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墊底辣妹》教育敘事研究
時間:2022-12-02 09:31:59
導語:電影《墊底辣妹》教育敘事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緣起
觀看這部影片的興致源自前幾周教育學原理課,老師提議課下觀賞至少十部教育影片,并在課堂上帶領我們記錄了一些教育片名,其中之一便是《墊底辣妹》。鑒于對片名的懷疑以及好奇,對其進行了觀看。之后,《墊底辣妹》中的人物以及情節,時刻不停地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困擾著我。因而,我反復觀看影片,針對其教學細節、教學現場,以及影片中諸多精彩至極的細節和對話,進行了教育學分析及闡釋。并通過對影片細節的不斷敘事和反復分析,使得自己對影片主題、內容以及形式有更多了解。本文從“關系與結構”的角度整體研究影片的表現形式及基本內涵,并于“什么是教育”、“想要什么樣的家庭”、“努力的意義”三個重要部分進行教育學具體分析。作為一種帶有方法嘗試的研究,希望通過對影片的重新敘事,能夠發現一些超越我們現有認識和理解的新認識和新觀念。換句話說,是以《墊底辣妹》為特定研究對象,以特定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表達對教育更深入的理解。
二.關系與結構
電影作為當今常見的敘事方式之一,基本都具備人物、情節和沖突,且以特定的方式、結構形成完整的影片,形成在90分鐘或120分鐘特定時段內發生的故事。《墊底辣妹》雖然場景很局限,只圍繞沙耶加這一個學生,講述其在校內、校外以及家庭所經歷的教育生活,卻凸顯出鮮明的人物性格,內容真實、感情豐富,情節很是扣人心弦,引人入神。這種強有力的精神驅動力,不知不覺使人對影片情景上癮,因而容易忽視影片關系和結構的原型。列維•斯特勞斯曾提出“萬花筒的思維”,其中表明,關系的存在相比其內容更加重要,所以我們回到影片的復雜情境中,揭示影片體現的“關系和結構”原型。電影展現的故事情節,圍繞一個叫沙耶加的女生展開,沙耶加出生在一個畸形家庭,父親只專注于兒子的培養,對女兒言行百般刻薄,由此影響到沙耶加,在小學時期很是呆滯,招致無盡欺凌。由于欺凌的事情,沙耶加母親去找校方反映,卻被“改變不了只能適應”,“事件有利于促進成長”這些所謂的教育方針搪塞,被迫轉學。中學的她開始不學無術,被學校認定為“墊底學生”,直至有一天老師發現沙耶加包里的煙盒,校方威逼利誘沙耶加出賣朋友,“無功而返”,因而沙耶加被無期休學,隨之一系列改變她命運的事接踵而至。由此發生了影片中極為精彩的片段,發生了鮮明的對比教育,發生了沙耶加的涅槃重生,構成了這部影片完整的講述結構。這里以人物關系為基礎對影片進行結構分析,我采用的是傳統的以中心人物為基點的分析即定位多向分析法。《墊底辣妹》中的人物不少,但分類很明確。除了女主沙耶加,對影片構成重要意義和價值的有以下幾類重要人物:家庭成員、中小學校方人員、高中好友、補習班人員。因此,定位于女主沙耶加,以其為基點,形成了一個多向復雜的人物關系結構。從沙耶加與家庭成員的關系來看,在沙耶加的轉變中,其母親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沙耶加的母親堅強勇敢、對孩子秉著永遠信任、不放棄不拋棄的信念,用鼓勵的方式,指引孩子前進。沙耶加在學校受到欺凌時,第一個沖去找校方爭論的是她;爭論無果,為保護沙耶加,用另一所學校的美好點燃沙耶加希望的也是她;在沙耶加因煙盒事件無期休學時,是她找到補習班再次點燃沙耶加大學的希望,她永遠是沙耶加堅強的后盾,但她百般樂觀的背后卻是不顯露在兒女面前的艱辛與淚水。而沙耶加的父親,有著典型的重男輕女思想,從有了兒子開始,便把所有的精力、資金投入到兒子的培養上,對女兒的教育點滴不沾,還對女兒言辭犀利、舉止粗魯,電影中其對兒女不同態度的場景甚多,這背后體現的是社會中不能說很常見,但確實存在的問題家庭教育。一個家庭對比教育,傷害的是孩子的心靈。從沙耶加與中小學校方人員的關系來看,二者處于一種對立關系。小學時期,沙耶加個性還處于發展階段,對抗狀態不明顯,校方人員處理沙耶加被欺凌事件,表現出的是軟弱無能、隨波逐流,這種“無作為”現象體現了日本社會的“腐敗教育”;中學時期,沙耶加個性鮮明,逆反心理十分突出,荒廢學業,注重吃喝玩樂、穿衣打扮,在校行為違反規定,面對這些事件,校方并沒有進行合理教育,而是一致認定沙耶加及其伙伴為沒救的“差生”,進行不斷打擊,尋找把柄趁機“推翻”。這樣一種敵視關系,揭示了影片的反教育前調,也為之后正教育的后調埋下了伏筆。從沙耶加與高中好友的關系來看,她們的關系可謂是真正的狐朋狗友,她們在一起整天漠視學校規章制度,荒廢學業,整天吃喝玩樂、穿著打扮、消磨時間,她們的生活只有娛樂,從我們的教育生活來看,這是種極其消極的生活狀態,但事物皆有兩面性。正因為這些伙伴的存在,沙耶加不再是呆滯的面孔,而是時常掛著笑容,沙耶加不再孤自一人坐在草坪上,而是和小伙伴一起做很多事,比起曾經,她更加快樂,這是積極的一方面。除此之外,在沙耶加決心考慶應大學,時刻都在學習的時候,她的好友決定退出娛樂,不打擾沙耶加,這是正向積極的友誼,是恰當的人際教育,即時常考慮別人,而非獨善其身。