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恩現實主義與無邊現實主義之比較
時間:2022-05-13 09:25:00
導語:馬恩現實主義與無邊現實主義之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就加洛蒂無邊現實主義與馬、恩現實主義進行分析比較,探討無邊現實主義理論得失,準確認識馬、恩現實主義基本原則。
關鍵詞:無邊現實主義;現實主義;典型理論
馬、恩現實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抽象思辯哲學和自然主義,同時總結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經驗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它有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法國文藝理論家羅杰·加洛蒂的無邊現實主義是對馬、恩現實主義理論的再探討。60年代初,圍繞卡夫卡作品問題討論,發展到關于現實主義問題大爭論。主要爭論的問題是:現實主義的界限以及它在現代藝術中的地位問題;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關系問題;還有一個極敏感的問題是社會主義國家是否存在異化現象。加洛蒂認為社會主義國家仍然存在異化,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是相通的,“應該開放和擴大現實主義的定義,根據這些當代特有的作品,賦予現實主義以新的尺度”1;在《論現實主義及其邊界》一文里,他強調指出“無邊的現實主義”的原理是:世界在我之前就存在,在沒有我之后也將存在;這個世界和我對它的觀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因而是處于經常變革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對這種變革都負有責任。因而,加洛蒂說:“現實主義是無邊的。”
問題在于能不能擴大現實主義的邊界來囊括現實主義,能不能因在作品里那怕反映了一點兒現實性就把它看作現實主義呢?
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就馬、恩現實主義和無邊現實主義進行比較分析。這里就馬、恩異化觀和加洛蒂異化觀,馬、恩反映現實生活的理論和加洛蒂現實本身無邊論,馬、恩典型理論和加洛蒂神話理論進行具體分析比較。
(一)
馬、恩異化理論和加洛蒂異化理論都涉及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關于異化問題的論述。黑格爾把異化概念看作是人與人之間不平等關系的表現。他把歷史上各種人奴役人的形式看作是異化了的社會關系。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越來越失去它的直接性就是異化勞動。異化勞動是一種精神活動,一切異化現象都是自我意識的異化、外化、對象化,自然界是絕對精神的外化和對象化,異化具有普遍性。由此看來,黑格爾異化觀是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基礎上的。費爾巴哈不是從絕對精神和自我意識出發,而是直接用異化概念分析宗教。他認為,上帝是人創造的,是人按照自己的本質創造出來的,人創造了上帝,上帝卻成了與人相對立的東西,主宰了人的一切,這就是異化、外化、疏遠化。因而,他主張以人的權威代替神的權威,這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宗教觀。但是,費爾巴哈不強調人的社會性,把人理解為抽象的人,把人等同于生物。由此看來,費爾巴哈的宗教觀、異化觀是建立在人本學基礎上。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異化觀都有自己的歷史進步性和局限性。
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異化觀,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異化勞動理論。馬克思用異化勞動理論說明歷史,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及一切私有制本身;異化勞動主要表現在工人和自己生產的產品相異化。“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2。“勞動的這種實現表現為勞動者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的奴役,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3。