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電影業發展探索

時間:2022-09-15 09:49:55

導語:地方電影業發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電影業發展探索

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背景下,電影產業作為典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引領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先導產業。伴隨著電影體制的改革、產業政策的逐步完善,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計劃》以及《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極大地釋放了電影產業發展的潛力,中國電影產業迸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一、重慶市電影院的歷史發展與變遷

重慶市作為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1937年,中國著名的電影事業家夏云瑚耗資14萬銀元在重慶市的中心地帶柴家巷口(現鄒容路)建成了國泰大戲院,這是抗戰時期當時身為陪都的重慶最大的綜合性影戲院,也是重慶歷史最悠久的電影院。這里白天放電影,晚上演話劇,曾經上演了近百出愛國和進步話劇,以及放映了數百部電影。1954年,新的和平電影院在拆除了國泰大戲院的原址上建成,新建成的電影院見證了無數重慶人的電影夢想,給予了一代人生命中揮之不去的黑白記憶。在“”期間,和平電影院被更名為東方紅電影院,1993年,和平電影院恢復“國泰”原名,改為國泰電影院,同時也成為美國大片在重慶首映的首選影院。2007年,國泰電影院被拆除,并和重慶美術館合二為一,落戶臨江門原公安局地塊,修建為國泰藝術中心,預計2012年底完工。

新中國成立后,重慶市除國泰電影院外,在主城各區分別建成比較有影響力的電影院主要有:兩路口的山城寬銀幕電影院、文化宮影劇院、上清寺鑫樂向陽電影院、唯一電影院、建設電影院、觀音橋的“嘉陵電影院”、江北城的“江北劇場”和“運輸”電影院以及沙坪壩電影院、大坪電影院、北碚電影院等。由于重慶市山城的地理特色,各個區之間相隔較遠,交通較為不便,這些分布在各區的電影院,在精神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為山城人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這其中地位最為重要的要數山城寬銀幕電影,該影院始建于1959年并于1960年完工,位于渝中區兩路口,整個建筑前面5個拱,后面3個拱,挺拔壯麗。是西南地區第一家放映70毫米立體聲影片的特級電影院,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電影的黃金時期,山城電影院門口經常是人頭攢動。

1996年1月,山城寬銀幕電影院被拆除。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電影業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出現了幾次改革浪潮,其間起起落落,曲折中逐步前進。自2002年開始,以新的《電影管理條例》頒布為標志,中國電影業開始了新一輪的體制改革和產業化進程,中國電影市場步入發展的快車道,至2010年,中國電影年票房首次突破100億元人民幣。伴隨著這股改革和發展的浪潮,重慶市的電影市場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地重新洗牌,大部分傳統老影院被迫出局。通過對老影城進行改造,提升軟硬件水平,至今依然屹立不倒的老影院也不少。例如沙坪壩電影院,于2007年重新裝修以后,在2010年重慶市電影年票房排行榜上站到了第6名的位置,是重慶市有悠久歷史的老影院里現今維持票房最高的一個影院。重慶建設電影院,2001年在原址基礎上進行了改擴建,2010年票房收入達到了596.3萬元,在重慶市的年度票房排行榜上排名13,實屬不易。北碚電影院則被保利萬和收購,于2010年1月在原址基礎上重新裝修以后開業,更名為保利萬和北碚影城,影城投資逾1000萬元進行打造,總面積1300平方米,改變單廳為數字放映廳和3D放映廳共3個,使身處離市中區較遠的北碚觀眾也能從銀幕上感受到3D電影的獨特魅力。

除了這些利用老影院進行改造的影城以外,自1998年以來,以環藝影城在重慶商業中心的解放碑大都會樓上開業為標志,陸陸續續不少四星級五星級標準的新影城在重慶建成開業。現在重慶市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影院中,除了沙坪壩電影院是歷史悠久的老影院外,其余9家影院都是新建的。2004年12月,香港UME影院集團投資興建的UME重慶國際影城(江北),成為重慶首家經國家認證的五星級影城,共有15個放映廳,占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除了有先進的放映設備,提供觀眾高質量的聲畫享受以外,影城還設置了道具櫥窗、電影玩具柜、主題咖啡廳、情侶套座影廳和電影書吧等全國首創的全新設施,開業以來一直生意火爆,至今傲居重慶影院年度票房冠軍的寶座;2009到2010年,重慶電影業高速發展,重慶萬達國際電影城、盧米埃重慶金源影城、重慶南岸橫店電影城、重慶保利萬和(萬州)國際影城、重慶嘉裕國際影城等5個星級影城都是在此期間開業的。這些新建成的現代化多廳影院,大都具有良好的觀影環境,設計人性化、時尚化,硬件設施一流,舒適度與功能性并重的特點,另外能夠更好展現高科技電影魅力的IMAX影院也在重慶落戶。如盧米埃重慶金源影城就擁有商業IMAX影廳,影城共有8個影廳,除IMAX影廳外其余7個廳均為3D影廳,這些國際化的前沿設計和經營理念帶給了觀眾時尚、舒適、個性的星級感受。

