鏈技術提供的鏈式結構存儲具有智能合約的自帶信任機制,由代碼進行自定義和自動執行后,歷史記錄可以永久地保存以便查詢。而且認證后的新信息都可以鏈接在舊記錄之后,保證所有信息可以進行追溯,以此開展文件認證、檔案記錄與數據信息的保存與驗證。區塊鏈技術在分布式存儲、可信、安全等方面的現實應用為從技術角度上為解決電子文件的安全、管理和可信任問題提供了新途徑。在不動產的產權交易、多方私人文件的記錄和儲存、多人簽名交易、發放產權證明等中可排除人為干預產權合約的因素,可減少諸如產權交易中的經濟糾紛發生。(二)可共享企業信息,高效地解決企業商業糾紛。進行企業登記及查詢時,區塊鏈驅動多方共享機制,通過共享新狀況、業務信息,通過與質檢、消防、工商、公安、保險、環保、住建等部門聯動,在公開、透明的數據體系中可清晰地了解企業的狀況,防止企業法律、債務等糾紛的發生。在去中心化的系統中,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便捷地進行信息查詢,我國企業在進行商業活動時存在大量的簽訂的合同不規范、履行違約、合同違法、履約率低的情況,在出現經濟糾紛時,公證機構與司法,公安,檢察部門進行聯動,可以更加高效地解決政務問題,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三、改善傳統公證模式的弊病,開啟公證新時代

(一)明晰公證機構職能,健全公證機構監督管理機制。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人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嚴重不平衡,各地區的行政環境、法治環境、公證環境大有不同,使得公證機構以各種各樣的面貌來面向公眾,有的是單獨設立的行政機關,有的是當地司法行政機關下屬的處室,有的是民間公證人合作的公證處,有的是政府部門全額撥款、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或者是為自利的事業單位,公證機構是為“公”,還是為“私”,都無法為公眾所明晰,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會對公證機構權威的不信任和對公證人員的誤解。而且由于目前我國公證機構管理模式較為單一,大多為“一把手責任制”,公證處主任集管理、決策、監督等職能于一體,因而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公證處的人事表決、財務收納、決策評議等方面缺乏科學性與權威性。(二)推進公證機構統一執業,使公證機構工作更加科學、高效。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在安全、穩定、可信的數據系統中,可打造一個具有真實性、可靠性、不易篡改性、可追溯性的特點的公證數據平臺,使得公證機構更加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便于完善公證機構的質量監控機制,加快公證機構統一執業的步伐,使公證機構的工作模式更加高效,公證人員的績效評議更加規范,公證機構的制度更加科學,公證機構的工作更加便捷,更加透明,便于監督、追責,區塊鏈技術構建的信任體系提升了公證機構的可信度,大大提升公證機構的公信力、執行力,推進公證機構智能化的發展。

四、可有效地防范金融風險,為規范互聯網金融秩序提供法律和技術支持

(一)可規避風險較高的商業行為,減少不良信貸的發生。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金融行業的安全穩定不僅僅與金融機構相關,更是與每個企業、公民都密切相關,其關乎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和社會發展的穩定,防范金融風險不僅需要金融部門與司法部門協作,公證機構的保駕護航也是很有必要的。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性強、數據不易篡改等特點,應用于公證機構可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在傳統的供應鏈參與主體間的信息和信用缺乏透明度,在支付清算時經常出現商業違約、財務偽造等現象,企業交易時難以了解對方之前貿易往來記錄,缺乏對風險的把控與評估,極易出現壞賬影響企業的資金流轉。在分布式記賬的數據系統中,使其登記的信息存儲透明化并且不易篡改,在公證機構安全、透明、公開的可追溯數據體系下可清晰地展現企業的信用表現,并可規避信用不良的企業進行風險較高的商業行為,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風險。同時,在企業進行融資租賃、擔保、商業借貸、小額貸款時,公證機構可通過對企業的信用表現進行評估,以此對企業、個人、金融機構進行指導,從源頭上來防范金融風險,減少企業不良信貸的產生,提供一個科學、規范、安全的融資環境。(二)可減少電子商務活動的風險,為電子商務用戶提供安全保障。隨著移動支付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行業蓬勃發展,網店的興起和實體店線上經營的發展,各種各樣的線上的商業活動大大地激發了經濟活力,然而,在這飛速發展的電商背后隱藏著諸如虛假認證、洗錢、逃稅、詐騙、侵權等犯罪隱患。由于電商平臺具有很強的虛擬性,缺乏強力、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容易偽造虛假信息來進行不法行為,其違法行為具有不易追蹤性、隱蔽性、高智能性、低成本性,當電商平臺受到黑客攻擊或者網絡病毒的侵擾時,數據難免會發生遺漏,對商家和客戶造成損失,電子商務的不安全性、不穩定性一直在困擾著商家和顧客。在區塊鏈技術支撐下的分布式存儲的數據信息系統中,數據不能被任意地刪除或者篡改,可有效地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這種不可偽造、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與維護電子檔案的安全、可用、完整、真實的需求相吻合。該技術應用于公證機構可以增加電子檔案的真實性、可靠性,企業與個人的信息可以準確地查到,所有的信息都會被附加到一個分布式的賬本上,任何用戶或服務均可檢查賬本里保存的信息,偽造的信息就會被快速地發現,在新的電子商務用戶進入平臺時大大減少了虛假認證、信息偽造等的發生,當發生詐騙、違約、偷稅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時通過追溯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可有效地幫助司法機關處理違法犯罪行為。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傳統中心化的云存儲、云備份可能帶來的數據存儲的風險以及低效率的讀取,而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布式存儲實現鏈上的全網備份,而且整個系統的運行不會被單一節點的破壞而影響,因此可顯著地提升讀取效率,加強了對公證系統的安全保障,可大大降低黑客、網絡病毒等對系統造成損害的風險,使用戶信息得以安全、完整地保存,當電子商務平臺系統受到侵擾時,用戶數據丟失后可從公證機構中查詢到,為電商用戶提供安全保障。

