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培訓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00:03: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技術培訓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校信息技術培訓開展論文
論文摘要:21世紀人類已進入一個信息時代,怎樣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并將有效信息得到很好地使用將成為人們所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文章主要結合教育信息化在教學中的特點,闡述了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在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當創建校園良好的信息化培訓環境,轉變教師教育信息化學習的觀念,采用適合的信息技術培訓方法,使學校信息技術培訓得到更好的開展。
論文關鍵詞: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
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為教育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我國基礎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強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與提高,是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關鍵,實現中小學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也是青海省教育廳對青海省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方向之一。
1教育信息化在教學中的特點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其基本特點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的過程是一種基于創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過程。教育技術變了,教學方法也得相應變革,而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由教師的教育觀念所支配的。因此,對我校全體教師來說面對教育信息化的浪潮,認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運用教育信息化技術,來支持教育改革和促進教育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2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問題
國外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發展論文
[摘要]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高。這除了要重視基礎教育,還必須依靠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發展。美國、歐盟等國家在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發展過程中,從立法、管理體制、培訓層次、培訓方法、考試制度及經費保障等方面,采取了許多得力措施。借鑒國外經驗,為促進我國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發展,筆者認為應該從明確職業技術培訓目標、確立職業技術培訓制度和完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等三個方面去努力。
[關鍵詞]農業;職業技術培訓;新農村建設
Abstract:Thesuccessofruralconstructionreliesontheimprovementofruralworkforce''''squality.Toimproveruralworkforce''''squality,itdependsonthebasiceducationandruralpolytechnictraining.AmericaandEUtakeactionsonthelegislation,supervisorysystem,traininglevel,trainingmeasures,examinationsystemandtreasurytoimprovethedevelopmentoftheruralpolytechnictraining.Inordertousethereferenceofforeignexperience,improveourruralpolytechnictraininglevel,thepapersuggeststhatitrequiresclarifyingthegoalofruralpolytechnictraining,establishtrainingrulesandimproveruralpolytechnictrainingeducationsystem.
Keywords:agriculture;technicaltraining;newlycountrysideconstruction
長期以來,不僅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包括印度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非常重視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發展。根據有關調查資料表明,一年內參加過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比例,芬蘭為46%(1990),美國為32%(1991),瑞士為38%(1993),挪威為37%(1991),瑞典為36%(1993),加拿大為30%(1991),法國為27%(1992),德國為27%(1991)[1]。這些國家為了促進本國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發展,采取了許多得力措施,從立法、管理體制、培訓層次、培訓方法、考試制度及經費保障等方面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總結分析國外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經驗,對我國農業職業技術培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法制保障,經費支持
農機農業技術培訓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農機與農技的相互關系;農機培訓與推廣必須適應于農技推廣;農機與農技培訓同時進行,才能全面提高農民的素質;農機培訓與農技有機結合,能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有機物質的合成與分解是農業生產的兩大任務,也是農業生產的本質所在、操縱先進機械得又是人、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促進農業的高速發展、農民對新機具不予接受、縣級農機培訓的對象主要是農民農機操作人員、把農業生產標準化、規范化同農機田間作業技術標準結合教學、認識有些農業技術的推廣必須依靠農業機械來完成、改進生產方式是發展我國糧食生產的一條根本措施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農機培訓的對象主要是農民農機手,其目的是提高農機操作人員運用農業機械的綜合技能,提高其技術素質,使他們正確、熟練地使用農業機械進行農業生產,發揮農業機械在搶農時、抗災害,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作用,促進增產增效。與此同時,還應特別注意把農業科學技術融于其中,使農機更好地服從于先進的農業科技要求,達到豐產豐收。這是對農民技術培訓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
關鍵詞:農機;農藝;相結合;農機培訓
1農機與農技的相互關系
