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德育工作創新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11:02:00

導語:學生德育工作創新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德育工作創新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萬里模式德育工作創新

論文摘要:浙江萬里學院獨特的辦學模式引起了相關工作條件與要求的變化,這對開展學生德育工作既提出了挑戰,又提供了機遇。文章針對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實際,著眼于素質教育和構建大德育框架,闡述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新思路,以應對挑戰,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

作為中國第一家正式注冊的全民事業性質的教育集團—浙江省萬里教育集團舉辦的全國第一所改制高校—浙江萬里學院,由于辦學體制、辦學理念、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諸方面的突破與創新,給包括學生管理、德育工作、素質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等在內的學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與更高的要求。經過全校師生員工三年多時間的努力實踐與不懈探索,業已初步形成了德育工作領域的鮮明個性和與眾不同的特色。

一、萬里辦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1.獨特的辦學體制由國有省屬高校—浙江農村技術師范專科學校改制而成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浙江萬里學院是一種獨特的辦學形式,即學校的國有性質不變,上級主管部門不變(仍為浙江省教育廳),辦學中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國有屬性不變,舉辦者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轉換為浙江省萬里教育集團。轉制后,省教育廳作為主管部門,加強對學院的宏觀指導,在專業設置、學科建設、教學質量、辦學規模與層次等方面予以統籌管理;舉辦者自主投資辦學,且全面負責校園基本建設,實行“交鑰匙工程”;學院所需的發展經費,不再由政府財政劃撥,而轉由舉辦者籌措、投人;日常運行經費來自按教育成本核定收取的學費,部分來自于舉辦者的投入及浙江省、寧波市兩級政府按學院改制前(1998年)的財政撥款基數。這種既不同于國立公辦高校,又不同于私立民辦高校的辦學模式,被著名高等教育專家潘愚元教授稱為“一種第三部門高等學校的范例”。

2.與眾不同的辦學理念浙江萬里學院的創辦,是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枝奇葩。她為薄弱高校的發展找到了一條出路,具有示范意義和先導作用。1999年3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并報教育部同意,原浙江農技師專正式改由浙江省萬里教育集團舉辦。浙江省萬里教育集團不僅率先提出了教育經濟一體化的理論,而且主動面向市場,實行開放式、國際化辦學,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通過民辦機制,完全利用社會資源,以教養教,滾動發展,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辦學體系。浙江萬里學院創辦后,即按政府主管部門核定批準的教育成本收費。徐亞芬董事長等教育集團領導反復強調“三個中心”,即集團以學校為中心、學校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學院確立了“以生為本,以師立校,面向市場,國際接軌”的辦學理念,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因材施教和創新能力、創業意識、創造精神的培育,突出傳統道德教育和先進文化熏陶。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提出實施了“綠色萬里”(創建綠色大學)、“科技萬里”、“國際萬里”(舉辦英語文化節)、“人文萬里”等創建活動。

3.全新的運行機制學院確立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董事會根據《章程》對事關學院建設與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并聘任院長;院長職業化,作為學校的法人代表,集中精力全權負責辦學事務,包括向董事會提名副院長人選和聘任中層管理人員;學院建立黨委和各級基層黨組織,作為政治核心,起監督保證作用;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精簡機構,理順關系,按需設崗,競爭上崗,擇優錄用,全員聘任;根據有關政策,專業技術職務實行評聘分離,打破一評定終身;分配制度按照優質優酬的原則,收入與業績緊密掛鉤,優質資源向教學科研傾斜、向一線教師傾斜、向貢獻突出者傾斜。

