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校研究生滲透式德育教育探究
時間:2022-01-09 09:35:30
導語:工科高校研究生滲透式德育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數持續增加,從1995年的4萬人到2005年的31萬人,至2015年增長到57萬人,研究生群體是科技強國戰略的重要力量,其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響社會發展狀態。新時期以來學生思想多元化趨勢明顯,同時工科高校研究生的大量學習科研任務給其德育教育帶來不小挑戰,如何改進、優化德育教育的模式,拓展德育教育的維度成為重要問題。
一、滲透式教育的理論及特征
1.滲透式教育的理論
德育教育一般通過施教者主動傳遞教育信息,受教者被動接受的過程實現,這種過程是典型的“顯性”教育。與之相對的,則是一種受教者對教育內容無意識接受,心理上未察覺的潛移默化式的教育過程,也被稱為“隱性”教育。我國歷史上有很多“隱性”教育的典型案例,比如“孟母三遷”,其本質就是通過環境“隱性”因素影響加強教育效果。1968年美國教育家杰克遜總結了“隱性”教育的相關特征,進一步提出應該將教育內容設計在受教者所處的外部環境之中以更好實現教育效果的理論,一些學者在此基礎上開展相關研究,形成了滲透式教育的相關理論。滲透式教育理論認為,顯性教育的過程目的明確,帶有一定的強制屬性,受教者被動接受的過程中可能產生應付態度影響教育效果。而按照相同的教育主題和內容,淡化受教者的角色意識,以環境、輿論、制度、服務等載體,以過程、時間、空間等維度延展,通過靈活生動、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能夠有效提升受教者的接受度,尤其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德育教育方面,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滲透式教育的特征
滲透式教育有其自身特點,遵循這些特點開展滲透式教育能夠促進過程的最優化和效果的最大化。第一,滲透式教育的目標具有明確性。滲透式教育的開展過程中應該圍繞明晰的目的、確定的主題設計滲透內容,否則,教育過程的開放性可能會導致目的偏離,進而影響教育效果。第二,滲透式教育的載體具有多樣性。受教者所處環境是滲透式教育的載體集合,環境的多樣性就決定了載體的多樣性,不同受教者對某一教育內容根據載體的不同接受程度也有差異,因此教育內容應該滲透在多種載體之上,通過結合不同受教者的不同興趣點達到教育效果。第三,滲透式教育的受眾具有自主性。前文提到,滲透式教育著力淡化受教者的角色意識,從心理學來說其意義在于避免受教者因被動接受產生消極態度,相反,滲透式教育強調激發受教者自主性,使其處于一種自愿的“自我教育”心理狀態下,主動獲取甚至發掘教育內容。第四,滲透式教育的過程具有愉悅性。滲透式教育與顯性教育在展現形式的最明顯區別就是“非課堂”的,在這個過程中,施教者與受教者形成了一種開放式、無課堂、跨時空針對教育內容的交互過程,受教者自然地主動發現并接受教育內容,其氛圍的和諧愉悅保證了教育效果。
3.工科高校研究生滲透式德育教育的開展維度
我國工科高校研究生培養過程緊湊有序,課余時間和所處空間呈現碎片化、分散化的特點,顯性德育教育缺乏公共載體。在此情況下,德育教育應該主動結合研究生的培養環節,充分利用研究生個體的非課程教育時間和所處空間,通過生動的內容設計以滲透式教育的方式融合在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全時域、全空間”之中,以實現其教育目的。
二、“全過程”德育滲透及其重要節點
對研究生個體來說,自進入學校之后,到畢業之時,即其接受培養的全過程。在整個培養過程之中,研究生個體之間的身心狀態、思想狀況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但是在一些節點也存在著共性的需求,這些節點就是滲透式德育教育開展的最好時機。
1.結合入學環節,開展融入教育