有機物質的合成與分解是農業生產的兩大任務,也是農業生產的本質所在。只有通過植物生產、動物生產和土地培肥這三個重要生產過程,農業生產才能正常地、穩定地、持續地進行下去。而這三個生產過程中的植物生產與土地培肥與農機有著密切的關系。就土地培肥而言,只有通過合理的土地管理才能達到目的。現代農業的土壤管理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通過農業機械的合理耕作,給土壤本身創造一個良好的水、肥、氣、熱條件,才能發揮土壤這個基本農業生產資料最大的經濟效能,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例如,深耕,深松不僅能增加土壤耕作層的通透性,同時又能增強土壤耕作層與土壤深層的物質交換,增加土壤活力達到抗旱抗澇。而這一農藝措施必須通過農業機械來完成;又如,農業專家力舉推薦的增加土壤有機質的秸稈還田技術,就得靠先進得農業機械來實現。而操縱先進機械得又是人。因此,在對農民進行農機培訓時,必須把相應的農技要求、農業機械田間作業的作用、目的以及對植物生產的影響交代給他們,把這些農業知識結合到“標準化作業”、“機組運用”,機器保養等培訓內容中使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得重要地位,明確農業機械各種作用、最終要體現在促進農產品的生產成果的增長上。這樣有利于發揮機手的主觀能動性,克服使用農業機械只是為了提高生產率的片面認識,使他們更自覺地運用農業機械為農業生產服務、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巨大作用,使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從現代農業的角度來看,沒有農業技術要求,農機培訓就沒有真正的目的,沒有農機培訓做保證,農業技術就無法實現。如果說,土地是農業的身軀,水是農業的血液,肥是農業的糧食,種是農業的靈魂,那么,機械化就可以說是農業強健的四肢。所以說,農機與農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
2農機培訓與推廣必須適應于農技推廣。
檔案保護技術培訓管理論文
截止1996年,檔案館保管著48個全宗的19212卷檔案,檔案起止年代為1984年至1994年(大部分為1988年以前)。檔案載體為紙制的占94%,膠片占0.9%,磁帶占1.7%。檔案現狀一覽表。檔案字跡40、50年代少量檔案的字跡已出現褪變、擴散現象;部分檔案為純藍墨水、圓珠筆油、鉛筆等不耐久字跡。檔案載體底片、膠片保存完好;40、50年代的部分檔案已發黃、老化,紙強強度減弱;因地下庫房濕度較高,紙張受潮;個別檔案發現蟲洞,有存損。采用的保護措施檔案館的保護工作主要是從外因入手,改善外界不利因素。
從1982年起,檔案館為地下庫房(新館即將投入使用)。檔案館工作人員立足現實,采取了較為可行的保護措施。1982年安裝了防盜鐵門,在每間庫房門口均設置了10厘米高的防水隔段,并陸續購置了除濕設力求;1991年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溫濕度記錄,加強了對庫房溫濕度的控制;加強庫房的日常管理,做好防塵防蟲、防有害氣體等各項工作,開展檔案的修復工作,修補、復制解放時期字跡褪變的檔案450余卷。二、檔案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庫房與設備不符合規范要求。檔案庫房與設備是保管檔案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地下庫房的弊端顯而易見:濕度高,不利于通風,不利于維護檔案的安全。從維護檔案的設備上看,存在單一、老化的問題。新館的建成解決了檔案保護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問題。
(二)檔案保護意識缺乏。檔案保護工作是為利用工作服務的。當前由于過分強調為經濟建設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保護意識的減弱,表現在實際行動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資金的投入,人員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編研工作中忽視保護工作,修補檔案未用專用漿糊,將檔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塵等。從中可以看出,檔案保護意識在工作人員頭腦中還相對淡漠。
(三)檔案保護技術的培訓研究不夠,檔案保護技術人才缺乏。
1培訓不夠。檔案人員參加的檔案培訓,尤其是檔案保護技術專題的培訓相當有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檔案的載體已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以膠片、磁性材料為載體的檔案所占比例將有所增加。它們的保管、使用同紙制檔案發生了根本變化。檔案人員如果不隨時補充知識,保護工作將無從談起。各有關單位組織的培訓不僅次數有限,而且由于資金、時間等原因難以保證參加。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體系初探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影響因素質量保障體系
【論文摘要】構建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質量保障體系,是提高培訓質量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文章從近幾年筆者參加的四川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際出發,分析影響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質量的主要因素,構建了以評價和培訓過程監控為核心的質量保障體系。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近年來,教育技術領域里的很多專家學者通過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圍繞培訓,已經形成了培訓大綱、培訓教材、培訓模式、培訓平臺、培訓評價方法、培訓資源光盤、模擬考試系統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說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已經形成了一個理論體系。然而,在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尚無成功的經驗可供參考,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理論體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還有很多基本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正因為如此,培訓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才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構建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質量保障體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證國家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基本要求,其次是從機制上確保培訓質量,促進培訓質量效益的不斷提高。…毫無疑問,培訓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將為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理論體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貢獻,必將促進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一影響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質量的主要因素
1標準
標準規定了培訓質量應該達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訓工作的依據,是衡量培訓效果的尺度,也是對培訓學員進行考核的標準。《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從四個能力素質維度進行了規定,一是意識與態度;二是知識與技能;三是應用與創新;四是社會責任。標準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訓、考核和認證”在內的完整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機制,從而為盡快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與素質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從我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出發,了案例教學的作用,列舉出案例教學的兩種類型,得出了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實施案例教學的一般和在實際操作中應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首創于哈佛大學,最早被運用于19世紀后半葉的教學中。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于教師培訓中,以其與實際聯系緊密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得到大家的認可。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含有問題在內的具體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它是與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法相對立的。狹義上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教學案例從事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1]