工人和自己的生產行為相異化。勞動是被迫的強制勞動,工人在勞動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異化勞動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性異化,包括工人自我異化。人和動物之間沒有類的差別,人退化到動物,人的東西等同于動物的東西,動物的東西成了人的東西,人喪失了人性就是人的自我異化。人與他人(資產者)相異化,也就是說,伴隨著人的自我異化,同時存在人與他人相異化。馬克思指出人性復歸途徑是消滅私有制和異化勞動,使人類獲得真正解放,人對人的本質真正占有,人才能向著自身、向著社會的人復歸。
加洛蒂異化理論也深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異化觀影響。加洛蒂認為,異化的根源在于現實中存在著某種異己化的社會力量,如他所說:“今天異化的產生不是由于人在自然面前的無能為力,而是由于在顯得陌生而敵對的社會力量面前無能為力的感覺。”4異化的中心主題就是有與存在的對立。從文學創作角度,加洛蒂論述了歌德、畢加索、圣佩·瓊斯、卡夫卡等人的作品,尤其是卡夫卡的作品完全是異化的形式化。從加洛蒂分析中,我們認識到他的異化觀的深刻性。但是,他分析了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悲劇,認為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崇高理想與資產階級社會存在著無法解決的矛盾沖突。表現在于致命的勞動分工、階級對抗、大多數人受剝削和壓迫等等社會矛盾。加洛蒂的分析論述有明顯夸大之處。我們知道,這些矛盾沖突都是社會存在的必然現象,而不是與之相對立。
馬、恩的異化勞動理論和加洛蒂的異化觀都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影響,但是兩者基本觀點明顯存在不同。馬、恩認為,廢除私有制,揚棄異化勞動,才能恢復被異化的人性;加洛蒂認為,異化是某種異己化的社會力量,異化永遠存在著,人性也永遠被異化。他找不到人性復歸途徑,因而,他僅能為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唱一曲悲傷挽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
馬、恩反映現實生活論和加洛蒂現實本身無邊論,實際上表現的是藝術與現實的關系問題。
在馬、恩看來,藝術是一種特殊社會意識形態,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馬、恩認為,藝術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社會現實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土壤,藝術是它的必然升華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他們論述到:“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前一種觀察方法從意識出發,把意識看作是有生命的個人。符合實際生活的第二種觀察方法則是從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本身出發,把意識僅僅看作是他們的意識。”5藝術作為一種審美意識形態,既不能“席勒式”的說教,又不能“拉斐爾式”夸大化,藝術要反映現實生活真實關系。列寧發展了唯物論反映論,突出唯物論反映論的能動性方面,強調作家要植根于人民群眾生活和斗爭之中,用真實藝術形象和藝術典型,描繪出無與倫比的社會生活的圖畫,反映革命的某些本質方面。更強調: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因此,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
加洛蒂的藝術觀不盡同于馬克思主義藝術觀。在加洛蒂看來,藝術和現實關系不是簡單的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而是反映和創造的雙重關系。他說:“藝術不是別的,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不可分割地既是反映又是創造。”6反映是基礎,藝術創造要內在的、辯證地超越反映,從而達到真正的藝術。畢加索胸懷世界,而他的作品則使我們從感受走向構想的世界;卡夫卡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是統一的。他生活過的世界和他創造的世界是統一的。加洛蒂反對“黑格爾的傳統”的反映論。