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國人喜愛韓劇的原因

時間:2022-03-10 03:27:48

導語:探析中國人喜愛韓劇的原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析中國人喜愛韓劇的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的再現,易于接受

從年齡上看,年紀偏輕的觀眾對青春偶像劇以及愛情悲劇、家庭倫理劇都有一定的偏愛;40-60歲的觀眾,傾向于家庭倫理劇。從職業來看,年輕的在校學生大多數選擇集數少、內容活潑、畫面靈動性強的青春偶像劇和愛情悲劇,但對前者偏愛的人居多;家庭主婦大多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所以她們偏重于情節緩慢冗長的家庭倫理劇;職業女性包括城市白領,生活節奏相對較快,對時尚品位的要求較高,他們在娛樂休閑時選擇的多是集數較少、節奏較快、充滿都市時尚氣息的青春偶像劇、愛情悲劇等。從性別來看,大多數女性喜歡韓劇,對大多數男性來講,不喜歡在韓劇上浪費時間,但也有少數例外者。對于韓劇,18-25歲的年輕女性多數會認為:韓劇的畫面唯美,情節雖然類似但是活潑而且貼近人心,男女主角形象時尚現代且很有禮貌修養;25-40歲之間的觀眾認為韓劇畫面亮麗、清新、干凈,男女主角造型時尚大方,并且溫文有禮;40-60歲間的人大多數觀念是:貼近百姓生活,好像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借此可以了解韓國的一些生活習慣和社會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都是由各民族人民的心理所決定的,在一定時期的藝術作品和學術著作中都表現著社會文化心理”。中韓兩國不僅在地緣上臨近,在歷史上也有廣泛的交流和友好往來--兩國有著共同的傳統習俗,都強調倫理道德在社會價值體系中的作用;韓國的歷史文化都受到同期中國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唐朝時期,中國文字、醫藥、崇尚儒學的概念對韓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鑒于兩國在文化內涵、價值體系和行為方式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處,包括韓劇在內的韓國文化產品的風行也就成為了情理之內、意料之中的事情。實際上,韓劇是經過認真包裝過了的東方文化,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東亞文化與西方文化共同改造的結果。韓劇中的情節和人物角色在中國現實生活場景內大量存在,因此讓中國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韓劇在劇中重塑并再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中國人在在心里上更易產生共鳴,樂于接受。韓劇中在平常的社會家庭生活中詮釋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內容與中國文化比較貼切、類似,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日常行為。不同年齡段觀眾的社會心理雖然有不同,但是三大類的韓劇滿足了不同人的需要,贏得了中國觀眾的喜愛。中國人看韓劇就和看中國電視劇一樣看到了東方傳統文化的社會影像。電視劇作為影視文學作品,觀眾看韓劇相當于一種藝術接受。那么韓劇之所以在中國觀眾心里得到認同,就是因為其中的一些內容引起了中國觀眾的共鳴,是藝術作品中宣揚、傳達出來的文化氣息和文化背景喚起了接受者思想上的強烈反應。

中國儒家文化的發揚媒體

中韓兩國人民有著不同的地理和社會生活環境,所創造出來的文化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然而,兩國在歷史上一直有著密切的聯系,文化也存在著相似的部分。韓劇中對子女婚姻大事、婆媳關系、子女教育問題的關注、對各種禮節的尊崇等是中國父母這一輩所推崇和欣賞的。劇中人物對生活的態度、對愛情的執著、面對困難的樂觀精神、對待親情和友情的傳統態度等是中國青年一代所青睞和感動的。韓劇家庭倫理劇主要體現老人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年輕一代必須尊重老者,什么都不能影響他們所堅守的傳統道德規范。韓劇是在瑣碎的生活中傳承著傳統的道德規范,然而這些正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形成的嚴格社會規范。韓劇愛情悲劇中的主人公,面對倍受坎坷的愛情,總能不離不棄,執著的堅持,努力的尋找真愛的出路,即使最后沒有一個好的結局,但只要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是值得的。中國古代也有相同的愛情觀,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等,這些經典愛情詩句至今還被世人傳唱。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中國人傳誦了千年的愛情故事,可歌可泣。青春偶像劇中主角也表現出一些優秀品質:對待艱苦的生活自強不息,面對金錢的誘惑不為所動,對待朋友誠信為先,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孝順體貼,對待兄弟姐妹關愛有加。這些道德規范不正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所宣揚的?從上面可以看出,無論哪種類型的韓劇作品,體現出來的倫理道德規范都帶有濃厚的儒家傳統文化色彩。

近兩千年的儒家文化思想在封建時代給東方人民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不會因為和“”的批判所消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部分,儒家文化不僅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特性,而且已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交際中,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老百姓評判社會行為、自我反思和行為方式的準則,例如在商業文化的建構中強調儒家文化對企業外顯競爭力和核心能力、企業與顧客的雙贏關系的影響,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中儒家文化不可取代的作用。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儒家文化必然對包含韓國在內的“亞洲文化圈”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儒家文化是韓國文化的基盤,而其核心“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則鮮明地體現在韓劇的情節和人物特征中,因此現在的韓劇及韓劇中的儒家文化被中國觀眾所接受認可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中國人民重新反省自己文化的途徑

中韓文化同源、有相似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都有了不同的文化發展形勢。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二十世紀遭遇了極大的變革和動蕩。時期,推崇傳統文化和嚴謹學風的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迫害,人們追求真知和防御道德底線的信心大減;改革開放之后西方文化的涌入和滲透使得國民開始追逐西洋化的理念和價值體系,故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本民族文化的繼續和傳承,這一點可以從“洋節日”在中國的流行中看出來。例如,圣誕節比春節更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情人節期間玫瑰花泛濫,而對七夕了解的人卻越來越少。儒家文化受到了來自西方文化的極大挑戰,而日常生活中的儒家風范與尺度,已變得很薄弱,幾乎消失。而從韓劇中表現的世情人倫觀來看,他們也經歷了劇烈的動蕩,受到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影響,但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政治、經濟和科技方面,而韓國文化在獲得和完成現代性的同時,文化上堅持了一種延續性和保守性。這種文化特征,構成了韓劇的敘事基礎,是韓劇發展的一個基本條件。長幼之序、孝剃之義、夫婦之倫、兒女之道等等一系列的道德規范是韓劇故事始終圍繞展開的主題,從中引出情節和人物情感的表現。韓劇所體現的道德準則和價值標準對于現代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因為這是我們骨子里根深蒂固、難以磨滅的一部分;同時這種文化對我們來說又是遙遠的,因為我們在自身文化現實中已很難體驗到相同的東西了。在韓劇面前,人們普遍有一種被喚醒的感覺;人們開始重溫和思考著對本土遺失殆盡的傳統文化、傳統道德、傳統生活方式的想念和向往,并采取措施恢復、保護并傳承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結語

中國人對韓劇的喜愛,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向往不僅是出于和諧的家庭生活和完美的愛情故事的期待,而且是人們對于迷失或消失殆盡的文化的追逐。韓劇中體現的共同的文化精神和人們在生活中無法實現感情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中國觀眾,使其在虛擬的劇情中體驗期待中的美好和生命的完美統一。

本文作者:劉志平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