4.后勤社會化服務學院改制后,教育集團領導就果斷決定,揚長避短,輕裝上陣,不再走傳統高校的辦學老路—學校辦社會,自我封閉,小而全、校而全;強強聯合,專業分工,后勤徹底實行社會化,以確保對教學科研的經費投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學校新建的錢湖校區請實力雄厚的浙江耀江集團承辦學校后勤服務,包括學生公寓、教工宿舍、食堂、郵電、超市和醫院等各項配套生活服務設施的建設、經營與管理。學校、師生與耀江后勤變成服務、被服務的關系。這種優化組合的新型協作體系,既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學校辦學負擔、在較短的時間內擴大了辦學規模,又有利于極大地提高學校與后勤的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專業分工,規模經營,揚長避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萬里辦學模式對學生德育工作的挑戰

1.思維定勢與傳統觀念的束縛經過改制的洗禮和幾年的超常規跨躍式發展,教職員工隊伍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除了沒有后勤人員外,學校的服務與管理人員隊伍高度精干,教師隊伍表現為新老交替、快速增長,來源廣泛、結構優化,高學歷與高職稱比例大幅度提高。然而,他們雖然踏人了“萬里”這條新的河流,但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慣性、傳統觀念的惰性、利益機制的剛性驅動等交織在一起,固有的一些觀念仍未徹底轉變,葉公好龍的現象時常發生。在新的工作環境中,不少人時不時地流露出懷故戀舊的情緒,有的甚至抱殘守缺,成為新體制的羈絆。改制前的陰影與來自傳統高校教職工的思維定勢是學生德育工作創新中首先需要攻克的難題。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通過改革擺脫舊觀念、舊模式、舊體制的各種束縛,創新學生德育工作,特別是教育集團要求的創新、創業、創造和全面素質教育。這既是萬里模式的優勢,也是萬里模式的特定要求,如果連在這方面都無法突破,那萬里模式就很難獲得完全成功。著名科學家楊福家院士認為,一個學校的好壞關鍵看她給學生提供的機會的多少。如何讓全體教職員工形成這樣的共識,是學校德育工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2.文化碰撞與潛在沖突應該說改制后留任或新加盟我校的教職工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有強烈的改革欲望、有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和以生為本的職業態度。但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域,個人經歷與文化背景迥異,存在著產生碰撞和沖突的可能性。如何將優勢整合,做到1+1大于2又是一個挑戰和需要解決好的問題。從理論上說,相異的文化如果融合得好,便具有強大的張力,這種張力是發展的動力,創新的源泉。而在工作實踐中如何做到同頻共振,最大限度地避免異質文化之間可能產生碰撞與沖突,實現和諧發展與個體優勢整合,收到預期的工作效果,實際上也是萬里新的管理文化和新的德育工作機制培育與形成的過程。

3.減人不減事的工作要求浙江萬里學院經過改制,精簡了機構,裁減了冗員,優化了資源配置,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注人了生機與活力。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基本而又首要的前提,才發展形成了“萬里模式”。實際上,這個模式的內在要求是減員增效,通過改革減少自耗,整合優勢,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工作績效,實現減人不減事的理想目標,展示高效、精干、務實和領導就是服務的全新形象。如何在學生德育工作任務加重卻人員相對減少的情況下闖出一條新路,又是一個必須面對和順利過關的挑戰。

4.不同的工作起點與相同終點的評判標準即大眾化階段的高等教育,用精英化階段的衡量、評判標準,特別是以傳統核心高校作為參照系數來衡量包括我校在內的所有高校的教育與教學工作,這顯然是一場十分不科學、絕對不合理的競爭,但這又是無法逾越的一個階段。盡管我們知道,我們錄取的學生在某些方面確實與別的高校有不可比性,但我們有這樣堅定的信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萬里模式”恰好為我們的教與學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保證和非常充分的改革機會。不過,我們也冷靜地看到,如果按照精英教育格局下的評判標準,我們學生入門時的文化成績與學習品質等都與其他高校存在較大差距,而最終社會將以劃一的標準不加區別地予以對待。這也是德育工作需要解決與回答的問題。

5.后勤社會化與德育空間的異動傳統高校的后勤都由學校自己舉辦,這樣做雖然成本較高,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時也會發生一些梗阻。但是,在這樣的體制下,后勤畢竟是學校內部的事情,必要時學校完全可以通過實行行政干預來達到某種目的。

