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時效意識

時間:2022-11-16 03:07:06

導語: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時效意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時效意識

摘要:我國廣播電視媒體自誕生以來,經歷了重重改革,現在形成了一系列的現代新聞的傳播理念適用于所有媒體:時效意識,現場意識,受眾意識,策劃意識,品牌意識,互動意識。特別是時效意識,當下國內媒體除了央媒,許多城市廣電也都在新聞時效性上展開常態化的激烈競爭??梢赃@么說,廣播電視新聞的時效性不僅僅是新聞報道的競爭力問題,而是信息時代整個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廣電媒體;新聞傳播時效意識;融合傳播;媒體競爭力

我國廣播電視媒體自誕生以來,經歷了重重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的現代新聞傳播理念適用于所有媒體,概括起來以下幾個意識最為重要:時效、現場、受眾、策劃、品牌和互動意識。在此,我們重點談一下時效意識。

一、時間是新聞的天然屬性

新聞是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之所以成為新聞,時效性是關鍵要素。現代新聞傳播的時效意識就是要體現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因此,新聞天生就帶有一個時間的維度,時間是新聞的天然屬性。西方新聞界有一個普遍共識:“凡是適合現場直播報道的新聞絕不采用其他形式報道”,也就是說,對時效性的追求目標就是事件發生與報道的零時差,也就是同步,這種時效意識已經成為西方電視新聞的靈魂和血肉。在西方發達國家,新聞直播是公共危機管理和應急反應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衡量一個媒體反應速度、考驗媒體素質和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標準。美國“9•11”事件發生時,美國各大電視新聞網立刻停止播出原定的節目,馬上進行現場直播,近90%的受眾是通過電視直播在第一時間知道“9•11”事件的,這一切都是通過時效意識指導下的新聞直播完成的。CCTV新聞頻道新聞24小時全天候播出,碰到重大突發事件會及時切入現場畫面,對正在發生新聞事件進行多角度直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建立了應急機制,以最快速度對新聞事件尤其是突發新聞進行報道,把廣播的時效性優勢發揮到最大,彰顯出廣播的巨大潛力和不可替代性。當下國內媒體除了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新聞媒體之外,許多地方廣播電視臺也都在新聞時效性上展開激烈競爭。