五、更好地服務于“三農”,強化土地產權制度,規范農村商品經濟秩序

(一)可有助于明晰農民土地產權制度,減少農村土地糾紛的發生。隨著農村的土地產權制度不斷改革,如今的農村的土地產權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農村的土地產權制度逐漸公共政策化,集體土地產權的主體界定標準變得模糊,農民個體的土地所有權嚴重缺乏保障,在農地關系不斷緊張的今天,產權制度的不明晰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容易造成農村社會矛盾的激化。而且由于農村的科技、教育、文化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人們的契約意識相對較差,在土地、房產、糧食等資產流轉時缺乏完善的契約保障,在資產流轉時常常遇見產權不明晰的現象,阻礙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區塊鏈技術通過分布式存儲,在去中心化的數據系統中可以安全、可靠地保存數據,具有可追溯、不易篡改的特性。在公證機構的系統中可明晰土地產權的主體,加強對土地的確權,減少不規范的征地行為的發生,維護農民對土地的使用權,解決土地流轉制度的缺陷,對農民的利益提供保障,減少農村的社會矛盾。此外,受親緣、地緣影響,房產、農用機械、土地等的使用權經常與所有權分離,長此以往會造成使用權與所有權不明確的現象,在“親兄弟”算賬有時會發生經濟糾紛。(二)提升農村信息化水平,為農民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由于農村的信息化程度相對較低,容易產生虛假信息來蒙蔽農民,在經濟活動時會容易發生詐騙、偷稅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在公證機構的系統中可清晰地顯示農民的個人資產信息,防止資產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造成的產權模糊,在資產流轉時若發生契約不完善,可以在公證機構中查詢到原始的個人信息,大大減少了農民的經濟糾紛。同時,在原始、完整、準確的個人信息面前,一切偽造的虛假信息將無法破壞正常的經濟秩序,為農民在經濟生活中提供安全保障,推動農村經濟穩定、高速發展。

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仍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注意

誠然,區塊鏈技術會對公證機構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由于沒有成熟的模型和完整的體系,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基于目前的技術水平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注意。由于區塊鏈技術存在私鑰丟失或遺漏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難免會存在業務操作漏洞,會使黑客有機會竊取用戶的信息,如出現特大信息泄露或私人信息買賣事件,將會對公證機構的公信力造成很大的影響。此外,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公證機構,公證機構將發生精簡,內部結構將發生變動,規章制度與管理方式也將改變,配套設施及制度模式的改變將帶來一定的管理成本和未知的風險,技術之外的替換成本會為公證機構的運行增添負擔,基礎設施的不足和技術發展的滯后會阻礙公證人員的工作,由于公證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其接受程度的不一致會給各地公證機構的協調工作帶來阻礙,同時也會大大增加操作的不穩定性,給公證人帶來安全風險。而且由于區塊鏈是一種新興的計算機技術,目前我國各地區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嚴重不平衡,對信息技術的接納程度和應用能力參差不齊,受各地區人們生活習慣、科學文化素質、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水平等的制約,各地區的公證機構的規章制度也互不相同,區塊鏈技術不一定適用于一些經濟不發達,教育比較落后,人們科學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地區的公證機構。此外,區塊鏈技術對公證機構帶來了變革式發展,各地區的公證、司法部門的規章制度的完善程度均有所差異,在引入區塊鏈技術之后,規章制度不一定能與區塊鏈技術對公證機構職能帶來的變化相適應,變革型的技術需要與完善的規章制度相匹配。

七、結論

區塊鏈技術作為新興的互聯網數據庫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不易篡改、可追溯的特點,應用于公證機構可大大提升公證人員工作效率,便于信息共享,加強公證機構信息化、現代化建設,推動公證機構工作標準化、法制化、規范化,在金融、電子商務、三農等領域為人民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然而,我們要考慮新技術帶來的成本與風險,以及與社會發展狀況的匹配程度,相關規章制度、法律法規能否可與之帶來的變化相適應。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對于公證機構是一把雙刃劍,對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具有變革性的影響,我們要把握好科技帶來的福利,不斷深化改革,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作者:孫澤笑 朱克西 單位:云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