從沙耶加與補習班人員的關系來看,講師坪田的影響尤其深遠。沙耶加與講師坪田是一種互相信任、互相依賴、互相激勵的關系。講師坪田,與社長有著遠大的教育夢想,在社長資助下,成立補習班,且他是補習班唯一的老師。坪田是一種典型的民主型教師,也是如今我們所追求的教師方向,他順應學生喜好,用巧妙的言行激起學生興趣,不斷激勵學生進步,哪怕只是一分的差別,也要帶給學生希望;他不斷與學生溝通,看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背后卻是他用日日熬夜積攢來的知識,只為可以和不同的學生有同樣的話題,以興趣刺激學生上進心。在他眼里,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他的補習班,如同教育的烏托邦,充滿希望。最后,沙耶加的成績證明了他的努力是值得的,這也反映出教育的一種基調:即便身處困境,教育也仍然孕育和包含著變革和變化的潛在性和可能性。綜上可知,沙耶加,被認定為班里的“墊底學生”,不單單是因為自己的不學無術,更多是現實和教育造成的惡果。由沙耶加與講師坪田的關系可知,沙耶加并非天生頑劣,不接受教育,只是學校與家庭教育中存在太多的不公平,使得她目空一切,保護自己。沙耶加的涅槃重生,是影片最為積極的主調:教育是可以變革的,教師的不同、教育方式的不同,師生關系也隨之不同,積極的教育使得學生產生積極的變化。通過對沙耶加的定位多向分析,我們已經能夠體驗到這部影片的基本表現方式,即通過正反兩極關系及其變化的復雜韻律,形成了“震顫的美”。帶著這樣一種對“關系和結構”的理解以及把握,我們來研究與教育問題緊密相關的影片中的三個專題:“什么是教育”、“想要什么樣的家庭”、“努力的意義”,并進行教育學的具體分析。
三.什么是教育
這是一部日本影片,但體現的不只是日本教育現象,也是當今社會中教育的共同現象。電影中,沙耶加這個“不良少女”被校方人員稱為“垃圾”“渣滓”,原因在于其成天不學習,只知道化妝、去娛樂,沒學識也沒常識。與她相似的被打上“不會學習的”、“愚笨的”、“叛逆的”、“沒有希望”標簽的學生還有一批———沉迷游戲的、沉迷動漫的、沉迷偶像的,甚至父母也不對他們抱有希望。影片中補習班和學校的對比,無論規模、方法、還是結果,都說明了當今社會的對弱勢人群教育的無作為、無希望現象。但這些對比也證明一點,無論教育身處怎樣的困境,教育是可以改變人的。因為教育可以改變人,才需要慎重去對待每一條成長的生命。影片中的坪田先生,自己是一個在眾人的鄙視聲中成長起來的平凡人,因此想要去給那些同他一樣不被看好、在錯誤世界中沉迷的孩子伸以援手。而沙耶加的涅槃重生,是他教育理念下成長起來的典型。他秉著不放棄學生的信念,秉著尊重學生個體性、差異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為學生設定目標、制定量身計劃;他有著自身良好的教師素質,有著優秀的教師專業素養,有著穩定的面對教學疑難的情緒,在一個人的補習班撐起了教育的藍天。他的學生是積極主動的、是充滿理想與信念、是快樂幸福的,這是教育成功的體現,也是教育中人本主義的鮮活事例。因此,教育是什么?我可以這么定義,教育從來不在于把教育的對象塑造成一個在他人看來多么“成功”的藝術品,而是因為心血的傾注,從而建立起來深遠的影響、改變、關系。
四.想要什么樣的家庭
1.沙耶加的父親。沙耶加的父親偏愛弟弟,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將弟弟培養成一名杰出的職業棒球手上。對她不聞不問,甚至不指望她能有什么成績。而沙耶加,坐在草坪上面發呆的時候,她也會懷念童年的時候父親后背的厚實,但是在父親面前表現出來的卻是自暴自棄的青春叛逆和對父親“臭老頭”的惡俗稱呼。這是家庭不公平教育的弊端。父親這樣的偏愛,不僅給沙耶加很大傷害,同樣也給弟弟很大傷害。父親對兒子過分的期待和期盼,給兒子強行添加自己的夢想,從來沒有尊重兒子個性的一面,讓兒子在壓力和恐懼下最終奮起反抗。父親由此也迎接巨大的挫敗感,整個家庭分崩離析的既視感。那一個家長應該期盼什么?曾看到影評中借用的一段話:經常有人聊起,要孩子是為了什么?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終于聽到一個令人感動的答案:為了付出與欣賞。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養老。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遍,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最后沙耶加再次跳到爸爸的背上的場景,不知道為什么看到的瞬間就淚流滿面。也許那個父親也確實不會表達他的感情,他的愛。他在女兒年幼的時候會背著她,會舉著鏡頭捕捉她每一個可愛的瞬間;當女兒長大的時候,他只會簡單地說“嗯”“好的”,但是眼眶卻已經濕了。2.沙耶加的母親。沙耶加的母親,之前已經提到過,是一個一直關心沙耶加、站在沙耶加立場上、欣賞沙耶加的人。不僅在沙耶加面前給了她很多鼓勵,在老師、父親面前也為她挺身而出、默默支持著她、接納她的一切面孔,只因為那是她的女兒———沙耶加。