二、時效意識在融媒體時代更為重要

廣播媒體“短、平、快”的特點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傳遞最新的信息,在傳播的及時性上比其他傳統媒體有一定的優勢。報刊需要進行編排、制版、印刷等一系列過程后才能傳遞到讀者手中,新聞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電視媒體由于從攝制、成像、傳輸再到發射、播出給觀眾是一個相對繁瑣的過程,對人員、技術、設備、環境等依賴性較高,特別是對于一個市級電視媒體來說,因為受到專技人員配置、軟硬件設備、網絡覆蓋和穩定性等因素的影響,在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完全實現直播更是難上加難。報刊和電視遠不如廣播便捷,因為在很多時候,廣播的一個記者加一部手機就是一個移動直播間。在融媒體時代,雖然廣播媒體在傳播的及時性上受到其他媒體的多重挑戰,但在一些突發事件中,仍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大突發事件報道往往是礦難、火災、地震、暴風雨雪、飛機失事等自然災害類突發和災難事件的報道,這些事件通常伴隨著交通、電力、網絡中斷,受眾無法及時收看到電視,一個小小的收音機更容易成為獲取信息的來源。廣播媒體更能及時傳遞現場信息,組織有效救援。2007年6月3日,寧洱縣發生6.4級地震,普洱人民廣播電臺記者迅速趕往寧洱縣災區發回報道,使全國聽眾在第一時間及時了解到地震災區的情況,及時將地震造成的災害情況和全市各族人民特別是寧洱縣各族人民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積極進行抗震救災的情況及時報道出來,為穩定災區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發揮廣播媒體的特殊功能,信息的傳遞比電視和報紙提前了近一天的時間,及時有效地與全國媒體網之間的互動,對重要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汶川8.0級強烈地震發生后,普洱臺除了及時報道抗震救災的最新情況外,還制作“捐助汶川地震災區,普洱在行動”抗震救災特別節目,聯系市紅十字會等多家單位進行《愛的天空》賑災義演,有聽眾不斷打進直播間熱線詢問活動情況并趕往活動現場,活動現場與直播間形成良好的互動,短短兩個小時便募捐到20萬多元和價值12萬元的物資。更讓人感動的是一位普洱的出租車司機代表打進直播間熱線,提議聯系全城出租車司機為災區進行捐贈。電臺在接到電話后,馬上安排節目主持人打破日常節目安排,轉為臨時特別節目;錄制“思茅出租車司機愛心捐贈倡議書”,詳細說明活動時間、地點等內容,在各時段節目中滾動播出;趕制印有“思茅出租車愛心車隊向災區人民獻愛心”字樣的車帖,為趕到現場每一輛愛心車輛粘貼“愛心車帖”;安排記者到活動現場進行多角度采訪報道,并采訪出租車司機代表和市民,與直播間進行連線播報;安排專人聯系市紅十字會接受捐款,及時將捐款送往災區。短短一個小時,80多輛出租車趕到捐贈點現場共捐款8000多元。很多聽眾打進電話、發來短信表示對此活動的支持,電臺直播間再次成為溫情匯聚的地方。短短一個小時,無數粘貼了“愛心車帖”的車輛行駛在思茅的大街小巷,在傳遞著信心和勇氣,在傳遞著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的堅強信念。因為有了實時互動,溫暖的接力和傳遞變得更為順暢和迅速。2014年10月7日21:49景谷發生6.6級地震,普洱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火速趕赴災區。地震發生兩分鐘后,電臺記者就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和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進行了連線,是普洱市級第一家報道災情的媒體。到8日凌晨1:44,普洱廣播電臺4名記者分別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云南廣播電視臺等中央級及省級媒體連線,共計連線播報11條。同時,武漢、廣州、上海及浙江等16家省、市級廣播電視臺積極與普洱人民廣播電臺聯系,對地震情況給予連線和新聞播報。地震發生以后,廣播電臺技術人員全部到崗保證節目安全播出,所有新聞記者全天24小時開機,電臺廣播直播車待命,隨時準備好奔赴災區采訪。新聞時效性還體現在“國家應急廣播•景谷抗震救災應急電臺”的開播,10月8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云南廣播電視臺和普洱人民廣播電臺,緊急啟動了“國家應急廣播•景谷抗震救災應急電臺”,并于當日16點通過調頻FM100.5兆赫面向災區定向廣播,這是繼四川蘆山、云南魯甸兩次地震之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與地方電臺第三次在震區聯合開辦應急電臺(第一次在四川蘆山、第二次在云南魯甸)。“國家應急廣播•景谷抗震救災應急電臺”帳篷直播間開通后,先后邀請救援部隊、交警消防、衛生防疫、移動通信、供電、志愿者等方面的嘉賓做客直播間,定向為災區群眾及時提供天氣預報、地質災害預警等權威信息,同時還提供尋人尋物等求助服務。更重要的是,在災后心理建設方面提供溝通渠道和心理疏導,覆蓋7萬多名受災群眾。

“傳者和受眾互動”成為當下我國重大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重要環節,互動時效性在以互動最為便捷的廣播電臺尤為突出。廣播的互動性除了體現在能有效收集受眾想要提出的疑問、困惑,為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信息,有利于正確決策外,還能及時公開事實真相,制止謊言傳播,以正視聽否則“當真理還在穿鞋,謠言已走遍天涯”。受眾能及時提出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有效疏導,傳播正確導向?!盎印憋@得更人性化,對引導社會輿情,穩定社會民心有著積極的作用。比起其他媒體廣播更便于受眾隨時參與,廣播的這種互動性可以通過微信、電話、電臺網站的聊天室、貼吧、短信互動平臺等多種形式迅速實現。人手一手機的時代,微信互動在廣播節目的應用中已經非常普遍了,幾乎所有的直播節目都有這樣的互動,主持人和受訪嘉賓通過受眾的參與在第一時間了解受眾的真實想法,對信息能進行及時篩選,即能篩選聽眾最合適的表達,讓他們覺得有“話語權”,又能最及時地進行溝通和輿論引導。精選一些聽眾的“真知灼見”與整個聽眾群來共享以產生共鳴,更具有說服力。及時互動會讓媒體更有溫度,受眾的依賴性和黏合度會更高。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之間、傳統媒體與自媒體之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這種競爭更多體現在新聞時效性和新聞深度上。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廣播電視只有正確把握新聞的時效意識,進一步理念革新、技術革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更好地體現各級廣播電視機構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作者:張鐵弓 單位:云南普洱廣播電視臺廣播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