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電子信息論文
時間:2022-10-07 10:40:12
導語:地方高校電子信息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背景
針對“大學生過剩”與“技工嚴重缺乏”的就業結構型矛盾,解決問題的核心是教學方法和培養目標的改革。今后,中國將以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突破口,對教育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加大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從國家層面,本次高校改革調整的對象是1999年大學擴招后“專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這些高校將率先從培養學術型人才向職業教育轉變。嘉應學院于2001年升為本科院校,在改革院校之列,應做好規劃應對學校即將到來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的轉型。
2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目標
廣東省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方向包括了軟件和集成電路、數字家庭以及高端消費類電子產品。本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應契合產業發展方向,針對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能醫療和智能安防領域,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此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強調與產業的對接,強化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實現該目標,需要對目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修訂。
3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思路
3.1培養學生的職業定位
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研究型高校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參加工作后主要從事系統軟硬件底層開發。硬件相關工作方面:學生通過傳感器、變送器和執行元件等基本原理的學習,能夠從事相關基礎元器件的研發工作。軟件相關工作方面,學生通過操作系統、處理器內部體系結構和外圍接口電路工作原理的學習,能夠編寫硬件的底層接口程序,從事一些基礎的研究工作。高職高專學校培養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需要熟悉生產設備的工作過程,能夠應用和操作設備生產出合格的產品。應用型高校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層次處于上述兩種類型學校學生的中間,必須要實現差異化培養,具有自身不同于研究型和高職高專學生的特色,在產業結構中尋找自己的定位,這樣才能保證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取得優勢。應用型高校培養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應該熟悉傳感器、變送器和執行元件的工作原理,了解元器件的性能參數以及影響其工作的因素,能夠根據客戶提出的設備的性能指標和不同要求,“選擇”傳感器、變送器和執行元件,通過合理的組合連接,形成生產設備,或是能夠測量某些物理參數的儀器和儀表,或者是智能家居中的控制系統、安防系統等等。該類型學生主要從事的是系統集成工作。從目前我國產業發展結構來看,大部分企業還是生產型的,從事研發的企業和研發方面提供的工作崗位相對較少,所以對從事底層設備研發的人才需求有限,而對系統集成人才需求較大。
3.2工作崗位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確定嘉應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改革思路。智能化是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一個必然的趨勢。未來的儀器設備會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序和算法運行,脫離人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基于此,確定培養的學生的未來的職業定位為智能電子產品設計工程師。廣東省電子行業發達,提供的相關產業崗位較多,95%以上的學生會在廣東省內就業。就業的學生主要從事智能電子產品的設計、調試和安裝工作。作為智能電子產品設計工程師,就業之初可以做為企業研發部門的軟件、硬件工程師,隨著相關經驗和技術的積累,以及自己本人的不斷努力和學習,有部分優秀的智能電子產品設計工程師可以成長為產品的項目工程師。如果掌握企業的核心技術,則可以成為企業的技術負責人,只要努力,職業提升空間較大。
3.3課程模塊設置
學生要想在將來能夠勝任智能電子產品設計和系統集成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包括信息采集、數據處理、信號轉換變換、總線接口和軟件編程等方面的知識。需要學習的模塊設置為基礎模塊、提高模塊和產業對接模塊。針對學生將來從事的智能電子產品設計工作,要求學生學習的課程體系如下:基礎模塊包括了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數字邏輯、信號與系統、傳感與檢測、數字信號處理、虛擬儀器設計和C語言程序設計。提高模塊包括了應用電子設計自動化、嵌入式系統、微機與單片機原理和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及應用。產業對接模塊含有數據采集與智能儀器、電子產品設計與實踐和智能家居等課程。基礎模塊電子系統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為提高模塊的學習打下基礎。提高模塊中的課程主要學習由8位,16位和32位處理器內部體系結構和編程方法和系統硬件描述語言,這些是智能電子產品的核心。而產業對接模塊開設的課程主要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設計滿足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智能電子產品系統。
4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框架
4.1通識教育課程模塊
該模塊包括國防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語言與技能課、體育和全校性公共任選課,總計57學分,1004學時。具體課程為軍事理論與訓練、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廉潔修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大學英語I-IV,含口語與寫作)、大學計算機基礎、健康與心理教育、大學語文(含應用寫作)、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創業教育、體育(含選修),公共任選課。通過通識教育課程的教授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外語、法律和國學知識,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懷,成為一個道德和人格上成熟的人。