其實每個母親都是這樣的吧,愿意傾其所有,只要為了孩子能夠開心,就足夠。我的媽媽也是如此,一生尊重我的個性、我的意愿,傾盡心血保護我、關愛我,我很慶幸我在這樣的家庭,我的爸爸、姐姐也是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沙耶加的母親,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如何去愛每一個孩子,給每一個孩子相同但不一樣的愛。她讓我看到作為母親的另一面。不偏愛一個孩子,不忽視個別孩子,不因為一個孩子的優秀而將同樣的壓力施加在另一個孩子身上,做到不偏不倚,這是所有家庭教育都應做到的,學校教育者也應女里如此。除此之外,在孩子對父親失去信心甚至抱怨父親時,她會去維護這個孩子們父親、其丈夫的形象,她是一位好母親、好妻子。五.努力的意義沙耶加之所以能夠涅槃重生,除了講師坪田的民主型教育,除了母親、朋友的鼓勵,更多是自己的堅持與努力。沙耶加從開始玩味的跟隨老師制定目標到之后真正把這個目標當作自己的理想;從開始穿著時尚、注重打扮到之后回歸學生模樣、剪成短發;從開始吃喝玩樂到之后學習到廢寢忘食,都是她努力的結果。這個過程十分痛苦,在她口口聲聲說要上慶應大學的時候,除了講師坪田,所有人都是對她嘲諷與打擊;這個過程也十分快樂,因為每一分的提升,每一個知識的內化,都是成就感的滿足,這就叫痛并快樂著。因此,我這么定義努力的意義,即從來不在于最終的結果如何,而是這個過程中所遭遇的,無論美好還是痛苦,都會成為將來美好的回憶。
六.結語
在這本電影中我們看到這兩種教育方式其實都徹底失敗了。“直升機式“爸爸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幻想可以控制住孩子,控制他們的生活,認為生活如同一個棋盤,可以預測,安排好所有事情就會保證他們將來得到穩定和舒適的生活,而實際情況卻會是問題百出,當父親不斷施加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后,弟弟也拋棄了棒球退出了棒球隊。而另一種“溺愛式”媽媽,認為只要孩子自己表達出對自由和穩定的向往就應該無條件滿足她。但實際上,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孩子們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偽裝系統。表面上是個乖寶寶而本質上確嚴重認為自己的感受和渴望被忽略,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將失去關懷自己,感受渴望的能力。孩子在這兩種方式的培育下,就如同父母的衍生品,一方面孩子達到父母的設定的目標,但同時也喪失了自我。如今,我們的家庭對于子女身心教育都比較忽略,現階段最為主要的內容就是圍繞著單一目標“考取名牌大學”而努力,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買學區房,上好幼兒園,好小學,考好高中一直到考取好大學。而在過去,我們所大力提倡的價值觀、好奇心的培養,家庭道德觀的樹立,社會歸屬感的建立都已經不見蹤影,更談不上,要強調游戲本身的樂趣和自由,讓孩子擁有自己的童年。在電影中,我們看到高中由于有內部升學的制度,所有對于學生的自身發展并不關心反而因為學生成績差而想方設法將其停學,對于學習方式更多依賴于填鴨式教育的方式,完全缺少人文教育。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學習影片中的坪田老師,通過幫忙學生創造自我,認識自我,培養獨立的思辯能力,輔導學生通過建立其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意愿,去探究和追求真正真理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漢娜•阿倫特.黑暗時代的人們[M].王凌云,譯.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7.
[2]渡邊公三.列維•斯特勞斯:結構[M].周維宏,李巍,等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M].姚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4]彭鋼.講述:困境中的教育美麗———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敘事研究[J].教育學報,2008,卷缺失(4):16-26.
[5]李迎新,秦娟.大學教學中的教育敘事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11,No.312(9):59-60.
作者:郭俊敏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電影《入殮師》看生命美學
- 下一篇:戲曲音樂音響化在戲曲電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