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傾向探討

時間:2022-10-27 10:33:10

導語: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傾向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傾向探討

摘要:現實題材電視劇作為日常生活的藝術延伸,也是映照社會現實的參照系,其創作應直擊時代痛點,勾勒時代的紋理,呈現歷史的褶皺。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以至于出現了一些不合理的現實經驗傳達,例如對人物形象的過度神化、價值取向的支點位移,以及對某些現實問題和群體的不合理刻畫、對小眾行業的錯誤性獵奇,這些偽經驗的過多展示會歪曲大眾的現實經驗,并給大眾帶來一種“懸浮”之感。

關鍵詞:現實題材電視劇;偽經驗;社會責任;創作傾向

電視劇與現實生活從一開始就有十分密切的關聯,早期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更加側重對家庭生活倫理方面的展示。隨著互聯網時代侵襲了大眾社會生活,并改變了大眾的審美習慣,現實題材電視劇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類別,以貼合觀眾的審美訴求,例如《急診室醫生》《外科風云》等醫療劇、《小歡喜》《都挺好》《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等家庭劇以及《歡樂頌》《戀愛醫生》《三十而已》等都市情感劇的出現。許多現實題材電視劇看似涉獵了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觀照社會的每一個群體,卻在刻畫現實時出現了某種偏差。

一、浪漫烏托邦:人物形象的神化

隨著社會資源不斷整合,多種媒介平臺發揮各自優勢進行文化傳播成為主流趨勢,在這種趨勢下電視劇的創作類型更加多元化,人物塑造也更加豐滿。與此同時,網絡劇的類型化發展更是百花齊放,網絡劇類型取材較高的自由度對于傳統臺播電視劇既構成了挑戰,也激發了更多的可能性。現實題材電視劇在題材選擇和人物塑造方面接近現實生活這一特點,使其與一些網絡劇區分開來,對生活的藝術化展現也是對現實主義本真的進一步回歸。而所謂現實題材電視劇,應是表現大眾身邊的故事,其劇中人物也應是現實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典型,是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也是當下社會特定人群的群像刻畫,因此現實題材電視劇更能給予觀眾對于社會現實的直觀反饋,同時其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教育功能在刻畫現實矛盾時也給予了觀眾現實經驗的思考。許多電視劇力求題材元素的不斷突圍,以至于在創作方面沒有把握好藝術與現實的融合關系,這種現象在一些現實題材電視劇中尤為顯著。這些電視劇反映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精神,而是其在市場經濟壓力下的退讓,電視劇創作不注重應有的時代感與現實感,不去思考如何提升大眾的思想觀念。具體來講,許多現實題材電視劇在故事情節與人物性格上出現了“離奇化”與“偶像化”創作傾向,以至于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出現了“個體神話”的營造,在對情感的表達、人物命運的安排以及演員形象的選擇方面都缺少對于現實情況的具體考察,或多或少出現了“偽現實”的問題。對真實生活的藝術觀照是現實題材電視劇的一大特色,其現實性并不是要求在創作上呈現日常生活的堆砌,而是對所刻畫的人群進行有代表性的體現。但一些現實題材電視劇似乎對準了大眾在現實生活的巨大壓力下渴望尋求思想避難所的心理,在對于現實故事的鋪敘中營造了一種烏托邦式的精神家園。曾慶瑞曾提到“人們希望在屏幕前做一場白日夢”,現實題材電視劇對于受眾這一心理的把握,將原本應具有的社會批判力度減弱。電視劇成為人們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解脫和慰藉,大眾沉浸在劇中虛假的人物關系中,對于真實社會生活的問題缺乏足夠的認知,更無法得到相應的解決辦法。正如后現代主義宣布:“我們不需要天才,也不想成為天才,我們不需要現代主義的個人風格,我們不承認什么烏托邦性質,我們追求的是大眾化,而不是高雅。”現代社會在后現代主義的驅使下,任何東西都毫不避諱地與商品化聯系在一起,而迎合觀眾的口味也成為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成功的金鑰匙。即使當下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許多觀眾的口味和喜好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媚俗化傾向,甚至許多觀眾的審美辨別能力并不能夠支撐其對社會現實做出合理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偽現實主義”勢必會對大眾現實經驗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與誤導。都市情感劇《歡樂頌》營造了五個女性在上海的不同人生故事,看似每個人的生活矛盾都是對不同層次的人群面臨現實焦慮的具象化呈現,但卻在人物形象處理時出現了“神化”的傾向,劇中安迪就被賦予了高智商、高學歷的知識背景以及不被感情束縛的完美人格,以此形成了一個不被現實問題打敗的女強人形象。除此之外,人物曲筱綃在劇中所展示出的人脈以及灑脫個性,都是現實生活中女性群體所向往甚至是幻想的理想人物品質,而這些“神化”的優秀精英卻都出現在三個平凡女孩的身邊,成為她們的鄰居,可以幫她們解決一切問題,對于人物階級的彌合太過刻意,迎合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人情關系的渴求與幻想。這樣理想化的人物塑造是當下城市中產階級對于生活的幻想描繪,給原本現實的情節蒙上了偶像化的浪漫色彩。理想化的人物刻畫仍存在于許多現實題材電視劇中,尤其是都市情感劇。其中更多呈現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劇情以及固化的人物關系,類似“灰姑娘”這種平凡小人物自我奮斗的劇情不斷上演,千奇百怪的人物設定背后都是同質化的劇情走向。《青春斗》的基本劇情就是平凡女孩奮斗成功的案例呈現,主人公看起來不學無術,但是卻可以獲得保研資格,做事總是能得到身邊人的幫助,這樣的情節在許多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中屢試不爽,有學霸之稱的主人公卻只見戀愛不見努力,明明是一部以大學生創業就業問題為視角的電視劇,卻對于現實中的創業經驗沒有給予正確的反映,只是流于情節化的表述,所展現的是一種濾鏡下的“偽現實”。因此,當下現實題材電視劇已經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現實問題進行鞭撻的層面上,還要能夠在反映生活的同時讓觀眾產生認同感,在人物刻畫上有血肉感。當下某些現實題材電視劇傳達出的人物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現實主義的脫離,只求吸引受眾的眼球,努力在熒幕上制造爽點,與現實題材本應具有的“生活流”特征有所背離。以個體成功吸引觀眾,觀眾從中接收到的經驗大多脫離了社會現實,使觀眾難以對現實生活進行自我觀照,這種浪漫化的偽經驗生產同樣是現實題材電視劇對市場做出的妥協。