站在新的學習生涯的入口處,研究生相較本科生來說一般具有較為明確的發展目標,但對于實現目標的途徑卻沒有相關經驗,另外,工科生培養時間短、培養內容多的特點也需要研究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在這個過程節點,需要德育教育從精神傳承、學業導航、身心健康、溝通融合四個方面加強對研究生德育滲透,實現其完美“融入”。做好融入教育的基礎是要營造溫馨盛大的迎新氛圍,通過校園布置、生活服務、助貧助困等拉近與研究生的心理距離,讓其在充滿歸屬感的前提下更好接受教育信息。在精神傳承層面,可以通過組織開學典禮、參觀校史館等活動實現學校傳統和校園文化的滲透;在學業導航層面,可以通過院士、專家見面會等形式為新生答疑解惑;在身心健康層面,可以通過團隊訓練等素質拓展培訓做好保障;在溝通融合層面,可以通過專題書刊贈閱、媒體平臺相關信息推送達到效果。
2.結合畢業環節,開展愛校榮校教育
在即將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的節點,研究生對母校的留戀之情最容易升華為愛校榮校的深厚情懷,激發這種情懷最有效的滲透式教育方式就是通過儀式感極強的畢業典禮或學位授予儀式,由學校知名導師為畢業生援正流蘇,由校長、導師、校友向畢業生深情寄語,愛校教育內容會滲透和沉淀在畢業生的記憶中。同時,作為學位文化符號的相關設計作品也會給研究生留下深刻記憶,比如象征學校學術文化神圣性的學術權杖,可派發給每個畢業生的畢業徽章,可作為獲得學位象征的學位憑證,可自行設計帶有濃厚學校文化積淀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等等,這些設計作品可以通過紀念品、照片、影像資料等形式融入愛校教育的內容并長久保存下來,不斷激勵畢業研究生以母校為榮和報效祖國的堅定志向。
3.結合第一課堂,激發研究生創新創業意識
研究生通過第一課堂獲取學科知識,而在第一課堂之外通過組織多種層次的學術活動,可以滲透學術交流和創新意識激發的教育內容。對研究生個體來說,參加國際、國內、校內等不同層次的學術交流活動所提升的方面也有所不同。國際學術交流因經費和資源限制,目前難以覆蓋大多數研究生,因此應側重于少數拔尖創新人才的能力提升,同時也可以通過組織這部分學生的返校交流來擴大影響面;國內學術交流多通過競賽、暑期學校、博士生論壇等形式,更多的是對第一課堂知識和技能的再次提升,研究生通過競技、交流可以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進而推動第一課堂的學習;校內學術交流更多應該以沙龍、座談的形式常態化開展,側重于研究生的思維啟迪。在國家發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的背景下,高等學校理應為國家輸送大批具有創業意識和創業潛質的畢業生,相對于本科生來說,研究生價值觀相對成熟,科研課題創業成果轉化的可能性更大,因而更需要為之提供完善的創業教育平臺和豐富的創業資源。創業教育的體系化是其完善與否的重要量度,通過選修課、沙龍、咨詢等提升研究生創業素質,通博士學位授予儀式過創業大賽營造濃郁的創業氛圍,通過基地建設為研究生提供試驗平臺,通過對接投資基金組織為學生企業孵化提供通道,并廣泛挖掘和形成創業校友的互助網絡,就可以為研究生的創業意識培養搭建一個龐大的滲透式創業教育體系。
4.結合就業需求,推進研究生助管育人工作
對于大多數研究生來說,就業代表了其學業生涯的終點和事業生涯的開端,就業成為其最關注的熱點,同時職業能力也成為其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最想獲得的能力之一。研究生“三助”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平臺,尤其是其中的助管工作與研究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有極大的相關性,可以將滿足學生成長需求和實現職業能力提升統一起來。為了實現助管崗位對研究生提升責任意識、積累職業經驗、增長知識才干的隱性教育作用,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完善助管工作體系:第一是建立完善的助管培訓體系,包括全覆蓋的基礎培訓、模塊化培訓和日常培訓,通過滿足學生的共性需求和差異化需求實現教育目的;第二是要設置合理的資助金額,按勞取酬是職業素質的基本內容,同時助管津貼也可以提升研究生生活水平,增強崗位對研究生的吸引力,資助金額可以參照高校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第三是要強化崗位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通過定期召開政策交流會等形式強調助管崗位的首要作用是研究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從上述三個方面提供研究生職業能力提升的保證,并在研究生就業之前開展工作,以實現教育目的。
