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14 03:23:50
導語: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中學的德育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不僅需要分析學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還需要意識到家庭和社會對中學德育工作的影響。針對當前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從學校、社會和家庭提出改進對策,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結合家庭和社會的教育環境,做好中學德育工作。
關鍵詞:中學德育;現狀與問題;德育環境;道德修養
一、重視中學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是道德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現在的中學生是未來建設的主力軍,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年輕一代的道德素養對我國未來的社會風貌、民族精神起著決定性影響。所以,從現在起,就必須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素質教育的關鍵在于德育[2]。當今世界政治風云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我們不僅要培養先進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術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它指引著青少年正確的發展方向,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提供思想基礎和精神動力。德育有助于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未來社會將是年輕人的社會,做好中學的德育工作,為今后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不僅可以減少社會不良道德現象的發生,也可以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為社會和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中學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教育部門,積極開展德育工作,2010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德育為先,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3]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中學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我們不僅需要反思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也需要深刻意識到社會和家庭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產生影響。當前中學德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校德育的首要地位沒有很好落實
在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下,學生成績是家長擇校、高校錄取、社會人才選拔的重要條件,學校的教育目標也是重智育輕德育[4]。中學教育往往忽視學生品德的培養,把追求升學率作為教育目標,將重心放在教學上,狠抓學生成績。另外,學校德育課程資源不足,德育方法單一。學校沒有專門的教師開發德育資源、豐富德育課程。大部分學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過思想品德課或政治課來實現,重德育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的闡釋。
(二)教師重視不夠且榜樣作用缺乏
當前中學對教師的考核,主要以學生成績作為職稱晉升、獎金評定、工資發放的標準。教師必然把學科教學當作主要任務,以提高學生成績為目標,而忽略學生品德的培養。首先,教師德育意識淡薄。大多數教師只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講授規定的學習內容,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考出好成績,體現教學成果。而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師、班主任、政教處的職責。其次,德育和教學不能有機結合。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但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很少創造性地挖掘課程的德育資源,把德育內容融入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最后,教師榜樣作用缺乏。有些教師不能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卻沒做到,當對學生說教時,自然就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再加上近年來,有關違背教師師德的事件頻頻發生,這無疑給學生的品德成長以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家庭德育不力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不僅影響孩子的行為表現,對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建立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孩子的終身發展[5]。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大多數家長都沒有當好“教師”的角色,忽略對孩子品德的培養。首先,家長缺乏一定的德育理念。家長沒有意識到良好的道德品質勝于孩子的優良成績,品格的力量更加有助于孩子未來的發展。他們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名次等,認為只要孩子考得好,就萬事大吉,前途無量。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道德教育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質自然也不易養成。其次,家長缺乏科學合理的德育方法。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品德的培養只是簡單的口頭說教,不能充分利用榜樣作用、名人典故、名人故居等對孩子進行靈活施教,更難讓德育過程豐富多樣,充滿樂趣。最后,家長教育觀念存在一些偏差。家長不僅重智育輕德育,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而且更嚴重的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甚至違背社會公德、脫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重影響學生品德的發展。
(四)社會德育環境不良
環境的影響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下,隨著與世界各地聯系的增多,各種思潮和文化蜂擁而至。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與中學德育內容相違背的現象也隨之增加。首先,廣告、報紙、雜志等登載的不良信息增多,使得學生接觸這些信息的機會增大,不僅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也影響其品德的形成。其次,網絡環境不良,監管不力。由于網絡環境復雜,不易監管,暴力和色情等信息、圖片和網絡游戲增加,學生接觸這些信息也更加便利,產生暴力傾向,沉溺于網絡,思想發生動搖,不僅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意志,也阻礙其良好品德的養成。最后,社會不良風氣和個人品德不良現象,影響學生品德的形成。如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私自利等現象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也影響著學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再加上當前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誠信,敲詐勒索、坑蒙拐騙、道德感喪失等事件頻發,動搖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影響了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品德的發展。