二、價值觀位移:時代癥結的合理化

當代生活中,大眾媒介已經成為人們了解現實生活的重要手段。美國學者李普曼提出“擬態環境”這一概念,指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精力與這個復雜的信息社會相比顯得微不足道。對于日常信息的接收,人們可以通過各種媒介來了解。隨著大眾對媒介的依賴增加,多種媒介以其掌控的話語權來傳播信息,人們也就變相生活在媒介營造的“擬態環境”之中,作為大眾傳媒的電視藝術也成為我們對于社會現實信息接收的窗口之一。電視劇作為一種時代藝術,不僅體現在其是科技發展的成果,更體現在電視劇是對現代審美感受的把握。現實題材電視劇就是時代孕育的產物,它們反映出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以及人們關心的社會現象,傳達出具有時代性的價值取向,不論在現實生活還是觀眾心中,現實題材電視劇反映的內容都是“熱點”。但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存在著其時代觀念的錯誤傾向。許多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存在對時代癥結“存在即合理”的看法,喪失了現實題材電視劇應有的批判力度,淪為簡單的現實刻畫,甚至對于許多浮夸的社會現象進行深度描寫。當下電視劇創作在現實取材方面出現價值取向的偏頗,例如對拜金主義、錯誤倫理觀的影像傳達,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電視劇創作者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人文關懷是現實題材電視劇本應具有的內涵,但許多電視劇在反映現實生活時將社會中存在的錯誤傾向同樣加以表現,使原本的批判力度減弱。一些現實題材作品中對于女性角色錯誤刻畫,女性主體力量的覺醒在當下現實題材電視劇中尤為常見,“大女主”成為眾多電視劇傾向表現的主題。看似“她”時代已經到來,但現代社會仍充斥著對于女性的惡意評價,甚至許多電視劇對女性角色的塑造存在歪曲和夸大。例如在《青春斗》中晉小妮的人物形象設定就夸大了女性在情感中的“不擇手段”。晉小妮在與男友于凡戀愛時,采用各種方法對于凡進行控制,在男友提出分手后依然采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在這些情節設定中突出了晉小妮的“作”,前前后后都告訴觀眾一個道理,女生在戀愛里不能太“作”。這不僅忽視了對男性在婚姻愛情中責任意識缺失的批判,同時也不斷強化了大眾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而這在許許多多的電視劇中都得到了印證,使得電視劇失去了對現實矛盾的正確反思,缺少了正面形象的引導。除此之外,也存在一定數量的現實劇在表現職場女性時仍著重渲染對男性的依附關系,盡管這些電視劇致力于打造成功女性的職場奮斗歷史,但其中女性的自我價值并沒有通過事業上的奮斗來實現,而是將大齡女情美滿、婚姻幸福作為女性成功的最終歸宿,甚至只有借助優秀男性才能夠完成命運逆襲,借此獲得社會肯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東方對于男權政治的偏愛,將女性力量視為男性的依附品。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則是打著女性覺醒的名號,歪曲“大女主”的具體概念,在劇中的女性逆襲并不是通過自身的實力,而是通過男性或是權力關系來實現,作為商業巨頭的男主角以及閨蜜幫扶才是主人公逆轉命運的關鍵點。除了對女性角色的歪曲,還有關于拜金主義、備胎等錯誤價值取向的表達。例如《帶著爸爸去留學》中在處理武丹丹、黃小棟和艾米三人的感情糾葛時,就傳達出了不恰當的愛情觀念。在武丹丹和黃小棟情感線的設置中,出現了一種不正確的情感行為———“養備胎”。“備胎”的存在看似凸顯了愛情至上的觀念,但卻容易讓觀眾對武丹丹這一角色產生同情,從而忽視了對于“腳踏兩只船”這種錯誤觀念的審視。其中現任反擊前任的劇情,看似是對出軌、第三者等不正確現象的矯正,卻忽略了反擊方式是否正確的問題。雖然現實生活中存在這樣的現象,但在熒幕上表現暴力情節會給青少年造成不好的影響。對于世俗價值取向的攝入也同樣存在于許多電視劇中。當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充斥著拜金主義、唯利是圖等錯誤價值觀,反觀影視作品,許多現實題材電視劇都對這種價值觀缺乏一定的批判力度。例如《歡樂頌》《三十而已》對階級固化的表現營造了金錢至上的氛圍,對人物奢靡生活的詮釋不斷展現出一種“媚富”傾向,缺少了對物質世界的合理揭示、對迂腐金錢觀的反思,不利于觀眾正確價值觀的建立,也喪失了電視劇這種大眾藝術所具有的社會責任感。