4.2專業課程教育模塊
該模塊包括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總計105學分,1498學時。其中專業必修課包括學生必須了解的本專業的一些基礎知識。其中學科基礎課電子類工科學生必須學習的本學科的基礎知識,含30學分,總計548學時,主要課程有:大學物理及實驗、高等數學、工程數學、概率論與隨機過程、工程制圖與AutoCAD、電子工藝訓練、電路分析基礎、電路分析基礎實驗。專業基礎課是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是本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的基礎課程組合,通過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可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含18學分,總計287學時,主要課程有:C語言程序設計、數字電路與數字邏輯、數字電路與數字邏輯實驗、通信電子線路、模擬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實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及見習。專業課程組合則是本專業的一些較為重要的課,按照不同專業方向開設不同的專業課,總計13學分,204學時。智能電子系統方向主要專業課程有智能電子系統方向、信號與系統、微機與單片機原理、嵌入式系統。專業選修課是本專業的一些特色課程,包括專業限選課18學分,289學時,課程主要課程有:數據采集與智能儀器、數字信號處理原理及技術、傳感與檢測、電子產品設計與實踐、虛擬儀器設計與應用。專業任選課10學分,170學時,主要課程有計算機網絡、印刷電路板設計、Matlab程序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智能家居系統設計等。畢業設計是本科教學最為重要的環節,需要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設計符合生產實際的能夠實現一定功能的智能電子系統。畢業實習是學生畢業前進行的直接參與企業生產實踐的活動,相當于入職前的崗前培訓,均為8學分,8學時。
4.3職業教育模塊
該模塊均為選修課程,包括心理學2學分,32學時;教育學2學分,32學時;教師職業技能2學分,32學時;教育實習4學分,4周。學生可以在修完此模塊后申請教師資格證,擴大就業面,從而拓寬就業途徑。
5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改革內容
5.1調整專業方向,強調產業對接
緊密結合廣東省十二五規劃中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內容和專業的發展方向,根據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將專業方向調整為智能電子系統方向。為實現專業調整和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最終擺脫學生所學知識與到企業工作后所需能力相脫節的現狀,開設與企業生產實際相近的課程,如數據采集與智能儀器、電子產品設計與實踐和智能家居等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真正做到與企業生產實際的對接,讓學生到企業工作后可以盡快進入角色,找到自己在企業的一席之地。
5.2突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的核心地位
針對學生到企業工作后主要從事智能電子系統設計相關技術的工作,專業基礎課中的核心課程設置為:數字電路與數字邏輯、通信電子線路、模擬電子技術、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及見習、C語言程序設計。專業方向課中的核心課程設置為:數據采集與智能儀器、數字信號處理原理及技術、傳感與檢測、電子產品設計與實踐、虛擬儀器設計與應用、嵌入式系統課程設計及見習。強化學生在智能電子系統設計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為學生將來在本行業從事技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能夠有較大程度的職業上升空間,使開設的專業課程更有利于學生將來在專業技術方面的成長和發展。由于專業選修方向的調整,增加了相應課程,如數據采集與智能儀器、電子產品設計與實踐和智能家居系統設計。刪除了理論性較強的相應課程,如信息論基礎和數字圖像處理。
5.3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根據應用型本科教學工作面臨的形勢和特點,提出加強和改進實踐教學工作的幾項措施:一是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從事實踐教學工作;二是推進科學研究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三是加大經費投入,通過優化、整合加強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工程訓練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四是推進產學研合作,建設好大學生實習和實踐基地;五是實施好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和造就高層次工程型人才。實踐教學是學校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和互相促進的重要方面。
6結語
契合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十二五”規劃,圍繞地方院校應用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響應國家關于專業培養目標轉型的號召,針對廣東省對電子信息工程領域人才的需求,確定產業對接和強化學生就業能力的專業改革目標,在課程體系、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方面對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培養方案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使專業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專業特色更加突出,使本專業的發展符合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要求。
作者:王小增楊久紅單位:嘉應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上一篇:農業機械中的電子信息論文
- 下一篇:中高職銜接的機電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