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人,各個高校相繼組建了后勤服務集團或總公司,原來意義上的關系雖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即不再象以前那么緊密了,但隸屬關系仍然沒有改變。而我校作為按照全新的體制與機制運行的高校,沒有也不能再走老路,所以實行的是徹底的后勤社會化。這是高校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正處于摸索與完善階段,許多工作尚不成熟,在推進的過程中對德育工作提出了新問題和考驗。

三、萬里辦學模式下學生德育工作的初步實踐

以上所論已經充分表明,在萬里辦學模式下,我校學生的德育工作除了面臨世界經濟全球化、國際政治多極化、社會文明一體化、知識信息網絡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等共性因素外,還存在與學生德育工作相關聯的主體對象、客觀條件、軟硬環境和目標任務等個性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及時作出科學的回答。我們的初步探索和主要體會是:置身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面向市場自主辦學,必須著眼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市場經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盡快構建起大德育框架,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天候育人和人文精神育人。

1.實行全員育人實行全員育人不僅是由教育規律所決定,更由“萬里模式”所要求。兩者的一致性使全員育人和諧地統一了起來。眾所周知,在傳統的高校教書與育人是分離的,分別由兩部分人員來完成。這樣做的原因是大學教師要做別的事情,大學生不需要象中學生、小學生這樣來管。而當事實并非如此時,就出現了專職做學生工作的人員,久而久之,出現了教書與育人兩條線、兩張皮。這種狀況既不經濟,也不符合教育的規律、育人的規律,結果是:教學人員教學脫離實際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學生工作人員由于不接觸業務工作,往往與學生沒有共同語言,顯得力不從心,缺乏感召力,且有后顧之憂。如何使學生工作由分散走向集約,由人為分割變為有機統一,人們一直在思考與探索,萬里的實踐無疑是大膽而又成功的。學校一開始就注意到要改變舊有格局,必須脫胎換骨,建立新的體制與機制,將教書育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總書記在《談話》中指出:“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江總書記再一次寄語教師要“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同時,作為萬里人,我們深知“萬里模式”下學生德育工作的量不僅沒有減輕,相反更加艱巨,這個任務只有通過全員育人才能圓滿完成。而真正要讓每一位教職工履行這一使命,首先必須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克服不屑、不愿、不需要、不能做的問題,樹立起有責任、有必要的意識,并使他們人人具備做學生工作的能力,實現要我做向我應做、我要做和我能做的轉變。為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在面上號召的同時.,輔之于明確的班主任工作規定和嚴格的考核,并逐漸使教職員工自覺以此為己任,樂育英才。現在,每一位教職工都懂得自己的天職是育人,學校工作的源頭也是育人,不能因為高校的功能拓展了,而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在萬里模式下,只有參與育人,教學科研和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效,才能最終成就與眾不同的萬里辦學模式。

2.實行全程育人眾所周知,我們已經進人一個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社會。無論是終身學習,抑或終身教育,都說明教育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學校的教育務必注重連續性。在萬里全新的辦學理念下,學校培養學生也不再僅僅是管好在校園內的教學這樣單純的事情,而應該做到全程育人,將學校的工作分別向教學的前后和內外延伸,循序漸進,前后銜接,強化過程管理與控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化解風險,避免一次算帳。道理很簡單,學校畢竟不是工廠,教育作為一項塑魂、育人的特殊工作,是不能有任何次品的,因為次品實際上就是廢品。這種特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全程管理,做好每一道工序的工作,一絲不茍,避免任何可能出現的閃失。實行全程育人,就是要加強過程管理和控制,加強日常關心與指導,建立定期走訪、談話制度和OFFICETIME等。只要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免疫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才能提高自我糾錯的意識和水平。而這就需要學校在人力方面比以前有更多的投人,這就必須是全員參與。全程育人的另一個含義是,學校提出應加強與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聯系,要求各教學單位象企業一樣注重聽取用戶的意見,并推出類似于產品“終身包修”的承諾,增強用人單位對選用我校畢業生的信心,拓展就業渠道與門路,提高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擴大我校的人才市場份額。同時,也從中獲取社會對學校培養人才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和更改培養計劃,教學教育與社會發展相同步。