本文通過借鑒英特爾未來教育的案例教學方式,案例教學的一般步驟,并結合我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狀況,提出在我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開展案例教學一般方法和應注意的主要事項。
一、目前我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與實際脫節。
教育局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意見
一、任職條件:
符合《評審辦法》規定的基本任職條件,且具備下列條件:
1、教學工作量飽滿。
2、年平均出勤率一般應在95%以上。
3、參加過業務培訓(含新任教師培訓、崗位職務培訓、新課程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或有繼續教育經歷。
(一)中學一級教師
科協創新發展報告
一、年度工作的簡要回顧
一年來,縣科協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支持下,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為推進我縣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做出了新的成績。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1、切實加強科普活動中心(室)的建設,夯實科普工作的基礎。為配合全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我們加強了鄉鎮科普活動中心和村(社區)科普活動室的建設。這項工作我們在年年底就進行了安排布置,今年3月6日-10日,縣科協和縣文明辦聯合就科普活動中心(室)的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從督查的情況來看,各鄉鎮把這項工作作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做到了“四有”:一是各鄉鎮都有一個50平方米以上,具有圖書閱覽、科普聲像、科普教育培訓等三項功能的科普活動中心,懸掛市科協和市文明辦統一制作的“科普活動中心”和“科普活動中心管理制度”鈦金牌匾。二是有科普電教設備。各鄉鎮充分整合資源,利用遠教站點或多功能會議室的影像設備,積極開展科普活動。三是有一定數量的科普圖書。有的鄉鎮結合文化部門開展的送文化下鄉活動,爭取市、縣新華書店的支持,籌集科普圖書。有的鄉鎮發動干部職工捐獻書籍。目前,全縣80%的鄉鎮科普活動中心都有500冊以上的科普圖書。四是各鄉鎮都有一定數量的科普活動經費,確保科普活動中心的日常運轉和科普活動的開展。
2、開展了以“倡導健康科學生活方式”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周”活動。今年五月的“科技活動周”活動期間,我們與縣科技局等單位密切配合,開展了兩次大型的科普活動。一是在路口鎮舉辦大型送科技下鄉活動。活動吸引了來自全鎮的1200余名農民朋友前來咨詢。活動中,我們組織有關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向農民群眾宣講科技政策,現場解答技術咨詢,贈送了《水果、蔬菜簡易貯藏手冊》、《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花卉栽培技術》、《池塘養魚技術》、《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匯編》等科技資料8000余冊。二是舉辦了“科普之夜”廣場文藝晚會。
3、大力開展了科普進社區活動。5月22-23日,縣科協在鎮、鎮等地開展了兩次科普進社區活動。這兩次活動以“倡導健康科學生活”為主題,開展了疾病預防、老年保健和包括地震知識在內的災害防范常識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和咨詢。設置了咨詢臺,懸掛了科普系列掛圖、發放了宣傳資料,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活動共發放宣傳資料6000余份,展出科普展板20塊,接待群眾義診126人次,向社區贈送了價值3000多元的科普書籍。今年下半年,我們配合創建全國文明縣城的活動,我們對縣城金茂路社區和涼塘路社區的科普設施和開展科普活動的情況進行了檢查,對科普活動檔案進行了完善和規范,對縣城城區范圍內的17塊“科普惠民”宣傳欄的內容進行了更新。并向社區贈送了科普書籍1000多冊。10月9日、11月19日,我們還在金茂路社區分別舉辦了以環境衛生與健康、社區環保為主要內容的2場科普知識講座,聽眾達200多人,反響很好。
4、繼續舉辦科普電視專欄節目。科普電視專欄節目是我縣科普宣傳的重要平臺,其主要任務是傳播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宣傳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這個欄目的開辟,對于促進了全縣“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氛圍的形成,促進“科教興縣”戰略的實施,推動我縣的科技進步和全縣經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今年,我們與中國科協聲像中心、縣電視臺續簽了開設“科普大蓬車”電視專欄節目的協議,進一步優化節目的內容,力求播出的內容更加貼近實際。
信息技術建設工作總結
一、信息技術教學和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新進展
目前全市中小學有信息技術教師54人,年齡在35至40歲之間,達到了40人,教師隊伍相對比較年輕。通過加強信息技術課程建設來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研究活動,舉辦網絡備課活動,通過從教學設計到教學設計的實施(上課)的教學案例課,以快樂學習、合作學習和項目學習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能力和上課能力,突破信息技術課重視操作的教學局限,引領信息技術教師改變原有封閉、固守的課堂教學方式,創設民主、和諧、科學、快樂的教學氣氛。
通過教研、培訓、網絡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強了信息技術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白山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吉林省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使信息技術教師隊伍素質在整體上有一個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課題引領教師開展網絡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以教育信息化為切入點,整合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結合我校確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課題研究方案》,引領信息技術教師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研修促進教師研修能力提高”子課題研究。開展吉林省教育資源庫試點——信息技術課教研(××市)工作(*?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師研修論壇板塊*),上傳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教案)500多課時。全面規劃××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技術框架,組建××教育區域性教師網絡研修模塊(*),規劃48個學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網絡研修的技術管理,組織9名信息技術教師申報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信息員并得到聘用,對吉林省教育社區網站進行全面管理,在技術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開展網絡研修工作,為課題結題做好材料收集與過程管理工作。
為加強我市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工作,舉辦了全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遠程建立網絡空間技術培訓班。培訓的主要技術規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區門戶網站(*,注冊個人空間、管理個人空間、在空間信息、建立并管理學校圈子(博客群組)、在吉林省教育論壇主題信息等網絡技術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遠程網絡技術能力,為各校開展網絡研修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師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空間(博客),自主開展網絡研修活動。