5.結合畢業論文撰寫,提升研究生學術道德水平
學術道德是研究生的道德底線之一,應成為研究生的基本行為準則,但教育施加的過程如果和論文撰寫的過程脫節,容易削弱教育效果。各高校可以按照研究生論文開題、中期、論文撰寫等環節,尋找恰當時機開展學風學術道德的規范化教育。同時,教育不應該只通過講座的單一形式開展,應通過宣傳冊、媒體等多種形式向研究生傳遞正反兩方面的內容,并把相關內容滲透在導師講述、同學溝通之中,以案例教育替代政策教育,以事實教育優化理論教育,逐步實現學生由心態上“不敢不遵守”、制度上“不能不遵守”向道德上“不想不遵守”的逐步過渡,并形成隱性的道德約束。
三、“全時域”德育滲透及其實現方法
工科高校研究生培養過程緊湊、科研任務量大,學業之余的公共時間較少,研究生個體的時間也呈現出碎片化的狀態,且在這樣的時間之內研究生渴望休息放松的主觀意愿較強烈,這也給滲透式德育教育提供了機遇,如果能夠把德育教育內容以寓教于樂、愉悅身心的形式填充到研究生各個課余時間段之內,充分考慮研究生個體差異化的成長需求,就能夠從“全時域”維度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1.利用暑期開展集中社會實踐,提升研究生責任意識
關于通過社會實踐途徑完成研究生價值塑造和責任意識提升的研究很多,這里不再贅述。從時間角度來說,工科高校研究生社會實踐更多是依托科研院所、企業等進行科技社會實踐,因此暑期成為最優選擇。首先,企業招聘大多在秋季學期啟動,對用人單位來說,需要在暑期提前了解對口高校畢業生整體情況,對研究生來說,在擇業前了解企業生態有助于形成更準確的判斷;其次,應該堅持通過規范化、長效化和基地化的方式提升社會實踐實效性,建立標準化的項目申請審批制度,公開公正招募社會實踐隊員,搭建學術論壇、參觀調研、志愿服務等多種類別的社會實踐平臺并通過基地建設鞏固高校和相關單位的合作關系;第三,應該統籌安排北上廣、沿海城市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實踐活動批次,充分激發研究生服務社會的意識。
2.利用碎片化時間設計傳播內容,推進研究生全媒體建設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微信、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和自媒體平臺迅速吸引了大量受眾,與之相伴的是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的習慣廣泛形成。對于工科高校研究生來說,學業、科研任務的繁重更使其時間碎片化程度較高,而微信、微博閱讀不僅成為多數研究生的生活習慣之一,更成為校園文化和輿論的新陣地,這也就給德育教育提供了內容滲透的空間。工科高校應該通過傳統紙媒、網站、微信、微博和校內宣傳場所建立一體化的全媒體平臺,并形成有效的內容組織模式和聯動式的媒體傳播模式,在此基礎上增設媒體平臺的應用功能,比如查成績、查補助、查教室、查校車和互動式的投票等功能,以貼近學生愛好,吸引學生群體,繼而實現教育功能。
3.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人文素質講座,加強人文沁潤
工科高校因資源和時間的限制,所培養的研究生通常在人文素養方面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部分高校近年來相繼啟動的人文素質建設項目就是為彌補這一不足,也取得了值得借鑒的良好效果。通過邀請各行業、各領域,尤其是工科高校所缺乏的人文素質類名師名家來校,以講座、交流、表演等具體形式將文化知識傳遞給研究生,尤其是對某一領域具有愛好的特定研究生群體、社團等進行針對性開展,可以有效實現教育目標。在時間的選擇上,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的選修課集中時段或者周末進行,這也符合研究生在課程培養外休息的同時陶冶情操,用文化藝術沁潤心靈的需要。
4.利用閑暇時間組織研究生特色文化活動,滿足研究生情感需求