在影院建設地點的選擇上,往往選擇了在商圈中心的大型商業中心、購物廣場里面,既帶給觀眾休閑、購物、娛樂、餐飲“一站式”消費的便利,同時也保證了相對穩定的客流量。如UME重慶國際影城(江北)建在江北北城天街購物廣場,UME重慶國際影城(沙坪壩)建在三峽廣場炫地購物中心,重慶萬達影城建在重慶萬達廣場里面,盧米埃重慶金源影城建在金源購物廣場里面,華誼兄弟南坪百聯店建在百聯上海城購物中心里面,中影金典國際影城建在嘉信茂購物廣場里面……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計加入城市院線影院56家,銀幕281張,座位40143個,數字廳211個。56家影院有39家集中在主城,17家分布在區縣,還有4個區縣有影院但未加入院線,有10個區縣沒有電影院。

二、重慶市院線建設與電影票房蓬勃發展

電影院線作為電影放映行業一種具有壟斷性質的經營體制,最早在中國出現是上世紀初到20年代中期,由西班牙電影商人雷瑪斯在上海建立,由虹口、夏令配克、維多利亞等7家電影院組成的電影院線;解放后,國家成立了各省、市電影公司,實行國家統一拍攝,統一發行,統一放映,實行電影公司制度。2002年,中國開放電影發行、拍攝、放映,中國電影開始實行院線制,影院可以自由選擇院線加盟來取得影片來源。[2]院線制的實行打通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激烈的市場洗禮中,院線間經營規模呈梯次的格局初現,其間也進行了資源整合與重組,有的院線在重組后退出市場,截至2010年,全國的電影院線為37家,其中龍頭老大萬達院線更于2010年9月在北京召開新聞會,宣布其旗下的52家影院累計票房突破10億元人民幣,萬達院線也因此成為中國第一條票房超過10億的院線。

重慶市共有院線13條,除全國10強中的北京萬達、中影星美、上海聯合、中影南方新干線、廣州金逸珠江、廣東大地等6條院線外,其余浙江橫店、華夏經典院線、保利萬和院線、浙江星光院線、中影集團數字院線、九州同映院線等6條院線也在重慶創造了良好的票房收入。在2010年重慶市院線票房排行榜上,中影南方新干線榮登冠軍寶座,票房數為1.25億,占據了重慶市2010年票房總數的42%,排名亞軍的則是重慶的本地院線———重慶保利萬和院線,設置在重慶的影院有16家,票房收入達到6854萬元,其在全國相比實力也不容小覷,保利萬和在全國共有32家影院,15102個座位,全國票房收入達到1.529億元。[1]2006—2010年,重慶城市電影市場年票房一直呈現良性增長。據統計,2006年重慶城市電影市場年票房為0.5828億元人民幣,占2006年全國電影票房26.2億元的2.22%;2007年重慶城市電影市場年票房為0.67億元人民幣,占2007年全國電影票房33.27億元的2.02%;2008年重慶城市電影市場年票房為1.01億元人民幣,占2008年全國電影票房43.41億元的2.33%;2009年重慶城市電影市場年票房為1.7015億元人民幣,占2009年全國電影票房62.06億元的2.74%;2010年重慶城市電影市場年票房首次突破2億逼近3億元,為2.96億元人民幣,增速比2009年同期提高6個百分點。電影票房位居全國第九,西部第二。重慶UME江北店票房收入7740萬元,在全國影院排名中名列第二位。單座年產值為5.1萬元,列全國第一。2010年全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了101.72億元,重慶在全國電影票房所占比重也增加到了2.91%。[2]從2006年的5828萬元票房躍升到2010年的逼近3億元票房,重慶用了5年。重慶這個在幾年前想上映首輪大片尚需要爭取的二線城市已然躍升為國內最炙手可熱的電影市場之一。分析重慶電影市場如此火熱的原因,首先應該歸功于國家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帶動了中國電影市場向整體利好形勢發展,另外影片內容的豐富和質量的提升也吸引了更多觀眾走進影院,同時也得益于重慶市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讓人們有錢、有心、有閑能夠進行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

三、重慶市電影生產開始起步

重慶市的電影生產制作一直是弱項,每年投資拍攝的電影數量極少,并且至今未有一部能夠在全國叫得響的影片。2010年7月,廣電總局關于改進和完善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審查工作的通知,將電影生產的審批權限實行屬地化管理,這為重慶的電影制作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2010年,重慶市備案影片數量達到了18部,超過“十一五”前四年之和,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同時我們要看到,僅僅是電影生產數量的增長是遠遠不夠的,在某種程度上說,如果只重數量不重質量,那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對于提升重慶市的電影制作生產能力是毫無幫助的。重慶市的電影產業發展要抓住歷史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國際化的視野,適應電影產業發展戰略的規律與特點,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為提升我市的文化軟實力,進行文化輸出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