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韓劇解析飲食文化

時間:2022-03-10 04:39:17

導語:透過韓劇解析飲食文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過韓劇解析飲食文化

飲食是展現傳統文化的窗口

民以食為天,飲食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美國著名人類學家S.W.名茨在《TastingFood,TastingFreedom》一書中指出,人類賦予飲食的象征意義遠比其簡單的營養內涵豐富得多。韓劇就是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全方位展現了韓國的諸多飲食習俗和飲食禮儀,使飲食成為展現韓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比如韓國人的家族家庭觀念十分強烈,這一點在他們的飲食方式上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在任何一類題材的韓劇中,我們都不難發現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的場景,這些場景凸顯了韓國人對傳統的尊重,對禮儀的講究。一個家庭用餐時,長者和男主人一定是坐在尊位,其他家庭成員則按長幼尊卑依次而坐,體現了韓國人長者為尊的一貫傳統。

《人魚小姐》中朱旺的奶奶是家中長輩,用餐時雅俐英盛好飯總是恭敬地先端給坐在尊位的奶奶,等待老人家舉箸后,其他人才開始就餐。《傳聞中的七公主》中的父親羅洋八是一家之主,所以每次吃飯他動筷之后,明子和孩子們才會動手。這種講求秩序和規范的用餐場面在熱播的韓劇中屢見不鮮,透過這些畫面我們看到的是“禮”這種內在的儒家倫理精神,構成了韓國飲食文明的邏輯起點,貫穿于韓國人的飲食活動過程中。《禮記•禮運》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儒家文化的傳統與印記,在韓國人的飲食活動中得以沿襲、保留,韓國的飲食禮儀鮮明地體現出韓國的傳統文化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影響的特征。韓劇中呈現出來的濃郁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記憶中十分熟悉但在現實中又有所欠缺的,因此韓劇在中國的流行實際上反映出了中國觀眾對儒家傳統文化的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我們不得不承認,致力于呈現韓國文化的眾多韓劇中,不少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情節,正把韓國的傳統文化無聲無息地植入中國觀眾的意識當中。

飲食是構成民俗風情的要素

創造于民間亦傳承于民間的民俗風情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文化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現象,是體現民俗風情的重要元素。韓國是一個民族特色十分鮮明的國家,其獨特的飲食文化已經成為國家的名片。

韓劇通過飲食文化向觀眾展現了許多韓國民俗,首先讓觀眾了解的是韓國人的日常飲食習慣。相信每一個看過韓劇的觀眾都知道泡菜是韓國第一美食。從“泡菜是半個食糧”這句俗話,就不難想象韓國人對泡菜的鐘愛。韓劇中,無論貧富貴賤,所有人對泡菜都情有獨鐘;無論多么奢華的宴會飲食,餐桌上都少不了泡菜。韓國的每個家庭主婦,都有腌制泡菜的獨特手藝和秘方。《達子的春天》中達子的媽媽、《傳聞中的七公主》中的明子和菜順、《愛情需要奇跡》中的鳳馨,都是腌制泡菜的高手。在韓國的飲食文化中,能跟泡菜媲美的則是烤肉。熱播的韓劇中都不乏吃烤肉的場景,《愛情需要奇跡》中就有兩個吃烤肉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是鳳馨和朋友們在烤肉店大快朵頤,喝酒暢談,用生菜包著吃的烤肉散發出誘人的味道,讓人無法抵御;另一次是鳳馨從大韓集團的清潔工升為辦公室職員后和陳正標、美美、振斗在家中席地而坐,圍著餐桌邊烤邊吃以示慶賀,美味的烤肉讓人垂涎欲滴。其次,韓劇還讓觀眾知曉了諸多韓國人的飲食風俗。比如產婦生完孩子必須喝海帶湯、正月十五吃五谷飯、端午節喝菊花酒等。觀眾甚至還從韓劇中了解到韓國人有出獄吃豆腐,祭祀時水果上下都切掉等習俗。比如在《你笑了》中,年邁的爺爺帶著一塊豆腐,到警局前迎接昔日東家的少爺;在《夢想》里,監獄場景的外面甚至有賣豆腐的攤販。這種習俗跟臺灣人出獄時吃豬腳面線或過火爐、香港人出獄時用柚子葉洗澡一樣,有去霉運之意,象征吃過豆腐之后一切從頭開始。