所謂“黑格爾的傳統”就是指把藝術看作借助于形象認識,反映客觀的、特定的、十分完整的現實,這一現實可以借助于抽象觀念表現出來,而藝術作品仿佛是這些概念的具體插圖。加洛蒂所謂的反映,不是模仿現實的形象而是模仿它的能動性;不是提供事物、事件、人物仿制品或復制品,而是參加一個正在形成的世界行動,發現它的內在節奏。因而,藝術真正的自由不是消極地反映或圖解一種已經完全確定的現實,而是創造一種新現實。理解加洛蒂藝術觀的關鍵在于理解他的現實觀。加洛蒂認為,現實不是自然主義者所想象的沒有人的事物,也不是浪漫主義者夢想的沒有事物的自我,更不是超現實主義者所看重無意識而追求的超現實,而是事物和人在勞動中統一的現實。在加洛蒂看來,勞動是一種現實力量,在勞動中,人類改變著世界,創造新世界。而藝術產生于勞動。現實是人的現實,勞動是人的活動。加洛蒂說:“當現實包括人在內時,就不再僅僅是它存在的意義,而且也是它缺少的一切,它有待于變成的一切,而人類的夢想和民族的神話則是它的酵素。”7正如他在無邊現實主義三條原理中所闡明的,現實世界處于經常變革過程中,人們在勞動實踐中變革現實世界,體現了人的能動性,展示了人類的創造力。人類對現實世界的變革要擔負歷史責任,這是人的歷史主動性的體現。這與加洛蒂強調意識是自覺存在的哲學觀點是一致的。他說:“唯物主義,即藝術中的現實主義的主要論點——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意識從來不可能是別的,只是自然存在——絕不意味一種意識和生活關系機械決定論。”8加洛蒂所謂反映是反映人的現實,反對反映沒有人存在的完全確定的現實,同時,人類“按照名為辯證法規律不斷超越自己和創造自己”,創造一種新現實。正因為如此,加洛蒂才提出無邊的現實主義。他說:“因為現實本身發展是沒有止境的,所以恰恰在這個意義上說,現實主義是無邊的。”9在《時代的見證》里,他又說:“實際上,問題不只是在于知道現實主義,而是在于知道現實本身——人的現實——是否應該有邊的問題。”
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10“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1但是,在加洛蒂看來:“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是人的創造行為。”“這也是它的終點:使每個人成為一個人,即成為一個創造者,一位詩人。”12他認為人是唯一能通過勞動來自己創造自身歷史的動物。加洛蒂的人是創造者的觀點完全夸大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觀點。加洛蒂強調人在現實中心位置上存在。他說:“一切真正的藝術品都表現人在世界上存在的一種方式”13,把人作為藝術現實的主要因素,排除了一切封閉的現實主義觀念。但是,他宣稱:“從斯丹達爾和巴爾扎克、庫爾貝和列賓、托爾斯泰和馬丁·杜·加爾、高爾基和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里,可以得出一種偉大的現實主義的標準。但是如果卡夫卡、圣瓊·佩斯或者畢加索的作品不符合這些標準,我們怎么辦呢?應該把他們排斥于現實主義亦即藝術之外嗎?還是相反,應該開放和擴大現實主義的定義,根據這些當代特有的作品,賦予現實主義以新的尺度,從而使人們能夠把這一切新的貢獻同過去的遺產融為一體?我們毫不猶疑地走了第二條路。”14加洛蒂只用藝術標準來確定現實主義,而忘記了用“美學觀點和歷史觀點,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標準來衡量”現實主義,因而擴大現實主義的邊界,容納‘現代派’,這難道不是忘掉歷史標準,用一只眼睛看問題嗎?
(三)
典型理論是馬、恩現實主義一個重要部分。馬、恩要求作家如實地敘述,按照生活本來面目反映現實生活,按照藝術規律創造典型形象。一方面要真實深刻地展現一定時代歷史內容和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要描繪出人與環境之間真實關系,從而達到一種藝術真實,“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典型理論使馬、恩現實主義最終與自然主義劃清了界限。馬、恩強調典型必須對人物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個性刻畫,決不能讓個性更多地消融到原則里去,反對純粹的自作聰明的“惡劣的個性”。同時共性包含于個性之中,恩格斯說:“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一定單個人,正如老黑格爾所說的,是一個‘這個’,而且應當如此。”15要求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們的動機不是從瑣碎的個人欲望中,而正是從他們所處的歷史潮流中得來。典型人物要達到合乎生活規律性和合乎目的性統一,體現一定歷史發展趨勢,表現一定的社會關系,尤其是階級關系。