3.實行全方位育人如果說全程育人主要著眼于縱相銜接的話,那么,全方位育人則側重于空間上對學生的管理、教育與引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自由度越來越大,高等學校也不例外,特別是學分制的實行、后勤徹底社會化、繳費上學等,學生在學校里的自由度也已大大增強,這給我們的學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與要求。這方面我們主要借鑒國外的一些做法,將學生工作從管理為主的工作模式轉變到在加強管理教育的同時強化服務的新格局上來。注重做好學生社區工作,不留盲區和死角。為此,我們率先成立了學生事務與發展中心,下轄學生服務中心、綜合咨詢中心、素質拓展中心、學生發展指導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習援助中心等,以加強學生工作的協同,強化服務,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指導。我想我們的學生工作如果試圖真正想從與學生對立的情緒中走出來,首先必須做好服務,贏得學生的信任。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努力做到寬嚴相濟,加強管理,疏而不漏,既不管死,也不放任自流。這樣,學生一定能健康、快速地成長。同時,根據開放辦學的特點,建立大教育的觀念,樹立全社會育人的觀念。即必須樹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觀,加強綜合管理,多管齊下,依靠整個社會力量培育人才,創造一種有利于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整體環境。為此,我們成立了家長指導委員會,建立了學校與家長的定期座談制度,創辦了摘登學生家長來信來訪情況的內部刊物《情系萬里》,等等。

4.實行全天候育人與全員、全程、全方位相聯系的是全天候育人。特別是我們的專職學生工作隊伍和黨員教師更應該為人表率。在學生工作隊伍人數減少的情況下,要做到不削弱學生工作,無非兩條途徑:一是更新觀念,著名作家張潔曾說過:實際上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橫在眼前的高山大川,而是我們腳上的鞋子太小,走不動。確實如此,有時候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比別的其他條件還重要。二是更新工作手段,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過去到銀行提款時費神還費力,效率低下,推出自動取款機后方便安全又省時省力。這對我們學生工作是很有啟迪的,標明減人不減事,提供全天候服務是完全可以的,關鍵要更新觀念、更新手段。我們的做法是利用網絡加強與學生的聯系與指導,建立行政管理、學生工作、后勤服務、安全保衛等四條線長年24小時值班制度,做到全天候育人。

5.培育校園精神.創建先進文化,實行人文精神育人育人要注重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文化資源,包括社會共同的和學校特有的;要注重文化力在育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置身萬里辦學模式之中,使我們的這一想法更加堅定。因為“萬里精神”和“萬里文化”是得天獨厚的一種涵育英才的資源。我們根據所了解的情況和可能收集到的資源,組織了“萬里精神”大討論、報告會,開展了“綠色萬里”、“科技萬里”、“國際萬里”、“人文萬里”等系列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繼續在作這種嘗試。因為“萬里精神”很感召、激勵人,萬里文化很啟迪、鞭策人。如用自強不息、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敢為人先、力爭一流的萬里精神與萬里學子共勉,激發他們勇氣。我們堅信,用“萬里精神”和“萬里文化”熏陶出來的一代代萬里人一定會飽含人文精神,一定具有高強的創新、創造、創業能力,一定能成為立得起、站得牢,拉得出、走得遠,吃得開、叫得響的新世紀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徐亞芬.論萬里模式[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2,(2):l-3.

[2]潘憊元.浙江萬里學院—一種第三部門高等學校的范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2,(4):59-6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21世紀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質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楊福家.博學篤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戚萬學.現代德育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