三、誤解性獵奇:行業的專業性喪失

在現實題材電視劇持之以恒的類型化探索中,小眾行業逐漸受到關注,各行各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困難經歷成為現實題材電視劇又一創作熱點。行業劇在近幾年來異軍突起,也是現實題材電視劇在類型化探索中做出的有益探究。這種類型劇集中反映了各行各業的矛盾困難,對某一行業進行群像刻畫,凸顯身邊人的價值光輝,促使大眾深入了解特殊群體。而當下眾多行業劇在具體情節安排方面出現了支點的位移,甚至出現了“拍一行毀一行”的現象。具體分析為很多行業題材電視劇只注重對情感線的表述,缺少了對于專業性的展示,更多是展現戲劇化的矛盾沖突,過多敘述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卻對專業方面的展現相對匱乏,“打著行業的名號談戀愛”的情況屢見不鮮。電視劇中的行業從業者看起來并不具備應有的專業素養,但卻可以輕而易舉獲得成功。不僅如此,還存在一部分電視劇將一些小眾行業“高級化”的現象,對行業人員過度潤色,以不合理的邏輯傳達模棱兩可的專業水準,背棄了行業的真實感。近幾年來,熒幕上出現的“官癮劇”就是典型的“行業愛情劇”,將行業現狀與高層精英人士的瑪麗蘇戀愛故事等同。例如《親愛的翻譯官》就加入了過多的戀愛戲碼,一切的問題都基于兩人的愛情,同時其中對于專業的表達也出現很多漏洞,以至于有學者提到,“翻譯官”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稱謂,實際現實中并沒有這個專門職位。不僅如此,女主人公喬菲所謂的“同聲傳譯”也缺乏專業性,與現實不符,這勢必會使觀眾對這一群體產生誤解。而隨后出現的《談判官》更是放下行業精神投入“愛情神話”的懷抱,全劇除了開頭對專業寥寥無幾的描述之外,其余全部是對愛情故事的浪漫打造,連最開始的專業介紹也存在夸大化,僅憑女主角童薇幾句話就可以改變原本一團糟的局面。主人公的職業只是噱頭,讓觀眾了解到的也不是這一行業的具體細節或難處,而是千篇一律的“偶像化”情節,在類型獵奇的同時也歪曲了表現對象,好像這些行業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很清閑只知道談戀愛。“行業愛情劇”的出現值得創作者反思,行業劇應該更多對行業熱點以及行業問題、難題進行展示,例如《急診科醫生》這類現實劇聚焦醫生這一行業,全劇不僅有對專業的展現和社會問題的揭示,還凸顯出了醫者的大愛和電視劇應有的人文關懷。

四、結語

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進行披露是現實題材電視劇理應擔負起的責任,而現實劇出現的“現實偽經驗”傳達有損觀眾的審美鑒賞力,同時也削弱了電視劇的社會責任感。現實題材電視劇作為一種主流現實接受的電視劇類型,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在融媒體時代,國產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應盡力突破瓶頸,對現實題材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創作出一些貼近現實、把握時代脈搏以及對廣大人民群眾思想價值有提升力的影視劇作品。讓電視劇與“真實經驗”交匯,不只是致力于“偽經驗”的幻想滿足,而且是創作出對大眾有益、對社會有益的“健康劇”,最大程度地促進影視生態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曾慶瑞.守望電視劇藝術的精神家園[J].藝術評論,2013(12):31-35.

2.[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遜.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弗·杰姆遜教授講演錄[M].唐小兵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作者:武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