韓劇中的一些祭祀場面供桌上擺放的水果上下兩端都被削掉一圈,如《家門的榮光》中頻繁出現的大大小小的祭祀場面中出現的梨子、蘋果等都是如此。這種習俗主要是表示對祖先的尊重,表明水果很新鮮并已處理過,祖先們可以放心享用;再就是因為削掉兩端后的水果便于疊放在器皿內。韓劇就是這樣把飲食作為民俗風情的表征通過細節在不知不覺中讓觀眾接受并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飲食是維系家庭親情的紐帶

飲食文化并不只是簡單的吃吃喝喝,其中還蘊含著情感的因子。韓劇非常重視飲食的“抒情”功能,使飲食成為人與人之間表達情感的媒介。在家庭內部,飲食是維系家庭親情的重要紐帶,許多復雜而又微妙的情感都通過“飲食”傳達出來:父母對子女的愛、妻子對丈夫及家人的愛,家庭成員之間的愛等,都可以通過日常的飲食活動加以表達,飲食活動對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調節作用。

比如《傳聞中的七公主》中的明子對家人的愛就是通過為家人做飯來表現的:為上班晚歸的丈夫準備飯菜,為剛生下孩子的小女兒停七燉雞湯,為少不更事的小女婿黃太子做烤肉……尤其是給雪七送食盒的那一場戲感人至深,寄托了明子對女兒無限的牽掛,那些小小的食盒分明盛裝的是這位母親對女兒深深的關愛和濃濃的情意。在《人魚小姐》中,飲食承載著雅俐英傳情達意的希望,成為雅俐英與家人冰釋前嫌的“調溫劑”。跟朱旺結婚后,為了贏得朱旺奶奶和母親的好感及認可,雅俐英忍辱負重,每天變著法子給她們做好吃的。為此,曾經是一個職業劇作家的她不惜放下身價,成天在廚房里忙碌,精心烹調各種美食。終于,雅俐英用自己精湛的廚藝和真情打動了奶奶和婆婆,而且還使她們成了自己的“同盟軍”,一家人盡享天倫。《愛在何方》中的母親池英善則通過一碗普普通通的海帶湯表現出了母愛的偉大。剛生下孩子的親身女兒子京不堪身世的打擊失語失憶,英善強忍內心的劇痛帶著女兒來到海邊的小餐館,要了一碗海帶湯,一邊一匙一匙地喂女兒,一邊流著眼淚對女兒說:“產婦一定要喝海帶湯才行”。此情此景,把一個有著太多的苦衷和愧疚,之前不能與親身女兒相認的母親那種難以人言的心痛表現得淋漓盡致。韓劇中飲食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它的情感因素,親情升華了飲食文化,飲食文化反過來亦鞏固了親情,韓劇也正是通過“飲食”這一人類本能的因子,把家庭親情囊括于飯桌,自然地展現了具有韓國民族特點的飲食文化。

飲食是拉近人際關系的橋梁

韓劇中飲食的功能無所不在,其意義遠在吃飯之外。“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一中國的千古圣訓在韓劇中得到了充分演繹。以吃傳情,以吃交好,以吃釋怨,讓倫理關系介入飲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了解在飲食活動中得以實現,飲食成為拉近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和增凝劑。如《愛情需要奇跡》中的鳳馨憑借“飲食外交”,不僅和同事們搞好了關系,還結交了大韓集團的會長,給對方留下了美好印象。初到大韓集團做清潔工的鳳馨受到同事們的排斥,午餐時她拿出自己做的泡菜、海帶和雞蛋請大家品嘗,同事們逐漸接受了鳳馨的好意,相互間的關系變得融洽。鳳馨在公司的天臺上邂逅大韓集團的會長,并不知道對方身份的鳳馨和這個善良的長輩交談甚歡。有一次鳳馨獨自到天臺吃午飯時正好遇到會長,熱情的鳳馨邀請老人和自己共同就餐,吃慣了山珍海味的會長反復咀嚼著鳳馨自做的朝鮮料理,仿佛品味到了故鄉的味道,對鳳馨的手藝贊不絕口。在這里,飲食扮演了“親善大使”的身份,一個整天為了生活到處奔波的貧民女子與大韓集團的會長因為“吃”而拉近了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這種飲食活動中的情感交流充滿了溫馨的人情味,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韓劇之所以能深入中國各年齡層觀眾的生活,恐怕跟其劇情中這些最日常、最普通、最世俗的細節有著很大的關系。

本文作者:胡赤兵單位:安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