研究生群體與其他群體有一些共通的文化需求,但也有屬性明確的群體特色文化,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生的文化更加注重健康,更加結合導師,更加關注情感,這種特定情況也是與研究生缺乏鍛煉時間,與導師朝夕相處,年齡層接近婚戀的現實情況相一致。因此,開展與上述特點相適應的文化活動更能夠實現德育教育目標。比如以課題組為單位進行的團體競技體育活動、跨學校跨專業開展的情感活動、為博士生舉辦的主題集體婚禮、邀請導師共同參加的體育比賽等等,都能夠受到研究生的歡迎,這些活動對研究生健康意識提升、促進師生關系融洽、釋放情感需求等方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相關活動應該選擇閑暇的、研究生身心最為放松的時段開展,以達到最佳效果。
四、“全空間”德育滲透及其有效載體
研究生的培養要求決定了其課程選擇的多樣性和差異化,其科研場地也隨著研究方向不同而分布在高校的各個樓宇內。空間的分散給德育教育帶來挑戰,但同時也給滲透式德育教育內容的多樣性提供了機遇。
1.挖掘研究生科研空間內涵,實現實驗室文化傳承
教室和實驗室是對研究生進行課程培養和科研能力培養的主要場所,其中實驗室更可能是研究生工作時間最長的活動空間,實驗室的文化、內涵和氛圍將對研究生綜合素質提升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客觀上成為在空間維度進行滲透式德育教育的重要平臺。加強實驗室建設的關鍵不應只注重環境和氛圍,更應該著眼于文化傳承,實驗室文化的要素應該包括:在實驗室文化核心層面的導師育人傳統、組織制度建設;在實驗室文化基礎層面的硬件條件、環境布置、活動制度建設;在實驗室文化表征層面的師生典型樹立、實驗室理念等。通過不斷的內涵挖掘可以充分實現實驗室空間對研究生的德育培養作用。
2.加強研究生交流空間建設,搭建開放式學習平臺
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充足的學習空間是一流大學的重要標志之一,根據前文所述,研究生在學術能力提升方面需要將交流活動常態化,因此在研究生經常經過的公共空間,應該建設一定數目交流場所,這類場所被稱為公共交流空間。公共交流空間一般指實驗室、教室集中的鄰近區域或研究生流量集中區域,這些區域通過文化凝練和軟硬件條件建設,提供必需的學習用電、交流設備以及咖啡角等,可以建成環境舒適、學科特色鮮明、便于研究生進行學術、文化交流的平臺。
3.深化研究生公寓空間活動,服務自主性成長需求
公寓是高校研究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與教室、實驗室、公共交流場所等共同構成了學生的活動空間,也是課堂之外對研究生進行德育內容滲透的重要陣地。工科高校研究生普遍有著科研任務繁重、生活壓力大、課余活動單一等特點,如果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為導向,結合公寓空間開展以健身活動、生活技能提升、情感交流等為主題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公寓輕松和諧的環境中,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公寓活動還應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可以考慮建設研究生公寓社區,以學生自主的方式更好地發揮德育滲透作用。五、總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活動的差異性、多變性和自主性越發增強,這就給傳統以灌輸式教育為主的德育教育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而滲透式德育教育正是在應對現實挑戰的情況下一種轉變教育模式的現實選擇,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和“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逐步轉變”教育理念的革新,通過在高校全過程、全時域、全空間三個維度實現德育內容的滲透,切實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譚玉磊 徐晶 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上一篇:德育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 下一篇:高校德育教育創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