神話理論是加洛蒂無邊現實主義的重要內容。但是,加洛蒂在許多地方消解馬、恩典型理論。在環境和人物關系上,加洛蒂認為環境和時代對一部作品的產生起著某種主要作用,然而并非作品的成分,它們存在只是向人提出問題。馬、恩要求作家擔負起無產階級藝術使命,加洛蒂卻認為藝術的作用不在訓誡人而在提醒人。馬、恩要求通過創造典型形象達到高度的藝術真實,而加洛蒂認為,藝術真實首要因素是人的作用,“藝術真實是一種創造,即通過人的存在來改變日常現實的面貌。”16加洛蒂消解、放棄馬、恩典型理論,他提出了自己的神話理論。加洛蒂認為,藝術創作是內心世界的客觀化,也是與其他人的會合。藝術要創造一種新現實,正如畢加索在《奇跡國里的阿里斯》的畫中,貓已經完全消失,阿里斯還見到貓的一掠而過的微笑,這不是一種奇跡,而是畢加索創造的一種新現實。從美學本質上講,這是在人類存在的暫時表象和轉瞬即逝的表現之外重新創造人類存在的深刻真實的現實。創造新現實就是創造神話。關于神話,馬克思和加洛蒂對它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馬克思認為神話是一種幻想的藝術形式。關于神話,他論述到:“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隨著這些自然實際被支配,神話也就消失了。”“希臘神話也就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形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17而加洛蒂認為,神話是一種創造的藝術。它通過虛構凝結、轉變為本質的東西,神話是現實內心客觀化虛構藝術。他說:“神話,也就是具體而擬人化地表現這種意識:即對自然界和社會中人類尚未主宰的領域里所缺乏的和有待于創造的事物的意識。”18神話世界應該和現實世界是統一的,因而,神話的根本特征是揭示性特征。它借助于幻覺,把現實符號或“密碼”重新組合,創造一個幻想的、虛構的神話世界,人類的渴望、未來都在神話的縮影里被反映出來。這種神話表現人類特有超越自然的主動性,體現人類在現實存在中的頑強意志,把目前現實變成神話,變成尚未存在東西的密碼藝術,從而給予我們對它的無限尖銳意識,人類全部可能的無限性就體現在這里。在加洛蒂看來,畢加索、圣瓊·佩斯、卡夫卡創造一種現實主義標準:這種現實主義表現在現實中存在,通過藝術創作的客觀化,呼吁人們超越這個世界,喚起人們對現存世界的價值和意義的疑問和焦慮,正如他評論卡夫卡所說:“像一切神話的偉大創造者一樣,卡夫卡看到和創造了形象和象征,覺察并暗示事物之間的聯系,把經歷和夢想,虛幻甚至巫術,合并成一種看不見的整體,而且在感覺的印象和重疊之中,使我們每個人想到日常事物的輪廓,隱蔽的夢想,哲學和宗教的觀念,以及超越它們的愿望。”19神話創造者都是啟示者,見證人。加洛蒂對詩歌有類似觀點,詩歌就是啟示,詩歌要表現人和正在變化的世界的一切。圣瓊·佩斯全部詩學都匯聚在這一點。加洛蒂最后結論是:當代現實主義是神話的創造者,是史詩般現實主義,是普羅米修斯的現實主義。
綜上所述,加洛蒂所說現實主義,就是指那些不斷地對現實表示疑問別和提出問題,并且用神話式虛構來創造的藝術。由于加洛蒂強調人在現實中存在,人是創造者,他的現實主義觀有合理之處,但是,他也有過分夸大之處。我們知道,我們不能把一切藝術都歸入現實主義,即使強調人,也不能把現實主義擴大到無邊的地步。現實主義是有邊的,因為現實主義是一種理性主義,盡管現代主義是一種非理性主義,它也是有邊的。馬、恩現實主義從來不認為能夠容納一切,它始終是發展的。馬、恩現實主義強調的是藝術基本原則的不可動搖性。60年代初,蘇聯文藝界曾暗中悄悄興起一股‘無邊現實主義熱’,但隨著蘇聯思想界的漸漸寬松,藝術有了自由天地,‘無邊熱’就悄然消失了,這不正說明無邊現實主義的藝術生命力嗎?探討馬、恩現實主義的基本態度是尊重馬、恩現實主義基本原則,發展馬、恩現實主義。
1986.167,160,3,168,167,251,167,168,168,158.2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劉丕坤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4,44.510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19,18.9現代文藝理論譯叢.1965,(1):40.12轉引自學術月刊.1989,(3):62.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84.1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3.(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