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美學課論文

時間:2022-07-30 05:50:00

導語:設計美學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計美學課論文

【主題】:京劇的發展前景——是博物館還是舞臺?

【目的】:運用美學思想及社會公共態度對京劇進行分析,將流行音樂與京劇進行比較,指出京劇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探討它的出路在哪里以及今后發展(改革)的可能。

【方式以及方法】:1.網上調查2.向不同年齡層次的人提出相關問題(例: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京劇?對京劇你了解多少?你認為京劇今后的發展可能?......)3。向相關戲曲學習者和工作者調查

【調查報告】(綜合正文與結語)

未來的京劇

——將在何處?

引言: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當前卻面臨這嚴峻的考驗,它的未來是令國人擔憂的。甚至有人妄言:“如果中南海不在北京,京劇不會是國粹,也只是普通劇種之一,有水分的國粹不會長久,如果北京不是國都,遷都別處,京劇很快就沒戲了,現在國家每年為京劇是補貼好多銀子來維持,給足鏡頭讓它顯.”如今的京劇迷大多都是中老年人群,年輕人卻是對京劇“敬而遠之”,雖然央視和教育部都開始注意到了京劇的“危險”,但究竟會有多大的成效卻還在等著時間的見證。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漸漸已經有很多東西被我們中國人忽略或是遺忘……雖然有些已經被重新拾起,但也因為塵封已久,而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中國的戲曲是伴隨著封建王朝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到了現在卻不知是該說它是處于鼎盛時期還是已經被國人所冷落,面對這一切,作為戲劇之首的京劇又該身處何處?難道真的會應驗盛極而衰的發展規律?我想這是國人所不愿看見的……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京劇形成于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已有近200年歷史。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京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果說中國的社會在進步,卻不如說中國人在變。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人對西方的崇拜變得愈深,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冷落……

這是與中國不同年齡的人的審美心理有關系的。06年的超女在中國掀起了什么樣的浪潮,已經不用我們去說了,就連李宇春也十分榮幸的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筆迷”、“涼粉”等各色粉絲也在中國年輕一代中產出,對這些我并不想評論什么,我只是在想京劇什么時候也會創造出這樣的奇跡,或是哪位京劇演員會上美國時代周刊,也許你會覺得可笑,超女和國粹怎么能相提并論呢?但很遺憾的是事實已經很清楚的表明國粹已經被超女壓倒……現在的中國年輕一代又有多少深深的為京劇癡迷?流行音樂在中國年輕一代中已經占據了大半壁的江山,年輕人中學習并能堅持走戲曲道路的更是寥寥無幾,現在的曲迷基本上都是些老年人,而中國將是屬于年輕人的世界,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京劇這個國粹必然會在今后中國的博物館中出現呢?也許現在這很難想象,但也許有一天它真的只能在博物館中出現!

在京劇與流行音樂的對比之下,我們顯而易見的是現代中國年輕人的審美大多都是在基于社會的普遍審美外表之上的主觀心理審美,他們追求的美在于“新穎”、“流行”、“適用”,他們追求時尚,所以京劇正缺少了這三種元素,以至于不能吸引年輕人。

京劇四大名旦:程硯秋、荀慧生、梅蘭芳、尚小云,也已經成為了京劇的神話,人們所尊敬的為中國國粹的發展做出自己貢獻的人……現在的戲曲表演者能超越他們的又能有幾個?甚至可以問—還有嗎?值得深思……京劇在現代已經陷入了困境,少有人在真正喜歡京劇了。只有一些京劇的執著守舊者還在自以為是的沉迷其中,認為現在的京劇已經是改無可改的,沒有任何缺點的了。我個人認為京劇必將斷送在這些執迷者手中。京劇在長期發展中,在程硯秋、荀慧生、梅蘭芳、尚小云等老一輩大師的變革發展中而成為國粹。中國人從不屈服,一直都在不斷努力,不斷在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而作為國粹的京劇怎么能不發展,不變革呢?我想程硯秋、荀慧生、梅蘭芳、尚小云等老一輩大師如果還在世,一定會改革京劇,把京劇以發展成為“世粹”為目標,這并不是沒有可能(國外有相當多的曲迷),而是沒有人去做,而是就連中國的年輕一代都開始將其冷漠,留下的只有無奈和遺憾。

雖然教育部將戲曲納入小學課本,而如今培養的只是興趣,我們可以試想小學生是處于對社會中各項事物好奇的階段,興趣十分寬泛,而且據調查真正喜歡京劇的小學生依然很少,大多都是專注于偶像明星的流行歌曲。央視雖然已經開始重視戲曲,并單獨成立了戲曲頻道,而且在春晚中極力推崇戲曲,但僅僅單調的所謂經典曲目只能帶給觀眾乏味的感覺,對年輕人更是毫無吸引力,現在的世界是一個不斷創新的世界,中國的年輕一代也更重視這些,他們喜歡的是新鮮的,流行的,時尚的東西。為什么央視沒有發現這些呢?如果發現了,為什么央視不帶頭做一個支持改革京劇的先鋒傳播平臺呢?

年輕人喜歡流行音樂并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僅因為其音響效果還是音樂內容、MV等都是不斷改變,不斷發展的,而且偶像們和唱片公司也注意到了并抓住了年輕人的心理,定期的有歌曲或是專輯發行并注重不同音樂風格,從中從事京劇表演的人員為什么就不能看出什么呢?換而言之,京劇為什么總是反復唱著經典,而并沒有出現新的曲目呢?沒有編曲,沒有編段,更沒有像周杰倫等人一樣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明星。如果讓年輕人說流行音樂的偶像明星一定能說出很多,如果說戲曲明星,我想結局是不言而喻的……最可笑的是一些明星都知道改變風格,對自己的歌曲加入中國戲曲的成分,而他們的唱功卻顯示出他們并不是純正的戲曲唱腔,竟還能讓這種歌曲在歌曲排行榜上遙遙領先,我們戲曲的專業人士確并沒有從中看出中國戲曲的出路,還是一味的重復唱著……重復唱著……也許某一天就會成為絕唱!事實證明如果不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那國粹的命運將是可悲的!前人所做的努力只能付之流水!

京劇,你的未來在哪里?誰能告訴中國人……如果連國粹都陳列在了博物館,那中國還會有未來嗎?接著,又會有什么將成列在博物館?永遠封存……

我們不能在博物館中見證國粹的精彩,而要在發展中領略國粹在舞臺上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