三、改變和加強中學德育工作的對策
德育本身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工作,它不僅需要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還需要學校、家長、社會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攜手合作,協同共育,再加上學生自身的內化,才能提升德育實效。
(一)把學校德育工作落實到位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的希望,學校應該為培養具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而努力。首先,學校應該改變重智輕德的教學觀,落實德育工作,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學校在重視智育的同時,應該把德育內容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運用適當的德育方法,在教學中發揮德育的影響力。其次,改變教師的評價機制,讓德育工作更好實施。學校不應只以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率、平均分等作為教師職稱晉升或工資獎金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況,也應作為教師考核、職務評聘、工資晉升的必備條件。最后,學校要豐富德育內容,改變德育方法。除了傳統的德育課程,學校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名人故居、開展紅色旅游、拜訪革命軍人、訪談名人名師等,傾聽他們的事跡,反省自己。另外,讓德育課程以主題的方式來呈現,比如一個典故、一部微電影欣賞、一次團體活動、一次手工陶藝等,德育內容蘊藏其中,讓學生和教師互動起來,讓課堂不再是單一的講授。
(二)教師要提高德育意識和加強自身修養
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德育工作的效果。要想解決當前中學德育的問題,教師應該轉變德育思想,學習新的德育理念,提升自身綜合素養。首先,教師要提高德育意識。德育工作要求和德育目標只是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學校各級領導和教師還需要在具體工作中加以落實。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注重學生由“知”到“行”的轉化,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其次,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素養。榜樣的作用比單純的道德知識灌輸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師要想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就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樹立榜樣。教師高尚的道德品質、良好的個人素養對學生才更有說服力,才能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久而久之才能像古語所說的那樣:“習慣成自然。”
(三)家長要重視對孩子的道德教育
關心和保護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是教育部門和學校的職責,家長也需要擔負起教育的重擔。只有家長也注重孩子品德的培養,配合學校工作,德育才有成效,不然可能就會出現“5+2=0”的結果。首先,家長要提升自身道德素養。父母的言行對成長中的孩子起著引導作用,家長應該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否則,正處于身心發展中的孩子就會受到家長不良行為的影響。其次,家長應該改變教育觀念,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成績只是進入名校的敲門磚,未來的發展不只是成績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個人能力和良好品德的發展。所以,家長應該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觀和“成人重于成才”的人才觀,注重孩子品德的培養。
(四)社會需要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
作為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社會,也需要為教育的良好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最終都要為社會服務,社會的繁榮與和諧發展,需要良好道德的支撐,這就需要社會發揮自己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6]。首先,社會需要凈化環境,創造良好的德育氛圍。社會應該加大德育的宣傳力度,讓每個人都能夠從我做起,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提升德育意識,為學生做好榜樣,讓他們從社會當中習得更多的高尚品德。其次,社會應加強對廣告、報紙、雜志、網絡等的監管。對不良信息的傳播,要堅決打擊和懲罰,采取零容忍的態度,為學生品德的發展掃清障礙。社會還要大力推出有益于學生成長的文學作品、影視廣播等,為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提供文藝資源。
(五)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學校、家庭和社會只是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外在因素,學生自身需要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把德育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意識。首先,學生要有良好的道德認知,因為道德認知是道德行為的先導,這不僅需要通過思想品德課和各科學習獲得道德的理性之“知”,同時需要通過現實中的各種生活情景與自身的體驗感悟獲得感性認識。良好的道德認知和高尚的自我修養,不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也有助于形成自身的良好品格。當面對來自生活和學習的壓力時,才能夠泰然自若,變壓力為動力,奮發向上。其次,學生要學會自我反省。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不僅可以更好地認清自己,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通過不斷地反省,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養成良好品格,使自己全面發展。
作者:馮文全 陳曉霞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鄭晉鳴.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N].光明日報,2015-07-24(7).
[2]韓春影.淺談中小學德育實效性[J].吉林教育,2014(4):119.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07-29.
[4]黃應平.中學德育現狀及對策[J].科教文匯,2015(10):101.
[5]劉濤.探析中學德育現狀與對策[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6]江新.當前德育現狀及對策[J].內江科技,2010(4):124.
- 上一篇: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應用
- 下一篇:中學德育人文價值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